西西河

主题:【原创】那年庐山(十六) 夜会 -- 史文恭

共:💬107 🌺312 🌵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烦劳您给大家漏点您的独得之秘

光说不练,假把式,来点真格的。

家园 李锐之流的书网上到处都是。再说我又没有吹嘘占有多少史料。

事实是大家都是半斤八两,谁也没有什么独得之秘,谁也别装得象有似的,别装!

家园 史mm真是好脾气,呵呵

将来一定嫁个好人家,hiahiahiahia~~~~

好脾气,我觉得我脾气算不错的吧,还是必须佩服,脾气比我好,好得多。

另外一个人写在纸头上给人看的东西,有时候并不能太说明本人真实想法。至少是,不能完全拿写出来的东西,而且就是写出来为了给别人看的东西,拿这个来和本人进行完全的对照。

这么看的话,花生米都是大圣人了,遑论“文选”?

所以,其实建议您可以不必对部分回复和观点太看重了,呵呵。

当然,有时候的确,对李锐提供的材料,是不是太信任了?真相不明的时候,有时候把正反双方观点都罗列一下,其实一方面减少麻烦,另一方面观众自己也会判断的了。

家园 有个自相矛盾的地方

将起身走时,彭德怀到黄克诚的房间来了。他们住在一栋平房的两头。小舟见彭德怀进来,即说:老总呀,我们离右派只有30公里了。彭说,着急有什么用。我见房内无多余的椅子,都站起来了,就催小舟:太晚了,该回去了。我们三人即走了出来。

总之,用客观的角度来描述,就是在东哥讲话后,被警告的周小舟,周惠,李锐在当天晚上去拜访了同样持纠左观点的黄克诚大将和给东哥上书,触发庐山会议转变的彭总。

家园 这样分析是有几分道理的

如果纠左成功利益受损者是谁?庐山会议的结局,最大得益者是谁?其实都不是毛泽东。

对毛泽东来说,假设彭、张得势,事到急处也只要出手抛出一帮极左干将,定个错误路线就行,自然还可以维护自己的地位和威望。这一手,邓小平在学潮、8X8之后就玩过,邓还只看个资治通鉴就有如此功力,以毛泽东对历史的精通,不会不知道有这么一个解决办法。

更何况,要对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提出挑战,如果说洛甫还可能有几分幻想,彭总是根本不可能有此想法的。

家园 这个~~~~

你还是系统地读一点历史的真本为好

此言后,史mm要求老兄能够提供点“真本”

而老兄的回复是:

你没有历史档案,总有文选吧

毛选你读了几篇,读懂几篇?

那我个人感觉啊,老兄觉得毛选就是“历史的真本”了?

我觉得以老兄以往表现的大才,当不至于犯这样的错误吧?

其实,个人觉得,在这个系列文章里面,老兄态度过于吹毛求疵了。

而在现在这一系列对话里面,更有点强词夺理了。

说实话,我自认对历史的了解没两位一半的功力,不过如果老兄也写个有自己理解的同样重量级的作品,更加有说服力,更能说服我们这些对历史不了解的人。

至于现在这样,不客气的说,反效果居多,恐怕更多的人会因为老兄的做法而更倾向于史文恭的观点。

这就好像某个影片被中宣部禁了就必然大火一样。

史mm这文章被您这么一批,至少我啊,怎么说呢,我觉得这文章说的必然很确切很犀利啊,不然也不会被人一直揪着不放到现在啊~~呵呵呵~~~

家园 因为最后,他们三个还是碰到彭总了。。

就因为这,后来他们三个和彭总,黄大将,被定罪为反党右倾小集团。。。。

家园 毛选当然属于历史的真本。

我没有说毛选是历史的全部真本!这么一说,您还认为我犯了低级错误?

他这个东西的问题在于,把许多人都损了一通,却不是正经地在全面的史料基础上经过严密的论证得来的,连他自己都承认自己有所裁剪!连你老兄也看出他有所裁剪。如果他不损人,干我何事。事实是他不仅损毛泽东,也损彭德怀,连带地损了一堆的人。别人偏一点也就是往一边偏,他倒好,几乎整个都损遍了(除了个别大概是他自己喜欢的)。彭德怀在这个系列里简直给描绘得简直象头猪似的。真损!

家园 “碰到”和“拜访”的性质还是不一样的

如果不仔细看前面的描述,单独看结论部分的话,这个“拜访”的影响力就很大了。

而且从前面描述来看,这三位当时已经比较顾忌和彭的见面了,所以才会有

我见房内无多余的椅子,都站起来了,就催小舟:太晚了,该回去了。

教头既然将罗称为“邂逅”,那么彭似乎也是“邂逅”准确于“拜访”的,虽则,这两个“邂逅”的潜台词可能有所不同。

对于本就纷繁复杂的历史,用词用字力求准确一些,产生歧义和误导的可能性就小一些。。。

家园 嗯,您的建议对!

俺改了。。谢谢,花您。

家园 毛选可以作为史料

可以做为论文集,可以做为历史观点集,都没问题。

但是如果老兄觉得某个人的个人文集属于历史真本,我想这里面体现的倾向性也太明显了。

至于这个

全面的史料基础上经过严密的论证得来的

第一史文恭也说了,我们也都知道,这事儿目前没有“全面史料”,而我觉得的史文恭的论证还是挺好的,怎么说呢,至少我没看到比这个更好的。

所以我才建议老兄写个对台戏啊!!我相信老兄的大才足以完成。

而至于这个

别人偏一点也就是往一边偏,他倒好,几乎整个都损遍了

很明显,往一边偏的东西我们都看得太多了,多到几乎没什么可信的程度了。

而所谓“几乎都损遍了”,我这样理解,那是因为之前的各方观点,都把自己支持的人物过分英雄化了,支持彭总的如此,支持主席的何尝不是?我觉得从其他的角度来说明和理解这些人物呢,在我眼里算不得损,当然也算不得“损遍了”。

至少在我心里,彭总的地位没什么改变。

另外老兄所有的质疑,是否都太“高屋建瓴”了?即使自己不写出系列的对台戏呢,我觉得反驳的时候以反驳史文恭的论点论据为好,把他“裁剪”掉的历史举出来,让大家都看到他的“谬误”,效果更好。

hoho,说到底,老兄看不惯这系列文章,最终也是因为对方观点影响了很多人吧,如果是个没人看的,估计也没空理他,如果不想“谬种流传”呢,不妨考虑下具体而微的现实做法。

我等历史小白其实不太能领会“高屋建瓴”的好处的,自然也就更不会因此改变自己的观点。

找一个对庐山会议有所耳闻而所知寥寥的人来看史文恭和老兄分别的言论,他会倾向于哪个?老兄明鉴。

家园 如果

您要是也没沾有多少史料,那是从哪里看出楼主“武断曲解”? 愿闻其详。

家园 呵呵,毛的威信在从岩石化到钻石化的过程中不幸被玻璃化!

请学化学的同学们讨论讨论~

有些道理,但毛的威信没那么易碎,看看黄克诚后来怎么说的;59年只能说是玻璃化的开始,因为从此以后逐渐却少了'政治路线正确'这个威信之本.

史同学重点表扬的'周公模式',我认为是使东哥威信玻璃化的重要催化力量.

史同学的'为民请命'太狭义了,要求彭张主观上有"为民请命"的意愿,客观上还应当在正确的时间和场合,最好还应当起到"为民请命"的效果,过于苛求;

董存瑞炸碉堡,即使是一时冲动,也值得肯定;很多东西进一步和退一步只在一念之间,如'舍生取义',基本上是平凡人做不平凡事,光环尽管去掉,行为仍当高度肯定.

。-----从这个角度考虑,事实上,庐山会议,东哥7月23日谈话的巨大震慑力量就来自于他老人家强的的威信,而后来所有的,(请注意,在后来的庐山TG中央全体会议上),所有的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包括象张爱萍上将这样彭总的老部下,和以直言闻名全军的牛人)—-都投了赞成票,没有一个人为彭黄张周讲话。-----这就是庐山会议的前提。---如果现在我们可以翘着脚儿说,喂喂,庐山会议的时候,这些TG高干为啥没有发扬民主,主持正义呢?----那是因为我们忽视了这个重要的前提。(当然,当时彭黄张周还有一个具体的罪状,我们接下来再说。)----总之,庐山会议从中国民主制度建设历程这个角度看,是一个初期的反面例子,----但后面的研究者必须主要在当时的历史局限性。

我的看法:1.当时情况,不把工作做足是不会正式开会的;2.投票结果是已知的,投反对票是没有用的3.投反对票是有风险的4.彭都违心自认,要啥给啥了.

彭搞"反党集团",毛真的相信?周真的相信?有多少人真的相信?

最关键的,投赞成票并不能代表真心赞成,如周对话所言,是方法问题;投赞成票而不真心赞成,这个就是最大的分裂隐患.不赞成而投赞成票的,可能是为了个人前程,可能是为了维护毛的威信,可能是为了维护党的团结,可能是形势所迫,我认为,后两种可能性比较大.

把当时毛的威信等同于党的团结,需要慎重,因为这个似乎是史同学看庐山的"着眼点".至少,彭认错,应该是为了维护党的团结而不是毛主席的威信.

关键问题,仍在于当时全国全党是否一定需要一个神化的毛 !?

59庐山,是毛的威信玻璃化的关键节点,我认为, 历史选择了玻璃化,但玻璃化不是历史的必然.是毛的内因和'周公模式'的合力,导致了多数人肯定少数人崇拜个别人否定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威信的玻璃化 .

家园 能让您写出这样有深度的读后感。。

俺也不禁自得了一下。。

家园 这个说法仍有不圆之处

第一个,无论纠左派也好,反纠左派也好,实际上庐山会议都没有触及毛泽东的威信问题,包括彭、张的信,都在不厌其烦地引用毛泽东的话来证明自己的正确,并且对总路线也是肯定在先,这说明什么呢?

我觉得史MM的最大问题,多少还是有受到传统说法的影响在里面,就是引到了并且强调了“毛泽东的威信”这一点,也就是说,隐含了“接受彭、张的看法就等于毛泽东威信受损”这个前提判断。

这个判断是否成立?我认为并不如此。因为毛泽东在庐山会议之前已经有许多纠左的言论和行动,如果从维护自己威信的角度,他完全可以拿这个出来作为武器,去打反纠左派,自己还是处于不败之地。以毛泽东对历史的精通,不会不知道有这么个办法。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