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描绘美丽的蓝图/白图? -- 格格巫
记得小时候一说啥理想就说:在***的心中描绘出一幅美丽的蓝图...引人无限遐想。
工作后才知道要晒出一份蓝图真不容易,设计绘图就不说了,晒图就是件挺辛苦的事情。要晒出蓝图必须使用氨水,强污染物质。虽说已经出了无氨晒图机,但多少还是需要用到氨水的。我一直挺佩服看图纸的工程师的,我一直觉得蓝图晒出来的质量很模糊,而且质量不稳定。后来听一外省同事说,他们公司承包国外的工程,国外已经不要求晒蓝图了,图纸画好以后全部直接用绘图仪出白纸就OK了。是我孤陋寡闻还是...我算了一下,貌似还是晒图的成本最经济。而且,好像没有见过国产的大型绘图仪,已经全部被世界上几大公司(常见的惠普、奥西)瓜分这个市场了。
不过确实如楼主所说,晒蓝图不容易。更麻烦的在于修改很困难,碳素墨水绘的底图很难擦改。所以除非大规模生产,否则蓝图未必划算。
对小批量生产,现在通常的做法是多用小图,少用大图。小图可以直接用复印机复制,多印几张没问题。大图由绘图仪出,比较贵,尽量大家合着用。
绘图仪英文里是Plotter,当时我在上海,设计院内用的是惠普,墨盒有原装也有兼容的。
晒图机也见过,味道的确不小。
我们这里现在是,先用白纸出草稿图(当然白纸是用了正面用反面),定稿以后再出硫酸纸,签名确认以后最后才晒蓝图出成品,交付甲方。
我们这里工艺流程图、管道轴侧图成品IFC都是白纸,只要设计、校对、审核三方签字,注册工程师盖章后就是成品(具法律效力),硫酸纸是为了晒图才用,作为master copy,曾经在国外的故纸堆中找到蓝印图纸,都是90年代初的项目。
出硫酸纸的目的就是为了copy多套有签名表示确认的图纸,白纸如何签名确认?每张/套都要手签一次么?还是已经都采用数字签名了?
归档方式有明确的规范,一般设立Document Control这一部门(职位)。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工艺流程图是按11英寸X17英寸出图,我不直接管配管,但是看到的图纸也是相同尺寸。按11英寸X17英寸图幅,基本上市面上的多功能复印机已经可以直接复印/扫描,所以你说的问题国外基本不存在。IFA、IFC图纸和文档作为受控文件,原件只能存在一套,其余的都是复印件。签字可以采用数字签名,但是注册工程师的章只盖在原件上。
我对国内的某些做法是有看法的,过去我在设计院,“工作量”是以图幅计算,这样一来明明可以用A3图纸出的都尽量往大一号的做。如果我在国内,会极力推荐用A3图纸作为标准图纸尺寸,签名可以采用数字签名。
对呀,图纸“大”化“小”问题就解决了哦!!感觉这样一来可以节省很多资源呢,至少不需要专门的晒图人员了,复印机谁不会用呀。
不过问题又来了...这闲下来的人干什么去捏?要知道这个部门可是“肥”差啊,牛得很。我不开机你挑灯夜战赶出来的图纸又咋样?急?那你就自己晒吧,眼皮都不抬一下。工资按提成,按图幅大小算。通常一个月下来,收的工资比设计人员改高呢,我常暗地里说那晒图机是印钞机。
IFR=issued for review
IFA=issued for approval
IFC=issued for construction国内叫施工图。
蓝精灵97年毕业进设计院工作,当时是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实质是人事档案属于技术干部编制,单位拿不到国家一分钱,自负盈亏。那么一个几百人的设计院,真正从事技术工作的只有三分之一强,也就是说我一个人要养俩。呵呵,这公平吗?
多出来的人可以找陈经,用官办经济的手段来解决嘛:)))
印钞机我们当时就有这一说,还是我们自己掏钱给他们买的。有些人有红眼病,技术人员的工资和项目挂钩后我第一次拿到5位数工资条,结果搞的满城风雨,之后离职去了网络公司。
其实国内做法里的硫酸图和你说的白图原件只有一套也是差不多的意思。
与国外不同的是现在国内的建设量大设计周期要求很紧,常常是图纸修修补补改个没完,一边出图一边改图是很常见。所以出硫酸图晒蓝图也是个基本确认一个阶段的办法。要是最终成果是打印白图,多半会是设计人员自行打印(好比硫酸图),很有可能边改边打,打印的第一套和第二套就有差别出来了。所以让设计和出图适当脱离开来,形成一个各方认证过的“阶段版本”也确实是有些合理性的办法。就我的感觉,大部分设计单位里,打印白图基本是敞开来打没人管但是要晒蓝图就比较麻烦需要涉及到外包单位或者专门的晒图部门会麻烦一点。
当然这个问题道理上讲可以通过打一套然后复印来解决,但是复印的时间和成本似乎是不如晒蓝图的。还有就是蓝图似乎纸张比白图的要厚实一些比较耐损吧,就这样的纸在工地上也常常是用不了多久就破破烂烂了。要是白图打印纸也搞到蓝图的厚度估计机器不耐扛,纸张上到蓝图的强度估计成本又得爬上去一截了。
以“图纸量”或者“图幅”来计算产值挂钩设计人员收入的做法的确不合理,不过似乎也不是那么普遍地在采用,尤其是现在。而且因为“图纸量”计算的原因导致尽量出大图的情况并不是很普遍的,主要视乎设计公司的大小图幅图纸间的折算方法,我以前呆过的设计院大家倒是喜欢出小图,因为根据公司的计算方法张数多有利于换算成钱......呵呵。我接触到的施工方倒是喜欢大图的多,因为看得清楚且内容比较全面,不用翻来翻去的找索引或者比对什么的,全在一张图上标示出来。常常是要求出一两本A3白图方便开会查找索引而其他的A1大图用于施工现场。其实真正让人恼火的不是图幅大小而是是明明一张图可以表达的东西非要稀稀拉拉的拆成无数张图,人为地搞得很麻烦。而像以前老派的设计院常常喜欢的图纸绘制风格就是没有重复啰嗦的画得满满登登,图纸张数少但是内容很详细,一个问题不用翻查太多图纸。不过这是针对建筑类设计图纸而言的,也许其他工程类图纸情况不一样也不一定。
我以前在工业院,对民用院的路数不熟。从管理上讲,“原件只有一套”是符合ISO对受控文件的标准要求。
我相信《设计修正单》是每个工程设计人员的噩梦,越忙越容易出错。国外的做法是在施工图发出前尽量集思广益,提出的意见多多益善,图纸阶段的修改和施工阶段相比,要省时省力的多。一旦IFC,我们会冻结master copy的版本升级,直到施工结束出竣工图来如实反映施工过程中的改动。此间的所有改动都被记录在master copy中,但一般不轻易颁发新的版本,我们叫rev up。
当时我的工资的确是和图幅X张数挂钩,谢谢你的补充。在北美,有专业的绘图员为我们服务,各专业各司其职,不用为这些烦恼。
晒图出来的蓝图,是不能拿来复印和修改的,这主要是为了责任划分用的。
实际上,建筑设计用蓝图,主要是因为这东西涉及生命安全吧。
通信设计从来就没蓝图的,反正死不了人就没必要用这个了。
小时候在晒图房玩,那味道真是够呛,哈哈。
俺自己装纸、换墨盒,24"X36"想怎么打就怎么打。
11X17的用HP的laser printer,想出多少张就出多少张。
正式出construction图时,plot出一套原件,engineer盖章签字,然后送专门的出图公司大量复制。
一个字: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