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北京奥运开幕式主题歌旋律是否有抄袭之嫌? -- 大驿土猴

共:💬44 🌺9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客气了

其实歌曲还算是相当简单的音乐形式,有时候也可以不必太多的拘泥于音乐本身来判断这种事情。

比方说,陈其钢是有一系列不错的作品的,他能在法国立足,也说明这个人没有在外面混日子。对一个音乐家来说,他实际上用不着去完全抄袭一首歌曲,从一首歌里得到一个灵感就足够了。绘画、摄影都是如此。

刚看完闭幕式,有没注意到多明戈与宋祖英唱的那首歌?歌名我忘了,但歌曲一起来就是《茉莉花》的旋律主题。如果有人说这是抄袭,那还算有点章法了。不过,这首歌明确地用那个旋律段唱了茉莉花,这也就是说,是向那首最出名的中国传统民歌致意的。这个作法也不叫抄袭,是另一个层面的事情,就如同周杰伦的《苏三》之于经典京剧段子《苏三起解》。

奥运会最终是顺顺利利地走完了,并得到很高的评价,真令人高兴。

祝愉快!

家园 受教了
家园 很好的音乐科普,学习过了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大驿土猴在国内国外?

平时是否会听一听古典音乐?

我是说,如果听的话你就会知道古诺的《圣母颂》,这是一个典型的和弦作品。

对音乐有较深了解的人,看见乐谱,会直接在大脑里形成旋律的印象和色彩。音乐是个抽象物,但从某个角度上说,它也是可视的,可称为音乐的结像。谭盾的视觉音乐尽管有时候搞得太明显(他都用上布景了-比如坐在水池里演奏),但他特别强调和发挥音乐的结像力。

《圣母颂》是在巴赫的《C大调前奏曲》的基础上写成的。《C大调前奏曲》实际上就是一个分解和弦形式的钢琴曲(会弹一点吉他的都知道分解和弦)。这些和弦的色彩、走势和节奏,带给人的是安详、宁静,和虔诚,情感呈在平静中螺旋上升。后人古诺在此为基础谱写出《圣母颂》。

这是一个非常少见的例子,因为和弦与旋律的关径系,通常为先有旋律后配和弦。即定的旋律之下配和弦几乎是按对位法做就可以了,懂音乐的都可以马上配出来(这就是为什么演奏者可以即兴伴奏一些歌曲篇幅的音乐小品)。当然也不是没有一点自由度,不同的配法甚至能改变旋律的风格,但主要的和弦框架很难改变。

如果反其道行之,可发挥的空间更大,但难度也大得多,特别因为巴赫的原曲是宗教音乐,在此之上加主旋律,古诺带着对前辈的敬仰,谱写出来的东西也定是相同的主题。结果《圣母颂》不仅作为宗教音乐出现,它已经是整个古典音乐范畴内的经典作品,呈现出与巴赫原作完全一致的安详、宁静,和虔诚。

音乐的构成远远不是那十来个音符的排列组合,它有非常丰富的元素去构架(绘画也是同样道理)。但对音乐不了解的人通常只能看到旋律部分的音符,而忽略掉那些音符之下的许多层次。

人类音乐史以来共创作出来的音乐作品多如繁星,如果我们仅凭几个音符去判断,那抄袭可就太多了。随便给我一小节《东方红》或《义勇军进行曲》,我都可以很快地用它写出若干完全不同的流行歌曲旋律来,并保证原创。

家园 高手出招就是不同

所以我从来不对非专业领域的东西轻下判断,以免误伤

家园 照这么说变奏曲都是抄袭了

又比如说《蓝色多瑙河》和《溜冰圆舞曲》。

家园 捉个BUG

周杰伦没有什么歌叫苏三,倒是陶喆有个苏三说。

BTW,偶很不喜欢苏三说里的那段京剧,以为假起嗓子就是京剧么?都是中国风,周的菊花台和青花瓷就好得多,颇有些神韵。

不过偶是白丁,请布丁老兄从专业方面点评下吧。

家园 是我记错了

周杰伦倒是也在他那首《彩虹》夹带唱过《苏三起解》(今年的北京工体演唱会),但我前面指的确实是陶喆的《苏三说》,一下记成周杰伦了,你这个BUG捉得对

陶喆是纯粹的R&B,自然是喜欢玩假声的。在流行音乐界,假声与原声的流畅过度和交替现在似乎很流行的一种唱法,但回到京剧《苏三起解》,青衣毕竟是女角,他要借用也只能用假声了。无论如何,没人真的会认为他是在唱京剧,只能说他借用了那个著名的京剧唱段。我前文的意思是,以《苏三说》来对照《苏三起解》,它并不是抄袭的关系。

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很多,比如近年来还有不少流行歌曲借用古典音乐作品的。说起来,它们是选定几个乐句,然后围绕它来作一首歌曲。这种借用又分几种,有的是旋律借用(如巴赫的G大调小步舞曲,完整的乐段被一首台湾流行歌曲借用),有的是主题借用(如胡彦斌的《婚礼进行曲》)。这种作品如果按抄袭的定义去套,那肯定是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但如此耳熟能详的音乐片断,人家也是明摆着借来作为核心去发展新的旋律。这个不但不能称为抄袭,反而很值得欣赏--虽然主题是现成的,但要围绕它发展出好的歌曲来并不容易,也是需要创意的。

若干年前我在央视三台看过一个很好的节目,几个学习钢琴的孩子参加一个竞赛活动,内容是任意给出一个乐句(即兴乐句),然后5分种时间准备,要求你以这个乐句为核心现场弹奏出一个音乐小品来。这种竞赛有很高的技术性和趣味性,很能考验一个人的乐感和创造力。

家园 呵呵,我早明白你举例《苏三说》的意思,对于抄袭,很赞同

你的判断标准。

只是对陶引用京剧唱段的方式和效果不太满意(说到歌曲夹带点京剧,早年的《北京一夜》比《苏三说》要好得多,陶太不动脑子了),所以借老兄的地盘抱怨了句,打岔了,莫怪。

家园 这样打岔最好了

何谈怪罪。

陶喆的原创(包括主题原创)已经不少了,我个人认为真正的音乐灾难是中国大陆九十年代的摇滚版革命歌曲大联唱,卖得还挺火。有意思的是这个事就象经济危机,当时连香港也是铺天盖地口水歌。

家园 周治平唱过苏三起解

记得还曾经就他那个苏三的发音有过一些讨论,有人理解为“苏芮”的,以为另有深意,具体怎样,就无从知晓了。

家园 回铁老大

周治平唱的《苏三起解》我不熟悉,所幸网上找得到,就听了一下。

他唱的就是苏三,因为是吴音,听起来象是“苏z”。我不知周治平祖上是哪里人,但传统折子戏《玉堂春》的故事却是发生在南京,玉堂春是苏三在青楼里用的花名。《苏三起解》是《玉堂春》的其中一折。

苏三离了洪洞县,洪洞县在山西。照戏里的情节,苏三是被山西大款带回家,然后大款发妻毒死大款构陷苏三,后者被从洪洞县解押到太原。这就是《苏三起解》的故事情节。

另有一说是有真实案例,故事原型人物苏三本是周姓山西人,被卖到北京苏淮妓院,在院里姐妹中排行第三,所以改名为苏三。之后的内容与戏剧差不多。

周治平这首《苏三起解》从歌词上看应该能扣上苏三的故事,所以可以认为确实是写苏三的,但有什么深意就看不出来。音乐上我觉得与那出戏没有任何关系。

家园 土猴乃中土之猴也,呵呵,现蜗居南京

对音乐,年轻时狂热摇滚,后喜欢美国乡村,再后来迷过一段爵士,现在人到中年,听古典音乐开始越来越顺耳了。

不过说来惭愧,因为对乐理所知甚少,我听乐曲只有直觉的喜欢与否,一直停留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境地难有寸进。古诺的《圣母颂》以前听过,非常喜欢,如果不是老兄介绍真没想到里面还有这许多说道。

不知是否是自己还比较浮躁的原因,现在听古典音乐往往头一个小时沉醉,再一个小时沉闷,所以对听一晚上大部头的交响乐一类的音乐会还是比较怕怕,至于洋歌剧,除了个别经典的咏叹调外,从没觉得好听过相对来说我还是对听全本的《长征组歌》《东方红》什么的更能接受些,呵呵,露怯了

花您一个

家园 内行。赞。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