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北京奥运开幕式主题歌旋律是否有抄袭之嫌? -- 大驿土猴

共:💬44 🌺9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大驿土猴在国内国外?

平时是否会听一听古典音乐?

我是说,如果听的话你就会知道古诺的《圣母颂》,这是一个典型的和弦作品。

对音乐有较深了解的人,看见乐谱,会直接在大脑里形成旋律的印象和色彩。音乐是个抽象物,但从某个角度上说,它也是可视的,可称为音乐的结像。谭盾的视觉音乐尽管有时候搞得太明显(他都用上布景了-比如坐在水池里演奏),但他特别强调和发挥音乐的结像力。

《圣母颂》是在巴赫的《C大调前奏曲》的基础上写成的。《C大调前奏曲》实际上就是一个分解和弦形式的钢琴曲(会弹一点吉他的都知道分解和弦)。这些和弦的色彩、走势和节奏,带给人的是安详、宁静,和虔诚,情感呈在平静中螺旋上升。后人古诺在此为基础谱写出《圣母颂》。

这是一个非常少见的例子,因为和弦与旋律的关径系,通常为先有旋律后配和弦。即定的旋律之下配和弦几乎是按对位法做就可以了,懂音乐的都可以马上配出来(这就是为什么演奏者可以即兴伴奏一些歌曲篇幅的音乐小品)。当然也不是没有一点自由度,不同的配法甚至能改变旋律的风格,但主要的和弦框架很难改变。

如果反其道行之,可发挥的空间更大,但难度也大得多,特别因为巴赫的原曲是宗教音乐,在此之上加主旋律,古诺带着对前辈的敬仰,谱写出来的东西也定是相同的主题。结果《圣母颂》不仅作为宗教音乐出现,它已经是整个古典音乐范畴内的经典作品,呈现出与巴赫原作完全一致的安详、宁静,和虔诚。

音乐的构成远远不是那十来个音符的排列组合,它有非常丰富的元素去构架(绘画也是同样道理)。但对音乐不了解的人通常只能看到旋律部分的音符,而忽略掉那些音符之下的许多层次。

人类音乐史以来共创作出来的音乐作品多如繁星,如果我们仅凭几个音符去判断,那抄袭可就太多了。随便给我一小节《东方红》或《义勇军进行曲》,我都可以很快地用它写出若干完全不同的流行歌曲旋律来,并保证原创。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