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science杂志居然放这样的错误 -- songcla

共:💬48 🌺4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你看人家的原话

“大多数情况是某些东西的速度的确可以超过光速,但是不能用它们传递能量或者信息。”

家园 您是物理专业的么?

理论的,还是应用的,还是核物理?

家园 ???
家园 那么妖道就告退了

不再班门弄斧了。俺是业余爱好,如有冒犯之处,还请海涵。

家园 不要走
家园 继续请教, 一个纠缠态光子塌缩同时,

另一个一定也会同步发生吗? 对其中的一个测量,另一个重要方面也一定会被影响吗?

如果是这样,是否可以重新理解COMMUNICATION的定义? 比如,把上述现象也归为一种COMMUNICATION. 就象当初将电磁波归为物质的现象一样?

当然,这种COMMUNICATION还无法附加(传递)信息(INFORMATION),而只是两个纠缠光子之间的自说自话.

家园 俺要去干活了

LD不高兴了。嘿嘿,回见。

家园 回见
家园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

很多大科学家曾经想解释清楚,量子力学本质认为两个光子是一体的无论它们分开多远,但是现在远没有明确的答案。

所以说认为量子力学不奇怪的人是还没有真的懂量子力学。

家园 奇怪

为啥一朵花也没有赚到呢

家园 【原创】信息在这里的传播速度仍然没有超过光速

  信息在这里的传播速度仍然没有超过光速。

  比如一种是事前的方案,双方规定在某一个时刻(地球可以被看作一个足够好的惯性系,于是我们可以认为这时候的时间是被精确的对准的),同时进行了测量,一方进行极化方向朝上的测量,一方进行极化方向朝下的测量,当然,由于测量过程的完全随机性,每一次你并不一定能测量到这样的光子,但是,一旦测量,你会发现,如果一方测得的是朝上的,那么另一方一定是朝下的,其实早在2001年的Bennet就做了这样的实验,只是距离没有文中所说的那么长罢了。由此,我们可以测量collapse所引起的关联collapse的速度,当时Bennet的测的速度是大于10^7个光速。但是我们是不是就能认为超光速了呢?这是不行的,因为事实上方案我们已经进行了事先的广播了,而这个广播的速度没有超过光速,这就是LOCC(Local Operation with Classical Communication),所以信息仍然没有以超光速来传播。

  还有另一种实验,就是双方事先没有方案,而是双方都在一系列的时刻同时各自随机的选择方向来测量,这样最后的结果显然是可以想而知。这时候存在一个对所测结果的保真度的估计,就是说会有一定的概率猜到对方试图所想表达的信息,但是这样的信息是显然是不能用来传递的。。。所以,就有了新可能,比如通过牺牲一定纠缠光子对来提高对信息的了解等等复杂的量子信息理论方案(我现在已经没有做量子信息方面的工作了)。

  回到第一种方案,第一种方案尽管信息的传播速度没有超过,但是实际上的collapse及其所引起的correlation collapse的速度确实是好几个数量级的超过了光速,而这样的过程确实是自然界中最深邃的问题之一。不要以为信息还是没超过光速就没用了,事实上,这从某种意义上实现上了teleportation,假设未来,我们的技术(注意,这里理论上已经没有问题了,实验上也证实了,那么剩下的就纯粹是技术问题了)已经高度的发达,可以随时随地产生高纯的纠缠源,那么我们比如在月球上放一个装置,在地球上放一个装置,然后在某一个时刻将你全身的量子信息(至原子级别的探测,注意在量子理论里有量子态不可克隆定理)关联到纠缠源上,而由于事先我们已经制定了方案,那么,这时候其实是"三"体(我只是简单化的把人看成一体)纠缠了,那么这时候只要在月球上做一个同步的关联操作,并且在月球上放着一个和你一模一样的外壳,我们假设信息可以理想写入(这其实也是一个技术突破的问题),那么你到月球上只是一瞬间,由此推广,如果人类真的想实现星际远航,那这应当是一个基本的技术,以光速的速度建立各个基点,再把人瞬间传过去这其实已经不是科幻里的概念,而是一个在技术极限上可以衡量的问题。

  楼主所说的这篇Science网站上的评述性的文章的叙述没有问题,那个让人着迷的spooky action between the entanglement photons (or any other micro-particle)其实已经困惑并在继续困惑着所有的大大小小的物理学家。对于这个“spooky action”的深刻理解乃至突破将是我们超越量子时代一个关键,然而量子力学所伴随的量子技术在应用层面的大规模发展的时代只不过刚刚到来,比如自旋电子学在硬盘上的实际应用造就了全新的立体存储硬盘(读写头可以认为是永不磨损的),10到100T级别的个人硬盘时代五到十年左右将到来,还有别的已经有的精彩的实际应用留待以后有时间再讲,也许等过个两三年自己实力更强的时候可能讲起来才更游刃有余。所以,就像每一次的技术革命突破一样,我想,只有在量子力学全面的进入应用领域后,我们才能突破那个让人着迷的spooky action,而一旦突破那个极限,到时候的星际航行恐怕就不是我在上一段里所说的利用现有所能理解的技术极限的笨拙的方案了。

  当然对于我们的国家,如果能及时跟上这即将开始的量子技术革命时代,那也许我们就可以摆脱像现在一样老是亦步亦趋的跟在别的人后面的尴尬境地,毕竟一个新的技术时代的出现,就意味着完全的不同于原有技术时代的产品的出现,也就应当可以在相当大程度上摆脱“专利及知识产权”这把钳子了。

  PS:直到两三个月前,86岁高龄的杨振宁先生还能在arXiv上贴他的新工作,足以令吾辈汗颜。

  吾辈当自强。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hehe
hehe
家园 hehe
hehe
家园 呵呵,讲话客气一些比较好吧

quantum phase transition, hehe. current interest is in Kondo problem,or more special, Bose-Fermi Kondo model 就不知道你听说过这个问题没?就先不科普了,呵呵。

希望你讲话客气一些,好歹量子信息我也是做了三年了,也做了一点工作,当然不是很好,只能发在Physics Review A上面了。失敬。

家园 我基本同意你的原创内容

但是部分地方太夸大其辞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