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民企吞下国企-----聊聊我们的产业升级 -- 脑袋

共:💬306 🌺857 🌵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家园 谢谢你的系列文章

感谢你的文章,我很受益。

民营企业,年景好的时候是一窝蜂,年景不好的时候是大批关门,基本是‘优胜劣汰’。土是土了一点,但好歹能留出不少真有杀伤力的,只要别把官商文化引进得太彻底了。

大的民企要倒,也是有地方政府救的,但是不会死活撑着很久,最后要倒的还是都倒了。

国有大企业,不能关门,年景好的时候是国有的资产,年景不好的时候是全民的负债,基本是‘靠天吃饭’。有些企业,养不起就只能卖,卖的时候,很多事情是查不清楚的。

其实,全世界的国有企业都不怎么样,大家心里也都知道国有大企业的德行。如果企业靠‘政府护卫’就有竞争力,那前苏联早就诞生了最有竞争力的企业。

盯着军火商靠政府赚钱,还不如讨论讨论Johnson&Johnson这种活了这么多年的老店是怎么控制成本的。没错,全世界的军火商都得靠政府,卖军火更要靠政府了。可是,转头想想,怎么美国人就能把那么多军用技术转商用呢?GPS,internet,液晶屏的关键技术,......,全是军用转民用。

前几年人人都‘与众不同’的讲市场,现在是人人都‘与众不同’的讲政府领导。前几年学美国,不管什么细节,一律学学学,连会计年度都要改得和美国一样;现在都以为中国‘与众不同’,‘与众不同’到基本的经济规律都不适用,‘中国特色’是唯一真理。莫名其妙~~~

中国的‘民有’其实已经取代‘国有’成为主流了,改回去是在逆势而动,就算是有一轮经济萧条来帮忙,胡温怕也是完成不了的。

‘民有’在市场里的很多作为,肯定比‘国有’更恶心。‘国有’是贪污营私和没有效率,‘民有’是完全利润驱动,什么有利润干什么,需要贿赂的时候贿赂,需要裁员的时候裁员,基本顺从资本的本性。搞市场经济总要面对这一天的,所以才有严刑竣法的需要。与其试图保存更多的‘国有’来让经济听话,不如想想怎样约束所有企业,取消苛捐杂税的同时,让法律和规则真的能够执行,才能保护环境,保护消费者。

我从来不相信有什么善良的民有企业或者国有企业。企业有竞争力才是正道,压力下的企业才会有竞争力,和人一样的道理。

家园 楼主写得很实在
家园 想起来国内向往香格里拉的小资了

恩,人家要看的是原汁原味的土人生活

家园 谢谢!学工科的,不懂经济理论,只好说说自己看到的

实际情况。我觉得就像我给各位报告实验现象和数据,就请各位用理论去更深入探讨了。

家园 在民营业杀入汽车业,我们终于看到车业的寒冬快要过去

重庆摩托的故事肯定会在汽车业中上演。希望各位买车的兄弟,多给国产车捧场,加快民营取代国营的步伐。

看河里的那个车贴,给我很强的信心,可以用生机勃勃来形容汽车业的现状。以前的国营的,合资的车厂产品,带给我们的是国足一样的耻辱和羞愧,让人怀疑中国人到底能不能造一辆过得去的车,就是抄的也是夏利、桑塔纳那种死气沉沉的车型。

产业升级其实就是在产业链的更高端展现竞争力。只要民企进入的领域,我有充分的信心我们能和任何对手竞争

家园 实际上问题就在这里

政府对企业或者说对资本确实是非常支持的,但是对老百姓呢?对工人的人权、福利和劳动保障呢?当老百姓有问题,想要做点儿事情,或者想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时候,政府在哪儿呢?

这恰恰是问题所在,换言之,批评者所言称的官僚资本主义的涵义就在这里。当然了,不偏不倚是很难的,不过,问题老这么拖着,恐怕也不行。

家园 【原创】造反派企业家孙总

孙总是沿海某市一个二千人的国营工厂的老总。他是北京一个部里的科长,不知怎么突然空降到该市当老总,40多岁,是我看到的国企老总里,比较有干劲的一个,可能是人还年轻,往上发展的心还滚烫着。如果50、60岁还在这种厂混,就完了,很多人就可能只在夜总会和高尔夫球场苦练唱歌和球技了。他不知是哪个大学的工农兵大学生。N年前去交大进修了二十天的企业管理, 回来后就号称是交大管理硕士, 多了一句口头禅:”我在交大读研究生的时候……。”大小会讲话时喜欢引用一段”孔子, 孟子”, 表示学问已到了古今相通的地步了。

孙总到那家公司前,公司是一座快倒闭的企业。他在上班第一天7点过就来到厂门口,蹲在门口吸烟。工人陆陆续续地来了,谁也不知蹲在门口的这个人就是新来的老总。有一个老工程师7点45分来到门口,看看还有几分钟,就也蹲在厂门口吸烟,而且还向孙总借了一下火。孙总很客气的给他点上火,攀谈了几句。看快八点了,老工程师吸完烟,写写意意地走进了厂里。上午9点,他接到人事部的通知,新上任的老总已把他开除了,理由是不热爱工作。老工程师赶快请部门领导去求情,但没找到孙总,因为部门领导还不认识他呢。晚上上晚班的时候,一个女工在机器旁打瞌睡。这时一个胖胖的中年汉子走过来,很和蔼地问她:”是不是很累了, 累了就回家休息。”女工不好意思地说:”没什么, 眯一下眼就好。”突然那个中年人跳了起来, 怒发冲冠地指着她的鼻子一字一句地叫:”我-他-妈-的-叫-你-回-家, 再也不用来上班了。”女工就这样在半梦半醒中被开除了。

孙总开门第一天血淋淋的俩板斧砍醒了厂子,大家认识到来了一个很不一样的老总。第二天,孙总召开中干会议,告诉大家:”我的管理很简单, 就是支着一杆枪在厂里瞄准, 谁闯枪口就打死谁。”因为已有两个先例, 每个工人都感到了枪口就在眼前, 一种恐怖情绪一下笼罩在厂里。

过了几天,一套套惩罚措施出台,一支支枪就架在了厂里。这套政策制定得非常细,可操作性很强。比如上班打瞌睡,眯着眼,检查人员在眼前2米处一分钟还没睁开眼,罚款200元。在工厂草坪上停留超过一分钟罚款200元等等。更别说迟到、早退、脱岗之类的事。一条一款加起来有一百多条。一般的干部已管不过来。厂里专门成立了一个”纪律生产双推进办公室”,简称”双推办”。养了十来号人专门检查违纪问题。工人们见双推办的人来,如见皇军进村一样害怕。人们诅咒发誓时就说:”叫我出门遇到双推办。”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 工人们也发明了很多对付双推办的对策。但双推办的人来自于群众,敌情了如指掌,比皇军还狡猾。检查方法上也不断地花样翻新。工人和双推办斗智斗勇,结果是工厂的面貌和风气大为改观。厂区内绿草如茵,车间、办公室一尘不染,就连双推办这样的专业选手也很难找到一片纸屑,一点油污。生产也蒸蒸日上,工人的钱包也鼓了起来。原来的不满渐渐平息,大家都觉得这老总还有两下子。

生产上来了,孙总说这还不够,我们还要赶上国际先进潮流,要发展企业文化。于是他从书上抄了些”团结、勤劳、勇敢”之类的形容词做了公司精神,又抄了一些关于质量的口号如:“质量是我们的生命”作了质量方针, 再加上那一百多条的罚款细则和他大小会上的讲话纪要汇编成一本公司文化手册。孙总又发明了一个和双推办一样叫人头痛的法宝:培训中心。这个中心弄了无数的卷子,两周一小考,一月一大考,把那本册子翻来覆去地考。考分与奖金挂上钩。一个月没有落入双推办手中并不等于万事大吉,考试考得不好也得扣不少钱。金钱的威力是巨大的,不管是打扫厕所的临时工,还是白发苍苍的主任工程师,现在一谈到文化手册都倒背如流。公司呈现出一派人人都在忙,天天事情多的繁忙景象。

这时的孙总充满了斗志和信心。他以管理硕士头衔为后盾,全面指导厂里每一个人如何去工作,这方面他有着红卫兵的豪胆壮骨。有一次他声色俱厉地批评一个五十年代毕业于哈军工的高级工程师,一边批评一边给他讲解润滑理论。而这个人在润滑界很有名气。事后,这个工程师说:”他开口一分钟, 我就发现了六处错误。”但这并不妨碍孙总就各专业发表独到见解, 厂里根据这些见解作了不少技术改造。他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对自己的直觉猜想有着异乎寻常的自信。按他的说法:”我是搞管理的, 你们这些机械电器我不懂。但一法通,万法通,管理都搞通了,这些还在话下。谁也别想蒙我。”这些异想天开的改造充满着创造性, 也充满着随意性。因是总经理下令,所以不需任何审查就可执行。当工程师看到孙总对自己负责的机器露出探究的眼光,心中都不由很紧张。

生产效益转好,孙总成了救活破产企业的英雄,成了市里省里的先进,经常去作报告。报告中孙总很谦虚,他把所有的成就都归功于企业文化,企业精神。而这些正是他几天内创造出来的。

由于管理任务很重,技术人员也渐渐转入管理。各种各样的技术改造都和孙总的”灵机一动”有关系,大家也懒得去钻研技术了。干部们的日常工作被各种评比、考核占满。所有的人都充满激情地去把地抹得更亮,把桌子收拾得更干净,然后再互相去检查、去评比。久了,人们也总结出许多经验。比如:哪里容易被查到,哪儿扣分最重。那些精于此道的人越来越得到领导的重视。各部门之间由于激烈的评分竞争,相互之间关系已变得很紧张。严厉的责任追查制度使得人人自危,抱定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宗旨,拼命推卸责任。只有打扫清洁是下一分苦功就见一分效果。人们都说管理像阶级斗争一样,一抓就灵。

生产红红火火地进行,产量不断地超设计能力。每个人都真诚的认为只要继续抓管理,机器的极限就能不断地被突破。这样又生产了半年,突然产品缺陷居高不下,怎么调整机器也不行。市场上风云变幻,别的厂家早已开发出新产品在市场上斗得天翻地覆。公司的人关起门来干革命,整日奔忙于评比和打扫清洁。当订货越来越少时,公司上下猛然惊觉时,市场份额已失去了。产品大量积压,生产陷于全面停顿,工厂也随时可能倒闭。

孙总丧魂落魄地在厂里游来游去,所幸的是他的”灵机一动”的改造想法已越来越少。把管理简化为斗争人的枪口理论也越来越失去威信,没人信仰了。工人们又松懈下来。对孙总不满言论又出现了,其中一个说:”孙总凭一副血胆和枪杆子里出政权的信念, 带着二千个穷百姓在现代社会里闹翻身。他可称作为造反派企业家“。听说孙总后来调到集团另一家企业去做副总了。

孙总有点文化,也有办法,冲劲,放在民企让他白手起家,慢慢发展,说不定他会发展成大老板。但是,他的不幸或是幸运的地方是,在官场混到一个科长,骤然就有一个机会去指挥2000人的企业,好大一个舞台,但和他那时的能力好像不太匹配。初期的小成功,冲昏了头脑,自我过分膨胀,结果把官场的场面花活玩到极致。他的规章制度,企业文化全是些浮躁的东西,强加给这个企业,为了文化而文化,不是这个企业在创业过程中产生的有生命力的东西。在政府里玩这些虚东西,说不定是政绩;在企业中玩虚东西,玩的对象如果不是政府而是市场,那是致命伤。管理给人感觉是一个需要天赋,需要在实践中总结磨练的艺术,而不是可以在课堂中听到的科学。不管理论说得多漂亮,市场是检验企业家的唯一标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孙总很有代表性

大部分中国企业都是这样的,不光是国企,民企,甚至很多中国化了的外企。

出了问题总是人的问题,学人家做5why分析,分析到最后的root cause往往就是因为XX不遵守规定,一罚了之,反正规定是没有问题的,有问题的都是人。

家园 中国 整个社会体系都是以人为中心,不是以制度为中心

注重折腾人,而不是完善制度。

家园 我还想表达的一个问题

我还想表达的一个问题是孙总把官场的方法带进了企业经营。他也很努力,但就让人感觉其实在做官。一些做法就像文化部搞的五个一工程。出发点是好的,但就是流于形式,表面上光光鲜鲜,就是当官的自己玩玩,没什么实际作用。在企业中走这种闲棋,就把自己的实力玩丢了。

五个一工程的小说,看起都是每个省的作协倾力的作品,但能被民间接受的不多。肯定不如网上排行榜靠前的业余写手有影响力。也许有人会说,网上作家,他们为了轰动效应,为了吸引眼球,经常写些低级下流的东西。这是实情,但现在网上确实也出现了好些很有实力的作家,作品让人感到很有深度。网民毕竟有分辨力,好东西大家自然会喜欢,不需要谁帮我们判断。有时我觉得网络救了中国文学一命,作协那帮人搞的官办文学,毫无水平,整个一帮以文学为名混饭吃的官场清客。以中国10亿人民,几千年的文化积累,在网络文学兴起前,我们全国人民看的是台湾、香港、星加坡那些本是文化边缘地带的写手作品。那些东西,很多都是非常粗

糙的(当然有几个是精品),与我们网络上许多大路货有一拼,却迷倒了多少怀春少女,热血少年。

作协、国足、国企都是官场化后的失败产物。我希望网络救了中国文学,市场淘汰救了中国企业,但谁救中国足球?

家园 政府管理国家像经营企业时,他的逐利本能也很强烈

我记得陈大的官办经济里有详细的描述,建议看看。

家园 “双推”“培训”都不是问题,

最大的问题在于“一法通,万法通”,没哪个说这句话的不是最后完完蛋的。

人要紧的是知道什么是自己不能做的。

家园 只要监管和法规得当,不怕企业危害国家安全

说的好!

首先,西方国家之间信任程度高

其次这种企业不是涉及保密和诸如军工、金融等关键性竞争能力的企业

再其次如果有良好的法规和监管的话不怕企业乱涨价,如果涨价是合理的话,那就是能源价格反应了能源价值,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是好的!

最后,运行管理人员都是本国国民!

家园 光顾看奥运了,没注意老兄的系列好文,逐篇献花
家园 看了前半段就觉得怪

只字不提市场如何,就说企业效益好,这种情况下哪有生存空间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