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这么说比较保险:中医是文科生的医学,西医是理科生的医学 -- ducati
理科生上来就抓住中医缺乏有效对比试验不放,文科生自然祭出黑匣子无法试验不必试验抵挡。若理科生推崇西医理论实践互相推动,文科生则必谓阴阳五行乃万物运行之精髓。理科生说甭废话你把中医治活治死的人排出来看看,光说治活的个例不算轮子还治病呢。文科生说我们中医重要的是思想,阴阳平衡辩证施治的思想,到底治活几个人我们根本不在乎。
总之两方完全说不到一块就是了。其实在科学与宗教论战的前线,也经常出现非常类似的互相对着空地发炮的现象。
所以我强烈建议,两方对对方的质疑和回答应完全视而不见,坚持自说自话。因为说实话我还没看见过答到点上的,永远越答越乱。
对于以后中西医之争的讨论方向,我则作如下建议:中医应向思辨方向发展,而避免落入科学的窠臼。科学想要发展,不扬弃恐怕比较难。解剖学微生物学这些西医的基石也被扬弃过多少次了。可这阴阳五行,打那几本书写出来以后,就没见谁胆大包天敢去掉三行的。简直就是一智子啊。(五行倒是后添的,不过之后就再没见什么了)
西医应向实证方向发展,而避免任何形而上的争论。对于人体这么复杂的系统,任何医学都是黑匣子。但是西医有临床数据说我按这个键这个灯一般会亮,不按这个键这个灯一般不会亮。中医的黑匣子嘛,按这个键灯可亮可不亮,不按键这个灯不亮也可亮。虽然没有数据支持说这个逆否命题在多大程度上成立,但毕竟,中医有阴阳五行,这个西医硬是比不上。
西医叫以理服人,中医咱这叫以德服人。
古代的医仙医圣绝对是智力超绝又勤勉努力的。为什么除了留下几本经典以外,却没有推进中医学更上一层楼呢?(对古代人均寿命大家可能有不同看法,但是中医发展几千年以后,对皇帝家的新生儿和儿童死亡率的促进作用实在是很有代表性——有一个统计是清代十个皇帝(顺治-宣统)共有子女146个,15岁以前夭逝者共74人,略大于50%)
我觉得部分原因在于医仙医圣限于种种原因,只能在旧有医学体系内修修补补,却不能建立新的有更好解释并能指导医疗实践的新体系。阴阳五行可以发展的非常非常复杂而精致(比如八纲),越复杂精致
就越让我想起托勒密的同心水晶球
托勒密时代的同心水晶球是科学毫无疑问。但是几千岁的妖精同心水晶球,我就不太确定应该算科学还是宗教了
最后插一句,这个问题可能被问过一万遍了,不过我还是想再问一次,也好绝了我这个理科生在心底对中医的一点幻想:到底中医疗效做过多少对比试验啊?这么博大精深的系统,不能一个合适试验的部分都没有吧?虽然对比试验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终究提供了一些信息量,总比信任一随机疗效系统强吧。
理科生,不是学医的,认为中医是医学。
楼主说的都很有道理,但有些偏颇了。
中医需要更多的建设,当然楼主大概也是爱之深而责之切吧。
送朵花先
中医中药的实际效果了。
此文一出,立刻平息了我对中医争论的任何兴趣
今后再出来这等争论,直接从“收藏”里面上得了
和 北京阿新 那句
“中医其实就是文化”
异曲同工啊
宗教哲学类。
我不也比做智子么哈。至少那些不能推翻又没有发展的概念是智子。
古代的医仙医圣绝对是智力超绝又勤勉努力的。为什么除了留下几本经典以外,却没有推进中医学更上一层楼呢?(对古代人均寿命大家可能有不同看法,但是中医发展几千年以后,对皇帝家的新生儿和儿童死亡率的促进作用实在是很有代表性——有一个统计是清代十个皇帝(顺治-宣统)共有子女146个,15岁以前夭逝者共74人,略大于50%)
我还是觉得部分原因在于医仙医圣限于种种原因,只能在旧有医学体系内修修补补,却不能建立新的有更好解释并能指导医疗实践的新体系。阴阳五行八纲可以发展的非常非常复杂而精致,越复杂精致
就越让我想起托勒密的同心水晶球
中医应该做疗效的对比试验,这也不是什么难事,也丝毫不违背中医的理论。
:)
其实文理也一半是玩笑了. 虽然文理思维有一定区别,文科生也是理性的嘛.
这一段比喻极恰当。献花。
就越让我想起托勒密的同心水晶球
中医学校招生,好像是理科学生去学中药,文科学生去学中医的。听说刚恢复高考那会儿是这样,不知道现在。
[FLY]战[/FLY]
[FLY]战[/FLY]
[FLY]兢[/FLY]
[FLY]兢[/FLY]
[FLY]汗[/FLY]
[FLY]不[/FLY]
[FLY]敢[/FLY]
[FLY]出[/FLY]
谢谢你对文科生的理解!
放到主贴里洋洋自得一下。嘿嘿
却敢开贴对二者评头论足的,这番胆量倒也令人好生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