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糯米鸡,油墩子、苕面窝、葱油饼……当年的 -- 清风明月挠我心

共:💬24 🌺3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糯米鸡,油墩子、苕面窝、葱油饼……当年的

在这个面包远远多于馒头的城市里,那些我一想起来,口里就watering的早点就是白日&黑夜梦。

念大学时,虽然身处火炉,夏天却是我最喜欢的季节,因为那时食堂的早餐品种遽然增加n项。每天早晨我们轮流,一手拿着个大饭盆,一手拿个塑料袋,把一个寝室的早点都买回来。到了窗口,把全体寝室点的品种及数量一口气地报给大师傅(真纳闷我怎么记得住的),然后师傅就用一根我觉得和我的个头差不多长度的 “筷子”把那些面点都串上,伸入我们张开口的塑料袋里,一撸,就入瓮了,然后打上一大盆稀饭就打道回府。我到现在还在佩服我们食堂的那些师傅,难为他们记得住每个学生的要求的,错误率极低,算帐也快,怪不得没有胖子……

还有就是学校东边早市的葱油饼,和学校门口马路边那个小店的热干面…….

我后来在北京的很多湖北菜馆都再也吃不到那时的味道,大家都笑我,当年学生哪里吃过好的,现在嘛,不外就是“珍珠翡翠白玉汤”故事的再版罢了。但我总是不太能被说服,我总觉得是那些师傅更愿意做大菜,不再用心做这些小吃了,他们不知道食客中有我这样的平民。

还有个好笑的。当年国家对学生是有补贴的,本科生是直接发给学生,研究生的则直接拨给食堂,所以研究生食堂的伙食比我们的好。但我们的菜票基本不同,只有5分一样是那种小小的塑料片,于是我们就攒一大堆5分,到他们的食堂打饭。当然师傅们看我们那个个头和模样当然看出我们是来揩油的。有次我打水饺,他竟然按照一两5-6个给我,我气愤,要知道本科食堂还一两6-7个呢,急了,就说太少了,我估计我的态度不好,那个师傅生气了,就猛的又给我那个饭盆里加了两大勺,满满登登的,对我瞪着眼睛嚷到,够不够,我就说够了,然后小心地捧着饭盆走了……我现在想来,也许大师傅是希望我惭愧地丢下水饺离去,或者数清个数再补二两水饺钱,可惜当年的我,在饭点上,哪有别的心思啊…..

我说的这些,要有些年龄的朋友才能理解哦,如果都是80后,估计会很纳闷……

在此风雨之春,说这些是不是觉悟不太高啊......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勾起了回忆,送花。
家园 能够如此深情地

回忆大学食堂的女生都是热爱生活的好mm。

  • -- 系统屏蔽 --。
家园 好久的回忆了

那时候研究生食堂确实伙食不同,特别是还有教工食堂,嘿嘿,先得去弄个红校徽,再去攒教工的伙食票.

家园 看到标题,勾起了香喷喷的回忆

不过最怀念的还是午夜时分武大门口绵延将近五百米的夜宵摊子。以前常常溜出去上通宵网,就先在这些摊子上喂饱自己,烧烤、铁板烧、虾球、炒粉、绿豆汤、甜酒、冰啤酒……

家园 我会做油墩子

献花!改天把我的食谱贴上来。你列的也都是我稀罕的。

家园 武汉武汉!

想死了,面窝、豆皮!

家园 武汉的伢们过来过早啊

糯米鸡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油墩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苕面窝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葱油饼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跟芍面窝比,我还是更喜欢古典面窝些

外糯里脆,好吃啊

家园 不是每个大学食堂都有你们学校那么好哦

现在回忆起大学时光,常常是“饿”字当先,那个清汤寡水的食堂饭,实在是让人无意回味。那时候每当学校有活动集合的时候最好找的就是进修生的几个班级,那里面的人口总是比周围的本科生们粗壮许多……

家园 我锁谢mm

你家那个糯米鸡好像不蛮对头唉!

BTW,你家到底姓墨子?

家园 观察力敏锐

没找到武汉糯米鸡的图片,只找到西安的。

家园 别说80后了,呵呵

我们学校95,96年都改饭卡了,饭票这个东西,估计那时候入学的都看不到了

家园 看此文的时候,正啃面包呢...看到葱油饼几个字...

两眼放光啊...好像吃...还有煎饼果子...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