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The Economist》这个杂志 -- 空城

共:💬18 🌺1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关于《The Economist》这个杂志

(本来是想发在厚积薄发那个帖子下面的,无奈新兵分数太低,只好先发在这里及格了再转过去)

其实《The Economist》从来都不是一本中立、客观的杂志,而是以激进的批评见长,每一期杂志几乎有半数以上的文章都是在批评,世上几乎没有它不能批评的东西。尤其热衷于批评政府,大概全世界没有哪个政府不曾被它批评过,美国和中国是保留项目,几乎每期必批。所以指望这个以批评全世界为己任的媒体保持中立和客观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虽然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

《The Economist》的编辑在行文风格上擅长冷嘲热讽,喜欢卖弄文字上的奇技淫巧(这一点倒使它成为国内很多英语学习者的精读教材,虽然一大半文章都晦涩难懂)。《The Economist》也清楚自己的激进态度和嘴贱很讨人厌,但它从不打算改过自新,谁骂它都不理,好像一个流氓破罐破摔誓要流氓到底,并以此为精神理念把自己升华到一个新高度。

这反倒使它成了一个难得的风景。因为尽管我们谁都不喜欢被批评,却都喜欢批评别人,也喜欢看人们批评来批评去,骂得越是水平高我们就越兴奋,就像我们每天上论坛干的事情一样。所以《The Economist》成为西方世界的主流媒体也可以理解。只是真正看它的人只研究后面的经济文章,前面的政论不过当作是超级八卦而已,一笑了之。真正的经济学家看问题早就超出地域和意识形态的范畴了。所以我觉得《The Economist》不如改名为《The Critic》更合适,现在大有挂羊头卖狗肉的嫌疑。

PS:这个流氓变本加厉在最新一期(03/22)杂志发表关于中国的文章达五篇之多,其中三篇是有关西藏的。

文章标题还特贱

Tibet

A colonial uprising

A week in Tibet

Trashing the Beijing Road

Tibet

Mountain forces

家园 恩,我也看到了。。。

本来我就是一个刚刚接触这方面的学生,本来看《The Economist》只是为了多了解一些经济方面的知识。。。

前端时间的关于西藏的报道看了,由于本人英语水平还有待提高,用及其蜗牛的速度看完之后,觉得很是气愤。

不过看到楼主这么说也就一笑置之,如果它的主流气氛是这样,那也无可厚非。

但是国外其它主流媒体这样歪曲事实报道确实是很过分的事情,不过我今天看到说是有德国媒体已经道歉说报道失实了。

家园 那这期的经济文章有哪些?

反正政论是不用看了。

家园 连经济方面的文章也不过如此,那些经济学家有谁提醒到次贷?
家园 不得要领

尽管名字叫The Economist,它并不是经济学方面的专门杂志,而是面对更广泛读者的时事杂志。

杂志在新闻和评论之间,都侧重评论,因为时效性上根本竞争不过电视和网络,说的是一周内发生的事,读者多半已经知道了。中立客观不是很适用于评论。

它的立场广为人知,经济上保守,社会上宽容,经典的右派立场。它一贯对市场经济和全球化大唱赞歌。即使读者的观点不和它的评论相同,也不烦碍读者从它那里得到信息。它比时代这类杂志好得多。

当年中海油要买美国石油公司,它认为出价合适就可以卖。这和它的立场是吻合的。

http://en.wikipedia.org/wiki/The_Economist_editorial_stance

家园 说它是英国杂志也不太合适

在美国的发行量超过半数,因此报道也很有分量。以前新闻里报道,它在巴尔地末发动试点广告攻势,想打进更主流的市场,不知道后来怎么样。它的发行量比时代之类还是少得多。

家园 03/22 期下载地址

外链出处

家园 听到了你也未必信

打开今天的报纸,可能就有准确预言未来的话。问题是,哪一个是这样的话?

再一个,人家能预测未来也没有义务公告天下。

点背不能怨社会。

家园 所以不能听所谓的主流经济学家的东西
家园 如果在国内

可以从出租车司机那里得到免费教育。

家园 当出租车司机都告诉你买哪个股票可以赚钱的话,股市已经到顶
家园 有时候还要挤一挤公共汽车

get in touch with the common people,这样的信息比较可靠。

家园 多谢!
家园

http://www.mininova.org/search/?search=+Economist

外链出处

每期都很多人下的,随便找个BT客户端,几分钟就搞定了。

家园 只有德国RTL电台

因为其播音员被放在youtube揭露西煤真实嘴脸的首页,觉得面子搁不下才在其网站上承认报道中使用的照片有误,但是,这种网页上说两句的道歉绝对不可能和过去那几天他们在热点时间、滚动播放把驱赶、棒打藏毒们的尼泊尔警察说成是中国警察所造成的恶劣影响相提并论。。。不过,能被逼得在网上承认错误也算是进步吧。

但是,其它如明镜周刊(Spiegel)仍然在颠倒黑白地大肆攻击中国,明镜周刊在德语区中的地位类似于这本《The Economist》,而且其对待中国等问题上的态度也很类似,属于茅厕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这里有有关西煤报道的持续跟踪,不过,好像需要注册才能看到。http://www.dolc.de/forum/viewthread.php?tid=694054&extra=page%3D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