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改革开放中的经济转型 -- 采菊

共:💬25 🌺5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改革开放中的经济转型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初步实现了融入全球经济分工体系,并对世界经济开始显现出较大的影响力,现在开始步入经济转型期,为什么要转型?如何转型?如何在美国次债危机周期中避免对中国产生的不利影响、实现顺利转型?我估计提出这一系列热门话题河里的网友会有很多真知灼见,我在此提出自己的一点思考,欢迎拍砖。

经济转型的主要含义,我认为应覆盖劳动力转型、资本转型、产业转型、经济政策转型和经济体制转型五个经济层面,经济体制转型决定经济政策转型,经济政策转型带动产业转型,产业转型带动资本转型和劳动力转型。当经济体制转型无法带动产业、资本和劳动力迈入一个更高的台阶时,就必须实行政治体制转型,转型后的政治体制再次带动经济体制转型,进而依次传导下去。

一、中国经济转型的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78年到1997年。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实际上就是中国的第一次经济体制转型,但经济体制如何转型?不知道,于是在河里摸石头,摸到1992年,正式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此后将这块石头摸出来进行了经济结构的再设计,这个阶段,也实施了局部的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如物资流通体制改革和能源部、物资部、经贸委等少数部委的建撤。

第二个阶段是1997年到2008年。改革开放到了1997年,那时的政治体制阻碍经济体制进一步发展的弊端不断显现,于是在当年中国实行了第一次政治体制改革----主要是朱镕基总理对政府的拆庙改革,中国部委从40个减少到27个,政府公务员减少近50%,并对国有企业实行了减人增效、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改革,加入了WTO,用进一步改革开放来带动经济体制、产业、资本和劳动力转型。

第三个阶段从2008年开始。现在开始实施的“大部制”改革和一府两院的“少妇无知”参政议政,实际上是一个全新的经济体制、产业、资本和劳动力转型的开始。

上述所说的三个阶段,就整个经济层面的转型过程而言,概括地说就是企业内部搞活和开放流通、拆除行业壁垒和提高企业效率、做强产业及参与国际竞争。

二、再次转型的基础条件

这次经济转型的基础条件,一言蔽之,外汇储备太多了,政府税收太充裕了。中国是一个大国,实行长期的不可逆转的改革开放,那么这个进程中,国家首先要考虑的经济安全问题是,储备足够的外汇或保持足够的外汇增长,以抵御可能出现的不可预见的对外经济风险,那么看看我们现在有多少外汇储备?1.53万亿美元,世界第一了,不仅如此,中国政府目前还发现外汇的数量已经多到反过来可能损害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快速发展的地步。其次是政府税收是否具备提高民生的条件?现在的中国政府可能是世界上最富裕的政府,财政收入5.1万亿人民币,外加1.8万亿元人民币的地方政府规费,两者合计占年GDP的近30%,占比为世界之最。

三、中国融入经济及全球化分工的思路

中国选择了西方发达国家逐步放弃的制造业,人弃我取,我们从各地政府对制造业招商引资提供的花样繁多的优惠条件就可以清晰地看出这个思路,为什么要选择制造业?根子在中国就业压力,不仅是城市劳动力就业问题,还有占中国总人口70%多的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事实证明,制造业吸纳了大量社会劳动力,这种发展模式,近看是从亚洲四小龙哪里学来的,远看是从日本哪里学来的。中国通过亚洲金融危机的契机,逐步取代了亚洲四小龙的地位,我看下一步的经济目标就应该是日本和欧盟了,中国的年GDP总量(按美元汇率统计)2007年底已经占到世界第四,清晰地标识了中国的发展成果,中国能否实现超越日本和欧盟的经济目标,我的看法是,中国政府能否彻底地转型为公共服务型政府,以及中国政府能否彻底地理顺中国的购买力价格水平与国际接轨是关键。

四、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格局:

首先是中国经过改革开放30年,完成了大国崛起的基础条件,即在坚守基本稳定的国内大环境的前提条件下,通过经济领域的不断搞活和放权,政治领域的不断自我调整,实现了经济的基本原始积累。其次下一步的大国崛起进程,主要的动力来自体制制度创新和经济政策创新,这是产业、资本和劳动力进一步转型的基础,在崛起过程中,这两者必须要发挥比此前原始积累阶段更大的作用,办法只能是将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植入不断调整完善的中国政治和经济体制之中,并实现中国全疆域的均衡发展。再次,中国的体制在国际竞争中是绝对有优越性的,主要体现在国有大型资本的背景资源雄厚于大型私人资本,这就是为什么西方对中国主权财富和国有央企参与世界经济竞争如此惊恐畏惧的主要原因,他们心里很清楚中国这样大型资本在解决了效率问题之后是很难抗衡。

五、购买力价格水平如何与国际接轨?

中国经济目前进入了长期的高通胀时期,贸易和投资双顺差导致人民币大量增发,07年以来面向香港和国外的资本融资规模也大幅度增长,进一步提高了人民币的增发额度,资源型商品价格的高涨、热钱涌入,以及劳动力价格的提升构成了通胀的多重奏。1988年中国政府在经济改革中提出要过价格关,近8年的时间给全体中国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经济记忆,我们现在也面临难度不低于1988年的局面,这次与上次不同的是:中国要在参与全球经济体系分工的情况下实现购买力价格与国际接轨,而中国的这个通胀局面来得如此突然,迄今为止,国内大部分决策者和多数主流经济学家似乎并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长期高通胀必然要大幅度提高劳动力价格(收入)水平,这是应对的主要措施之一,1988年价格闯关的结果,是1995年比1988年中国城镇劳动力工资增长幅度超过了10倍,估计这次也会出现与上次相同的情况,即中国城镇劳动力价格将在通胀期内大幅度上涨。对于农民而言,只有通过更大幅度地提高农产品价格,加快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和大幅度提高农民工的打工收入,才能实现全社会的稳定。对于下岗和退休人员,中国政府现在的财政收入足以提高他们的社会保障。要理顺中国购买力价格问题,从劳动力收入角度入手是只此华山一条路,从这一根本角度出发,结合美国次级债危机周期,重新定位中国产品商品的价格体系并与国际接轨,才能找到出路。

美国的次级债危机周期是2007年到2011年,5年时间,由此可以初步判断2001年末开始的这轮国际商品价格上涨周期最多还有5年的时间,降低资源型商品价格是降低中国国内通胀的主要措施之二,5年中保持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稳定显然做不到,因此人民币保持稳定的升值幅度是必要的,假设美元在5年中兑欧元贬值1倍,人民币对美元升值50%就可以应付了,摊到每年的均衡升值是10%,这样,中国的外汇资产美元由于美元贬值而受损,又因欧元升值而收益,总体基本实现保值。在这种思路下,资源型商品的价格因进口价格降低而总体上有所下降,对控制通胀幅度有利,出口贸易降下来外汇储备减少怎么办?可以从外商投资和资本市场如发行H股等两条渠道筹措(人民币升值对外商实业投资者和证券市场一部分投资者有吸引力)。最后一个问题,人民币持续升值引发热钱持续涌入如何应付,我看问题不是很大,美国次级债引发的金融危机目前来看深不可测,世界金融中心出问题了,有组织的大额热钱就得回宫救驾,从全球新兴市场撤退,更何况现在相当一部分热钱被困在房地产和不良资产上无法动弹。

理清了上述思路,产业、资本和劳动力的转型分析才好展开。

待续......

家园 花看后文
家园 佩服死了,一个小错

由此可以初步判断2001年末开始的这轮国际商品价格上涨周期最多还有5年的时间

似乎是2007年

家园 送花. "美元在5年中兑欧元贬值1倍", 这有点玄吧?
家园 我开始以为是转贴,但看了内容发现思路太像楼主本人了

心说果然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地人以群分。。。最后看见了“待续”二字,提醒了我重新看题目,才知道是原创。呵呵。。。原来如此

楼主的文风我自己感觉基本有了些认识:思路上有些跳跃性,按我心里的潜台词其实就是“前言不搭后语”(希望没有太多冒犯,但我真地以为在礼貌的前提下就事论事才是对对方的尊重,而非虚与委蛇假斯文)

楼主写经济的文字,前面罗列资料的部分,往往容易引起我的共鸣,但稍往后一看就觉得不对劲儿了,跟前面不搭界地就突然出现了一些理论性的总结,一不留神就给“忽悠”了。

家园 我忽悠什么了?请赐教。

也许我水平差,能否指正一下?我挨一砖头也要搞明白为什么呀。另外说明一点,我学得专业是理工科,基本上没有学过什么经济学理论,台兄认为我做“理论性的总结”,高抬我了。

家园 我觉得这种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美元的信用,是到了需要算总账的时候了。

家园 我的意思是:商品牛市的持续时间最多到2011年。
家园 再请恕个罪儿说

我没有攻击的意思,只是心里有这个感觉,然后就脱口而出了,肯定未见得对。我也不是说您忽悠,而是说我这样的可能会在开篇部分觉得您写得好,然后就惯性思维下去而全盘接受了整篇文章的思路。但其实,我觉得其中可能还是有值得探讨之处的。不过务必要指出的是,您的文章很多都是对我有启发的,所谓开卷有益,这个是基调,请不要误会和太过讨厌我。。。的意见。

举个例子来说,本文“三”的结尾“我的看法是,中国政府能否彻底地转型为公共服务型政府,以及中国政府能否彻底地理顺中国的购买力价格水平与国际接轨是关键。”我感觉这句话应该看上去是个承前启后的阶段性小总结,因为前面做了很多分析,后面又针对这番话而展开讨论,所以这番话貌似应该是由前面分析得出,并作为后面进一步展开的依据。但实际上,前面罗列的分析,并不能得出这里的结语。而下面文字呢,就已经根据上面这个阶段性小总结展开说了。所以容易给人误解为您的思路分析有些想当然了。

我的意思是,文章前一部分通过列举资料数据和事实并进行分析,得出一定的理论性结果,然后就如何达成或退行这种理论性结果再进一步作出研究。这算文章写作思路的一种吧,我前面看了您的一些文字,差不多都有这样思考的痕迹,这就是我感觉到的您的思路的特点(很可能您不同意哈,我自己也知道未必对)。

若真是这种思路,则前面的分析,应该是用来支撑中间的那个理论性总结的,但在我眼里,您写作的时候,前面的分析都头头是道,我很喜欢看,但突然中间就出来了一些并不能由前面分析得出的理论性总结,然后文章就又针对这个中间部分而展开对策性研究了,我直观的感觉就是莫名其妙甚至前言不搭后语。中间部分的脱节,使文章的后面部分和前面部分不搭界了。当然也可能是您的跳跃性思维我愚钝地还没能真正理解。

家园 这够欧洲消化的. 你们加元如何?加拿大有赤字吗?

在工业七国中,美国总体上是很强的,资源丰富,消费便宜,老百姓日子也好过.美国如果下去,加拿大也受影响.

家园 说出理由就可以讨论

我承认实际上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难以面面俱到,精细入微,河里很多河友已经就各经济层面的产业转型问题做了很多精辟的分析,我试图从另外的角度来说明我的观点,这仅仅是两个不同角度而已,没有想设计一个大标题压人一头的想法。

我一开始对不同经济层面的转型关系提出了我自己的看法,并用“一”、“二”、“三”做了回顾和说明,在“三”中的最后我提出了目前宏观上需要解决的两个关键转型,一个属于政治领域范畴,这不是我要谈的重点,所以我用“四”中的三点粗略地对“三”中“我的看法是,中国政府能否彻底地转型为公共服务型政府......”做了间接解释,核心要只想说明的是体制和制度创新是现阶段的重点之一,而且是越往后越重要,我想重点说的是另一个关键转型,这个关键转型属于经济领域范畴,“五”开始做了些宏观方面的思考。

在经济领域我习惯的思想方法是分析经济热点和经济重点问题,力图抓住缤纷繁杂的经济现象中的主要矛盾,在写东西时习惯先提出观点----我思考的结论,再给予说明和解释,这是我这样一个不是科班出生而在经济领域工作很多年的人的习惯,如果不对圣雪兄的思维路子,请多包涵,我想河里的高人很多,在方法论上比我水平更高更系统的人也很多,但我一时半会学不了,如果一定要我用科班的方法论和专业系统知识来讨论问题,我得回到大学去深造好几年才行。

家园 我是这样想的

我不在加拿大,不知道加拿大的情况,抱歉。

假设一个经济体的经济不增长,而货币发行增加一倍,而别的经济体经济也不增长,但没有增发货币,那这个增发货币的经济体的货币汇率应该比不增发货币的经济体的货币汇率贬值一倍。但由于各经济体的经济都在增长,所以各国的货币量多在增发,如果增发的幅度与经济增长匹配,则各国的通胀理论上应该多极低。

估计很多人已经注意到,美元与黄金脱钩的时间点,正好是世界各国新型市场蓬勃发展的起始点,这20、30年来美国增发了不知多少倍的美元,按理美元要对其它经济体贬值多少倍,但没有出现美元与增发货币量匹配的贬值现象,原因是新兴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其经济总量增加值的那部分主要用了美元作为资产记账,即美元是经济增量的资产反映,因为世界上除了黄金的信用外,美元信用是法币中最高的,有的国家完全信任美元,所以外汇资产基本是美元,这种国家一般采取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有的国家按贸易进出口金额等一揽子货币分散外汇资产记账,并按一揽子货币确定外汇汇率,有一个数据可以说明问题,现在各国政府持有的美元资产总量超过了14万亿美元,注意:这个数量超过了美国的年GDP总量。如果这些新兴市场不再信任美元信用,比如转而选用大量欧元作为资产记账,对美元的需求大减,没人要美元就要快速贬值了。

欧元1999年出现后,吸引了一部分国家开始弃用部分美元转而启用欧元做贸易和投资的资产记账,美国佬就真是急在心头。而恰巧在这个时间段,美国出现了三次挫折,网络科技泡沫破灭,反恐战争导致的军费和财政急剧膨胀,最严重的是这次次贷危机,增发的美元大大超过全球新兴市场的美元需求,不仅如此,因不看好美国经济的资金大量涌入商品期货市场,进一步推高了商品价格,进而引发了全球包括美国自己和新型市场在内的通货膨胀,加剧了全球新兴市场减持美元资产的趋势,也造成一些国家如沙特等开始本币与美元汇率脱钩,由于这些因素的复合推动,形成了我对美元对其他国家的汇率要大幅度走低的看法。

家园 不过我不支持也不相信欧元能撑到那么高,那就太高了.除非是

欧元不涨,纯靠美圆跌下来.

家园 怎么会“难度不低于1988年的局面”?

什么叫做“摸石头过河”?兄弟怕是没有体会过,不理解这句话的背景和真实含义吧?土共其实当时意识到必须要改革,可是前方根本就没有现成的路,成功失败不敢说,跨过头了亡党亡国(分裂内乱经济毫无起色在现代社会和亡国又有什么区别?)都是有可能。现在具备这么好的条件都不敢干、干不好,那我只能说土共领导人还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当然,现在有现在的问题,处理不好也是挺麻烦的事情,可我认为这实在不是什么跨不过去的坎。

家园 两次价格闯关

我亲历过88年的价格闯关改革,为什么我认为这次难度不低于上次,上次价格闯关基本上与国际上各大国的经济无关,几乎完全是国内经济问题,关起门来,自己决策就可以了,这次不同了,中国经济初步融入了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内外经济交互影响很大,头绪复杂,商品价格的定价权又不在自己手上,价格闯关当然难度大多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