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六世达赖喇嘛的情书 -- 红掌拨

共:💬27 🌺2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讨论】六世达赖喇嘛的情书

第一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恋;?第一相知亦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思;?第二相见后思恋;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第三相伴到永远;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第四相惜亦相怜;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第五相爱又相亲;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第六相对来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第七一定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第八如果可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第九相依也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第十相遇后相聚;

但曾相见便可知,相见何如不见时;?但曾相见便可知,相见时难别亦难;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得生死作相思。?安得与君手相携,不怕相思和离别。

-------------------------------- 才把自己亲手做的手枕送给喜欢的人了呢,然后看到这首诗,实在不想被这样尤怨尤怜的心境影响,调皮地反着念,干瘪很多啊。男子里有这样真性情的怕是极品,也只能可遇不可求了。

在想,恋人间一定不要相误。如果像宝哥哥和林妹妹那样,老是误会来误会去,可折腾人。

家园 这位达赖似乎属情圣的,并不算感情专一。
家园 知道不多

对于达赖,了解不多,可否赐教?

如果不专一的话,那说极品就言过了。改。

家园 这个人挺可惜的。他的一生应该说是时代的悲哀。

又看了一遍他的资料。感觉倒是一个挺可惜、可怜的人。本来是个放荡形骸、多才多艺的公子性情,可惜在别人的选择下,从小就作了和尚。

政治上没听说有什么能力。在位期间偏又赶上西藏大乱。让这么个人把握着最高权威,怕也是全藏僧俗的悲哀。

有一件事倒挺英勇:

外链出处

康熙帝即派侍郎赫寿等人赴藏,敕封拉藏汗为 “翊法恭顺汗”,赐金印一颗。命将仓央嘉措从布达拉宫的职位上废除,“执献京师”。

  遵照谕旨,废掉仓央嘉措以后,不久即“解送”北京。在哲蚌寺前的参尼林卡为其送行时,哲蚌寺僧人将其强行抢至该寺的甘丹颇章宫中。拉藏汗闻报后,立即派兵包围了哲蚌寺,寺僧们亦准备武力抵抗,双方即将发生流血冲突。仓央嘉措见此情形于心不忍,便自动走到蒙古军中,立地平息了这场一触即发的战斗。然后,从北路进京,抵达青海的贡噶诺尔时圆寂,时年25岁。这是传记中的普遍说法。所以,布宫里唯独没有六世达赖的灵塔。

仓央嘉措即是六世达赖

家园 想到纳兰容若

可惜都去得太早了。

家园 他是浪漫的诗人

那一天,我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家园 六世达赖生平

藏历水猪年(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西藏纳拉活域松(现西藏山南县)地方的一个普通的家农民家中诞生了一名男婴。斯时出现了多种瑞兆,预示着这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孩子,然而谁也不曾料想到莫测而多厄的命运伴会随着他短促的一生。

这名男婴就是后来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1683-1708),一位在西藏历史上生平迷离,又极具才华,也最受争议的一届达赖喇嘛。

十七世纪的西藏正值多事之秋,政治、宗教斗争风云变幻。五世达赖喇嘛在蒙古固始汗的支持下取得了宗教、政治上的优势,并得到了当时中央政 府--清政府的认可,被册封为“西天大慈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五世达赖坐化之时正值布达拉宫扩修,为了能保证西藏安定的局面和布 达拉宫的扩修工程顺利进行,达赖要求对自己的圆寂密不发丧,隐藏十五年。执政第巴·桑结嘉措在执行政权,保管秘密的同时,也开始了秘密查访五世达赖的转世 灵童的工作。不久,仓央嘉措作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的地位被认可,并于藏历火牛年(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师从五世班禅罗桑益西剃度受戒,同年十月 正式坐床布达拉宫。此时仓央嘉措已14岁。

与通常情况下,转世灵童在五、六岁就已坐床成为活佛接受教育的情况不同,仓央嘉措已14岁的“高龄”才开始了作为一位法王的学习和生活。 突然间远离故乡、亲人;面对大量的经书和修行,身边有的只是得道高僧(大多很老),以及第巴·桑结嘉措极其严格的、几乎不可能达到的高要求;更何况他的童 年及少年时光是在民间无拘无束地度过的,加之少年心性,又不太明白自己所处凶险(即便明白又能如何)和身负的重任,对桑结嘉措(偏第巴又是一个性情耿直, 行事直率的人)的苦心更无法领会。仓央嘉措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即便是西藏最高统治者想必也不会是快乐的。如果身处平常年代,相信经过几年的修行,仓央 嘉措定能很好的担当起自己的职责的,然而现实远非如此。

这一时刻,西藏的政治矛盾已到达了极其尖锐的时期。蒙古拉藏汗为了取得对西藏的统治地位,从政治、宗教、经济上联合起西藏的主要僧侣和贵 族,与第巴·桑结嘉措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作为达赖的仓央嘉措自然在劫难逃了。从自身而言:仓央嘉措“行为不检”,“触犯清规”;在政治的角度:“先是达赖 喇嘛身故,第巴匿其事,……又立假达赖以惑众人。”使桑结嘉措处于极不利的局面。

藏历火猪年(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桑结嘉措被拉藏汗派人毒死。失去保护的仓央嘉措也随之被黜,拉藏汗借以皇帝诏,将仓央嘉措解送北上,诏送京师。

至此,关于仓央嘉措的行事和命运有了不同的说法。

其一:仓央嘉搭在民间已形成了自由而空灵的个性,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年轻英俊、才华横溢的仓央嘉措时常在夜深之时偷偷离开布达拉宫,到民间约会。其行径放荡不羁,不守戒律,使第巴大为恼火。从而也给拉藏汗找到口实。

其二:仓央嘉措在刻苦修行的同时,也写了些诗歌以表达自己对修行的理解和观想(他的诗歌从密宗角度出发,全能做出宗教上的解释)。而拉藏 汗出于政治目的却利用这点(诗歌在写作手法上多用借喻)大作文章,再另加上其它一些诗文,假说出自仓央嘉措之手,四处造谣。从而达到取得其“行为不检”的 罪证。

关于仓央嘉措被黜后的命运大致有两种说法:在解送京师的途中,拉藏汗曾三次谋害其于途中,均被当地僧众所救,行至青海湖(位于青海省海西 藏族自治州)湖畔圆寂。一说病死,一说被杀,没留下尸体,时年仅24 岁。另一种说法则是仓央嘉措行至青海湖后,于一个风雪夜失踪。后半生周游印度、尼泊 尔、康藏、甘、青、蒙古等处,继续宏扬佛法。

此外还另有一新的说法:六世达赖解送至内地后,软禁于五台山,并在五台山圆寂。

无论结局怎样,仓央嘉措的命运都是悲惨的,是政治斗争中的牺牲品。

关于仓央嘉措所写的诗歌不仅在解释上不同,在数量上也有不同的说法:有十九首,五十余首,三百六十余首,甚至于上千首,尚有待于考查。

仓央嘉措宛若黑夜中一支的莲花,在狂风骤雨的摧残下还来不及吐露芳华,就已凋谢。有关他的种种,就这样在历史的长河中惊鸿一瞥,又匆匆消逝。给人们留下的是神秘的猜测和优美流畅的诗歌,以及那最不可测的命运。

补充:拉藏汗在废黜仓央嘉措后就新立了一个自己的六世达赖,然而并不为广大佛众所接受。不久,又立了第三位六世达赖,这位出生于理塘(仓央 嘉措在他的一首诗中曾就下一届达赖喇嘛的出生地,做出过准确的预言)的小灵童,就是后来的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1708-1756年)。而六世达赖仓央 嘉措始终在广大藏族民众心目中保持着崇高的地位。

家园 这边还有几首……

有不适内容,慎入(尤其是吃饭时间)……

家园 这个“耶律大石”似乎对藏传佛教相当反感,有些感觉说的有点过

比如:黄教喇嘛应该是剃发的,又不是花教,怎么会长长的头发打成结?

还有“桑结第巴据称是五世达赖的亲生子,那么……”这种据传的东西怎么能够拿来得出推论呢?

从离经叛道的仓央嘉措的行为,就说整个藏传佛教怎么怎么样,这样的论证行吗?用这种方法,什么宗教不是虚伪的魔鬼宗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不是更加如此?过去的西藏并不像现在喇嘛们宣传的那样崇高,甚至很可怕,很残酷,可也没有必要用谎言来对谎言吧

家园 这都没啥,见识少而已。

以前的鸠摩罗什那些西域的很多高僧都可以做到。

家园 多情是佛种啊,可叹可叹。
家园 可否给个出处,我很喜欢他的情诗^^

你用的这个是不是全的,我看了几个译本,

最喜欢的是这个

  压根不见也好,免得情思萦绕。原来不熟也好,就不这般颠倒。

第一次看到,惊为天人,堪堪儿辗转反侧.....

这首的其他的版本也很好

如这个,和你的就很象了

  第一不如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不如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不如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这个古典版也不错: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辛苦作相思。

这是我收藏的各种译本集:

http://post.baidu.com/f?kz=166111843,

http://www.alswh.com/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601

http://post.baidu.com/f?kz=89424452

家园 ^^

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在拉萨的大街上流浪,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家园 他的绝笔诗意境极好,但是没有找到一首中译本让我爱上.

勉强这首吧,壮归壮极,

但仍然缺失了类似"意映卿卿如晤"的这层柔软

以及"前尘往事不可追,一成相思一层灰"的淡漠

跨鹤高飞意壮哉,云霄一羽雪皑皑。

此行莫恨天涯远,咫尺理塘归去来。

家园 没收藏过他的诗

在网上偶遇的,觉得很好遂转了过来。

看了你收集的,其中有些可能是藏族民间相传的诗,不见得是仓央嘉措写的,感觉。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