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弱市增发之痛与牛熊之辨 -- gtssp
股市的重要功能是融资,增发也是一大手段。
在我不太准确的记忆中,在本次平安天量增发之前,尤其是很多去年曾经增发的股票“破发”之前,比如中信,增发往往被视作牛市中的利好,会引起疯狂的抢筹行情。
然而世易时移,在目前弱势尽显的市场中,增发成为投资者不可承受之痛。
平安一千多亿狮子大开口的增发,机构和散户用脚投票也就罢了,江西铜增发60多亿股价也大跌。浦发还在酝酿中的增发导致本周市场大跌,而周一,同为银行股的民生宣布发债150亿,市场却毫无反应。
08年的市场存在很多不确定性,趋紧的宏观调控,有可能步入衰退的外围市场,大小非解禁和新股IPO带来的资金压力,仍嫌偏高的估值水平,都是拖累大盘的因素,而最重要的是,投资者信心的下降。
股市是个很奇妙的地方,涨的越高钱越多,看多的人也越多,而大跌的时候,钱就越少,看空的人也越多。回到增发,在强势市场中被视为利好,在弱市中,就成了人神共愤的“恶意圈钱”。
其实,增发还是增发,到目前为止,我个人觉得,除了平安的增发比较过分,估计被股东大会拒了或是被管理层毙了的可能很大之外,其他包括浦发在内的增发都还是很正常的行为。
比如导致本周大跌的浦发的增发,在增发的具体方案都没有出台的时候,就导致市场了大跌。而之前民生发债150亿,和浦发的增发只有数量的区别,没有本质的区别,市场却毫无反应。更为可疑的是,浦发暴跌之后,却引来机构一致看好,这很难不让人产生有人借利空甚至制造利空达到抢筹目的的联想。
所以说,与其说增发是恶意圈钱,莫不如说增发这个所谓利空被恶意放大了。
我不想做进一步的推论,比如制造这样的利空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是否意味着股指期货的临近等等的,这既无可能也毫无说服力。
在这里顺便说一下我对当前市场牛熊之辨的看法。
现在的我离市场越来越远了,今年到现在总共做过一次交易(老拙愤愤的说,难怪成交量上不去JKA!@#$^&*^##)。连打开行情软件的次数都有限。
不知不觉中,上证指数已经从去年的最高点下跌了28%,也已经第三次跌破年线。按照一些人士的说法,下跌超过20%或者跌破年线就进入熊市了,所以现在应该如何如何了。
这里我想,有几个可商榷之处。
第一,无论是跌幅还是跌破年线这样的技术指标,都有一个时间维度,即持续多长时间的问题。一般来说,指数下跌幅度超过20%,持续两个季度以上,就是标准的熊市。目前来看,在时间上尚未达到这样的要求。
第二,上证指数的失真问题。这个问题,我在半年前就说过了,现在情况依然如此,三大指数除了上证指数外,沪深300和深成指的跌幅基本在20%以内,年线也还离的很远,尤其是深成指,年线还看不到。
第三,还必须考虑中石油的问题。要知道,上证指数6124的时候是没有中石油的,由于上证指数编制的不合理,导致中石油对上证指数的影响过大。那么现在考虑上证指数的跌幅是否也要考虑剔除中石油腰斩所贡献的这个七八百点的因素。相形之下,中石油对沪深300的影响还没有中信证券大。同样可做例证的是工行对上证指数的影响远大于民生银行,而民生银行对沪深300的影响却远大于工行。这也就是很多股票在指数跌到4300的时候还没有跌破去年11月12日指数5032点前后的最低点的原因。
综上所述,简单的通过上证指数的跌幅就得出牛转熊的结论,说服力是不足的。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从老拙对中信证券的分析可以看出,即使在市道比较低迷的时候,中信这样和大盘关系比较紧密的公司,其经营状况都没有很大的变化,更何况其他一些业绩良好而不依赖于市场状况的公司,而且在目前这样的点位,这些公司普遍的并不高估,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低估的,更重要的是,这些公司往往是市场中定海神针级别的股票。权重股没有大幅高估,这个市场又能跌到哪里去呢?
这个结论想必有很多人不同意,因为连我自己都能轻松找到相反的例证。2005年大盘见底时,沪深300平均市盈率大约13倍,而现在粗略估算约为29倍。如果按这个标准衡量的话,大盘还有至少一倍的跌幅。
可问题是,这个并不能简单类比。
沪深300平均市盈率13倍是5年熊市的结果,不是这么几个月就能跌到的。即使要跌成这样,也不会是这么轻易的一步到位,还会有相当复杂的走势,换言之,还会有反弹的救命机会。老拙以前贴过一些股票的历史走势图,好象是在24课里讲到的,在大盘见顶之后,绩优股在反弹中创新高提供反弹救命机会。也就是说,即使股市要走熊,而300的5891是中长期顶的话,1月14日的5756是第一次反弹顶点的话,那么后面也会有反弹的机会,正如老拙说的,
不支持大盘走熊的另一个很重要的依据是管理层的态度,众所周知,中国股市的政策市特征,按政委的说法就是“国家坐庄”理论,那么管理层的态度就太重要了。从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本轮下跌中,除了金融股,当然还有中石油以外,很多股票都没有跌破2月1日4195点时的最低点。这说明,大多数股票有拒绝下跌的迹象。既然本轮下跌是由金融股的利空引起,那么就让金融股尽情表演吧。
ps:如果周一大盘继续下跌,跌破4195点,我一点也不会奇怪,因为,首先利空因素并没有解除,其次,下跌的加速阶段往往是惨烈的多杀多,这个阶段是不需要利空消息的,最后,既然这一轮的利空是被故意放大了,自然大跌一把对希望获得廉价筹码的人更有利。
前二日,成大冲上53以后,卖了600股短线筹码,把这些钱在70块的位置上加到中信上了!加早了!
今年只操作了三次!对今年交易量萎缩负有责任!
哈哈哈哈。。。。
还有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您可能踏空了。
这次的利空被有意利用了。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条新闻,中国平安:汇丰表态支持平安增发,原始出处是汇丰表态支持平安增发。
其中有这样一段
这里的数据几乎就没有正确的,套用毛主席他老人家的一句话,“一个数据错并不难,难的是所有数据都错,没有一个正确的。”再借用毛主席的另一句话,“世上怕就怕认真二字。”
我这里就认真一把。打开F10,可以查到平安的十大股东数据。
股东名称 股份类型 持股数(万) 占总股本比例(%) 较2006-12-31持股变动数(万)
汇丰保险控股有限公司 H股流通股 61889 8.43 --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 H股流通股 61393 8.36 0
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限售流通A股 54318 7.40 0
可以看出汇丰持有的平安H股流通股总数为12.3亿股,占平安H股总股本25.59亿股的48%。可以说所有的数据中,只有这个数据是正确的,可惜,还是搞错了。是在H股的股权,而不是整个平安的股权。
而“日本第一生命保险持有近2%的股权”更是不知从何说起,F10资料里
机构名称 股份类型 持股数(万) 占流通股本比例(%) 较2007-06-30持股变动数(万)
日本第一生命保险相互会社 H股流通股 4933.33 0.67 4933
说句实在话,这个日本第一生命保险持有的股权比例0.67%我也没看懂F10是如何得出的,因为我无论如何也计算不出,不过不管怎么样,是得不出这个持有近2%的股权的。
这三家的外资股份加起来占了H股的50%股份不假,但不是整个平安73亿股的50%股份。
“其余股东最多只有1%到3%的比例”,在F10资料里
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限售流通A股 54318 7.40 0
深圳市新豪时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限售流通A股 38959 5.30 --
源信行投资有限公司 限售流通A股 38000 5.17 --
深圳市景傲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限售流通A股 33112 4.51 --
深圳市深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限售流通A股 30159 4.11 0
广州市恒德贸易发展有限公司 限售流通A股 20000 2.72 --
深圳市武新裕福实业有限公司 限售流通A股 19546 2.66 --
深圳市立业集团有限公司 限售流通A股 17600 2.40 --
真的是无法置评了。
而“而国有控股的7.4%已在2007年9月以前售出”,请看
限售股份解禁时间表
解禁日 解禁股份数 解禁股份类型
2008-03-03 31.22亿 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首发战略配售股份
2010-03-01 8.60亿 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
平安限售股的第一次解禁都还在下个月,何来的已在“2007年9月以前售出”,也许是原作者看到前引的十大股东数据都是07中报中的,而07三季报中又没有十大股东数据,就认为这部分股份已经卖出了吧。哈哈!真是太有才了!
“另外汇丰在无限售条件股东中占78%的股权”,我不知道这位作者小学数学有没有及格。
平安的流通股总数为A股的8.05亿+H股的25.59亿=33.64亿股
难不成,12.3/25.59=48%,而12.3/33.64=78%?????
这段话的出处我也查了一下,在这里推倒平安圈钱方案 资本市场才能平安,这篇文章在网上被广泛转载,其对平安增发的批评态度可以理解,难以理解的是,所引用的所有数据居然全部是错的,真是令人难以想象。
更可笑的是,这本身不过是新华网的一篇网评
这倒是让我想起了那个炮轰铁道部的广州市政协副主席(巧合的是都是广州的),那几条太外行了,太过儿戏的罪状,
这个平安增发的例子也类似,无论你对平安融资的态度如何,请记住一点,不要拿出这种错误百出的数据来。这一点在辩论中很重要,如果论据有错误,论点如何的就没人关心了,对手会抓住这个论据错误穷追猛打的。
顺便说一句,明天有时间的话,说一下对平安融资的个人看法,放之四海而皆不准的那种。
平安已被腰斩,进入安全区.
更谈不上看不看好平安。
那些炮轰平安的人,多数和平安也没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