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南进的背景回顾 -- 电子赵括

共:💬45 🌺10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南进的背景回顾

“陆军北进,海军南进”,这似乎是明治末年以来日本“理所当然”的选择。然而无论这个北进还是南进,其具体内容并不明了,随着时代的变化,在不同人士间也有不同的理解。所谓的南进北进之争,想理出一个历史的清晰脉络,也并不是简单的事情。而如果回顾明治末年以来的历史,与“北进”对比不如说“南进”一直是日本政策重点。

所谓南进,大致应该是向南洋东南亚方向进军;而所谓北进,则不仅仅局限于中国的东三省和俄(苏)的西伯利亚地区为目标,还包括了对中国大陆的经济政治军事膨胀主义,所谓的“大陆政策”。例如1936年改订《帝国国防方针》时,海军军令部作战课长福留繁向陆军参谋本部作战课长石原莞尔提出“北守南进”时,石原误以为“北守”的意义为放弃在东三省的经营而予以反对,而福留的本意为确保东三省的同时放弃华北分离工作。可见日方的“北进”概念范围广泛,对华侵略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北进策略的一部分。

作为政策的实施,两种理论当然都有其相应的假想敌。1915年德富苏峰监修的《帝国的国防》中便提及,日本的军备扩充应该以海军为主导,以陆军为从属。并认为陆地上的发展将导致同俄(苏)的冲突,海洋方向的发展也无法避免同英美的冲突,同时认为将在华政治经济势力扩大到长江黄河流域的努力将导致同英美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日本的政策自然对俄美两国均抱有戒心。事实上早在1907年日本的《帝国国防方针》中就规定了陆海军的训练分别针对两国。

但是对于日本有限的国力而言,同时对抗美俄(苏)显然力不能及,两方面自然要有所侧重。从日俄战争结束到华盛顿会议为止,一般的海主陆从的论调比较强烈,也是日美两国白热化的造舰竞赛的原因之一。同时1917年十月革命后,苏联遭受西方列强的联合围攻,陆军也暂时失去了假想敌,进一步助长了海主陆从的思潮。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太地区列强的势力分布起了重大变化。日本的贸易市场大为扩张,同东南亚的贸易往来以及资本投入等都大有发展。同时,日本夺取了赤道以北的全部德属岛屿。1921年的华盛顿会议,在主力舰只上日本得到了英美60%的比例许可;1930年的伦敦海军谈判中关于辅助舰只,日本得到了约70%的比例许可,这都改善了日本的战略地位。由于美国并没有将自己的舰队扩充到条约规定的满额,一段时期内日美两国的海军实力看上去差别并不大。陆军此时虽然也有针对美国的作战计划,不过是作为海军的辅助,立足于一旦日美两国爆发战争,击败美国在菲律宾以及关岛等地的舰队,计划中的动员兵力不过两个师团。其基本方向仍然是在满洲,华北以及苏联方向。陆海军的战略重点仍然不一致。这样的情况下迎来了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等侵华战争。

随着日本在华利益的加深以及侵华战争的不断扩大,海主(要)陆从(属)的国防方针自然也需要更改。1936年8月制定的《国防基准》,基于由首相(广田弘毅),外相,海相,陆相,藏相构成的“五相会议”共同决定,规定了“根本国策为......确保东亚大陆帝国的地步的同时向南方海洋发展”。陆海军的主张已经有所调整,大陆政策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了北进的一部分。这个国策的南进方针的实际意义在于预计在不久的将来有爆发世界战争的危险,军备的重点要同时包括陆海军。陆军方面面临着远东苏军迅速增强的压力(1933年以后,远东苏军迅速增强),海军方面则因为1935年《华盛顿条约》和《伦敦条约》到期后包括日本在内的不少国家不再续约,海军军备实际上再度没有了限制,导致了对美军备大扩张的想法“春风吹又生”。随着日本的满洲经营和对华北的渗透,一旦中日之间爆发战争华中华南很可能要成为海军负责的范围,也成了海军方面的一个口实。

早在1932年的一二八抗战中,日本虽然军事上取得了胜利,战后的谈判却不得不退回了原来的防御线(中方似乎也有让步,在原来的中方区域设立了隔离区,禁止双方军事力量驻扎及通行),对此海军方面“复仇”的心理也是很容易理解的。加之同法国在南海各岛屿上的纠纷,虽然侵华战争前海军的对华方针不如陆军那么激进,战火烧起后的八一三抗战,以及武汉广东沦陷后固执地实施海南岛登陆作战等等,至少浑水摸鱼的心态十分明显。在汪伪政权成立前后日方对汪伪的谈判中,不顾汪伪的反对以及陆军方面的劝告固执己见,强硬地要确保海南岛的支配权(驻军,行政同广东省分离,资源开发),毫不让步。其目的显而易见,是确保为了将来向法属印支,菲律宾和荷属印尼实施进攻的基地。

这里加一点自己的看法。网上不少资料对于日本陆军口诛笔伐的同时对于日本海军却抱有好感,认为他们在回避对美战争等等。对此我不能简单认同。早在日俄战争后的1907年,日本海军已经把美国作为了第一假想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势力衰退,太平洋上将来的格局就是日美争霸,这一点非常好理解。而且日本海军将领对于美国可能感到畏惧,对于中国可从来不曾手软。珍珠港事件时的日本驻美国大使野村吉三郎就是一二八抗战时的日本舰队司令。同陆军一样,侵华战争爆发前给中方找麻烦的举动(其中不少是外务省都难以容忍的),以及侵华战争爆发后趁火打劫浑水摸鱼之举并不少。例如海军的海南岛登陆作战将可能引起英法美等国的担心,汪伪和日本陆军对此都有所反对而海军固执己见,就是其中之一。两年后闹得不得不去和美国开战,这个责任虽然不能说全在海军,可也不是完全在替他人擦屁股。

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为止,日本的南进论基本上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到1921年的华盛顿会议为止,其主要论调为征韩征台论,以及以援助印度越南菲律宾等国的独立运动为口实,驱逐英美势力进行资本扩张;

第二阶段,到1935,6年左右为止,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获得了种种战利品,为了进行产业开发对南海南洋方面以国有公司进行投资,同海军关系密切。其间逐渐形成了海军同三菱公司,陆军同三井财阀的联系纽带。南进=海军的观念逐渐形成,开始垂涎南洋方面的重要资源;

第三阶段,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39年)为止。随着陆军开始鼓吹“进入”华北,海军开始鼓吹南进论,各种舆论也开始附和。海军方面的主张,国防(包括陆海军双方)的假想敌顺序应该从原有的俄美变成美俄(苏),同时加上了英国。随着1935年华盛顿伦敦两条约到期,海军军备无条约限制,从1936年度预算开始强化南洋基地的扩张。这个扩张工作一直持续到太平洋战争爆发;随着侵华战争的扩大,1939年2月登陆海南岛,3月宣布占有新南群岛;

第四阶段,到珍珠港事件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南进论作为独立于侵华战争的一环,随着英法荷兰等传统列强要么兵败国破要么自顾不暇,动用武力占领原有势力范围,夺取支配权已经成为可能。即使是在被认为“退缩保守”的阿倍内阁时期,日本政府也在1939年12月28日决定的《对外施策方针要纲》中规定了“要以酿成包括南方在内的东亚新秩序建设的有利形势为目标进行施策”,完成了第二年春天后南进的心理准备。

家园 毛沙发

放风?

家园 才搞明白放风啥意思

领导现在还没来,这个风咱不想放也不得不放了。

家园 头一回做“狗官”的板凳,鲜花握手!
家园 y以后就知道放风

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了。

感谢服刑期间还是念念不忘地来西西河灌水,这是怎么样的一种精神呢?

呵呵,当然不要太得意了,一个人,做一次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

呵呵,不管如何,暂且花之吧。据说好文宝多,等宝了。

家园 最初

del

家园 发现日本很有趣

国内发展遇到瓶颈,于是认为只要占了满洲就会好的;结果占了满洲没有好,于是又改成“只要占了打败了中国就会好的”,结果淞沪大战三个月,中国挺住了,于是又“只要占了南洋就会好的”,结果占了南洋也没好,又改成“只要打败美国就会好的”,到后来变成“只要占领中途岛就会好的”“只要保住马里亚纳就会好的”“只要完成捷号作战就会好的”…………

而且日本人老是想着“一击致胜”,先是认为在哈拉欣河打败苏军苏联就会和谈,后来又认为占了上海南京中国就会投降,然后又认为只要收拾了太平洋舰队美国就完了,后来又觉得占了中途岛美国就会老实,再后来又是马里亚纳、大和、武藏、信浓、神风…………

应该是比较典型的脑残。

家园 日本政府从某种意义上并非一个整体。想通这个就不觉得脑残

保守派和激进派的斗争与妥协贯穿始终,而且随着战争的胜负,其力量还在不停消长。造成这种局面,历史,制度,民族性都起了作用,不是一句脑残可以概括的

家园 基本战略目标出错了

日本好像喜欢研究点战略的人,从明治维新开始就把国家未来定位在大帝国上面——可能是被中国害了,因为几千年来和大帝国当邻居,总以为自己强大了也有同样的风光——但是日本的实力又不足,所以只能导致以战养战。

吞朝鲜、吞台湾、败俄国,是胜利了,但是中美俄三个对手实在太大,不把对手彻底击败,吃下去的照样要吐出来,所以只能硬着头皮敢到底,被打成渣,应该也是有心理准备的。

家园 我还没整明白放风啥意思那.

烦您解释一下?

家园 日本人可不是只能指望“一击致胜”

日本陆海军的假想敌前三位是美俄华,不同时期顺序不一样。拖延持久是大国对付小国的,可没听说小国能拖垮大国。

近代中日两国的对抗,倒是让我想起了当年张仪游说齐王的一段话,

臣闻之,齐与鲁三战而鲁三胜,国以危,亡随其后,虽有胜名而有亡之实,是何故也?齐大而鲁小。今赵之与秦也,犹齐之于鲁也。秦、赵战于河漳之上,再战而再胜秦;战于番吾之下,再战而再胜秦。四战之后,赵亡卒数十万,邯郸仅存。虽有胜秦之名,而国破矣!是何故也?秦强而赵弱也。

回想起来战术上不少的经典战例都是小对大,弱对强是打出来的,但是靠这些能打赢战争的可不多。想想看也正常,小国要是再没有点局部和战术上的优势,可不是死定了。这也算是日本的一根救命稻草吧。

家园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领导人的确是一代不如一代,可以说是脑残吧

保守派、激进派是有时间、进程、方式、侵略对象上的斗争,但是在侵略的大方向上是没有异议的。就是现在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其实我也觉得现阶段紧抱美国大腿是对的,中国现在仍然实力不够强大不值得依靠,可是政界和日本选民集体性右倾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充分说明这个民族整体性脑残。

家园 小国只能拖垮一个政权而不能拖垮一个国家

我对隋朝一直很有好感,可惜隋朝主要就是被高句丽给拖垮了。但是接下去浴火重生的大唐依然是赫赫大唐,给点时间灭个高句丽根本不成问题。

曹刿论战击败齐兵就不让追击,为啥?他就说“夫大国者,难测也。。。”

不过也有例外,满清则利用了偶然中的偶然机会,应措得当,居然真的入主中原占了汉人的江山!居然还稳坐200多年。这只能说满清统治者统治手段相当有一套(虽然用的是屠刀的精神恐吓和文字狱的愚民手段),但更能说明是当时汉民族精神和气节的确出现了问题,尤其士大夫阶层的能力与精神层面上都出现了巨大问题。所以土共虽然土,但是在做事请这一点上不容置疑,这就是它比古今中外许多政治军事集团强的地方(至少也是不亚于)。有了这个基础,它就一切都有的玩,比如哪怕那个房价再翻几倍对土共来说也不是什么过不去的坎子,嘿嘿。

家园 他不正在服有妻徒刑吗

用放风时间上网

家园 清朝可不太一样

政治经济体系而言,北方和中原一直是游牧和农耕的差别。清朝入主后可没有坚持游牧,转向农耕,使用汉字采取科举,融入了中原的政治经济体系。日本对本国和对外根本是两套东西,对内发展外掠夺,当然要激起反抗了。

清朝可是把首都都搬到北京来了,至少还有点主人的风范。日本一直“赖”在东京,整天就琢磨着怎么把中国的东西往日本搬。中国怎么可能对日本有认同感。历史上融入中原的少数民族不少,哪个不是认同了中原政治经济文化体系(当然,严格地说应该是互相吸取)后顺利融入了。哪个象日本,整天就想着我缺什么就从中国去抢点回来。就是主仆之间这么干也要出陈胜吴广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