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南进的背景回顾 -- 电子赵括

共:💬45 🌺10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日本不是提出过一个“九段作战”么

就是想拖垮美国。让美国政府无力进行战争,被迫与日本政府谈判。

可能是被中国惯出毛病了,老以为对方遭到重大损失就会做下来谈判。这不是脑残也是缺心眼,最差也是榆木脑袋。

家园 这个使我想起以前问人的问题

del

家园 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我手头的日方资料从来没看到过。也许是打了败仗,自己都不好意思提及了?

拖垮对方的想法不少国家都有过,能做到的可就凤毛麟角了。一战时德国的那个参谋长法尔根汉不是提出了凡尔登绞肉机的作战计划,目的就是要把法军吸引到那里去加以歼灭,“把法国的血流尽”。结果打到一半德国人就明白了,这同时也将把德国的血流尽。日本人如果有这个想法,吹吹牛是可以的,真打起来就由不得他了。

家园 就是这个

外链出处

家园 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个

信息太少了,比如什么时候提出来的,由谁提出来的,是否真的被海军省军令部等权威机构批准了,是不是真的落实到行动上了等等都没有介绍。作为资料可不太严格。

家园 这方面的资料不难找

一般论述日本海军对美战略变化的文章或书籍都会涉及。

一般叫九段作战,也有叫九段截击或者类似名字的。

家园 网上查询了一下子,

大概是1936年以后,海军无条约时代有所动作。这篇倒是介绍得挺详细。

外链出处

家园 不奇怪,主政的是军部。有政治头脑的到近卫内阁止都被清洗掉了
家园 甲午及日俄大戰

是日本興起的關鍵。

這兩場戰爭,日本都是以決戰將敵人的海陸軍進行了毀滅性的打擊,令敵人無力再打下去,通過和談,日本從而取得實質及政治上的得益。

這過去的成功,著著影響其後日方的戰略部署。二戰時,日本無論海陸軍,都是意圖以決戰打殘敵方,以爭取和談上佔上風。

在中國戰場上,中國無論損失多大,就是不和談。當然日方勝利沖昏了頭腦,近衛的不與蔣介石和談在關鍵時刻令蔣無退路。

在太平洋戰場上,日方沉迷於一擊論。老是希望引誘美國艦隊決戰,將在太平洋戰爭初起時的大好形勢輕易放過。

腦殘的形容不為過。

家园 鬼子当年冬季行军冻死近200人。

对寒冷地区还是心有余悸地。

家园 不决战不行啊,油库里的油就是不打仗也在下降。

这种小国,就是赌一把,在资源耗尽之前结束战斗。

在太平洋戰場上,日方沉迷於一擊論。老是希望引誘美國艦隊決戰,將在太平洋戰爭初起時的大好形勢輕易放過。

家园 1930年的伦敦条约

1929年的华盛顿会议,在主力舰只上日本得到了英美60%的比例许可;1930年的伦敦海军谈判中关于辅助舰只,日本得到了约70%的比例许可,这都改善了日本的战略地位。

这里29年的华盛顿会议应为21年。而1930年的伦敦条约,应该是削弱了而不是改善了日本的战略位置。

原因也很简单,伦敦条约实际就是美国针对日本在华盛顿条约后大钻条约的空子,对日本采取的反制措施,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整日本的。这样一个条约要是能改善日本的战略处境,那未免把美国人说的太天真了一点。

从表面上来看,在伦敦条约里日本是在辅助舰艇上拿到了对美英70%(69.75%)的比例,但仔细分析一下就知道并不是那么简单。整个伦敦条约对各种类型的舰只的吨位都有具体规定,日本在重巡上被迫接受保持60.23%对美英的比例,这已经是对日本要求至少对美七成论是很大的打击,更重要的是由于日本已经达到了条约规定的吨位数,所以在条约的有效期内日本被不允许建造新的重巡,而同期内美国可以一直建造新式重巡到条约上线。也就是说日本在整个20年代内付出的大量人力物力辛苦劳动所获得的对美在重巡上的优势就被这一纸条约化为乌有。条约规定日本在轻巡上日本保持对美英70%的比例,但是这一型舰只在日本海军看来在对美决战中用处是有限的。至于驱逐舰,条约规定对美英比例是70.3%(10500吨),但是日本海军当时拥有的驱逐舰吨位是132495吨,也就是说日本有义务在条约有效期内逐渐减少自己的驱逐舰吨位到条约规定范围内,尤其是条约特别规定了驱逐舰吨位限制,日本海军之前拼命研制出准备做夜战杀手锏的“特型”驱逐舰被禁止继续建造。而美国海军在条约有效期内却可以通过退役大量一战时旧式平甲板驱逐舰来保证新式驱逐舰的建造。在潜艇上也是同样的问题,日本虽然取得了与美英吨位平等,但是只能保持52700吨,少于现有的77842吨。

也就是说在伦敦条约里日本在华盛顿条约后为寻求补偿对美海军的主力舰吨位劣势而挖空心思搞出来的两个创新,一个是重炮高速的重巡,另一个是重鱼雷高速的驱逐舰,都被美国人拿一纸条约废掉。这两个可以说是日本海军打算在对美作战中作为改变力量对比的杀手锏来用的,而只是在没什么用的轻巡上对日本做出一点让步(当然后来日本人有故技重拾,在轻巡上搞“重型轻巡洋舰”竞赛,这是后话了),也难怪日本人不忿(山本五十六就是当时谈判代表之一,回国后被骂的狗血喷头)。日本也就是在当时经济大萧条的严重局面下勉强接受了这一条约,并且在签字的时候就打定主意要在36年退出这个条约体系。

至于九段渐减作战,首先明确一点,整个计划就是对在太平洋上西进的美国舰队打一场对马海战式的主力决战。是双方舰队主力一击决胜负的会战,而不是什么拖垮美国的战略。它里面的消耗,削弱只是战术意义上投入轻型舰只袭扰美国舰队(主要是在主力决战前一晚)以提高数量上居劣势的日本舰队在主力决战中的胜算而已,不是战略上的对美消耗战。至于这种思想的起源,追溯起来一直可以讲到日俄战争后将美国列为假想敌,而贯穿整个战前日本海军对美作战准备始终,绝不仅是进入无条约时代之后。(当然具体到提出完整的九段作战是比较靠后的事情,具体我没有仔细的考证,但也应在条约时代内)。

家园 这里再讲一点。

这里加一点自己的看法。网上不少资料对于日本陆军口诛笔伐的同时对于日本海军却抱有好感,认为他们在回避对美战争等等。对此我不能简单认同。早在日俄战争后的1907年,日本海军已经把美国作为了第一假想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势力衰退,太平洋上将来的格局就是日美争霸,这一点非常好理解。

这里说一点,这个1907年将美国作为假想敌并不说明什么问题。一支军队甚至一个国家设立一个假想敌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本身并不说明什么。就比如说现在中国海军想定的第一假想敌是谁?不用想就知道是美国海军,但是这是否说明中国真的最总要走到和美国开战的地步?显然不是这样。日俄战争后日本海军将美国海军作为假想敌,很简单就是作为一个“budget enemy”, 用来为自己的造舰计划铺路而已。前面也说过,对美的作战思想这时虽也起步(这帮人也懒,实际不过是将日俄战争经验依葫芦画瓢,还几十年不变),但真正认真规划起来还是要到20年代华盛顿条约签订,受到所谓美国遏制打压之后。而即使是这时,也不能说是局势失控。真正说起来日本整个的社会的恶质化,在战败投降的道上走到黑,还要等到30年代军部权力膨胀之后(就举个例子,日俄战争中日军的战俘战后遣返回日本,也就回家过正常日子了,没受什么政治上的迫害,你要过个二十年试试)。

所谓“太平洋上将来的格局就是日美争霸”, 这话放到几十年之后来说,自然是相当轻易。但放在当时哪有那么简单,就算到41年美日接近最后摊牌的日子里,中共还在唱美日妥协远东慕尼黑阴谋的调子(当然,在6月22日后战争的性质突然从帝国主义战争摇身一变为反法西斯战争,中共对美国的调门也稍稍缓和),蒋介石对美日谈判也是一会头大一会头小。其实说到底也很简单,如果美国当时不是由一个像罗斯福一样的目光远大,对世界大势看的很清楚,对德意日的侵略警惕性很高的总统掌舵,那太平洋的局势还真是很难讲。(你要换一个克林顿这号的试试?)就算是罗斯福,在美日谈判的最后关头,还是打算过向日本妥协,牺牲一些中国利益,以争取3个月备战时间。

从总体上来说,日本海军对美开战是极其不情愿的,这点应无问题,至于为什么最后走到对美开战,这当然军部,政府,海军,三者都有责任,但海军在这三者中责任无疑是最小的。

家园 拿破仑也是被逼的

时势造英雄,拿破仑出头的时代正是两种制度你死我活的时代,没有第三条道路的。

按照马克思的理论,拿破仑时代封建制度还没有走到最后,因此拿破仑是不可能成功的。

法国以后还是有机会的,不过被一战和二战毁了。

真是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啊。

家园

改善了日本的战略地位之说来自日本自己的资料,这里引用。至于实际作用如何,大家不妨各抒己见。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