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古兰经》里的植物(一)椰枣 -- 江城孤舟

共:💬59 🌺15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古兰经》里的植物(一)椰枣

“椰枣是枣椰树的果实。枣椰树是热带、亚热带干旱地区的特种树种,棕榈科常绿乔木,树顶生羽状复叶,叶片狭长,花单性,雌雄异株,肉穗花序,浆果形状像枣,种子长形,中间有沟。果肉味甜,营养丰富,既可作粮食和果品,又是制糖、酿酒的原料。”--引自百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说起椰枣来,似乎咱们中国人对它是既熟悉又陌生,尤其是老一辈国人,似乎很多都吃过从伊拉克进口的椰枣。然而,这在当年却给它带来了不好的名声,谣言的版本是有很多种的,我挑选一个比较常见的版本,选自王小波的《肚子里的战争》:

“这事发生在二十多年前,当时还没听说有乙肝,更没有听说丙肝丁肝和戊肝,只有一种传染性肝炎。据说这一种肝炎中国原来也没有,还是三年困难时吃伊拉克蜜枣吃出来的——叫做蜜枣,其实是椰枣。我虽没吃椰枣,也得了这种病。”

冤枉啊!阿拉伯人自古就吃椰枣,尤其是蒙昧时代的游牧民,许多时候唯一的固体食物只有“两黑”,即椰枣与骆驼肉,吃了几千年,也没有这样的流言。说到底也是因为我们的上一辈科学知识欠缺,竟然相信肝炎病毒可以通过植物传播……

扯远了,回到正题。对阿拉伯人乃至整个中东地区居民来说,椰枣是自古就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的,在古代《汉谟拉比法典》里就有保护枣椰树的法律条文,如砍伐一棵枣椰树,罚半个银币,这在当时是很高的罚金。蒙昧时代的阿拉伯人还拿椰枣制为偶像.先将椰枣压成“枣砖”,再将其雕刻成神像,顶礼膜拜。而在希伯来语《圣经》(基督教《旧约》)的汉译本中,把椰枣屡屡误译作“棕榈”,也实在是一大遗憾。倒是国内阿拉伯语翻译界最先将其树木译为“枣椰”,将其果实译为“椰枣”,两两相对,实在乃神来之笔。

伊斯兰教诞生后,椰枣的地位依然重要,在《古兰经》中有21节经文都谈到椰枣和枣椰树。例如:

“从云中降下雨水,你们可以用做饮料,你们所赖以放牧的树木因之而生长。他为你们而生产庄稼、油橄榄、椰枣、葡萄和各种果实。……他为你们而制服了昼夜和日月”(16∶10~12)

“我在大地上创造许多椰枣园、葡萄园,我使许多源泉,从地中涌出,以便他们食其果实。这些果实不是他们的手造出来的,难道他们不感谢么?”(36∶34)

在古兰经里,椰枣是大地上真主创造的优良果实,也提到了它在天园中也是那里居民的享受,“在那两座乐园里,有水果,有海枣,有石榴。”(55:68)。

而且,与基督教《新约》的记载不同,尔萨(耶稣)不是出生在马槽里,而是由麦尔彦(玛利亚)生在椰枣树下,这倒是很有释迦牟尼出生在菩提树下的感觉。

“阵痛迫使她来到一棵椰枣树旁,她说:‘啊!但愿我以前死了,而且已变成被人遗忘的东西。’椰枣树下有声音喊叫她说:‘你不要忧愁,你的主已在你的下面造化了一条溪水。你向着你的方向摇撼椰枣树,就有新鲜的、成熟的椰枣纷纷落在你的面前。’”(19:23-25)

阿拉伯人看来,椰枣是营养丰富的水果,是他们早年度过饥荒的食粮,在圣训里谈到椰枣的次数就更多了,有“每天早晨吃7个压制后的椰枣,一整天都不会中邪毒”的说法。过去国内的伊斯兰门宦举行的“坐静”中,就有一种修行法是在黑屋中连续修行27天,每日只能进食半张饼,一杯水,还有3个枣,我疑心和这圣训就有些关系,不过在国内应该不是吃椰枣了。

椰枣是阿拉伯人开斋时最常食用的甜品。椰枣的枝干曾经被阿拉伯人拿来写字,誊写过《古兰经》;椰枣叶子曾经被用来盖房顶,伊斯兰历史上的第二座清真寺就是“空旷的大院,四周的墙壁用土坯砌成。一边用枣椰树叶修了顶子,另一边则是露天的”。不过,这样的房顶质量如何,还值得怀疑——可见《布哈里圣训实录》中的描述:“雨是当天晚上下的,清真寺的顶棚是用椰枣树叶搭的,故雨漏不止。我亲眼见使者的额头和鼻子都沾满了雨水”。穆罕默德说过:“家无椰枣,全家挨饿。”而有枣园者,就算是富户了,要交纳天课和开斋捐等。

而且,椰枣醴还是阿拉伯人的上好饮料。阿拉伯人喜欢将葡萄干、椰枣等泡在凉水里数天,然后饮用。由于浸泡在水里的葡萄干、椰枣发酵后含有酒精,却不足以醉人,而酒被《古兰经》明文断定为非法饮料,所以这个问题在教法学家那里争执不休。不少学派把椰枣醴也视为非法,但是哈乃斐学派不这么认为,因此饮椰枣醴、葡萄醴者大有人在,比如说阿拔斯王朝第三任哈里发麦赫迪,不饮酒类,却喝这种饮料。

以下的篇章引自《阿拉伯人之家》,关于椰枣在阿拉伯语言中的文化意义,那位作者老师比我概括的详细的多,我就省些劲吧……

枣椰树对阿拉伯人生活的重要性使得阿拉伯人对它有种特殊偏爱,他们把许多美德赋予枣椰树,如高大、正直、坚定、慷慨、无私奉献……几乎包含了汉语中的松、竹、梅”的全部象征意义。阿拉伯诗句“要学枣椰树,高大不记仇。投之以卵石,报之以佳果”。如“年轻人看起来像枣椰树一样高大,却不知其内里如何”,这句谚语以枣椰树为正面形象,对照、批评那些华而不实、表里不一的年轻人。“比挂满果实的枣椰树还慷慨”,以枣椰树来比喻慷慨。“两旁种着枣椰树的路是最好的财富”,如“找不到青草,能得到一片枣椰树叶也心满意足了”,这句谚语以枣椰树比喻财富,说明枣椰树是古时阿拉伯人财富和生计的象征。阿拉伯人还常用椰枣比喻生活中的事物、道理,用法较多,如:

1、比喻美味佳肴,如谚语“椰枣加油脂是上好饭食”。“黑奴(跑了)用椰枣就能捉住”,意为奴隶逃跑了,只要用他喜爱的椰枣就能把他吸引回来。

2、比喻甜蜜、美好事物:如“每个求婚者的舌头上都有一颗椰枣”,即“求人者的嘴甜”。“白的不都是油脂,黑的也不都是椰枣”,其意对应于汉语中的“闪光的并不都是金子”。“乌鸦最识好椰枣”,其意比喻“识货的行家”。“他得到了乌鸦嘴里的椰枣”,比喻某人得到了最珍贵的东西,即“称心如意”。

3、比喻微小的事物:“一颗椰枣加一颗椰枣是一堆椰枣”,意即“积少成多”。“他甚至连像椰枣核上的小孔那样大小的东西都没有”,即“他身无分文,一贫如洗”。

4、在阿拉伯文学作品中常将椰枣与火炭对举,两词分别表示善与恶,好与坏.其原因在于,椰枣令阿拉伯人喜爱,而火炭除了能煮烤食物外,是生活在炎热沙漠中游牧人最讨厌的东西。这两个词在修辞上还构成了谐音(“塔姆拉”、“加姆拉”),如谚语“给你兄弟一颗椰枣,他若拒绝,你就给他一块火炭”,其意思对应汉语中的“敬酒不吃吃罚酒”。“手中无火炭,口中无椰枣”,其意思是指某人已是“一无所有了”。“我若说椰枣,他则说火炭”,比喻二人兴趣爱好不一样,类似汉语中的“萝卜白菜,各有所好”。

5、阿拉伯的有些以椰枣作比喻的谚语包含了地域乡土文化。如谚语“比巴士拉的椰枣还便宜”,说明巴士拉盛产椰枣。“往巴士拉运椰枣”和“如同贩枣到巴格达的人”这两句谚语都表示“多此一举”,因为这两个地方都以盛产优质椰枣而闻名。

《古兰经》里的植物(二)葡萄

《古兰经》里的植物(三)橄榄

《古兰经》里的植物(四)无花果

《古兰经》里的植物(五)四样家常菜

《古兰经》里的植物(六)石榴

关键词(Tags): #阿拉伯#植物#文化元宝推荐:张七公子,

本帖一共被 6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献SF花
家园 咳咳,

喝口水回来,发现偶那块砖引出楼主的玉了。

送花。

家园 我刚好还有一本 诗经里的植物

那就是三大文明都齐了!可惜这里不让文摘.

家园 椰枣感觉太甜了,而且有股药味

不知是不是我口太刁了

家园 这个我两个月前刚吃过

味道还不错,我觉得比中国枣好吃。而且有个重大优点:核和肉之间有层膜,所以肉不粘核,比中国枣容易吃。

这边把中国枣也叫date,应该是因为形状和味道相似而从椰枣衍生来的。其实date原本指的是椰枣,长date的树是date palm,枣椰树。中国枣正式的应该叫做jujube或者chinese date,它和椰枣的亲缘关系还是比较远的,看叶子就知道。

家园 文摘好像不封id,只提醒+删贴

您看着办哈

家园 因为椰枣的糖分高嘛

100克椰枣果肉里有75.8克是糖分,所以甜味很足。至于您说的药味,可能每个人吃到的感觉都不同,我只觉得有一种清香味。

家园 用来开斋,所以要选很甜的吧。
家园 甲型肝炎,当然可以从食物里传播

我小时候就是这样得了肝炎的。记不记得1985,86年上海黄疸型肝炎流行和吃毛蚶的关系

给我确诊的就是我爹,我家除了我都是学医的。

乙肝是血液或体液传染。

文章很好,小bug不好。

家园 您说的没错

甲肝是可以从食物传播的,这是文中的一处bug,我没有区别甲肝与其他肝炎的区别。现在关键就是要考证,中国当年大规模爆发的,到底是不是甲肝?

家园 椰枣,就是那种

很甜的蜜枣吧?

家园 也许您这一辈人大多都吃过的

国内当时是不是叫“伊拉克蜜枣”?

在网上搜到有关短文信息如下,想向您求证,如果您有对它的印象的话,能否也写篇短文?

“仲秋月饼除‘古巴糖’馅料的以外,还有一种比较高级的,叫‘伊拉克蜜枣’馅的.这种枣不同于中国传统的枣,是一种椰枣。

上世纪60年代后期,不知何因,我国从伊拉克进口不少蜜枣,投放市场供应给老百姓。令我记忆犹新的是,当时每斤卖0.48元。伊拉克蜜枣呈橘红半透明状,似糖水腌制过一样。枣与枣之间整体连结在一起,入食时需一个一个地掰开。伊拉克蜜枣名副其实,味甜如蜜,吃后手与嘴都是黏嗒嗒的。

那时人们的生活水平比较低下,国内市场上水果品种少,伊拉克蜜枣就成为普通老百姓的上佳水果蜜饯。记得当时人们对食品卫生不是很讲究,这种直接进嘴的食物,包装用的是大麻包,销售的店家打开麻包,便用货铲铲起蜜枣倒入报纸糊成的纸袋里,然后上秤就卖给顾客。人们买回家用手抓起来就吃,有时还能吃到麻包丝、草棒等杂物,可谁也没有想起因食品不卫生而投诉供应商。用‘伊拉克蜜枣’作馅料的月饼,虽然十分甜腻,但由于它填补了干烤面皮的不足,还是当时人们的最爱。人们也由此而知道了世界上还有一个国家叫伊拉克。”

家园 是的,那个短帖说的都不错,

就是时间有些不准。开始卖蜜枣不是在六十年代末,而是六十年代初。当时还是吃不饱饿肚子的困难时期,国家满世界找东西填老百姓的肚子。突然,沈阳开始在副食品商店按人头供应椰枣,俺那疙瘩称为“蜜枣”,“伊拉克蜜枣”,每人供给半斤。价钱不贵,也就几毛钱一斤。椰枣吃到嘴里,特别的甜,以至于俺们一致认为,是用糖腌制而成的。几年后我读初中《世界地理》,在亚洲部分学到,伊拉克盛产椰枣,老师讲解说,椰枣就是蜜枣。俺们似乎问过老师,椰枣是否用糖腌成的,老师也不太清楚。时至今日,俺还是以为椰枣成熟收摘后,要用糖腌起来。

此外,当时供给的进口货物,还有朝鲜香烟,阿尔巴尼亚香烟,古巴糖等等的。

还记得的外国物品,还有安哥拉兔,荷兰猪等等。

家园 多谢指教

椰枣含糖量高达75.8%,所以是用不着糖腌的。

另外关于朝鲜香烟、阿尔巴尼亚香烟、古巴糖等,您能否也写些回忆的贴子?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