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注意】这里有搞文科的么? -- 石溪客

共:💬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注意】这里有搞文科的么?

文学历史哲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心理学什么的。俺是做比较文学的。看到大家这么热闹地谈科研,心里酸溜溜的,找个学文的一起倒倒苦水也好。

家园 比较什么?

咱俩比较一下,名字怎么那么象泥?

家园 有什么你就尽管说!

说得有意思我们一定给叫好!

家园 “比较文学”的“比较”误导人

我叫“石溪客”,是因为我在纽约石溪上学。您呐?

“比较文学”是个很新的学科,一直到现在还有人在谈这个学科的“合法性”,呵呵。比较文学在美国有规模,也就是二战之后的事情吧:为了接纳欧洲流亡过来的能说多种语言的文学学者,就慢慢形成了这么一个学科。开始时候真的是跨语言跨时代跨文化之间文学的“比较”,像“莎士比亚与关汉卿”“杜甫与弥尔顿”都是比较典型的题目。怎么比较呢?说实话我还真的没有看完过一部这样的著作,因为我们今天的比较文学,早已是面目全非了,在跨语言跨时代跨文化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跨学科,接纳的也不仅是欧美的主流学者,第三世界、少数族裔、“边缘人”,都在其中占了山头。这和美国移民社会的性质是很符合的,可以说没有源源不断的各色移民,就没有美国的比较文学。早期的那种比较机械的比较方法,现在已经逐渐不用:那种做学问的方法,简直是偷懒之极;世上本没有两样完全相同的东西,我要拿来列一列异同,记一记流水帐,也是太容易的事情。比烂了,也就没有意思了。所以“比较”早已名存实亡。

而且,“文学”也已经死了。这个讲来话长,几乎要扯进去整个二十世纪的文学理论发展史。我饿了,慢慢来吧。

家园 对了,俺可以开一个“西方文学理论”专题讲座呀

不知大家有没有兴趣?

也好逼着自己多念点书。

家园 这个题目比较好,听了很长知识

我的名字取自

这里数了数,共四个人,石璧,扔石头的,中国石头。我是大哥,当然叫石溪拉,二弟石璧,三弟扔石头的,四弟中国石头。您是我的客人,所以是石溪客拉。

听你的比较文学,很长知识。看来您是新来的,还不太熟悉各个版面,建议到【文化百家】版发文更好。

家园 开个讲座,俺搬个小板凳去听,有一回有人比较了莎翁和冯梦龙

觉得有意思.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