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随笔】震撼经济学的行为学研究(一) -- 老马丁

共:💬200 🌺107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家园 老四都回答好你的问题了。

再说一句,那理论里第一句话是最重要的:同一件事,不同的参考点导致人感觉到不同的赢利和损失,从而导致有不同的反应和决策。

您说得对,第二句话是总结。大家提起前景理论,常说的一句话是:哦,it is about loss aversion。虽然这不全面。

家园 继续存疑中...

花谢先

对于

第一,边际递减不适合这里,因为只有一次,没有前后比较,那么当然不存在递减递增
我仍然不理解,这唯一的一次结果是不确定的,可以有多种结果时,为何不可以比较在不同结果下的效用?如果可以比较不同结果下的效用,某个结果A获利大于另一个结果B的获利时,说A的获利超出B的部分效用较低不行么?究竟是为什么不行呢--这就是我迷惑的地方。

对于

不过什么都只用X效用大过Y效用,因此选X的话等于什么都没解释,因为你要解释为什么X的效用大过Y的效用。
我觉得有点近似于强词夺理了--我说话比较直接,请见谅,希望这样有助于澄清问题。我只需要知道效用函数是上凸的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为什么X的效用大过Y的效用”,至于为什么效用函数是上凸的,最基本的经济学已经解释的很清楚了。如果这样的解释不行的话,同样的问题可以用来诘问前景理论。

还是回到老马的例子,

A的期望值是500,B的期望值是450,如果按照数字大小人应该选择A
就像我前面提到的一样,这种算法在逻辑上和数学上是不对的。

家园 我觉得是这样的

A的期望值是500,B的期望值是450,如果按照数字大小人应该选择A

你如果认为人选A是因为A边际效用递减,A比B多出的50块让人不爽,没问题,这是可能的,老马给的第二个问题有10%人也和你想的一样(虽然我并不是认为这些人的选择是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而更可能是风险回避),但是理论证明,换个条件(老马给的问题三),内在的数学逻辑不变,人们的选择却反过来了。所以,关键问题不是边际效用递减不递减,而是人们根本就没有一个稳定的期望效用,这样推翻了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前提。

家园 好文, 支持加精.

先送朵花.

家园 花!这个解释很make sense

所以,关键问题不是边际效用递减不递减,而是人们根本就没有一个稳定的期望效用,这样推翻了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前提。
也就是老马后面讲的Framing effect了?

家园 花谢...
家园 ha0
家园 震撼经济学的行为学研究(六)相关研究 续1

(五)

还有几个有趣的相关研究,俺给一一大家介绍一下。这些研究的结论都可以用前景理论的损失回避来解释。

Endowment effect

Endowment这个词,有人翻译成禀赋,就是完全属于您的东西。俺原来学这个词时,老师说,人最重要的endowment就是智商和美貌,俺觉得人的先天endowment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后天的发展机会,所以人生来就是不公平的,所谓的机会的公平也是指对endowment相同的人的公平。

话扯远了,打回来。行为学上的endowment,简单的说,指的是您口袋里的两个小钱,或者家里办公室里破铜烂铁。相对的,Endowment effect就是这回事,您如果一开始手里拿的是钱,那么你买别人的东西时,别人的东西在你眼里就是破铜烂铁;如果您一开始手里拿的是货想换别人的钱,那货在您自己眼里就不是破铜烂铁(哪怕它是),而是珍贵的好宝贝。当然,人们总是想低买高卖,不过当这个因素排除后,这种效果仍然存在,按俺们老祖宗的话说,这就是鄙帚自珍四个大字。(想起侯耀文的一个包袱。石:请用鄙帚自珍四个字造句。侯:昨天看到一个牌楼,上面写着四个大字:鄙帚自珍!)

卡勒曼在UBC的时候,和 SFU的Jack 还有Chicago的Richard Thaler(后面要介绍的,乃三号人物),找了几十个枫叶国的大学生(UBC和SFU的)做实验。他们用咖啡杯子(mugs)和巧克力(这充分证明枫叶国大学生好吃好喝的馋嘴本性)看人们对咖啡杯子(或巧克力)的出价是否跟他们拥有这个咖啡杯子有关。当控制住低买高卖的因素后,他们发现,如果有此杯在手,你对杯子的价值评估的确高一些。

Endowment effect被正统的经济学家们猛烈攻击。因为经济学认为,在有充分替代产品的情况下,人愿意为买一个东东付出的价钱(willingness to pay, WTP)应该等于为卖同样一个东东付出的价钱 (willingness to accept, WTA)。(注意,这只是在有充分替代产品的情况下,在产品不可替代时,WTP<WTA。比如说,如果武汉黑帮愿意出5000块买您一个侉子,您的要价肯定比这高得多)。有几个经济学家们不服气,后来也做了类似的实验。在向实验参加者强调咖啡杯子(或巧克力)外面多得是的情况下,他们没有找到endowment effect。

Satus quo bias

Satus quo bias由Bill Samuelson(这个不是MIT的经济学大腕Paul Samuelson,老萨不会自己挖自己墙角的)和 Richard Zeckhauser最先提出。他们发现人总是偏爱现状,不太爱改变,要变也往贴近现状变。俺偷个懒,举个Wiki上的例子吧。

说是90年代初,New Jersey 和 Pennsylvania 要改革汽车保险,给保民们两个选择,A.贵的,但是赔偿高,权利多,B.便宜的,赔偿低,权利有限。两州给保民的这两个选择内容都差不多。 在 New Jersey,原来大家就是买的贵的那种(default),结果改革后,75% 保民选了贵的。在 Pennsylvania,便宜的那种是default,所以改革后大部分人选的还是便宜的那种。

前景理论很好的解释了这些效果。因为东西的售出,现状的改变都意味着自己的“失”,先不管“得”的多少,这“失”本身就很让人不爽。根据前景理论,人们憎恶“失”并回避损失,这样就导致相应的结果了。

(注:这些结果也不排除其他的解释)

(七)相关研究 续2

关键词(Tags): #行为学#禀赋效用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送花转版

转错了--应该是经济版

俺们这些没文化的龙门版主都看不懂,嘿嘿

家园 信息技术?

这帖子倒是应用了现代信息技术象电脑和互联网啥的,其他的实在是没啥联系呀。

家园 俺还是有点晕

东东A:33% 机会赢2500块,66%机会赢2400块,1%机会啥也不赢。

东东B:给你2400块。

18%的人选A,82%的人选B,风险回避再次起作用。

把这结果代入期望效用理论(这里有简介),33% U(2500)+66%U(2400)>U(2400),然后稍稍变换一下,这结果说明:.33% U(2500)>34%U(2400),即33%机会赢2500块比34%的机会赢2400块让人更爽

似乎应该是33% U(2500)+66%U(2400)<U(2400)吧?(因为选方案A的人比选方案B的少,还是我理解错了?)这样出来的结果就成了 33% U(2500)<34%U(2400)了阿。

家园 谢谢。您是对的

第一次贴出来有个小问题,俺一改,全改了,结果全错了。现在彻底改过来了。

您也可参看原文

Daniel Kahneman and Amos Tversky (1979), "Prospect Theory: An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 Risk" Econometrica

家园 没送清史算你运气

你这是交叉学科,其实在龙门也是很不错的。

家园 还有情史?没听说过呀。

能不能放经济管理?

家园 抬头看。

大意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