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逝去的艨艟 – 在日本新发现的北洋舰队照片(独家)上 -- 萨苏

共:💬47 🌺15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逝去的艨艟 – 在日本新发现的北洋舰队照片(独家)上

[本文照片和内容特与北洋水师和甲午魂网站友情共享]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北洋舰队济远号装甲巡洋舰照片,从涂装看为甲午海战前的照片,可以清晰地看到其尾部的飞龙纹和后甲板上的150毫米尾炮

看过《甲午风云》的朋友,可能对济远舰护航高升号遭到日舰截击的镜头还有印象。其中,广乙舰中弹搁浅后,方伯谦带济远挂白旗遁逃,日舰穷追不舍。水手王国成气愤不过,用尾炮连发四弹,重创吉野,用的就是这门尾炮。这是历史上的真实事件,除第三发走线未中,其他三弹连续命中,吉野仓皇退却,济远才得以脱险。

严格地说,这张照片还不算独家,因为在国内也曾见到一张角度略有区别,但很相似的照片,不过从光线和保存的完好角度来说,我翻拍的这张照片都远远胜出,因此也在此处发出。

清末北洋舰队,当时世界第六,亚洲第一的铁甲艨艟,为无数中国海军史爱好者心中牵念,而其在甲午战争中的战斗和命运,又无不令人扼腕。可惜的是,由于清代档案保存下来的有限,北洋舰队留存下来的照片不多,因此,百年之后如能有新的发现,显然就弥足珍贵了。到广岛一行,特意去了一次宇品的图书馆。这是几年以前中国军舰博物馆的姚开阳先生介绍的,他讲宇品有好东西,因为那里是甲午战争中日军的大本营,这次果然不虚此行,其资料保存的确有独到之处,尤其是甲午战争前后当时日本海军的一些内部文献和宇品当地公开报刊都可以借阅,收获确实不少。

比如,下面这张描绘明治维新中的“厢馆海战”的照片。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表面上看,这是两艘悬挂日本旗的老式军舰,而且是图画,似乎并无希奇之处,它的价值在什么地方呢?

特别的就是后面这艘蒸汽明轮战舰,说起来,它本来是中国第一支近代化舰队 – “阿思本舰队”的旗舰 – “镇吴号”。1861年,急于消灭太平天国的清朝政府从英国购买舰只,组建了一支拥有七艘战舰的近代化舰队,最大的就是这艘在英国Southhampton的J.S. Whites of Cowes定造的明轮炮舰,排水量1289吨,1217匹马力,装备68磅炮二门,18磅炮四门,号称当时世界最为轻快的战舰。不过,由于经手的英国人李泰国从中捣鬼,这支由英国海军军官阿思本指挥的舰队完全成了李泰国的私人舰队,清朝政府不但命令不动,而且无法派人上舰学习,最终被清朝退货。这艘镇吴号,就被卖给了日本,改名“春日”,就是画面后面这艘战舰了(前方为日本第一艘铁甲舰“东”号,曾参加过第一次侵台之战)。

由于镇吴号只留下了一张停泊在港湾里面的照片,其在航行中的形象,一直无法想象,这张曾经参加过此战的日本画师所绘油画,无疑对再现这艘军舰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张图的局部略作处理,就可以作为“镇吴号”的参考图了

当然,更加吸引我的,是这里的文献中,可以找到若干和甲午海战相关的图片。其中较多图片反映的是当时日本舰队的情况,虽然有历史意义,但对我国读者价值不高。但于其中耐心寻觅,经过一个下午的努力,一些有关北洋舰队的图片,终于得以浮出水面。以我所知,这些照片,都应该是国内没有见到过的,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遗憾的是,其中若干照片,由于原纸张的粗糙和照片质量的低劣,效果较差,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我只能尽力而为,希望翻拍得更加清晰一些。

且将此行收获罗列出来,以飨对这段历史有兴趣的朋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旅顺的北洋舰队主力战舰 -- 镇远号装甲舰

从该舰的维多利亚涂装看,是甲午战前所拍摄,尚未见于国内公开。这一批照片,是甲午战前日本海军的敌情通报,估计为间谍买入照片,以便作战中识别中国军舰,都是上面为相片,下方为舰名的形式,下面可以看到的类似照片,都是同样来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北洋水师旗舰定远舰,这张照片曾出现在北洋水师网站上,但是,对比下面的照片,可以看出宇品保留的这张照片质量更佳,连舰上的兵勇和鱼雷艇都清晰可见。

[B][ALIGN=CENTER]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ALIGN][/B]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另一张镇远舰。很遗憾,这是镇远舰在甲午战后落入日军之手后拍摄的,涂装,也改为了白色的。

无论大东沟还是威海卫,镇远舰都曾经努力奋战,其两代管带林泰曾,杨用霖皆自戗殉国,该舰最后依然落入敌手,是为一大悲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甲午战后被俘的镇远舰,舰上主炮和弹痕清晰可辨。大家可能奇怪镇远怎么会有四根烟囱,其实,较细那两支属于它后面遮住的日巡洋舰高千穗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日军官兵在镇远舰的主炮塔下合影

可以看到炮身上的破损。同时,这张照片,也说明了传言镇远官兵“在主炮炮管上晾晒衣物”是多么荒谬。无论高度还是炮管的位置都说明这是多么的不可能。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松岛号在海战中被炸毁的120毫米副炮

这张照片不是北洋舰队的,但是和北洋舰队颇有关系,这是日军旗舰松岛号(北洋水师官兵称为“大松岛”)上大东沟海战后的照片,这里是该舰的炮廊,就是被上面镇远的305毫米主炮命中,发生大爆炸险些沉没。可惜当时清军炮弹不响的很多(军需官在炮弹里面装沙子是传闻,但一些炮弹的确质量不佳,而定远镇远携带的爆破弹少,打到后来不得不用实心教练弹充数),否则海战完全可能是另一个结局。

[待续]

预告:后面的照片包括超勇,左一,右二,右三等,本来应该今天一起发出,实在太晚了,明天吧。想想还欠王立编辑的文章没写,还有天皇号的大坑。。。明天班上还挺忙,一时怅然,真希望上帝每天多给我俩钟头。

无奈,住笔。

关键词(Tags): #北洋水师#甲午海战#宇品#镇吴元宝推荐:东湖珞珈,MacArthur,
家园 【文摘】

1

家园 【文摘】哈!!!!!!!!!!

莫不是梦中的沙发

家园 板凳!
家园 floor
家园 地板下面
家园 送花!如果定镇二舰的开花弹能带够基数的话,结果可能是中方胜。
家园 老萨,方伯谦带济远挂白旗遁逃的出处是什么?

《甲午风云》复映时风靡一时,一方面李默然塑造的邓世昌的民族英雄的形象确实感人;另一方面,当时要求邓小平复出的呼声越来越高。而《甲午风云》中有邓世昌先被撤职,后被复职的情节。不少人把剧中的邓大人当成了现实中的邓大人。当演到李鸿章下令夺去邓世昌的顶戴花翎时,台上台下一片“标下愿保”之声。据说剧中原来有一段邓世昌复职的镜头,放映的时候,台下一片欢呼。有关部门害怕出事就把这段给剪了。

现在回过头来看,《甲午风云》中不少情节与史实不符,譬如对刘步蟾的描写。另外一些情节据说有争议,其中就包括老萨说的这一段:

看过《甲午风云》的朋友,可能对济远舰护航高升号遭到日舰截击的镜头还有印象。其中,广乙舰中弹搁浅后,方伯谦带济远挂白旗遁逃,日舰穷追不舍。水手王国成气愤不过,用尾炮连发四弹,重创吉野,用的就是这门尾炮。这是历史上的真实事件,除第三发走线未中,其他三弹连续命中,吉野仓皇退却,济远才得以脱险。

请问老萨,此事的出处是什么?有日方的史料佐证吗?

家园 很早之前看见过方家后人提出同样的异议

问题历史书已经这么写了,

就好像秦侩难道能够成为英雄吗?

家园 有,我还是说的轻的呢

日本人自己的说法是这样的 -- “済遠は一旦長の方伯謙が白旗を出して吉野が安心して近づいた時に王国成などが怒り、吉野に砲撃しその砲弾はなんと吉野の機関部の近くに着弾。しかし清国側は予算不足で砲弾の手入れも不十分であったので 幸い爆破せずに被害も大きくならずに済む。”(济远指挥官方伯谦一度挂出白旗,在吉野安心靠近时,王国成等愤怒向吉野舰炮击,其炮弹击中吉野锅炉附近。但是,因为清国方面预算不足,炮弹差劲没有爆炸,才没有造成大难。-- 引自《日朝戦争:豊島沖海戦と運のいい奴》影佐长臣,网上可以找到)。日本人还有说老方挂日本海军旗的,是引用高升逃生的外国人的说法,这个也见于中文,据当时乘坐高升号的德国退役军官汉纳根说:当他先在航行中看到一艘日本军舰驶来时,“心中有些不安,但到现在看见这只日本船驶过我们的船时,以旗来向我们行敬礼,我们对于他们和平的意旨感到安慰”后来发现,这正是逃走的济远挂了日本海军旗,其升旗降旗并非致敬,而是报警(还算有良心),但哪怕是二战中的意大利海军,这类情况下看到自己的运输舰遭到危险都会死战掩护运兵船的。高升号离岸不远,汉纳根后来能够自己游上去,只要济远拖一段时间,高升就可以搁浅让陆军上岸,也不会有高善继等数百陆军官兵用步枪抵抗而后葬身大海的惨事了。济远这个表现实在不光彩。\r

高升船长Thomas R. Galsworthy也加以证实:“我们将近丰岛的时候,掠过一艘军舰,它悬挂日本海军旗,旗上再挂一面白旗—这只船后来证明为中国战舰济远号。”他们都把济远当作日本军舰,这个方伯谦挂什么旗,难道大家都和他有仇来诬陷么?

这个事情我的看法是不宜深究,因为方伯谦并非一开始就逃的,甲午风云的描写这一点并不正确。这一战济远广乙都作了顽强的抵抗,吨位火力准备都在下风,战败非战之罪也,而且此战也给后来北洋水师作战提供了一些经验,比如炮塔的薄盖无法挡住日军炮弹,但是却把爆炸破片抑留在炮塔内,造成重大伤亡(济远前主炮因此积尸不能转动)

挂什么旗这个事情,我以为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儿。王国成的反击,有记载是自发的,也有可能是方指挥的,但无论哪个记载,方都并无下达不打的纪录,按其性格打便宜仗的可能性极大。现在为方翻案的文章不少,特别是提到东乡于北洋舰队战败后问老方能打你们干吗杀他?(这个我没有见到日方记载)还有就是认为杀方程序不对。

实际上,看看当时战斗情况。我认为方被杀一点都不冤。日本战史中有明确的济远先逃纪录,有兴趣我可以翻译一下,与中方战史济远先逃广甲跟随的描述吻合,广甲逃走时其他各舰发炮阻截(可能济远逃走时还没人反应过来),广甲海战中唯一被击中的一弹就是来远打中的(讽刺得很,一弹未中,你逃什么?)。按照战场擅自撤退的处理办法,此时如果是陆军,可以追上当场不经审判斩杀方伯谦,符合军律,实际杀方伯谦虽然快,但已经晚了三天,他要算多活的了 -- 当然要说程序上有问题,这也说得过去,或许应该送北京等秋决。

济远逃跑的证据还有很多,比如它中弹的数量,海战中仅仅区区十五发,与它同一个等级的来远中弹225发,靖远110发,难道方的运气特别好?好到人家十几倍?只能说他是跑得早,未经激战罢了。他自称大炮发射过多损坏,此后此前济远的战斗都没有这样的情况,济远各炮今天都被打捞,经百年仍然保存较好,说明了其炮械质量的优良,偏偏此战损坏,不合逻辑。方比其他各舰早几个小时到达旅顺,如果不是先跑难道它装了加速器?

方伯谦的案子,要翻也难。

元宝推荐:MacArthur,
家园 ~花祭甲午魂
家园 这两舰击中日舰数目很少。

印象中总共击中10发。炮的射速太慢了。

家园 判的“军前正法”,不用送到北京等秋决吧
家园 每当看到这样的文字的时候

高升号离岸不远,汉纳根后来能够自己游上去,只要济远拖一段时间,高升就可以搁浅让陆军上岸,也不会有高善继等数百陆军官兵用步枪抵抗而后葬身大海的惨事了。济远这个表现实在不光彩。

都会想起《甲午风云》中邓世昌那段琵琶,泣血悲愤!

家园 老萨不必气壮,俺是向你请教,跟你讨论,

我对此事并无定见,只是存疑。本来在感情上很难接受为方伯谦翻案一事。但一则刘步蟾的例子在上头,二则读过一篇关于甲午海战不错的分析文章似乎也有为方伯谦翻案之意,但并没有就此问题展开。一付欲言又止的模样弄得人好奇心顿起。

无论翻案还是定案都得看证据。翻案的证据俺没看到什么。而老萨你所引得证据我觉得不足以定案。

首先这些证据有自相矛盾之处。俺觉得疑惑的是方伯谦打白旗到底是什么意思?有记载说他开足了马力往回跑,那说他打白旗要投降就似乎不通了。照影佐的话说:

济远指挥官方伯谦一度挂出白旗,在吉野安心靠近时,王国成等愤怒向吉野舰炮击,其炮弹击中吉野锅炉附近。但是,因为清国方面预算不足,炮弹差劲没有爆炸,才没有造成大难。

方伯谦这岂不是在学商洛山中的李自成诈降,然后捕捉战机反击。如果炮弹爆炸了,这场海战的胜负岂不是要改写,方伯谦岂不成了能曲能伸,智勇双全?可是影佐这个段子恐怕至少部分是从中方的史料抄来的。否则,日本人怎末会不仅知道是王国成等开得炮,而且知道王国成等的愤怒呢?

而根据西人的汉纳根,Galsworthy记载,方伯谦挂出白旗日本海军旗似乎是在向高升号报警。可是西人的关于甲午海战的记载也往往不可靠。刘步蟾的蒙冤就起源于西人不可靠的记载。而汉纳根,Galsworthy可能会因高升号的沉没而对失职的方伯谦产生怨恨。而且,汉纳根也就算了,Galsworthy作为高升号的船长怎末会不认得为他们护航的济远号呢?

而方伯谦在后来大东沟海战中临阵脱逃而被斩与他先前在丰岛海战中的表现是两码事。当然你可以依此说他是临阵脱逃的惯犯。

这个事情我的看法是应该深究一下。弄清楚方伯谦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对更好地理解甲午海战是有意义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