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国经济闲聊之外的思考(1) -- MRandson

共:💬88 🌺32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什么素质呀!!!“计划生育还要唱国际歌,可以说到了最危机的时刻”

这样的猪头当计生委副主任,难怪会有断子绝孙的政策出来!!!

家园 我有个印象

就是在正常情况下,资本的年收益率6%是一个标准收益。低于这个指数就没有多大意义,高于这个指数才能指挥热钱上蹿下跳。所以人家看重的不是那5%升值,这只是附加的额外红利,真正看重的是股市、房地产、生产企业在中国强势经济的背景下的增值,ect。。。

说实话,我原来一直无法理解什么是“金融衍生产品”,甚至还某些国家竟然还可以把它当饭吃。后来想起了利息这个事情就渐渐明白了,这只是最简单最原始的一个“金融衍生产品”

家园 是否投资不能仅仅看收益还要看风险

看投资不仅仅要看收益,还要看风险。无风险的情况下,1%的收益也是值得考虑的。对比一下中国的存贷款利率的差额,就可以看到,没有一种是达到6%。半年期大约是3.24%,而这个利润还要打一个九折,因为存款准备金要占用11.5%的存款,能贷出去的最多88.5%。如果不看风险,只看6%的标准的话,所有的银行投资行为都是不值得的。事实上,一个国家货币的利率是直接影响本国货币汇率的因素。

一种货币的汇率收益,完全可以通过准备金交易,被放大若干倍。没有风险的情况下,使用期权或期货交易,可以大大扩大资本收益。如果震盘,就存在被强制平仓的风险,这就是另一回事情了。

当然,热钱进来,不会老老实实待在银行里。一个国家货币的升值,会极大地刺激国际金融炒家投资于这个国家的资产,造成这个国家资本泡沫。国际金融炒一国的资产,并不是看这个国家长久的收益,而是看短期效应,是做短线的。

活期存款 0.72 0.72

定期存款 -

三个月 1.98 2.07

半年 2.43 2.61

一年 2.79 3.06

二年 3.33 3.69

三年 3.96 4.41

五年 4.41 4.95

各项贷款 -

六个月 5.67 5.85

一年 6.39 6.57

一至三年 6.57 6.75

三至五年 6.75 6.93

五年以上 7.11 7.20

en
家园 新西兰的

一年定期8%,而日本1-2%。

全球资本已修炼成妖,越来越难制服得了。

同意你的扩大国内消费市场,而且前提正好与和谐社会吻合,政府应该用财政手段进行收入再分配,才能扩大消费规模。

家园 12

从社保入手建立个人财富信用体系是中长期发展的核心工作

财富信用体系是管理现代化社会的基础

社保入手建立个人财富信用体系是微调现代化社会的基础,是中国迫切需要建立的。对中国现在的社会来说,需要调节的是财富分配结构,缩小贫富差距,增加弱势群体的收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根源在于中国缺少一套有效的个人财富信用体系。按照黄仁宇的说法,就是无法从数字上管理,于是所有的管理只有从总量上调控,浪费严重,效率低下。曾经出现过的经济适用房小区内奔驰宝马出入的现象,只是这种效率低下的一个表现之一。

几乎所有发达国家的公民,都有一个个人终生代码,如美国的社会保险号码,日本的个人养老金帐户,加拿大的SIN码等等。这个代码是一切社会管理(尤其是经济方面管理)的基础。通过这个代码,公民的一切有关资料都在掌握之中。美国公民的社会保障号,一经设给,便是唯一的,终身伴随,不再改变。此号码的拥有是办理公民其它资信凭证手续(如银行开户、驾照、创办公司等)的必备要件。只有建立这个代码系统,才能有效调节社会财富,控制个人信用。调节社会财富分配是消除过度贫富差距的基础,控制个人信用是现在商业社会、发展金融体系的基础。可以说,这个号码是一切社会管理的着力点,是发达国家税收、社保、医疗、教育、金融、住房等等诸多体系的基础。

相比之下,我国的户籍和身份证制度更侧重于强力机关的管理,对经济管理作用不大。原有户籍制度地域性强,随着人口流动性加大,户籍管理的作用已经大幅度弱化,更谈不上发挥经济和社会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和政府对经济微观管理的需要,用终生代码代替户籍制度是大势所趋。

建立这样一套体系,需要公安、财政、税收、社保、医疗、教育、银行等各个系统的协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建立的成本和管理的难度不可小视。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第二代身份证应用和财力的增长,建立这样的体系已经成为可能。建立全国社保体系的同时,建立这样的系统,可以事半功倍。可以讲,建立这套系统的条件已经具备,越早建立,各项工作越好开展。没有这样一套系统,任何针对国民收入和财富分配的结构调整都难以展开。这套体系是未来中国各项现代化管理的基础。

建立这样的系统,如果只考虑征收则很难有效管理。如果义务与权利并重,则建立成本要低得多。比如,多交个人所得税的人,有资格享有更好的医疗和养老,子女享有更多的教育权利,购买住房可以享受土地使用金折扣等等,就可以更有效激励个人如实汇报收入情况。对房屋的申报则可以与转让和继承结合,不如实申报的住房,无法正常交易或继承。

考虑到正在推行的社保全覆盖,和2010年将进行的全国人口普查,现在着手准备建立这套系统并不为早。

12
家园 en

说几句外行话。

一直感觉我国的身份证号码比起美国的社会安全号有更大潜力(想想美国这个号码只有9位,现在人口3亿,还有很多特殊号码不能用)。当然只是潜力~~

我觉得户籍上的那个“籍贯”很有特色,应该保留,但是那个“民族”应该去掉,这种人为的分类应该尽量淡化。当然由此会引发一系列问题(比如少数民族的高考加分),这就不是俺这个外行能够解决的了。。。

关键词(Tags): #身份证#户籍
en
家园 en

hehe,其实我对户籍这一块也是外行。

这个体系的目的是有一个财产和信用体系,作为微观调控的着力点。

en
家园 大家别都“en”啊……

点击着都费事,哈哈。还是在标题里面含点内容好啊

en
家园

终于开和了

恭喜: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13

根据个人收入和财富情况调节土地使用价格,解放城市居民购买力

中央正在下大力气解决社保、教育、养老和医疗问题。房价居高不下仍然是中国经济中一个巨大隐患。可以讲,东部发达地区工薪阶层的购买力被住房压住了。土地是财富之母,不改变现有住房开发模式,必将加速贫富的两极分化,威胁金融安全。改变现有住房模式,东部发达地区可以迅速释放大量购买力,扩大内需的困难将迎刃而解。

住房货币化改革以来,房价直线上升。城市居民收入虽然有大幅度增长,但是始终追不上房价。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现行房地产开发政策不合理,另一方面是投资渠道狭窄,使住房成为高收入阶层的投资方式。

现行土地开发模式中,只有实力雄厚的房地产开发商才有资格拿到土地。达到这种资格的开发商在土地上建筑之后,再把房屋连同土地转让给消费者。消费者承担房屋的造价、土地的使用费和开发商的利润。由于土地大面积转让,所以有资格获得土地的开发商是有很有限的一小群人。这样必然形成垄断,不能充分竞争。政府把土地批发给开发商,开发商零售给住户,在这个转手过程中,开发商获得暴利。

如果我们把土地出让金看作一种税收的话,中国现有的土地转让方式类似元朝的“包税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严厉批判过税收征管方式:承包国家任何大项税收,必须有大资本或大信用。单为了这条件,这种事业的竞争,便会局限于少数人之间。况且,持有相当资本或信用的少数人中,具有必要知识或经验的,更为少数。于是这另一条件,就把那竞争局限于更少数人之间。此有资格竞争的最少数人知道,他们彼此团结起来,于自己更有利益,于是大家不为竞争者,而为合作者,在包税投标的时候,他们所出的标额,就会远在真实价值以下。在公家收入采用包收制的国家,包收者大概都是极富裕的人。

在现在中国国情下,政府必须在住房制度中发挥积极作用。对比世界其他国家,美国、日本由于土地私有,竞争充分,政府的介入很有限。相反,新加坡与香港,由于人口密度大,土地公有,政府在住房制度上积极发挥作用。香港与新加坡都有与家庭收入相关的廉租房或经济适用房制度。

建设部硬性规定开发住房中70%户型不能超过90平米,这种方式并不合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住房面积必然不断改善。90平米的住宅,在今天算不上宽敞,在10年以后,将更显得局促。届时无论拆还是不拆,都必然造成巨大的浪费。

由地方政府出资建造廉租房也是一种临时性的解决方式。由于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少量的廉租房,与大量的需要改善居住条件的居民相比杯水车薪。如何决绝资金来源,如何分配,都将是很困难的事情。

短期内,地方政府应积极支持本地居民合作建房。合作建房的方式跳过土地批发到零售的环节,剔除了开发商的暴利,同时不影响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的收入。规范和发展合作建房,将有效的压制居高不下的房价。

长远的解决方式,可以考虑在家庭收入和财富的基础上,根据年龄、收入、婚姻、财产状况,摸索出一套合理的公式,对不同人群征收不同的土地出让金。建筑成本与出让金分离。购房者在购买住房的同时缴纳土地出让金。同一套住房,由不同人群购买,可能价格悬殊。这样做既体现社会公平,也有利于财富调节。长远解决方式的基础则是前文提到的个人财富信用体系。

如果能解决住房、养老、教育和医疗问题,将有大量的购买力被解放出来。中国去年钢产量4亿吨,显得很多。但是如果每个家庭都拥有一部汽车,如果每个城市家庭都拥有一套体面的住房,那么4亿吨钢是远远不够的,何况其他呢?届时中国将面临的问题,很可能将不是过剩,而是紧缺。

家园 14

开放资本市场应该缓行

一个发达的经济体,必须有发达、完善而开放的资本市场。如何建立这个市场,却必须慎重。

美国财长保尔森屡次要求中国尽快开放资本市场。他公开的理由当然是为中国着想:只有爱放资本市场,才能引进国际竞争,才能加快中国资本市场的建设,拥有一个完善而发达的资本市场对中国有利等等。

一个完善、发达而开放的资本市场确实对中国经济有利。但是究竟是开放之后,才能建立发达而完善的资本市场,还是先建立完善而发达的资本市场之后再开放,这个顺序问题值得研究。

与保尔森不同,麦金农的观点是先完善国内资本市场,再向国际开放。麦金农在《经济自由化的顺序------向市场经济转型中的金融控制》(1991)中,针对一些国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改革,提出了如何安排经济市场化的最优次序的理论。这一理论的要点在于:(1)市场化的第一步是要平衡中央政府的财政,财政控制应该优先于金融自由化;(2)市场化的第二步是开放国内资本市场。其中,首先,为避免出现银行恐慌和金融崩溃,放松对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管制的步伐,必须与政府总体稳定宏观经济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相适应;其次,在国内贸易和金融成功地自由化以后,政府就可以实施汇率自由化的改革了。汇率自由化的次序为:先是进行经常项目的自由兑换,然后再进行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并且认为,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是经济市场化次序中的最后阶段,只有在国内借贷能按均衡利率进行,通货膨胀受到明显抑制而无需贬值汇率时,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条件才算成熟了

打个比方的话,保尔森推荐的做法是先接触细菌,然后产生免疫(如果能不发病的话)。麦金农的顺序是先强身键体,然后再接触细菌。

当年,许多东南亚国家在本国金融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急匆匆地开放本国资本市场,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损失惨重。经过东南亚金融危机,究竟是应该先开放还是先内部调整以建立完善的体系,这个问题已经不需要争论了。

保尔森的建议,顺应了美国流动性过剩条件下,资本扩张的需要。对美国经济是一剂良药,对中国经济却未免不是一剂毒药。

过早地开放资本市场,将大大金融危机的风险。一方面,在金融危机中,弱国民族制造业很可能被强国资本廉价收编。另一当面,强国可以轻易通过金融危机,破坏弱国经济发展进程。

中国不缺资本,缺的是完善的资本市场。只要能建立完善的国内资本市场,开放不开放本国的资本市场是次要的。加速建立国内资本市场是一项重大的任务。值得警惕的是,我国加速资本市场建立的国际大环境并不好——全球流动性过剩,热钱四处流窜。人民币升值以来,由于大量热钱的涌入,我国的金融市场在无形之中,已经是边内部调整,边开放了。可以讲,我国的金融市场无形中处在巨大的风险之中。

浙江经济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得益于当地地下金融的发展。由于借贷双方往往是亲属关系,信用问题就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在当地不成问题,所以经济发展也就特别迅速。因为缺少商业文化基础,这套亲属之间的信用体系很难推广到全国,所以浙江经验只能局限于浙江。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又需要个人财富信用体系的支持。

家园 end

财政金融支持产业升级是今后一直要坚持的事情

通过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手段,支持高新产业是各国的普遍做法。我国产业升级,是今后重要的任务。这方面国际经验很多,值得借鉴的也很多,不重复叙述了。

没有答案的问题

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在发展中国经济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增长必须经历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如果继续坚持速度为主,忽略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公平和质量,那么中国经济将迅速走入死胡同。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的思想,恰逢其时。

但是由于投资拉动型经济,受益往往在本地,调节经济结构,扩大消费,则受益往往在外地。地方政府重投资轻消费的做法往往很难改变。调整结构也往往危害各部门既得利益。此外,与量的增长不同,质的改善缺乏量化的考核指标。上级政府如何精确考核部门、地方政府的工作,奖勤罚懒,值得思考。

如何使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新阶段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是没有答案的问题。

14
家园 看中美会谈,

金融市场前景不明啊。

13
家园 感觉你对房地产了解太天真了。

建设部硬性规定开发住房中70%户型不能超过90平米,这种方式并不合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住房面积必然不断改善。90平米的住宅,在今天算不上宽敞,在10年以后,将更显得局促。届时无论拆还是不拆,都必然造成巨大的浪费。
不这么要求,那帮房地产商都造大房子,现在在售的现房有多少是小户型。基本都是老美买房都是从小换到大,而不是不一次到位,我们干吗一次到位。

由地方政府出资建造廉租房也是一种临时性的解决方式。由于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少量的廉租房,与大量的需要改善居住条件的居民相比杯水车薪。如何决绝资金来源,如何分配,都将是很困难的事情。
现在哪地房价高,哪地的地方政府有钱。关键是房地产泡沫中,地方政府拿了大头,基本是(如果中央不逼)有钱也不解决。谁会断自己的财路。

我感觉你对外汇等比较了解,但对国内的房地产了解太少。建议你了解一下,在房市中,地方政府和银行是如何捞的。套穷爸爸富爸爸里的话就是“房子是银行的资产,是房主的负债”。国内的小白领(特别是房奴们)就是(挨宰的)白羊,整个替人数钱的。

13
家园 你的关于合作建房想法中似乎有个漏洞

何为“本地居民”?这个概念不弄清,不界定,没有措施来保证

执行的话,合作建房只会造成更多问题。

我也是提出来供大家探讨。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