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一、人口控制政策就是为了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 -- 冷眼

共:💬65 🌺4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90年代初到现在人均GDP增长10倍,是计生做到的,还是改革做的
家园 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能提高的工作数量为什么翻几倍?
家园 这些资源离我们的需要还差远了吧

我们哪天成了世界工厂还差不多。还是那句话,我们不能因为将来要过财主日子就忘了我们目前还是中农,顶多算富农。

家园 现在国外都称中国为世界工厂啊。

比如,我在日本,日用品,衣类基本都是中国制。日用电器中国制的多而且国内会更便宜,回国想带件土产,除了化妆品找不到日本制的

而且我在这边遇到去非洲援助贫困地区的日本女孩也说,那里很多中国人,中国商品,中餐馆也多。现今中国的人员和商品流动和活跃程度实在是让人兴奋的。

如此优秀的民族为何自己消减自己?

家园 我们现在大概只能叫世界加工厂

而且是比较低级的加工厂,等什么时候我们生产的汽车在日本到处跑再叫世界工厂还差不多。

我们不是在消减自己,我们是在集中资源以求发展,目前,人力资源在我国,和其他资源相比,并非是稀缺的。

家园 我觉得人是最宝贵的资源,

对于一个民族而言,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在其他民族中竟争胜出的可能。

当年改革开放之初,如果不是港澳台海外华人有想着自己族人的心思,积极投资,哪有后来大量的外资涌来。

而今天大量的资金中,有风险就会游走的外资又有多少。

有加工厂,就有升级的可能,工业就是这样一步步做上去的。每一个工人,商人也不会自甘原地踏步,和其他民族相比,这就是中国人的基因决定的。

目前当然不觉得稀缺,人口高峰期的人们正当年华,几年后呢?

家园 不见得什么时候都是人多力量大

我有一个远房本家爷爷,生了五个儿子,在农村也算是一大家子了,就我看到的情形,我们那片就属他们家过的最差。刚改革开放的时候,大家都卖余粮挣钱,他们家没的卖,再往后,别家都靠一开始的积蓄搞点副业,日子越过越好,他家没积蓄,只能熬着,别人家都早就是砖房了,就他们家还是土坯房,生的孩子多可没带来好日子。

我回老家,听的最多的就是长辈们掰着手指头盘算,哪处房子给大儿子,哪处房子给小儿子,咋办咋办,俺只有一个儿子,咋办咋办。给儿子盖房子可是一大笔支出。象我前面说的那个本家爷爷,打发了两个儿子出去倒插门,好歹算是解决了部分问题。好在现在农村也已经很开通了,没人说三道四的。

这种对比,还能说人是最宝贵的资源吗?活生生的例子摆在大家面前,当然农民就乐意少生孩子。

家园 "全面实行农业机械化......"你认为需要多久实现?

农业机械化的难以实现,不是我们当前没有足够的农业机械生产能力,

而是当前的土地经营权分散的结果。

你是从农村出来的,根据当前的农村土地情况,

根据你对农民和土地感情的了解

你觉得土地(哪怕是经营权)集中到少部分人的手中,这种可能性有多大?

实行需要多久?

农村里面能出来的青壮年大都出来打工了,

剩下的,大多是老幼

你搞了机械化,老头就变成劳力了?

家园 在这个事例中,

如果学校免费给孩子供应午餐,不用交学费,9年义务教育。

如果他家刚开始可以从银行贷到款做副业,可以从农技员那里受到指导,那么5个儿子之家的情况会如何变化呢?

人这种资源如何被开发还是有很大关系的。

家园 可惜你都只是“如果”

别说当年,就是现在也做不到。

家园 感情可解决不了现实问题

当前土地为什么会分散经营,那是国家因为无力负担农民的失业养老等问题而采取的权宜之计,一天国家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一天土地就集中不起来,当年英国圈地运动那套咱现在玩不起。这个问题什么时候能解决,不是我的水平能预测的。

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仍然有相当一部分留在家里,老公出门,老婆留守的比比皆是,这些人难道就不是劳动力了?我国社会发展水平不要说赶上欧美,就是赶上东欧国家的水平,再解放上亿劳动力出来也不成问题。

家园 del
家园 这些都不难做到,

如果学校免费给孩子供应午餐,不用交学费,9年义务教育。

是日本战后50年代就做到了的,免费给孩子供应午餐,孩子的父母会有送小孩上学的积极性,有9年义务教育的基础,自己自学就有了可能。

如果他家刚开始可以从银行贷到款做副业,可以从农技员那里受到指导,

21世纪是生物学大发展的世纪,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也大有可为的。

在日本农民富有的居多,农产品价格高,大米价格240元/20斤,另外农业技术发达,比如农民一年就能给国际花卉市场推出多种花卉新品种。

而在中国农村理所应当的为城市奉献甚多,而往农业上的投资不应该增多么?农业和农业技术实为一国之根本。

家园 人口少和高水平人才多少没有必然关系

但是人口多,就限制了人口中高收入层的比例。

在全球化条件下,任何经济体中都会存在收入水平的分化,竞争越是充分,越是要和经济体之外的劳动力竞争。所以在地球上只有一部分人能进入高收入层的情况下,一国人口规模就决定了该国人均收入可能达到的上限——就算是美国,也不能解决国内大量红脖子的实际收入停滞问题。

一国的经济和产业升级,绝对不是低技术行业工人成为高技术行业工人那么简单——完成这种转化的人始终是少数。前面说了日本的农业,很遗憾,日本的农业在经济上是低效的,农村的生活水平就靠大量补贴和市场封锁在维持,而且,也只有在工业化吸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后,日本才能支持这种制度的运行。

家园 真的不难做到吗?

1999年,日本农业人口384万,总人口1.2678亿,农业人口占其人口比例的3%,我国2005年抽样调查,农业人口占人口比例的57%,如果日本农业人口也达到我国的水平,他还能有多少富有农民?

农业是一国之本不假,但国家往农业上投多少资,能让全国57%的人口生活达到城市居民的水平?工业创造的财富远超过农业是世界通用的规律,我国也不可能变过来。

我们那的农村,拜党的教育政策所赐,不管教育质量如何,让孩子上完初中还是没问题的,但这只能解决一个方面的问题。你前文提到的农业贷款,农技人员,难道这些就不需要钱撑着?何况,这些不是国家福利,同样的农户,他们为什么不优先给有钱的农户?这些人的回报率可比没钱的农户高多了。

资源的需要开发是需要有外部条件的,人力资源也不例外。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