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蜀国不置史官的原因和心态 -- 秦砖汉瓦
三国中,三国分别称帝后,蜀国不置史官记载当朝历史,后人抱怨纷纷,因为史料不详细,许多历史事实无法得知。
具体的历史事实不是很清楚,也不是这里想要讨论的问题。问题是,蜀不置史官,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还是只是一个失误,抑或是人才不济,没有人知道该怎么记录历史?
历朝均置史官,不管是大朝还是小朝廷,只要是自称皇帝的,恐怕还没有不设置史官的(也许需要进一步考证,望朋友们证实或者证伪)。设立史官,就是标志着这个当皇帝的是把自己当作是正统的、合法的、合理的政府;是向世人宣告自己的正统性。
刘皇书一向对外宣称自己是正统的,是汉室的后人,是理所当然恢复汉室的最佳人选,在他号召人马的时候更是不忘宣扬这一点,保命的时候也是靠了这个当护身符。
偏偏在宣布当了“皇帝”以后,居然没设置史官,是不是刘皇书出生贫农,没有机会了解到史官这一个职务?还是诸葛亮满腹经纶,却功夫全用在了刀尖上,偏偏忘了读一两本史书?
恐怕不是,这里给出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刘备虽然称帝,但也的确没有取而代之的想法。不置史官,无非是表明这个态度。当然,表明没有取而代之的态度,是否是一种策略上的考虑,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古人,虽然看重面子,也看重这种道义精神是否能够号召人。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如果国运长久一些,也未必就不修史。现在只怕是没来得及考虑这事,不过框架还是搭起来了嘛。
不好写。
刘备刚当皇帝,就输光本钱,谁来作这个史官,写这段历史。怎么写。
如果,刘备灭了东吴,我想会有史官的。
刘备,还可以说是因为心里没底,故不置。到了刘禅时代,在刘备、诸葛亮去世以后,还是不设置,那就多少该和自己姓刘有关。
古人很注重宗室归属,死后的牌位放那里也是很在意。姓曹的、姓孙的不在乎反了汉王朝,姓刘的恐怕会很在乎。
而且史官作为一个特殊团体,具有特殊的“士大夫”气概,杀了一个,再来一个,直到皇帝自己都觉得没趣为止。
就此而言,记录刘备的失败,应该不成问题。
所有皇帝一个个非常勤勉,简直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读的书多了才知道都是皇帝
过目的,那写的能不好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