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青春饭”解谜 -- 懒厨

共:💬77 🌺3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嗯,而且不仅仅是讲故事的问题

          游戏和电影还是有些不一样。电影本身只提供故事,至于观众如何舒适方便的欣赏故事,那是电影院或者观众自己的事儿。而游戏不然,作为一种参与性很强的娱乐,如何让玩家能够体会到游戏的精彩与快乐(这点并不仅限于由故事提供),还是很有讲究的。

          国内制作的游戏,在美工、音乐、剧本之外,感觉总是缺少点什么。很多时候都感觉,制作者不清楚玩家到底想要什么,需求都弄不清楚,产品又怎么能够让人满意呢。目前的一些或许可以算是成功的作品,好像都是模仿了其他已成名作品的乐趣点。

          关键词(Tags): #游戏制作#问题
    • 家园 另一个是指体力

      吃青春饭另一个是指体力是否跟的上.

      小弟也号称做过编程,且是底层有经验的程序员.

      项目下来, 天天有计划, 变成了体力活.天天加班,跟吃青春饭的"X姐"差不多.

    • 家园 讲讲我的看法吧

      说的是美国情况,和国内比虽然略有不同,但是基本差不多,只不过这个“青春”可以延续得稍微久一些。

      首先,编程的门槛很低,入门并不难,新人容易进。在入行后的前几年,经验可以很快提高,收入水平也随经验很快提高。但是一般来说,最多10-15年左右经验的程序员水平到达顶点,再往下进步空间不大。但另一方面多数人思维惰性却随年龄增大越来越严重,学新东西也相对越来越困难,同时工资水平却随经验年份而增加。

      一项新技术新工具出来,新人老人在同一个起跑线。当然有经验的人可能会进步更快,但是他们却往往因为雇用成本太高和不少经理有潜意识歧视等原因机会反而不如年轻人。这样就造成老程序员一旦被解雇,除非正好有非常对口的工作机会,即使降低收入要求也很难再找到工作。当然浪里淘沙,40-50岁以后还在编程的,虽然凤毛麟角,但一定是在那一门里钻得很深的大牛,而且还得一直有好运气。

      其实国内还是好的,因为人才缺口大,有些经验的老程序员多数可以进入管理层。在国外,能进入管理层的是少数。多数程序员老了还是转行或者被淘汰。

      • 家园

        嗯,前段时间就听朋友说,bea为了降低成本,解雇了不少40岁左右的程序员。

        另外国内其实要恶劣的多,并不是想你象的多数可以进入管理层,因为国内教育体制的问题,进入管理层的那些,都是属于比较擅长和上级沟通的一类。而技术方面专业一些的,往往这方面都非常欠缺。所以我朋友圈子里,不乏工作6,7年,连个项目经理都没混上的。进入管理层的,10分之一罢了,更多的人抓紧机会转入甲方单位,转行,移民。

        现在国内招人,一般程序员,27,8的都快没人要。过了30,可以肯定没人会要,这个年纪还应聘程序员的,别人会怀疑你的智商。

        • 家园 有个朋友在国内招人

          说找程序员的基本上都是25岁以下的来应征,无论什么程度,干不了2年如果年薪不过15万一定跳槽,因为时间所余不多,不抓紧赚那20k就要下岗了,然后争取27、8岁的时候转行,一般都去销售。他从来没有看到一个大于28岁的程序员应征编码。

          • 家园 您的朋友在中国哪个城市招人?

            “干不了2年如果年薪不过15万一定跳槽,”太夸张了吧。在北京,年薪10w多的才多少人啊。和参见我的帖子(http://www.cchere.net/thread/968788/1/#C970859)

            请问您,您的朋友在中国哪个城市招人?在哪儿的开发人员,很容易达到能每月拿20000?我这去那儿发展。谢谢

          • 家园 你朋友在外企吧

            其实情况也没那么夸张。

            一般来说现在应届生起薪在3-4k左右, 工作两年左右的,看能力可能在5-8k之间,这是比较正常的,但是问题是存在某些不正常公司和原厂商外企的竞争,他们可以轻易的给到double以上,所以除了少数确实喜欢做开发的人,大部分就够呛了,都是琢磨着干2年跳槽的。现在有2,3年工作经验的,基本不敢请,因为要么就是在小公司呆了2年养了一身坏习惯,要么就是铁了心过来镀金,准备几个月以后去拿那20k的人。现在高校毕业生普遍年纪加大了,一般毕业的时候在23-24左右,也不少是25的,所以27,8来应聘编码的人确实不少,不过,真的不敢请而已。我碰到一个同事怀疑是偷代码的,上班一天以后就离开。现在比较离谱的是有些公司会明确规定,河南人,湖北人,一律不要,这也是国内的怪圈了。

            • 家园 请问你说的是在哪的价码?

              “我面试很多北京过来的小朋友就很头痛,明明什么都不会,还开口闭口要1w多,因为他在北京就拿那么多。”

              我也是搞软件开发的,99年计算机本科毕业,在沈阳工作3年后,(2002年)去欧洲读书2年,2004年,回国,一直在北京发展。

              北京现在,工作两年左右的开发人员一般也就6千左右,8千肯定是顶天的了(得是技术骨干,经验也得是5、6年以上)。我一个大学同学,99年毕业后,一直在北京搞开发,用C++在Unix下开发,在民企,常出差到客户那开发,也就7000多。我离开那个日企以后,找工作时,民企和小外企,基本都是6-8千,给我开7千多的还是因为我N年经验,在知名外企呆过。项目经理吗,7-9千。

              做软件外包的,工资也不高。比普通公司也高不了几百块钱,而且特别累(做日本软件外包的中讯,经常加班到9、10点钟),根本留不住人,在英才网上常年招人的都是做软件外包的。比如文思创新,鼎新,瞬联,中软资源。

              大的外企要好一些,我原来在一家日企(500强之一)搞研发,每月9500左右(因为是硕士),要是博士11000每月。我父亲的同事的儿子在北电网络作小头目(研发方面),2000年硕士毕业(北邮的)去的北电,每月也就10000多。售前和技术支持的就底多了。而且,北京大的外企,及其难进,我呆过的日企研发机构,全是研究生,一半还是博士,而且或者是海外学历,或者是国内名牌大学的研究生(比如清华的,中科院的,北航的,上海交大的),我要不是混了个洋学历,根本连面试机会都没有。

              我的感觉,在北京,搞软件开发的,如果每月10k左右,就可以装精英了(我在日企的同事就是这样的)。拿那每月20k,也就微软研究院的人有这个可能。

              请问您,在哪儿的开发人员,很容易达到能每月拿20000?我去那儿发展。谢谢

              • 家园 嗯,你的主要问题是你一直在产业的核心以外晃悠

                日企,外包,嵌入设备,unix,这些都不是国内产业的核心。我举一些例子给你看一下。

                我一个同学也在北京的民企,做unix下的c开发,但是做的是金融业,他年收入大概在20w左右,在公司里是一个pm,另外有公司股份(这是民企比外企有吸引力的一个地方),他大概也是99年去的北京。而在北京同学里他只算是中等水平,我同学说他一度想去外资的金融单位,因为收入更高,但是种种原因放弃了。你看行业很重要,你必须生活在政府+垄断行业+原厂商(含部分政府照顾的国内原厂商)+核心开发商这个链子上,否则你连被挖角的机会都没有,进入对日外包行业,绝对是失败的,除非是可以去日本工作,而日企的工资,是出了名的低,在广州nec给的待遇还不如民企,另外日企那种工作风格,除非你以后转向管理,否则在国内做技术,反而不是什么太好的经历。

                另外为啥用友的人容易跳槽,因为企业软件市场,他们也有一条链子,龙头公司+小公司+大小外企,所以这个链子上,后面两类公司挖人很厉害。我面试的一些人为啥在北京轻易拿1w多,他们以前在金碟,用友这些公司上班,再被同行的小公司挖走,自然就拿这么多了,而这条圈子里,大中小外企获得也比较滋润的,而且会长期滋润下去。互联网也是类似的情况。

                基本上国内的it产业现在的核心就是 行业软件(政府,政府相关的官办软件,金融,电信,电力,企业管理)+互联网(包含网游) 在此之外的,除非你个人技术特别出类拔萃,又有很好的商业头脑,基本没的玩。

                外企的待遇高不高?那也要看食物链, 在核心食物链里的外企,因为在中国存在暴利,所以他给出的待遇确实高,基本上,本科毕业,有2,3年左右工作经验的,去这些外企做support,可以拿到1w左右。有5年经验的,拿1.5-2w不是什么大问题,这是广州的情况。 而其他一些在国内以外包研发为主的外企就没那么高了。北电虽然在这个链子里,但是他在国内市场不行,而且电信这个行业,现在利润很薄,烧钱没有以前厉害了,远不如政府行业和电力金融,所以他的待遇确实不算高,华为也都降下来了。

                再说开发商的情况,一般的开发人员,不是很牛x那种,就是做事认真,愿意学习,那么工作2年,拿到6k以上不是难事,我有些手下跳槽以后能拿到7k-8k,他们也就2年左右的经验,也不是牛人,至少在我看来和我们以前那些同事工作2年的时候比差距还不小。昨天有几个朋友叫我帮招几个人,工作2,3年左右,有一定开发经验和项目管理能力,收入5k左右, 结果问了一圈,没一个现在收入低于6k的。当然也有那种工作了10年,还是拿4,5k的人,这是个人的原因了。基本上技术好,做事负责的,可能确实不会升的很快,但是收入上还不至于太离谱。而广州的待遇基本比上海,北京低一个档次的,一些同事朋友去北京上海以后,收入直接double,而回来以后又只能降下来才找的到工作。有了在大的开发商工作的经验以后,可选择余地很多,外企,外包企业,政府部门, 小企业,这样自然薪水就越跳越涨了。不过广州这边不去原厂商做support,纯技术人员要拿到20k, 相当困难,除非是做独立程序员,自己单干什么的。pm除非是几个传统外企的it部门,也都很难拿到20k。但是如果你是一直在小公司混的话,那又是另外一种情况了。另外我感觉一毕业就在日企和某些外企工作的人,出来以后适应能力很差,基本都是螺丝钉形象,不是很适合国内这种万精油的社会。

                而外包行业,这里面很大一块其实政府部门那些bc为了政绩的操作,国内市场这么大,自己都吃不完了,还搞什么外包,现在政府部门对外包的投入非常大,各地都赶着放卫星,所以一些外包公司,以其说是靠靠差价拿钱,还不如说靠政府给钱活。政府会给的各种优惠就已经是个大数字,我甚至看到的情况是,政府部门和这些外包公司携手建立什么所谓的基地,说白了就是政府投了几千万给你,你编一个什么幌子是怎么把他用掉的,并产生了效益,就ok。而国内的一些系统软件商,就更是靠所谓的国产软件和政府扶持过活了,里面的人基本混的很滋润。某国产中间件,在我大幅质疑以后,他们自己内部的人终于承认,他们在技术上确实做不过老外,只能在商务上做到和外企相近,但是价格也居然同步了,唉。中国的产业,只要是政府搅活策划的,都做不出什么真正的成绩来。汽车也好,软件也好,都这个样。

                前面那位朋友说20k到头了,也对,我有个ibm的朋友,大概35, 技术不错,但是不太会处理人事关系,一直升不上去,现在还在做support,那么就是20来w一年,有时候可能还不到,现在也很苦闷,想移民,也劝我移民。我以前和ibm工程师打交道比较多,发现这种情况还比较普遍。

                而出人意料的是,成都,长沙,武汉这些内地城市,程序员的实际收入并不比广州低,而公司往往还提供各种额外的福利和股份留住核心骨干,所以我在内地的一些同学,反而过的很不错。

                另外我觉得虽然你年纪不小了,但是你心智好像没有完全成熟,什么地方工资高就急着去什么地方发展,这说明你还不太明白游戏规则。在一个企业做事,老板考虑的是他的投入能得到是什么样的产出,这才是技术人员应该关心的工作中心。软件技术人员不是一个简单做技术的活,需求,行业知识背景,和同事,领导,客户的沟通技能,自我的计划和管理能力,这都是比简单的知识应用更重要的地方,我们经常说做软件,技术只占10%,多想想,收入工作不如意,是否因为你只关心那10%。

                • 家园 不对!不对!

                  1。中直和部委不可能招有工作经验的,除非是司局级以上的从系统外空降,一般只招应届生。

                  2。央企基本同上,最近3、4年,四家运营商只有CMCC有过一次社招,其它也都只是应届生。

                  3。以上为北京的情况,家里背景强悍的除外。

                  另外。每条行业上的核心技术厂商的薪资水平,确实是高一些,以工科背景的人从事IT行业为例,最有可能获得高薪的是芯片制造商商(大的芯片代理商)的技术支持职位、以及大外企的RESEARCH职位。

                  • 家园 你哪是理论,而且我也没说甲方是部委

                    1.除了想做官,或者以后想下海的,没多少人会愿意去部委什么的,清水衙门。而就算是部委,去年我记得公安部和其他几部也有社招it从业人员。

                    2.中移动,中联通,地方公司社招我知道的就不少,只是规模不大而已, 连ibm的人都有进移动的,我有个前同事就在联通。

                    3. 现在产业收入最高的确实是芯片,软件业门槛太低,不过说到收入,其实最重要的是有没有股份,如果有股份,公司发展成行业龙头的时候,就是你发财的一天。有个朋友,在内地的一个公司工作,觉得公司做的东西技术含量低,内地又太保守,就辞职过来了, 当时我曾经免费帮他们解决过不少技术问题,感觉他们人员的技术能力确实比较弱,他离职的时候老板曾提出给他1%的股份挽留他。3年以后他们公司已经是行业龙头,海外上市以后老板身价已经快20亿了,可以想想那个1%是多少,而当年留下来的那些手下,现在都已经是小富了,东软最近的情况也类似。

                    • 家园 继续

                      1。社招的是没有公务员编制的。

                      2。我说的是“四大运营商”,指的是在北京的总部机构。它们在北京的分公司,倒是有社招市场人员的,但就本文讨论的IT从业人员,应聘这个的机会很小。

                      3。我的看法,内地的STARTUP,关键不在于技术,而在于要有几个市场能力强悍的高层。国外上市的不了解,接触过的几个已经混进A股市场的、或是混在上市边缘的,莫不如是。内地仍是一个劣币逐良币的市场,技术优势起不到决定性作用。

                      • 继续
                        家园 继续之再继续

                        1.不是绝对的,其实一般来说,招的it人员都是算事业编制,也有不算的。事业编制可以通过统一考试转为公务员编制。

                        2. 各地情况可能不一样,地方分公司确实招不少技术人员。曾经有说法说这种社找待遇差别很大,但是我个人有点怀疑,如果差别大的话,ibm的人进去怎么会拿大钱比ibm还多?

                        3. 我基本同意,实际我觉得这条规则可能在全球都适用, 比如ibm的软件产品,就是超级烂的,除了db2,很多东西都拿不出手,但是市场做的太好,现在bea都要跟着他后面。而早点的dec,是典型的牛x技术公司,最后死的凄惨。中等左右的技术+好的市场手段,是长胜的不二法门。而太好技术的公司,一般都是牛人担任经营者,很容易死的凄惨。 唯一的例外可能是apple,但是老乔本身也是死了快10年,而且他不是一个很懂技术的人。

                        在曾经工作过的一个公司这种现象非常明显。

                        • 家园 现在地方分公司新招的很多都是和人力公司签

                          网通最多,移动还很少,以后可以算种趋势吧。

                          这种的在帐面的薪水上不会差很多,正式编制有的一些补贴可能会没有。

                          IBM等大外企也会有薪水比较低的职位,它们有些XS的底薪非常低,如果业绩不好,真还不如年资类似的程序员。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