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走向上甘岭(附后续贴子的目录) -- pxpxpx

共:💬421 🌺98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9
下页 末页
    • 家园 看来美军的奖章还是比较容易得

      两个营进攻对方的一个营,战斗中发射了15-30万发炮弹,500多棵航空炸弹(上甘岭的第一天). 一个连长, 也就是有伤不下火线,坚持指挥. 最后阵地还在对方手上;

      这要是共军, 别说是立功受奖, 估计连个口头表扬都比一定有.

    • 家园 补一个,倾向性越来越严重。
    • 家园 不是国内信息少,而是网上的少罢了。
    • 家园 抗美援朝是立国之战

      我以前不知道美军当时已经开始使用直升飞机,伤员后送可以快到一个小时之内,也就是说60分钟之内大都能上手术台;

      不知道美军不但有钢盔,还普及了防弹衣;

      不知道美军有RR,可以去日本度假;

      不知道很多士兵有自己的彩色战地照片;

      不知道一个小小的上甘岭,最初的几天里美军竟然打出两枚国会勋章(阿甘得的那种,最高的,要总统亲授的),尽管最后他们还是没打下来;

      不知道美军可以呼唤空中火力,将近至马路对面的房子炸上天;

      看样子你不是军迷,此前更没有读有关的历史记载(不包括网络上的贴子)。不可你不必奇怪。就如在下,下了多少年功夫,可也是1998年在抚顺看到朝鲜战争苏联飞行员墓地,才确定一些事的。

      你既然看了很多资料,应该知道,加拿大也是朝鲜战争的参战国。移民经历,给当事人一些非移民肯定体会不到的思维角度,以我的经验,这种角度非常有益。

    • 家园 花等下集
    • 家园 一定要送花支持!

      顺便也冒昧提醒, 慢一点不要紧, 细水长流,贵在坚持!期待你的成果!

    • 家园 【原创】上甘岭上的美军英雄(4)(附美军英雄连长的照片,生平)

      下面就是这位英雄连长的照片,小伙子要是脱了军装的话,就像我身边的一个普通同事一样,谁又能看出他身上的超人勇气呢?他无疑也是幸运的,在131名韩战荣誉勋章获得者中,能有幸亲自佩戴勋章的只有37人而已,不到30%!

      点看全图

      再看看授勋时和艾森豪威尔的合影,左边最高的就是他:

      点看全图

      老年的他:

      点看全图

      出于对这位美军英雄的尊敬和好奇,我最近又在网上对与他相关的信息进行了搜索,结果发现很难在GOOGLE上查到更详细的。最后还是借助于专业的数据库才查到了一些关于他的其他信息,过程很有意思,结果让我很感慨。

      先看看在1954年八,九月间发生的一件事。当时有一个叫Claude Batchelor的美军韩战战俘,被遣返之后就被起诉为叛国而上了法庭。原因在于他不是一个一般的战俘,而是被俘后积极接受改造,不但学习革命理论,唱革命歌曲,还主动做其他战俘的转化工作。在交换战俘的时候,他开始也声称不返回美国,而是要留在中国,做“和平战士”。可是就在最终日期临近的时候,他自己又溜回美军一侧,决定回美国了。象他一样最终改变主意的还有另外一个美军战俘,所以最终选择不回国的联合国战俘总共有22个,而不是24个。

      当时的SCHOWALTER, EDWARD(仍是上尉军衔)做为参与这件案子的军事法庭成员,在开庭的时候从自己的席位上站了起来,说了这样的一句话:

      “I challenge myself on the grounds that I am hostile to the accused, and prior to the convening of this court, I formulated the opinion and expressed the opinion that the accused is a traitor”。

      说实话,这一番话很是花了我一些时间来理解,又花了一些时间来试图把我的理解讲清楚,无疑,这位连长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与我心目中的美军老粗形象相去甚远。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在成为本法庭成员之前,我就已经认定被告是叛国的,并且表达过我的这个想法,鉴于本人对被告已经有成见和敌意,我认为自己继续留在法庭里会有碍审讯的公正”。法庭最后批准SCHOWALTER, EDWARD回避,Claude Batchelor最终获刑四年半,另一位改变主意,最终返回美国的战俘也被起诉,获刑三年半。

      看完了这篇登在THE LINCOLN STAR 1954年8月31日的报道,怎么说呢,我是挺感慨的。

      接着聊聊我找到的SCHOWALTER, EDWARD的生平吧。SCHOWALTER, EDWARD是17岁高中毕业后就强烈要求当兵的,他的父母开始不同意,最后他们还是妥协了,很不情愿的将他送到了海军的运输部队。之后,在1951年于弗吉尼亚军校毕业之后,SCHOWALTER, EDWARD做为排长加入了陆军。由于在韩战中作战勇敢而获得荣誉勋章。之后,他在11空降师做过连长,做过陆军学院的战场指挥教官,联合国军驻朝鲜的外事主管(Chief of Protocol for U.N. Command in Korea,不知是否翻译准确),在Fort Bragg(布雷格堡)基地任过营长,还去越南执行了两次任务。之后他作为上校在五角大楼和其他机构工作过。

      在越战中,他获得一枚银星勋章和自己的第二枚紫心勋章。他获得的其他的勋章还有:Legion of Merit with Oakleaf Cluster, Korean Chung Mu Medal, Vietnamese Honor Medal First Class, Master Parachutist Badge,以及Infantry Badge with Star。

      在1977年,SCHOWALTER, EDWARD在50岁的时候离开部队(真是替他和他的家人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在离开军队之后,SCHOWALTER, EDWARD成了一个园艺和枪械专家(这可比中国军人幸福多了)。他种了超过100种玫瑰,还喜欢种茶花和杜鹃花。晚年的时候,他自学枪械修理,并时常与朋友出去以射击为乐。他和妻子有五个子女,八个孙辈。

      河友们也许已经猜出我的信息来源了吧?对,上面的是SCHOWALTER, EDWARD的悼词,他于2003年11月21日去世,去世前还在为第二年的50年金婚做着准备。下面就是他的墓碑:

      点看全图

      终于快写完这一篇了,没有想到会写这么的长,更没有想到花了这么长的时间。对于我自己来讲,此时此刻的感觉很复杂。这位SCHOWALTER, EDWARD无疑是幸运的,作了一辈子纯粹的军人,前半生枪林弹雨,后半生尽享天伦。对得起自己的国家,也对得起自己的人生。我相信他走的时候一定是平静的,此生应该无憾了。可我们自己的老军人呢?他们过得又怎么样呢?在身后是不是也有一篇短短的悼词呢?当我们这些后辈想要在他们身上寻找传统,信仰和力量的时候,还能不能找得到呢?

      没有答案,但是我还是要继续寻找下去。

      参考资料会在最近补上。

      关键词(Tags): #美军英雄连长#上甘岭#照片#生平
      • 家园 这个A连所在的31团就是曾经被歼灭的北极熊团

        其前任团长,是被27军击毙的艾伦·麦克莱恩上校。那场恶战,接替死亡的艾伦·麦克莱恩上校指挥作战的32团1营营长唐·费斯中校阵亡后也获得荣誉勋章。

        我以前一直以为北极熊团是被我军全歼的。

        最新查阅维基百科得知:根据美方资料,北极熊团于12月1日突围后,原编制的2500人剩下1050人,其中385人还能战斗,编成一个临时营,参与陆战一师的突围。其后,31团在整补后,次年继续参与韩战。美军在1963年废除团级作战单位,改变为旅级和营级。北极熊团的营级作战单位继续参与越战和反恐战争,直到今天仍然存在。

        所以北极熊团是被歼灭但不是全歼。

        长津湖畔遭毁灭性打击的除了31团外,还有32团1一营等其他美军部队。

      • 家园 小处说一句

        西方人称呼姓名一般名前姓后,但是在相当多的正式场合中,包括军队、学校的正式名单中,是姓前名后。区别在于,如果以姓前名后的方式书写,姓后面加逗号,再加名。

        因此,文中的“SCHOWALTER, EDWARD”是姓施瓦泽,名艾德华多/艾德沃德的军人,按汉语的一般姓名翻译方式是艾德沃德·施瓦泽。这样的正式的姓前名后书写方式,在这样随笔式的文章中看起来很别扭。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