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聊一聊后勤(一) -- northeast

共:💬104 🌺30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应该是“租借法案”,不是“租界法案”
      • 家园 上帝啊,通宝
      • 家园 TG在朝鲜,后勤上可是吃了老鼻子亏喽
      • 家园 咳咳,俺也是一直这么想的

        咱们出两百个亿,总比牺牲两万,20万人来的好,援助物质无非就是多流点汗,直接出兵就是流血了.

      • 家园
      • 家园 据战后美国官方的数据

        据战后美国官方的数据:美国空军在“驼峰航线”上一共损失飞机468架,牺牲和失踪飞行员和机组人员共计1579

        三年的时间 8万架次的出动

        这个损失比起欧洲大陆上的战略轰炸来说 不说是不值一提

        至少也是没什么大不了的

        一不留神还搜出这么一段

        http://book.newdu.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3556&ArticlePage=180

        光是为美军军事联络组服务的翻译,就有3000人之多。

        王恭老人就是这3000多人中的一员。老人被分配至云南蒙自机场,给美军军事联络组当翻译,主要是和第十四航空队打交道。

        王恭:“美军最显著的特点是不扰民,吃、穿、用,基本上都来自国内,即使是需要来自当地,也都是照价付钱。”问老人哪件事情记得最清楚?老人说,在蒙自印象最深刻的是,蒙自机场塔台需

        要一张可以放标图的木桌,这么简单的东西如果也从大洋那一边经货轮横跨两个大洋运到加尔各答再经驼峰航线送到昆明转至蒙自就有点太夸张了,于是,美军就选择在当地订制。已经记不清是蒙自地方的一个什么长具体负责桌子的事情,几天之后,那个什么长亲自将一张长条桌送到了塔台上。那桌子一看就是用一些废料拼凑而成,好在能放东西,老美也不在乎。

        “多少钱?”质地低劣的桌子让塔台指挥官根本不屑多看。他拿出军需物品支付单,想让来人到军需处取钱。看那架势,他都准备从自己口袋里掏出几美元快点将来人打发走。

        那个什么长点头哈腰一脸堆笑:“500美金。”……王恭:“当时啊,我觉得全身的血都往上涌,脸肯定通红,真恨不能一拳把这个什么长打死。我真恨啊,人家出生入死来帮你打仗,你还这样敲诈人家,中国人,你咋就怎么不争气啊!”强压住愤怒,年轻的翻译磕磕巴巴地把对方的意思翻译给美方。

        王恭:“我能非常明显地感觉到,听完对方索要的费用后,那个塔台指挥的脸顿时变了色,但看得出,很快他克制住自己,他边签单嘴里边嘟囔着,那个什么长是不懂,我是听得明明白白。他是说,我们从美国本土运来一个才需要多少钱啊!钱,最后还是付了,从那以后,我真的感觉抬不起头来。”老人说,从500美金购买了一张桌子后,驻扎在蒙自机场的美军就没再在当地订制过任何东西,所有的东西,也许只是一个桌子腿,他们也要飘洋过海地从自己国家运来。

        李肖伟(《超堡队》作者):“第二十航空队进驻成都,机场都是现修的,很多照片上都能看得到,四川出了几十万民工,没有任何机械,完全是靠手砸肩挑地修成的。

        几十万人啊,没有任何报酬,连中午吃的饭都是自己从家里带出来的。所有的照片中均注明,后方人民为抗战而义务劳动,其实,一开始修建时,美国国防部已经做了预算费用的,由于汇率不合心意,负责谈判的宋子文尽量往后拖,都是搞金融的,他太清楚这笔账了,没赚头,谁干啊。于是当时就不收人家的钱,好不容易等到对方可以支付了,在这笔钱下发到四川后,又被层层截掉了,于是,到了最后,发放到民工手中的钱已是寥寥无几,其实遭截不仅是修机场的民工钱,就是对搭救B-29跳伞的飞行员的农民,也都是层层克扣,连美军表示谢意的一盒烟、一瓶酒都要雁过拔毛。”写到这里,我想了起来,在国内采访中,我曾遇到过当年曾参与救助空战中跳伞的第十四航空队员和第二十航空队员的中国农民,他们也都说,救人,无论是美国飞行员还是中国飞行员,都没有得到过什么“报酬”。

        • 家园 古今相同

          几年前听说的,出身于西北某省的大佬,回到老家村子,发现回村的路难行。返京后,为他那个村子拨了200万的修路专款。

          结果,到了省里,扣下了 150万,剩下 50 万到了地区。

          到了地区,扣下35 万,剩下15万到县。

          到了县里,扣下 10 万,剩下5万到了乡里。

          到了乡里,扣下 4 万,剩下1万到了大佬的那个老家村子。

          最后村民们就用那1万元修了一条煤屑路。

      • 家园 花...
    • 家园 【原创】聊一聊后勤(二)

      昨天上了一次网,没想到看见我这篇拙文居然被海天推荐了,网友们也多有捧场,甚感惭愧。我最近人在外地,手头资料少,上网也不方便,所以很多东西都靠以前的零星记忆,很多具体数据甚至都忘了,像有的网友提到的《破碎的车轮》这些大作,我根本没拜读过。幸好本人写的东西不是给专家级人物看的,写到哪算到哪,只要能给大家带来点消遣就行。

      上次提到美国人参战,要说当时美国人参战也是有自己的小算盘,“无利不起早”嘛,现在回顾历史,可以说美国是通过两次世界大战才有了“超级强国”的地位。但一战的时候,英法还没有被严重削弱,没有美国人参战,固然英法奈何不了德国,但德国也奈何不了英法,所以当时美国还没到能支配英法的地步,到了后来的凡尔塞会议,唱主角的还是英法。很多美国人对此感觉很不爽(简直认为是白参战了一回),美国国会气得否决了加入“国联”的决议,结果作为“国联”的倡导者的美国倒没有成为“国联”的第一批成员国。至于美国人在军事上的表现,英法更看不上眼了:你才伤亡多少?老子流血牺牲的时候你还家里猫着呢……所以有些事情,当时的评价和事后的评价往往是有差别的……不过,有一点确实很少有人提到,就是美军出色的后勤。在那个年代,科技水平、生产力比现在差得多,上百万军人跨过大西洋,到另一个大陆去打仗,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欧洲大陆当时被战争消耗得差不多了,上百万美军去欧洲也不能指望当地的补给,大多数物资都要从美国本土运来,如果这项工作干得不好,别说打仗,连生存都是问题。如果美军的后勤要是英法的水平,估计挨几顿饿是免不了的;如果美军的后勤要是俄罗斯的水平,估计就是有多少美军饿死的问题了。但美军的后勤很出色,单说吃的方面,结果是体重普遍增加,平均大概是每人长了十几磅(具体数字忘了),当初看到书上这段内容,有同学戏称这简直是养猪去了。本土作战的,缺这少那;远度重洋的,却供应充分;反差是大了点。

      一战结束后,等到二战的时候,某些历史简直是重复了一遍,尤其是美国后期才参战这一点。不过,总的来说,欧洲各国在后勤方面普遍表现不错,很少犯一战时期常有的低级失误,比如苏联,在本国腹地一直反攻到德国柏林,列车穿过半个欧洲把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到前线,这比沙皇俄国那个时代就强的不是一点半点;德国虽然最后失败了,但表现也可圈可点,打苏联的时候铁道兵跟在第一线部队后面,抢修和增加了很多铁路(我隐约记得希特勒在某次讲演中还提到了德国铁道兵修了上万公里铁路的伟大“成绩”),仅这一点就是一项很了不起的系统工程(虽然他们的事业是“邪恶”的)。

      在二战的历史中,北非战场只算是一个小战场,但在这里,后勤的意义却表现的淋漓尽致,原因在于这里的地理环境比较恶劣,后勤供应更加困难。隆美尔在这里曾经重创英军,留下了“沙漠之狐”的美誉,但也有人讽刺他只是指挥若干个师的军级“元帅”;蒙哥马利在这里挽救了局势,后来成了元帅,也有人批评他打仗过于谨慎;这些不同的评论其实都有道理,但实际上隆美尔、蒙哥马利这些军事天才都受到了后勤的制约和影响,有的时候甚至有点“无可奈何”的感觉。比如说隆美尔经常在北非战场搞些出奇不意的动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后勤制约很大,总想“速战速决”;而蒙哥马利的“保守”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英军的实力、后勤占优,怕一旦冒险出了差错反被对手翻盘。在北非战场上,出现了一种被人戏称为“手风琴”的现象:一方进攻,进攻到对方腹地;然后被对手反攻,后退到己方腹地;然后再反攻……如此循环。“手风琴”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后勤,因为恶劣的自然环境对双方是平等的,一方越进攻,后勤线越长,补给困难,而对手则后勤线缩短,补给反而容易了,等到进攻方坚持不下去了,对手就开始反攻,攻守易位,又一个循环开始了……北非战场最后以德意军队的失败告终,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德意军队后勤更困难,地中海上英国海军占优,严重影响了德意从欧洲本土到北非的补给。相对来说,我认为,二战中某些战役如果很少提到后勤的影响,往往是双方后勤都不错,没有影响到战役的进程(或者说都没起什么负面影响)。感慨一下,生活中往往也是这样,什么工作干得好,人们反而不太关注它,如果干得不好,上上下下对其倒“重视”起来了。

      美国人在“二战”中参战也很比较晚,这一点与“一战”类似,但实际上,美国人在正式参战就有所动作了……

      土鳖扛铁牛

      • 家园 德国铁道兵那也算“业绩”?

        对比一下进入苏联时候德国铁道兵的作业速度,再看看反过来老毛子反攻时的速度,根本没法比。但最佩服的还是人民解放军的铁道兵。

        • 家园 德国铁道兵作业速度不算慢了

          1942年5月德国占领下的苏联欧洲部分改轨已经完成。

          德国铁路运输的问题在协调上,军种和各个方向上运输互不统属。这个在苏联军事百科全书和朱世巍抄袭的书里都有提到。其他问题暂时不记得了。

        • 家园 那是苏联德国铁轨宽窄不一样吧

          德国铁路轨距比苏联宽,德国人倒腾起来

          困难多不少。再加上本来后勤也差些。

          • 家园 反了。

            德国铁路轨距比苏联宽

              是苏联铁路轨距(1524)比德国(1435)宽。

              实际上那时的木枕除道岔外倒腾起来并不困难,拔下道钉,把铁轨向里挪一点再钉上就行了。中国当年把二连到集宁的宽轨改标准轨(与得国一样)线路施工一天之内就完成了。

          • 家园 说反了,苏联轨道比德国宽。

            德国是准轨,苏联是宽轨。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