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聊一聊后勤(一) -- northeast

共:💬104 🌺30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前一阵子又看了一遍《亮剑》

        感觉就四个字,胡说八道。彭德怀一个月才几元钱的津贴,李云龙一个团长怎么会有钱天天喝酒。

        • 家园 这个事儿还真两说

          瞎编的可能性当然存在。

          另一种可能性是:以今推古,团长大人想天天喝点小酒,炊事班要连这都解决不了,那司务长恐怕干不下去。

          • 家园 津贴不是管饭的。

              穷到津贴发不出来也是要想法填肚子的。

              吃的好坏就要看部队依托的根据地经济情况和部队后勤官的神通了。一般情况当给团长搞点小酒应该困难不大。

              东野有的纵队还有自己的烧酒坊。

            • 家园 关东苦寒之地,没有烧酒冬天怎么过,

              枪栓冻住了,拿烧酒浇是最管用的,伤口消毒,除了盐水就是烧刀子。这可是必需品啊。

      • 家园

        打倒下面抢沙发的马甲

        • 家园 安慰一下下……

          马甲能抢,领导也能抢……

          反正不是你的,何必呢……

          送朵花安慰一下下!

      • 家园 咦……又抢到一个沙发!看来沙发也不难抢……
    • 家园 看过一篇介绍一战的文章。

        其中介绍德俄两国实力时就着重写了双方能通往前线的铁路。

    • 家园 花之

      外行谈战略,内行谈后勤。碰见行家了,花之

    • 家园 【原创】聊一聊后勤(三)

      二战中,美国参战较晚。不说在其他地方,至少在欧洲,老百姓对参战的美国大兵的普遍印象跟打仗关系不大却总与后勤有关,比如说“开吉普车、抽香烟、喝可乐、嚼巧克力……”。很多人说美国打仗保守、战术呆板,其实,我倒认为如果把当时世界上任何一个将帅派去欧洲指挥美军,情况是己方后勤充足、兵力占优,对手明显是秋后的蚂蚱没几天活头了,那么何必冒险呢?保守一点避免些伤亡也是人之常情。(另外,我认为这种评价对美国陆军还贴近一点,对美国海军、空军、海军陆战队则不太合适。)“市场花园”那次倒冒了一回险,结果却不理想,干脆继续稳妥点比较好。对于美军本身的后勤我倒不认为是美国最出彩的地方,美国最“牛X”的应该是当时美国对全世界盟友提供有力的后勤援助,而且在美国参战前就开始了。

      二战开始的时候,美国的主流思想还是孤立主义,不想管其他大陆上的事,其实这也符合一般老百姓的想法,谁愿意为了与自己无关的事去冒生命危险?不过,美国总统罗斯福可不是这么想的(大人物的想法总是不同于小百姓),但同时也要考虑舆论的影响,所以美国政府开始虽然没有参战,但已经开始对英国等国家进行了支援了,各种物资源源不断地被运到英国。可以说,美国在没参战的时候就已经是英国的“运输大队长”了。严格说来,这已经不仅仅是后勤的范围了,因为其中很多物资是民用的(有的东西也很难严格区分是军用的还是民用的)。

      德国人对此哪能听之任之,邓尼茨的潜艇部队在大西洋上不断攻击货轮,展开了大规模的“潜艇战”。渐渐的,护航的英国军舰力量显得有些不足,美国军舰就干脆承担了大西洋西半部分的护航任务(这时候美国还没正式参战),也就是说美国正式参战前就和德国人在大西洋上动手了,互有伤亡。

      在二战接下来的进程中,美国人还支援了苏联、中国等国家(而对日本则开始在石油、钢铁等物资方面“卡”脖子)。为了支援中国,美国人曾经开辟“驼峰航线”,代价巨大,恐怕也只有美国能承受这样的代价。为了保证通过英美的物资通过伊朗援助苏联的线路,英美苏甚至联手出兵废了老国王,扶持了新国王巴列维(这么赤裸裸地干涉别国内政,在二战的大背景下很少被后人批判)。对于美国给予苏联的援助,我不好评价(比如说如果没有这些援助苏联是否能挺下来这类问题。毕竟苏联本身的工业也很发达),但至少美国的援助不能只看援助的飞机、坦克(这些东西人家苏联国产的肯定是占大头),其他的援助也很重要,比如说卡车,二战结束后很多年苏军还在广泛使用着。当然,我也不同意因为美国的援助巨大就把美国捧上天的观点,因为实际上美国自己也是从中受益的。

      美国为了支援各国,甚至通过了“租界法案”,通俗地说就是提供物资的同时允许“赊帐”。要说当时很多美国人对于总统这么大方地“赊帐”是很不满意的(也不是说没道理的,苏联战后就没有还“租界法案”的帐,表面上美国这么干是亏了钱);而二战后有的盟友,比如苏联对于美国的援助也没太感谢。表面上看,美国好象“赔”了,但实际上,美国通过二战真正地崛起为一个超级大国,其付出的代价(包括人员的伤亡、对盟友的援助等等)与之相比绝对物超所值。记得当时就有美国人这样说过:“只要敌人的炮弹没有落到美国本土,‘租界法案’就是有意义的。”只还仅仅从保卫美国自身的角度说的,而后来美国简直可以说支配了半了世界。

      联想到中国当初援助越南的抗美战争,同样有人对之说三道四。其实从国家层面考虑问题,永远不能只算经济帐,如果说中国这么干是“冤大头”,苏联、美国那个时代在全世界以提供军事援助的方式打“代理人战争”难道也是“冤大头”?付出后勤的代价总比付出鲜血的代价要合算。孙子兵法了讲“不战而屈人之兵”,如果达不到这么高的境界,让“代理人”去动手,战火在别国的土地上蔓延,本国百姓的日常生活不被影响,同样也不错嘛。前些年美国人对中国又撞机、又炸大使馆,我就听一位大学老师叹息:“当年抗美援越的时候,美国陷在越南那里,尼克松能主动跑中国来;现在可好,美国专心对付我们,也没人帮我们……”还好,没多久,蹦出来一个不用我们援助自己“自费”打美国人的本拉登,主观上本拉登没想帮我们,客观上总算让我们轻松了一下……

      (说了这么多外国的,下次聊聊咱们国产的“共军”。)

      土鳖扛铁牛

      • 家园 英美苏对伊朗的做法也是不得以

        当时北方从英国到苏联的摩尔曼斯克的航线虽然不能说全部停止,但是由于德国的潜艇战伤亡惨重,运输效率很低,而相比之下地中海方向由于没有德国的主要军港,德国潜艇的活动少的多,英国舰队的运输效率也比较高(德国没有能够控制住直布罗陀海峡那个口子是个很大失策),尽管从英国经过地中海和苏伊士过伊朗再到苏联时间比北方航线要长的多,但是也安全的多,所以伊朗是必须控制的,如果伊朗被轴心国家控制,总不能逼着运输舰队走好望角吧。

        不过也有点奇怪,想问一下有关历史高手,当时的地中海航线为什么要从伊朗运输,走黑海到苏联的克里米亚不可以么,还是说当时苏联的黑海港口已经全面沦陷了?

        • 家园 原因如下

          克里米亚半岛的主要港口是塞瓦斯托波尔,1941年9月半岛通向内地的通道已经被德军占领,所以虽然塞瓦斯托波尔直到1942年才陷落,但是已经丧失了向内地转运物资的能力。

      • 家园 喜欢“自费”打美国的拉登,呵呵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