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经济大潮中的中国科技之路(一) -- 陈经

共:💬96 🌺18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支持陈老大

      身为陈老大的粉丝,文章一定要顶一顶!中国一直说科技兴国,几十年来却只是口号。我个人认为近三十年来,国家95%的事情是工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国情所限,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随着工业化的完成,科技兴国这几年到了真刀真枪的时候了。华为和中兴的崛起是中国高科技产业规模化的里程碑。很高兴能看到陈老大在这方面的见解。

      中国如能完成科技兴国,下一步应该就是“金融兴国”了。真是到了金融兴国,那美帝不是投降那么简单,而是崩溃!就像前苏联那样!能不能预约陈老大下一步作品,金融兴国。希望能在十年内出来。

    • 家园 陈老大又开始新的挖坑事业了

      像我这样的献花党人生活有了新的希望哈哈

    • 家园 我来预告一下本系列的写作宗旨和意义

      本系列和官办系列一样都是建立在不争论、实践真理和恰好的宗旨上的。

      当你读完本系列后,你的感觉就是我们国家的科技目标一定能实现,我们的自主创新大有希望,我们肯定会是世界第三科技强国,bulabula......而且还会是信心满满的。这就是意义。

      不争论,就是我们快30(1978至今)年的科技政策不去说它了,就看今后的了。反正我们要相信胡总!

      实践真理,就是本文会列出一项项的科技成果,一个个伟大成就,还有数不完的客观条件,来说明我们的科技政策没有其他的选择余地,是优中选优,或者次中选优。反正在生活中,我们感到了科技的先进性,即使你有什么不同意见,对不起,你没有实践机会!

      恰好,就是我们的执政者,总是在每次转型的时候都完美无缺地抓住了机会,因此我们应该可以而且必须接受这样的领导。认为这个领导有很强的自省力,像设定好的程序一样!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在九五计划中提出的,现在我们提出要切实转变,将来呢?

      其实,我认为陈经现在写这个系列有点早,如果能够等到这个政策大显成就的时候,我想更好,比如说2010年或者2015年。也可能那时陈经就不写了。

      陈经、漏斗子、东方时事,我不知道他们是不是一个单位的?莫非心有灵犀、不约而同?

      • 家园 多看看陈经早几年的文字,会发现陈经与东方时事不同

        陈经在网上写文不少年了,东方时事也有年头了。所谓真金不怕火炼,这么多年下来,真伪自现。虽然他们都是乐观派,但陈经说的,大部分说中了(这里我可不是指那些巧合,虽然巧合的次数好象也超过合理范围了 http://www.talkcc.org/thread/891819/2/#C899444 除了他自己说的,我记得还有其他的例子。但我说的不是这些,我说的是那些宏观,长期,定性(而非定量)的分析和预测。),甚至很多事实证明陈经的当初的乐观还太保守了;东方时事,我要说虽然当初看他倒也很激动,但他没有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不要把别人都当傻瓜好不好呢?人们心中自有一杆秤,他们自会比较,会鉴别。在西西河这个地方,并不是盲目乐观就能忽悠的过去的。不服气的话您不妨换身马甲,猛吹政府一贯正确,猛侃形势一片大好,看您有没有本事获得陈经那样的声望。三五朵花或许会有,但是50朵,100朵呢,您有没有信心?

        • 家园 东方时事也是很有水平的

          不然,它也不会每年收那么多钱,它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使我从全球角度来看待中国的国际环境,而且使我明白中国的真正唯一对手是美国,以前我还对日本忧心忡忡呢?当然也有给政府不一样的就是,小泉当政时,它几次建议政府对日本施行经济制裁,可总是未被采纳。可惜我看到的时事部分都是简版,经济部分从来也没有见过。

          但我说的不是这些,我说的是那些宏观,长期,定性(而非定量)的分析和预测。

          您一嘴咬住了豆馅馍,问题就在这里,中国现在的经济形势怎么样?我想问一下每一个在校的大学生都知道宏观、长期的趋势和走向,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体现陈经的高明,反而是向非共识方向的预见才能说明问题(当然要言中)。就您给的链接说一下人民币的问题,人民币要在2005年升值,我想自从温在新闻发布会上“出其不意”之后,看过新闻报纸的人都知道吧?对期货,十窍通九窍。

          马甲我是无意的,说实话,对中国能否实现自己的科技目标,我没有信心。

        • 家园 东方时事是一个笑话

          无论什么消息都证明政府英名神武, 有什么可信度?

          说实话陈经的东西我有类似的感觉。 虽然说没个人都

          有自己的主观因素来判断, 但是一贯猛吹猛侃只能够说他太不够客观。 花很重要吗? :) 还是真实的观点重要吧。

          以前也去华岳去看看, 不发言, 看到过陈经的一些论战, 老实说, 陈的长文很多, 自那以后没兴趣读下去。

      • 家园 我不知道该怎么评论您

        先看看陈经自己是怎么说的--

        “不争论”实际上不是不让说话,而是希望人不要用“理论争论”的方法来说话。如果左派保守派自由派对一些现实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那么这是很好的,这就不是“争论”了,而是“建议”了
        再看看您说的--
        不争论,就是我们快30(1978至今)年的科技政策不去说它了,就看今后的了。反正我们要相信胡总!

        再说这个“实践真理”:陈经当然可以“列出一项项的科技成果,一个个伟大成就”;但您难道不可以举出现实中的那些反例么--我觉得那也决不是少数!请拿事实来说话,比起匆忙下结论要有力的多!

        至于说这个“恰好,就是我们的执政者,总是在每次转型的时候都完美无缺地抓住了机会”,您从哪里看到的“完美无缺”?我是没有看到!我看到的是一个个新问题,新难题,ZF做错了很多事,当然也有成绩,但总的来说中国是向上走的,能不能走下去,有的人有信心,有的人没信心,陈经和这里的一些人(比如我)是算有信心的(当然程度不同)。

        但无论如何我们得继续走,在考虑怎么走的时候,向后看看走过的道路来汲取一些经验总不是坏事。为什么要等到“2010年或者2015年”?再说政策总是在不断变化的,“这个政策”又是哪个政策呢。。。

        • 家园 有什么办法呢?

          “不争论”实际上不是不让说话,而是希望人不要用“理论争论”的方法来说话。如果左派保守派自由派对一些现实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那么这是很好的,这就不是“争论”了,而是“建议”了

          如果这是“不争论”的话,那么这也是理论上的“不争论”,现实中的,想必老兄也明白吧!对中国科技问题的建议少吗?是从今天才开始的吗?但是谁听呢?那些有权力制定政策、执行政策的听了吗?其实我说的“不争论”是建立在你读完这个系列之后的感受上的,读完之后,你肯定感到我们的未来很美好,那么再谈过去的时候,很多人的一句话就是不争论。见这篇文章http://www.qiche.com.cn/files/200512/23069.shtml中的“不争论”,我想更能说出官方的态度。

          但您难道不可以举出现实中的那些反例么--我觉得那也决不是少数!请拿事实来说话,比起匆忙下结论要有力的多!

          老兄啊,例子太多了吧,我没有必要一个个弄链接吧,举一个人所共知的核电吧!

          http://211.88.5.45/inforadar/radar_detail.do?id=335631

          http://business.sohu.com/20060427/n243026490.shtml

          我想以上两篇文章已经很好地说明了我的观点。

          至于说这个“恰好,就是我们的执政者,总是在每次转型的时候都完美无缺地抓住了机会”,您从哪里看到的“完美无缺”?我是没有看到!

          在读官办的时候,你是否读到了一个又一个的“下一步”或者“我想政府下一步”,读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我们的政府很英明,总是能够抓住一个又一个发展方向,而且还不早不晚。这就是这个系列要带给大家的,而且也一定会带给大家的。这一系列的文章就是要说明我们现在正是实施这个政策的好时候,早了,现在的领导人不掌权,而且从官办还知早的时候,我们正在忙着抓钱,这个顾不上。这就是我说的“恰好”。

          我看到的是一个个新问题,新难题,ZF做错了很多事,当然也有成绩,但总的来说中国是向上走的

          中国过去是向上走的不假,现在是不是,未来是不是,将来能不能上去,这个很难说。通过你的话可以很好的验证我的“实践真理论”。“中国是向上走的”,这是实践的“成绩”,所以我们的科技政策是对的,这就是你的逻辑吧?我同意中国过去是向上走的,那是大的方向,科技政策是这个大方向中的小部分,它不是向上走的,但是它并不能影响大方向的发展,但是如果我们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话,科技可能就会变成主流,这就是整体与局部,主流与支流的关系,请注意,我指的是过去的。

          为什么要等到“2010年或者2015年”?

          我们再说现在的,http://www.jdyz.co.uk/cgi-bin/topic.cgi?forum=6&topic=446这篇文章介绍中国科技体制的深层次变革,我们看到没有施行或者施行的趋势。然后我们说科技创新的主体——企业,http://finance.people.com.cn/GB/1045/3833595.html这个主体也是我们经过多年教训才认识到的,而且需要13个部委8次到深圳调研,你说搞笑不搞笑,如果那些政策制定者不是瞎子的话,睁开眼看看美日的经验好不好,还需要8次到深圳,然后就是全国各地到深圳取经,学习4个90%。我已经有点出离愤怒了!说到企业,我不对国企抱希望,实践检验过了,那就只有民企了,虽然江core提出了“三个代表”(它改变了中共的性质,我记得16大举行的时候,南方周末的一篇采访专家的文章说16大可以和1大相提并论,就是这个意思)这个极其重要的思想,但是我们说“共民关系”(中共和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中共并没有真正做好应对民企(不敢选拔,不敢扶持,而且每次宏观调控,受伤最大的就是民企)的准备,为什么,害怕失掉政权。然后我们来说科技创新的源头教育,小学到大学,尤其是大学,建国后的大学教育很有讽刺意义,我就不多说了吧?前一段的北大特聘教授就很能说明问题,我们需要长期依赖海外人才,不是教育的失败吗?还需我举例子吗?

          既然科技创新的各个部分还和以前一样,我为什么相信这次目标就会实现呢?

          因为2010或者2015年就会显出结果,如果那时我说错了(我是多么希望我说的是错的啊!)那么陈经再为这个政策鼓与呼也不晚,如果实现不了,那就不用写了。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但无论如何我们得继续走

          这说的对,尤其是像我这种这辈子在这片土地上,子孙也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我们只有义无反顾的改革下去才行,我相信伟大目标终究会实现的,但不是政府规划的时间,也许我们需要再吃些苦头。谁想吃苦头?但是现实是严峻的,更是残酷的。

        • 家园 我喜欢修正主义

          中国目前的情况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那么我们需要的是不断修正错误(这个错误主要是政府犯的)

          我理解“不争论”,是目前以及将来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不需要“革命”。

          我们要把注意力转移到“修正”政府的错误上来,提出具体的问题和建议,并且切实的推动政府改善。

          我承认现在政府在很多地方和领域都很混蛋,但是仍属于“可以改造好的”。

          事实上,普通民众对于自己权利的觉醒和争取,是对政府最好的监督和推动(这里面有政府消极不作为的原因,但是我认为尚不足以构成推翻之的理由)。

          比如现在正在进行的“村直选”,“社区选举”等,就是实现民主道路的好的开始。

          民主和自由是上层建筑中的“奢侈品”,就像练“乾坤大挪移”,内力不到时,越练越是走火入魔。

          我认为权利是需要自己去争取的,政府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总是趋向于独裁和腐败,但是中国百姓正在学会与政府博弈,而且这样的情况越来越多。

          回首西方发达国家的民主法制发展史,也正是一个充满了政府和人民斗争的历史。政府和人民在千百年的不断斗争之后,找到了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安全距离”。

          一个公平的社会,不仅需要一个公平的政府,同时也需要知道自己的权利,懂得如何在合法的范围内维护自己的权利的百姓。两者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当然你要说现在的土共和中国政府不可救药,非推而翻之而踏上一只脚吐上一口痰而后快,那我和你就没有共同语言了。

          不过革命之后怎么办呢?且不说在革命的过程中要付出多少代价,可能使中国辛辛苦苦积累了几十年的成果毁于一旦,就算革命成功了,民主自由的新贵们踱进了大宅子以后,就能拒腐蚀永不变色么,我怀疑啊怀疑。

          至少从目前看来,土共虽有万般不是,对外骨头还是硬的。

          那些洋大人养大的精英们,尚能立否?

          • 家园 送花--基本同意

            除了对“不争论”的理解,还是摘陈经的话吧

            只有能做的,才是有意义的。例如“理论上”中国人应该全部团结一致,公而忘私,狠抓技朮,让坏人滚蛋,让好人上台,碰到困难就找出“正确”的应对方法解决,只要发挥人的本事总有办法解(原文为“雇”--地主注)的,这样一定会好得不能再好地就发达了。我的回答是,“应该”如此,但这个问题没有意义。

            。。。

            但很多人实际上是这里那里的一些严重问题一通骂,然后忽然就跳到一个没有实践可能的结论上,例如要求回归“毛泽东路线”,或者要搞“民主自由”。如果要说起“毛泽东路线”实践上到底怎幺搞,“民主自由”到底要怎幺搞,马上就知道这些理论是有多幺荒唐了。

        • 家园 地主对这个”不争论“理解地不错。花一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