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与父亲的对话 -- 嘎嘎

共:💬48 🌺7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与父亲的对话

    看了诸位兄弟姐妹们的发言,确实感到祖国之大,情况复杂,绝对不能将一己之体验推广全国,所以我有些感慨可能有些过头,但希望各位不要误解,我主要是希望我的体验能让大家对至少川东某地农村当年的贫困生活有个大致了解,而且这农村生活的变化,显然是中国近年来大步前进的一个缩影,我很自豪自己能有这么一个体验。同时,也希望各位看清楚十八亩以皖南举例,那绝对在骗人(如果说是苏南呢则是可能的,只是稍微有些夸大),正如我说过他根本就没表现出在农村生活过的经历来。

    言归正传,有几位兄弟的疑问其实也是我的疑问,所以最近几天和父亲大舅等不断地打电话,尤其是对父亲当年的工资刨根问底,希望老人家不要往歪里想:))))。昨天以各种许诺把小家伙支开,得以和父亲畅谈了一个多小时(我以往打电话问候一番,随便扯几句就挂了,最多一刻钟),理清了我不少疑问,也得到了更多的额外信息。

    父亲当年教导我时是这么说的,“少关心政治,疙蚤子(跳蚤)还能把铺盖顶起来?”,但最近几年显然变成“愤老”了,刚扯几句就往政治上靠。先是对教育系统一番臭骂,“比溏粑沥(鸡拉的稀屎)还臭”,然后就是现在这个教材问题多多,小学数学书的信息量越来越少,以图画居多也就罢了,画一根香蕉加两个苹果,问等于几,“等于放狗屁,啷个加得起来呢?”。而现在的老师们已经“师道不存”,穿拖鞋光膀子上课,上课还吸烟,一下课就“哈麻将”赌钱。也不知如何又扯到陈良宇身上去了,居然听得了一个没见过的小道消息:陈在上海就象黄金荣杜月笙当年在上海一样,是黑帮的头子。所以中央抓他之前,怕他狗急跳墙,把他身边能支配武装力量的头头们都遣到外地出差开会,然后动用西安的警察前往上海一举擒获。

    我对这东南西北的胡扯头痛不已,只好随口附和“是啊是啊,国内现在这个乱啊”。父亲却忽然扭转了话头“当然要从坏的方面来看呢,是很成问题;但要从正面来看,国家一年一个变化,我活了这几十年,能吃饱穿暖,知足了。象我现在能拿960多块工资(我还以为他拿着三四年前的工资呐!),翻年还要涨到1200多。”而他刚刚把大半储蓄拿去买了国库券,虽然我知道他退休后干别的事挣了不少钱,但从来也没料到有这么大一个数字在那。“买国库券好啊,支援国家建设”。父亲显然并没有考虑到这个国库券其实是国家投资,有些吱唔“啊,啊这个,这个算是一方面了。另一方面是有百分之三点几的利润,三年后就生了1万多块啊。”“那银行是不是利率很低?”“那倒不是,主要是要上税”。然后又开始游说我要回国为国家做贡献,显然忘了我出国前他的谆谆诱导“娃儿,出去了混个人样,不要回来了”。要说忘了几年前的话也就罢了,咋十几分钟前关于国内的鞭饬也忘了呢?我不由苦笑,我这种“知识分子”在美国也就是个低级打工崽,国内同行也多如牛毛,我算个啥呀。

    “回想往年。。。。”, Bingo,圣母玛利雅,终于到了我期待的时刻。

    首先得更正几个错误,我父亲是63年师范毕业的,而我却认为他是63年入学的,很可能是他当年提到的教学情况让我误解了。他分到初中任教后,承担的“政治任务”远远多于教学任务,不时就要敲锣打鼓地四处“传捷报”,而在66年他们奔赴重庆之前,已经出现了因观点不同而大打出手的现象。

    其次就是他的工资问题,父亲由于不确定当年工资是否是“29块”而咨询诸多当年的同窗,结果反而把他搞糊涂了,因为说25的有,说28的也有,终于确认父亲的回忆是正确的:当年他们应得工资为29块多,但实际所得为17块多,这是毫无疑问的了。那这个可怜的工资拿了多少年呢?17年,80年他们才第一次涨工资,父亲感叹自己“有幸”经历了17的平方。大家可以对比十八亩搜来的资料,这29块不是那个工资表上能找得到的(还“随便省个20,30块”的呢);78年的规定80年才得以实施。

    再次就是倒找款的问题,我家在“包产到户”前一直要付“倒找款”,只是后来付的少了,可以承担而已。关键在于那个生产队长于79年被“撤职”,一高中生被指定(不是选举)为生产队长,而我记成了他是“包产到户”后的第一任队长,否则我妈不可能养三年口蘑。第一年成功之后,当时的生产队长就打算“卸磨杀驴”。而按1:100提成还是后来这个生产队长制订的,我妈最后一年的提成近20块钱,如此算来生产队当年挣了不少钱,那钱都用到哪去了还真是个悬案。

    再再次就是“工分”的计算方法比较复杂,从谁家牛圈里挑出多少筐“牛粪”,从谁家“茅坑”里挑走多少担粪都算“工分”的。

    当然更多的是我没有听说过,或许当年不感兴趣而没有记住的讯息。首先黄叔叔的遭遇不是特例,因为它也发生在我父亲的身上。大年初一生产队长和民兵连长就带着人把他给堵在屋里,不付“倒找款”就要动手拆门板,抬饭桌和柜子。后来苦苦哀求之下达成协议,父亲得再付一半欠款。由此前往十几里路外的外公家求救。路过悬崖之处“真恨不得眼睛一闭就跳下去”,只是想到还有孩子嗷嗷待哺才撑下去的。虽然外公家当时生活比大多数人都要好,可哪有那么多现钱?于是不管外婆的白眼和辱骂,外公铁青着脸和父亲连夜回区供销社去想办法。

    其次,老家解放前似乎比我想象的要“现代化”的多。因为39年成立了第一所“私立学校”,与当地当年一般的私塾不同,这家“私立学校”规模较大,有好几个先生,四处招收学生。牵头的“董事长”有些见识,认为“知书”才能“达理”,以多年积蓄联合诸多富户建立了这家“私立学校”。而这个“董事长”居然是我的祖父!在这里还得解释,“祖父”是爷爷的父亲,和很多人的“祖父”概念是不一样的。解放后在这家私立学校就读过的显然占尽优势,一段时间内几乎所有的“高级知识分子”(高中以上)都有在这家“私立学校”就读的经历。那个左得要命的生产队长,也是我父亲在这家“私立学校”的同窗。

    再次,父亲的求学经历居然和我们身同体会,那就是一路的考试。尚未谈及他当年如何从私塾上“初小”(never heard of it!),再上“高小”,初中和师范的,但他回忆当年的竞争巨大,一点也不比我当年考大学时的压力小,例如高小升初中,全县8600多考生,只收1100左右学生。于是告诉了我一个从未听闻的初中地址,显然是好几个区的学生们在一起上初中。至于考师范,那竞争之剧烈就不清楚了,因为是好几个县统一考试招收的。

    我还有很多想知道的事情,可惜电话里传来我妈的唠叨“还说,把钱都耗光了!”,听得出父亲意犹未尽“那娃儿呐,当年都不晓得是如何活下来的,我的经历写几本小说都绰绰有余。”我突发奇想,他现在没得啥事,为何不让他自己来写那一段时间的事呢?

    最后,各位可以看出我一直试图模糊我的真实身份,但所列农村当年的窘境均为事实,只是事件的前后关联有些是故意隐去,有些是真的记混了。饶是如此,隔壁有兄弟伙都看出我有可能是哪里的了,所以希望这是最后一个帖子。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花一个!

      在本科和硕士期间都有农村来的同学,提起以前的生活都是一肚子怨气。

    • 家园 一个国家再大,差别再明显,有些东西还是相通的

      首先任何一个地方不可能做到“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可能“因为提高了农民劳动积极性就可以让粮食增产而彻底解决温饱问题”,不可能“抓改革就促生产”。这不是政治运动(文革的也好,改革的也好)仅靠人的觉悟就可以无所不能,也不可能象人类战争一样可以让土地缴枪投降从而扩充壮大自己的队伍,更不可能靠改革版的政治思想工作说服教育而收买“田心”和“粮心”而自觉地高产丰收。天道有常,不以尧存不因纣亡,粮食的生产受到的主要是自然界规律的约束。

      历史绝不是因为改革分田到户的政策一夜之间一年之间就解决了粮食的产量问题,也绝不是靠分田到户的小农经济废弃农机和畜力仅靠人力在分割的井田中的没日没夜地劳作。如果真是如某些人如同大跃进时期的纸上谈兵玩弄数字那样,那么比照历史各个时期,这也太侮辱中国古代先民的智慧和勤劳了。毋庸否认,的确有一些农民被改革后的另类“大胆多产”的“积极性提高生产”的谎言所欺骗而人云亦云,但是如果细细考究整个农业生产流程过程细节,那么这种谎言就不攻自破。农民决不会象这里的主流人士一样去誓死捍卫某个宣传口号和决议精神,去象司徒卡先生为捍卫党国事业一样满纸荒唐言却以为自己代表了正义真理和历史真相,还不忘把别人说成是司徒卡。

      我们知道一个败家子败家过程中总少不了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阶段,把一切变卖一空套现从而可以挥霍摆阔硬充门面,这种“经济奇迹”又有什么离奇可言。而且全世界当然都回等着这种败家子去挥霍去“买单”,碰到这种二百五精明人当然不会错过这种千载难逢的机会。

      • 家园 你说的有一定道理,不过你肯定误解了我这一系列帖子:)))

        我并没有认为关于农村,可以制订出一项万灵的政策来。老家于80年代末走入低谷,至90年代初陷入泥潭,但90年代中之后以打工大军出击,现在已经发展得非常不错,值得欣慰。为了避免你又引申到别的地方,我还得提一下他们在城市里遭到的歧视和艰辛,甚至有在河南还是河北小煤窑打工后就再无消息的。生活之艰难,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想象不到的。

        不管如何,为你认真讨论问题的态度砸朵花吧。

    • 家园 过来看个红火热闹。。。
    • 家园 严重支持嘎嘎

      严重支持嘎嘎,使萝卜了解了过去农村的情况。感觉十八亩也提供了很多信息,不过刻薄无比,不赞成。

    • 家园 打圆场打圆场……两位都是好同志,就是都太较真了……

      中国这么大,每个地方情况都不一样。

      以己度人和党同伐异是我们每个人都喜欢干的事情。两位实属君子之争,而且从前到后客客气气,用的都是摆事实讲道理一类文明方法,这样战火连绵却不出恶声的论战,在西西河的历史上还确实是不多见的。

      网上的事情,何必一定要争个输赢出来呢?如果一定要争,俺来订个输赢的规矩:

      不论吵的结果如何,如果事罢后两位都留在西西河里继续遨游,那么咱们就算是赢了;

      哪怕有一位负气离去,咱们就算是输了;要是不幸两位都上岸远行,那咱们可就是大败亏输了。

      俺算是扯完了蛋了,有意见的就给俺献花吧。

      送您们几张图片,消消气消消气。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好啦好啦,我来打圆场,两位到此为止吧

      首先,十八亩段筒子必须先明确一点,嘎嘎筒子讲的的的确确是他所知道的,而不是瞎编的。

      其次,嘎嘎筒子,你由于是听你父亲的叙述而且是一段一段来的,就会有出入(最明显是17块的问题)。大部分十八亩段筒子指出是有一定道理的,你虽然口头上没承认,但是其实是默认了,这没有什么关系,大家是来讨论的,不可能都是对的,但不要闹意气。

      的确,这年代有不少人以“我亲身经历”为诱饵,讲几句真话带两句假话,搞些危言耸听的货。不过,嘎嘎绝对不是这样的人,十八亩段不要再用这样的眼光看他。而嘎嘎筒子也请了解十八亩段的心情就此打住吧。不用再在细节上计较了。

      你们都给出了那个年代中国农村的情景,都是不错的文字,但是由于双方有些意气之争,让其他人看你们的文字常常带有火气,都有些心堵,何苦呢?

      请大家给嘎嘎和十八亩段一起献花,你们就此收手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