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与陈经兄商榷】中国今天的经济形势,绝不是侥幸 -- 山而王

共:💬21 🌺2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与陈经兄商榷】中国今天的经济形势,绝不是侥幸

    以下是我就陈经兄各章的评述。纯属个人见解。

    官办经济一

    例如,按照某种经验主义的观察,“一个国家不可能连续经济增长30年”。这个“规律”,将被中国的官办经济轻而易举地终结,现在人们谈论的是再增长20年。

    30年,也就是说从1976年算起。其中1987年前后,1990年前后,以及2000年前后,尽管国家数据或许是增长,但是早期各地的统计数字可靠性差,人为干预严重,只根据官方数据来判断失之偏颇。

    那么比较可靠的方法是根据经济停滞期间的表现来判断。我认为在过去30年,咱们不是持续增长的。有过萎缩和经济下滑(硬着陆)。

    再比如,中国金融机构的坏账数据,无论是官方的还是民间的外国的估计,都超过了任何合理的界限,任何常规财经理论都不允许这种令人发指的数据出现。按照某种猜想,如果中国人民知道了“真相”,银行将被挤提打爆,中国政府立刻就会有大麻烦了。的确,麻烦很大,不过是相反方向的麻烦,中国人民拼命把钱存到坏账高得吓人的中国银行里,现在还多了一些“不明真相”的外国人也在这么干添乱。这也是中国的官办经济造成的奇观。

    我想至少日本银行的坏帐呆帐就应该抄过我们。而且他们也一直是通过政府和中央银行的干预来避免大面积的银行倒闭。我没有具体数字,陈兄可以比较一下两者规模。日本房市的下滑,从1991-1992延续至今,其地价现在勉强恢复到1991年水平。试想在此期间银行的呆帐坏帐规模是何等巨大。

    中国股市的反常,我认为更多的是人为因素如:虚报数字、统计方法不当等等有关。在缺乏可靠数据和大面积人为炒作的情况下,政府也无能为力。说是“官办经济搞出的好事”,似乎不妥。

    所谓“宏观调控”,许多国家都在用。窃以为在中国现有市场发育尚未成熟、人员平均素质较差的情况下,“宏观调控”是非常必要的。

    官办经济二

    小平同志想通了,下了决心,从84年开始“大规模”引进外资、借外债,搞出口加工!

    首先把一切归功于小瓶同志一人失之偏颇。当时主抓经济的姚依林先生尚在,而且国家还有一批对于经济比较懂行的老同志。朱溶基应该算其中之一。这里的背景据我所知是这样的。当时国家出口创汇形势不容乐观,而相对之下,亚洲四小龙如日中天。这对整个国家经济计划部门产生了极大的震撼。在大力引进外资的同时,国家成立了“机电产品进出口办公室”。其级别与各部委并列,职能是

    - 全力推动机电产品出口创汇

    - 有目的地引进外资、技术、生产线

    该办公室创办之后,每年有几亿资金被用于“出口创汇基地”的建设,同时具有进口批文权,与海关、银行协调出口退税等权力。现在随着我国出口创汇形势的根本性转变,该办公室已功成身退,合并入经贸部。

    可见当时中国的经济情况是真的不好,旧的计划经济遇到了“工业化轻松阶段”后的麻烦,新的发展模式还不知在哪里,所以就走上了一天“摸路”。但是,奇妙的事情也就开始了,中国“官办经济”的威力真正开始发挥了。

    这不是奇妙,而是深思熟虑、布局多年、贯彻始终的政府行为和无数老同志几十年奋斗的成果。我国无论从进口到出口,都是在尽量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但是从该办公室角色的转换可以看到,政府正在极力减小对于经济行为的干预,尝试采用利率等方法来调控和引导市场。

    陈兄或许需要了解一下我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为提高国家经济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尝试。不能一概归结于“奇迹”等。出口创汇无异于与人争饭、虎口夺食,是没有什么侥幸可言的,特别是几十年持续的发展,其中的惊涛骇浪或许几十年后才能知道。

    官办经济三、四

    简单地将一切归结于老毛地错误领导,似乎不妥。对于中国经济在1976年前的停滞下滑,他当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老一代领导中,真正懂经济的少而又少。而且他们的“懂”,和美国西方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懂”,差距非常大。朱溶基就是因为其在经委各领导中最懂,所以才在没有后台没有帮派的情况下胜出的。即使这样,朱爷在总理位置上的一些错误,还是未能避免。可见,宏观经济是门大学问,不是一两个伟人就可以搞好的。

    官办经济五

    此处,您将老毛对政治和经济的态度混为一谈了。政治上老毛是天马行空我行我素,颇具帝王心机。但是经济上,他不太懂。一直以来奉行的也是计划经济那一套。

    官办经济六

    这里我认为您没有说到点子上。在不考虑89年前后中苏两国经济形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前提下,过于简单地将其归结于领导人思路的不同。

    当时我国在86年通货膨胀后,经济形势并不好。而且就总体水平而言,无法与苏联相比。戈尔巴乔夫等苏联领导人也意识到了改革的迫切性,他们想要的是一步到位。而我们那时,是不可能这么做的。中国的现实和几亿老百姓的吃饭问题,迫使中国领导人慎重考虑,摸着石头过河。那时在北大有过很多讲座和讨论。基本上的结论都是这样。中央里也有过激烈地争论,但是面对吃饭问题和一步到位可能带来的巨大动荡,大家最终选择了站稳脚跟小心尝试的策略。

    比较中苏两国的现状,我要说,苏联是在自由市场尚未成熟之际强行断奶,把一个本来强健的体制打垮了。而我国则是循序渐进,才有了今天的发展局面。

    • 家园 部委办局的办法并不多,中国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自发性质

      从农村的生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好多办法都是下面想出来的,有点儿头脑的领导抓着一个,推而广之即可。

      80年代,企业里的人对部委办局不是很感冒,那个时候,企业效益好,自主权大,对上面当官的根本不感冒。

      况且,当时很多官员都是从效益比较好的企业里选拔出来的,很多企业的一把手对于平级的厅长乃至副部长级别的干部调用,都没有兴趣。

      当然了,此一时彼一时,如今,公务员的待遇是大大的不错。

      一句话,别把当官的当回事儿!凡人不可貌相,尘埃中都有英雄。中国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靠小人物在支撑着。

      从本质上说,官僚直接插手企业的管理,这个企业基本上就算完蛋了,少数垄断性企业除外。

    • 家园 具体回答一下争议

      一。改革开放后是连续增长应无争议

      这是经济学界共识,说的人很多,不是我一人这么写。有些年头增长

      只有4-5%,但肯定不能算没增长。改革前,那可是经常出现负增长的

      。所以,改革开放后连续增长应无疑义,并非是数字问题。

      统计数字固然可能错漏不少,但要偏差到负增长去需要过硬的证据。

      相反,虽然很难论证精确增长是多少,但要证明不可能是负增长,到

      是较容易的任务。1999年那阵子Roski说中国能耗下降,所以可能是

      负增长,一通讨论后就知道,这并不成立。

      对于“萎缩和经济下滑(硬着陆)”,这个我是用“中国特色的经济危

      机”来说的,说不定在这种状态下,经济增长还是全球最高。

      日本也是很奇怪的经济,坏账高也挺得住。所以我说“坏账导致崩溃

      理论”其实很成问题,国际竞争是比做成了多少事,不是比做坏了多

      少事。中国与日本某种意义上很多事是做坏了,所以坏账真不少。但

      做成的事都很厉害,国际上竞争力各有强处。国家级的坏账,国家挺

      住的办法很多,不象私人机构很难挺。

      中国股市的问题,其根源是中央政府的思想。中央想从股市捞钱救国

      企,而不是借股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并非下面乱搞政府无能无力

      ,完全就是政府带头瞎搞。所以我说是“官办经济搞出的好事”。

      二。“把一切归功于小瓶同志一人失之偏颇”

      当然,没有任何理由把功劳归于一人。不过如果要选一个代表人物,

      只能这么写。我这一段主要写思想上的影响,所以重点写邓小平。至

      于具体的政策,我说过基本都不是邓小平的主意,你观察得很对。

      “这不是奇妙,而是深思熟虑、布局多年、贯彻始终的政府行为和无

      数老同志几十年奋斗的成果。我国无论从进口到出口,都是在尽量有

      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表面上确实在各个行业都可以发现中央的长中短期规划。但是如果考

      察细节,会发现中央的规划有的有效,有的无效,有的还有害。我认

      为市场经济竞争实践检验的功效,大过中央老同志“深思熟虑、布局

      多年”的本事。当然,中央老同志也是有功劳的,如果完全不去计划

      ,会是灾难。但我们不能认为中国发展到这一步是中央计划出来的,

      没有人会想到中国变成这样子。

      三。“宏观经济是门大学问,不是一两个伟人就可以搞好的”

      这我完全同意,老朱也有不明白犯大错的地方。但毛泽东的问题是另

      外一回事,他不是不懂经济的问题。如果某些具体的经济领域不懂,

      犯些局部性的错误,这很正常。他主要的大问题是“理想主义”,这

      和后来的人犯的错误完全两回事。老毛并非在处理具体问题时犯错,

      而是我最害怕的“主义驱动”。老毛不懂经济完全正常,也情有可原

      ,但他如果不搞“主义驱动”,犯的错误会小得多。

      六。中苏改革的不同

      “这里我认为您没有说到点子上。在不考虑89年前后中苏两国经济形

      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前提下,过于简单地将其归结于领导人思路的不

      同。”

      这个课题过大,我实际上还是写了中苏各阶层的思想状况,但由于只

      是一节,没有写太多。我同意你的观察,并非个别领导人决定中苏两

      国改革的走向。如果看了以后,有了你以上的印象,那并非我的意图

      ,可能是写的过程没有注意。

      • 家园 提醒一下,下面的回贴是不是偏了

        直奔以前副版内容去了。历史人物的功过还是在其他版面讨论为宜。

      • 家园 太祖就是神,也不能同时把两件事都同时做了。。。

        又要改造社会结构,又要按资本主义办事。。。不可能的。。。。

        让用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思想武装的中国人去搞唯利是图的资本主意,那可真是左右脑互博。。雌雄同体。。。比周博通厉害多了。。。。。。所有的人都超过周博通。。。不可能的。。。

        所以,太祖就只能干一件,改造社会结构,建立工业体系。。。有了平台,就好办事了。。。

        • 家园 这个不重要

          他为什么没有做成不是经济人关心的。经济人关心的是做没做成,或者,如果你事先知道做不成,应该让更可能做成的人来做。

          • 家园 政治与经济问题的界限很难划定。

            搞经济的想组织小团体架空领袖,人事斗争往往如此。

          • 家园 如果是两件不能同时做成的事呢?

            很多事不能同时做的,并行性不好....

            至于什么"事先知道"什么的,这个ASSUMPTION要求太高,写写PAPER骗骗钱是没问题的.....

            • 家园 让怀着共产主义思想的人做资本主义的事。

              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就有限制,暂且不谈现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了”。

              很难想象在多劳多得的制度下,人可以不要命的去干活。

              • 家园 是啊 很难想象米国人的年人均工作小时数即便50年代也没输给中国

                60年代输给日本

                90年代才输给我们 同时90年代日本输了

                根本上来说 马克思经济学是效率论主义 他认为共产主义的效率要高于资本主义 但前提是资本主义已经通过科技合管理的发展 达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效率极限和生产力最高水平 才会以此为基础诞生共产主义

                这也是为什么列宁要写一本《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出来,来论证俄国的共产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遵从马克思主义的

                不过 20年内 真正的共产主义革命恐怕很有可能爆发 真正的 全球爆发 如马克思说道那样在生产力最发达的资本主义核心国家几乎同时发生

              • 家园 所以说,太祖也就只能干一件事....
        • 家园 俾斯麦就做成了

          可能艰苦卓绝领导武装斗争取得政权的本事不如太祖,可俾斯麦不仅成功化解普鲁士内部矛盾,而且还在强敌环伺的情况下成功统一德意志,在随后的30年致力于和平崛起,完全是他一手保驾护航。可惜他下台之后的继承人都没有他那么深邃的眼光,忘记了开国首相的教诲,把强大的德意志两次带向毁灭。

          可以说,俾斯麦=毛泽东+邓小平,只是在军事斗争的领导水平上与远远毛不能相比,但这是国情造成的不同。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