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恐怖的教育,可怜的学生 -- 李禾平

共:💬197 🌺24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 家园 经济要求整体发展, 不光是高度

            前二十年的经济发展是高, 但是产业结构和地区差异不够理想, 前头的冲得愈快, 和后头的差距也就愈来愈大.

            日本的经济不错, 但是一样有拼命拿文凭的现象. 或许是和中华文化有关吧.

      • 家园
    • 家园 中国现在不能说是精英教育

      个人不认为中国现在进行的还是精英教育。精英教育最本质的特征应该是选拔下个时代的优秀分子,而按这个标准层层分流出去的的候选者在社会不同层次岗位就业。应试只是形式,不是精英教育的本质。

      这就决定了精英教育的内容一是绝对基础性必要性的人类知识,二是下个时代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其缺点不是在于考试,而是在于把单一标准全面应用。

      中国目前的教育状况在前一个内容上是在退步,而后一个内容上是花架子多于实质。大家会发现,很快,俄罗斯,东欧,甚至印度学生的数理功底的平均水平会超过中国学生;而尖端领域开创性上中国学生还会继续表现不足---中文水平,或者平均文化水平也会继续下降。

      简单说扩招对错过于简单;要加上现实条件。中国大学的实际水平大家都有数。在这样的条件下扩招会是在进行精英教育吗?

      中国教育原本是精英教育的方向。说白了大家现在的饭碗多少也都和当时这个教育方式正相关。与那个时候相比较,现在的状况是逐步丧失了当时选拔有一定格式基础人才的能力,又无法培养出各种层次能力的劳动者,更不用说选拔了。

      这是一个过程;但看不出规划者在消耗先前体制的优点之后,意欲何为。在减负之下,把钢琴/绘画/超女普遍的作为能力培养是百姓在无奈的历史/现实博奕选择中,给这一回合的教育改革最大的讽刺。大学在今天已经不是‘上了更好’,而是‘不上更糟’。

      不要忘记,中国最大的资源是人,其次还是人。

      现实条件下,中国教育的重心实际是更偏向家庭的。不让孩子上学只是走的极端了些,方向他没有看错。这个事实对中国家庭是个极大考验,也是未来造成社会进一步分化的一个可能。(不同质,不同内容,不同平台)

      个人以为考试不是关键。中外教育的差异目前主要是国外在实际操作中更注重因材施教,及时分流。这一点中国还不具备条件--话说回来,大家不也读下来了吗?小马过河,孩子总有要他自己过的河。

      个人意见,仅供批判

      • 家园 唉,现在的家庭教育我也是越看越糊涂。
        • 家园 that's where problem is

          做父母的已经习惯了教育全部拜托学校;日后估计是不行了。现在抓瞎不适应,就看别人练什么自己练什么,钢琴,绘画,舞蹈,歌唱, (还有家教,呵呵)。。。个人倾向于这属于社会博弈结果之一,是一种集体盲从;在社会中层最为突出。

          当然,暴发户们认为是学校不好了,而不是全部拜托学校不对--那就去贵的学校,(其实结果一样,至少目前)。然后就有人说,‘贵族’学校重要的不是学什么,而是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结果是日后加大社会分层。

          家庭教育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成人的心态心理。这种状态和学校状态一样,被透支的异常狼狈;怎么教呢?盲从毕竟也是做了点什么,中国人当前最无法忍受的,大概就是不做什么了。

          继续这个过程,以后还会出现教育不同质,不同内容,不同平台(嘿,现在就有了,双语什么的算个萌芽),很可能也是只和钱联系的,那时候,呵呵,就彻底分开了。

          按照有些人建议的市场道路,对现在的‘贵族’学校,和以后的不同质教育,中层及以下是毫无办法的;不计手段在定型前抢占位置几乎是唯一途径。(可能还不止教育吧。)如果再照他们建议的西方政府模式,公共教育就会急速的退化为社会‘福利’教育,失去很多我们几千年来所熟悉的教育的内涵。

          但个人认为中国毕竟是中国,这一切没有教育市场论推行者描述的那么美好,也不会就此沿着市场自我运行的不归路一直到底。不是推行者英明,也不是市场对中国仁慈;就象西方人在没有学校教育的时候会自然的借助圣经,中国家庭的传统文化纽带功能是中国教育最后的底子--希望文革和超女还没把这个底子都掉光。当然,家庭的教育功能是阻挡不了社会分层的;但的确可以弥补市场教育和过渡市场教育对一部分孩子的伤害,也不会让中国教育轻易的‘福利’化。

          瞎说瞎说,盲人摸象;我怎么竟然敢发?

          • 家园 这种盲从心确实很厉害。

            学什么都是一窝蜂,现在双语学校也是一窝蜂,所以会出现非洲老师,印度老师,这些老师自己本身英文都是一塌糊涂。

            作为学生家长,送孩子去双语学校、贵族学校,很多时候自己并不明白为什么要送,而是作为自己的一种身份象征。

            • 家园 心态如斯,考验的是孩子

              最大的障碍是心态心理,家庭到社会。文革受教育的一代正在教育改革他们的下一代。

              但从知识教育角度说,家教现象可以看出学校教育的缺位,而很多家庭,无论层次居然大多弥补不了这个缺位;如果考虑到这些家长本人的学历大多至少比孩子当时要高,而如今的教材难度已经下降时,以往教育的实际效果就很成问题了。

              如果说这还可以算帐到以往的‘精英’教育模式上(个人不倾向于认为是‘精英’教育),那现在‘买’教育的的思想,用在家庭应该承担的教育责任上时,后果也只能更可怕。

              教育问题的确是社会问题,因为几乎所有社会问题都会反映在教育上;主要的在前面大家都讨论了,这里的是几个延伸的问题。

              从现象上看,大家对自己的‘要求’都在提高;而实际上,大家对自己的‘要求’都在下降。此话明者自明;我还要多想想

    • 家园 这次什么青年歌手大奖赛上选手分辨不出中国国旗

      这种现象已经充分表明我国教育出了大问题,这个社会出了大问题,更说明教育体制改革的失败...

      借此帖向腐败分子李禾平问好!

    • 家园 现实如此,没有办法。

      其实所谓“将来要是有孩子,一定要有2-3个,到农村去买个房子,不让小孩去学校读书,就在房子后面的大树下自己教孩子。”这种话只有在没有孩子的时候才说得出来,真正有了孩子,是无论如何也极难做到的(事事无绝对,传说中的郑大作家就是这么么教自己孩子的,只不过不是在乡下)。但是自己教孩子其实还是很不现实的,不管现在学费多贵,教育成本多高,相比自己教孩子所付出的成本还是低的多(不仅仅指金钱)。

      另一方面,等真有了孩子就会明白,以前的想法就如FQ思想一样,其实是做不到的。原来会想,既然这种独木桥这么难走,俺的孩子将来就不走了,去“另辟蹊径”,但是,“另辟蹊径”是需要成本的,有钱的人还可以送孩子出国,那么工薪阶层,老百姓呢?

      所谓对学位的盲目要求,学英语的热潮,对英语水平的过高作用等等等等,都是现实问题,发生了,必然有其原因所在,我觉得发表这些感慨其实...严格说于事情的改善上面,毫无作用。(呵呵,说的难听了些,不过也就是这么回事,发泄发泄呗~~呵呵~~)。但是真的是这样,我有个亲戚,孩子上初三,也要中考,有时候我看他也挺辛苦,就劝他家长,别那么大压力,孩子考什么学校都一样,无所谓,怎样不是活着?结果换来的是鄙视的眼光,简直要用眼睛杀死我~~呵呵~~有些事情就是没办法的,至少孩子没办法,他们做不了自己的主。家长也很无奈,他们做不了别人的主。中国玩的就是精英教育,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精英,所以大家当然都争着做这“精英”了。专科学校、技术学校没地位啊~~不管需求多大,反正都不去上,最后就是将多兵少,纯属NBA里面选大个,只能对学位盲目要求,只能浪费教育资源了~~

      不过严格说,大学扩招没有错,大学么,又不是义务教育,人家愿意交钱上,那就上呗,管他什么教育质量,都TM上才好呢,上了本科读硕士,读了硕士再读博,哎,可惜这学位太少了,就这么几级,要是来个九品中正制,那才好呢。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儿,外人是操不上心的,只要在这个游戏中,就得按照规则玩,凭什么给你改规则啊?那规则可是天定的——自然选择、市场规则,改不了。要么就别跟着玩,什么代价自己扛着。

      话又说回来了,说到这个市场规律,虽然孩子这么苦,为什么家长们还一个劲地加码?嘿嘿,谁都不是傻子,吃亏的买卖没人干,说白了,甭管现在多苦,现在不吃这苦,将来付出的代价更苦!这就是现实,逼的~~感叹也没用。有几个敢“逆天而行”?有的,少。

      以上内容,逻辑比较混乱,各位见谅~~

      • 家园 我这么想:

        其实这么多人上大学,其中是否存在过度教育的问题?其实有些人并不具备接受大学教育的资质,书读多了,反而造成将来生活上的障碍。

        • 家园 这一点我到觉得您多虑了

          如果用“过度教育”这个词来形容的话,有些道理,不过如果说“书读多了,反而造成将来生活上的障碍”,我觉得就多虑了。就像楼下老兄说的,所谓障碍,最多也就是“眼高手低,死要面子活受罪”,但是人总要活下去,最后受了“过度”的教育,觉得自己很“高”,但是现实会给他答案的,最终是否成功会让他明白自己“高”还是“低”,反正社会也是所学校,也是不断在学。只不过学校教育过多,会浪费社会资源。

          另一方面的弊端就是心态,学校教育,至少从目前来看,对学生心态的培养很不利。因为是进行“精英教育”,所以培养学生“我是精英”的心态,尤其是大学生,自然会“眼高”,但是因为学校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内容有一定脱节(根据不同专业程度不一),走到社会,发现自己“手低”的现实,容易心态不平衡,走上歧路。不知道国外怎么样,反正就我所知道的,北京的大学,经常被报道学生自杀,或者“非正常”死亡等,这方面新闻很多。

          我想学校不管怎么说还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国外的情况不了解,国内是这样),在封闭的环境待久了(如果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想想看,连续将近二十年),心理总要出问题。

          p.s.其实以上我说的都是属于“极端情况”,现实并没有糟糕到大部分情况都如上所述,其实按照比例可能占不到1%。另外一方面,按照达尔文理论,我认为我们完全不必这么忧心忡忡,应该会“自我进化”的。

          所以说,有时候想想,我也多虑了~~呵呵~~

          • 家园

            “自我进化”,很有意思的思路。

            关于过度教育,我一直想聊聊这个问题,可惜我研究不深,遗憾。

            • 家园 呵呵,这个问题我也研究不深

              不过我倒是很乐意做个反面教材,做个“被研究品”~~呵呵~~

              “自我进化”其实也是个比较无奈的想法,因为从现实情况来看,我认为依靠外力变革教育制度解决教育上的诸多问题,我觉得不可能实现。只能依靠它“自行瓦解”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