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下里巴人也贪吃——上不了台盘的“美食”系列 -- dreamflyer

共:💬33 🌺12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下里巴人也贪吃——上不了台盘的“美食”系列

    先说一些厉害的。

    且说清兵南下,明王朝苟延残喘于南京。当时有个名士叫冒辟疆,他在民间很有名,因为他把“秦淮八艳”之一的董小宛搞到了手。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这是个很有才兼很有财的人物。

    有一天不知什么原因他想办桌席请客,打听到有个很有名的厨娘,于是上门去问个价钱。

    厨娘见是江南才子冒辟疆,很是客气。但一说到生意就不客气了:上等席要500头羊,中等席300头羊,下等席100头!——请注意,是一桌席!

    冒辟疆大惊失色,但话已经出口,想收回来那江南才子的面子往哪里放?于是硬着头皮说:“上等席太奢侈,下等席又太寒酸;咱还是来个中等席吧!”

    等到开宴的那天,冒辟疆实在是心理不平衡——换上你我也会!于是不顾君子远庖厨的古训,偷偷跑到厨房去看看她到底怎么对付那些羊。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只见那厨娘盛装高坐在椅子上,下面几十个手下垂手而立,大气也不敢出。厨娘一声令下,大家一起动手,把羊宰掉,然后在下巴那里割一小块肉,再然后,剩下的部分便丢在一旁,不去管它了。

    冒辟疆看得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忍不住去问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厨娘解释道:羊只有哪地方的一块肉好,割去以后,其它地方的肉便腥膻了。没办法,只好丢弃!

    相信冒大才子那顿饭吃的很是心疼。

    但那时的达官贵人们就是这么个吃法,厨娘的生意非常好。而就在此时,八旗铁骑已经在长江以北虎视眈眈。长期战乱之下,平民百姓的生活可想而知。所以,这个故事非常有名,后人给这种吃饭加个很恰当的名字:亡国之吃!

    我有一个亲戚的亲戚,从来没有见过面,但名声是如雷贯耳,因为他家是在上海做房地产生意的,属于一只“小鳄”。我这位亲戚有次去拜访他,被请在某饭店吃饭。正式开席之前,先每个人来一碗上等鱼翅。名曰:漱口!翻译成老百姓的话就是“开胃”。

    小鳄远亲不经意地特地介绍道:这是什么什么样的鱼翅,每碗值人民币400元。

    后来,这碗鱼翅让我那个亲戚足足郁闷了一个月!她悲哀地想,上天是多么地不公平啊!有人可以用400元一碗的鱼翅“漱口”。而我和老公却为了区区两万多块钱的月薪,在深圳起早贪黑苦苦挣扎!

    最后说说我外婆,一个年近九十的普通妇女。家住成都平原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子里。有一次,别人送个我一盒月饼,我提去孝敬她。这月饼包装精美,价钱对当时的我来说很是昂贵,折合下来一只月饼大概值人民币30多。公平地说,味道是要比一般的月饼好得多。

    外婆听说是这个价钱,吓了一跳,说:“阿弥陀佛!我这辈子吃过这么贵的东西,真是死了也甘心了。”

    老实说,写到这里时我仍然感到很伤感。现在我离她老人家很远,很想买一点好吃的孝敬她,却又鞭长莫及!

    接下来说说书上的。《西游记》是本有趣的书,凡是有趣的书我都喜欢看。书中写吃的东西很多——唐僧不算!其中两处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一处是写取经回来后唐太宗的宴席,书中写到:

    “果是中华大国,比寻常不同。你看那:门悬彩绣,地衬红毡。异香馥郁,奇品新鲜。琥珀杯,玻璃盏,镶金点翠;黄金盘,白玉碗,嵌锦花缠。烂煮蔓菁,糖浇香芋。蘑菇甜美,海菜清奇。几次添来姜辣笋,数番办上蜜调葵。面筋椿树叶,木耳豆腐皮。石花仙菜,蕨粉干薇。花椒煮莱菔,芥末拌瓜丝。几盘素品还犹可,数种奇稀果夺魁。核桃柿饼,龙眼荔枝。宣州茧栗山东枣,江南银杏兔头梨。榛松莲肉葡萄大,榧子瓜仁菱米齐。橄榄林檎,苹婆沙果。慈菇嫩藕,脆李杨梅。无般不备,无件不齐。还有些蒸酥蜜食兼嘉馔,更有那美酒香茶与异奇。说不尽百味珍馐真上品,果然是中华大国异西夷!

    另一处是有一回孙悟空在隐雾山折岳连环洞救唐僧时,顺便救了一个樵夫,那樵子和他八十三岁的老母亲为了答谢他们,也办了一桌“宴席”,樵夫惭愧地说:“瞒老爷说,我这山间实是寒薄,没甚么香蕈、蘑菰、川椒、大料,只是几品野菜奉献老爷,权表寸心。”,那宴席是这样的:

    “果是几盘野菜。但见那:嫩焯黄花菜,酸虀白鼓丁。浮蔷马齿苋,江荠雁肠英。燕子不来香且嫩,芽儿拳小脆还青。烂煮马蓝头,白熝狗脚迹。猫耳朵,野落荜,灰条熟烂能中吃;剪刀股,牛塘利,倒灌窝螺操帚荠。碎米荠,莴菜荠,几品青香又滑腻。油炒乌英花,菱科甚可夸;蒲根菜并茭儿菜,四般近水实清华。看麦娘,娇且佳;破破纳,不穿他,苦麻台下藩篱架。雀儿绵单,猢狲脚迹,油灼灼煎来只好吃。斜蒿青蒿抱娘蒿,灯娥儿飞上板荞荞。羊耳秃,枸杞头,加上乌蓝不用油。几般野菜一餐饭,樵子虔心为谢酬。”

    一个是中华上国的国宴,一个是山间樵夫谢恩的几盘野菜。师徒几个,哪次吃得更开心?更惬意?

    纪伯伦曾说过:如果一个睡在高级床垫上的人所做的梦,和一个睡在野外长椅上的人所做的梦没有什么区别时,我对这人间还有什么失望呢?

    我也很贪吃,作为一个下里巴人,吃过的好料实在有限,至少没有尝过400元一碗的鱼翅汤。但我并不失望,我不相信当我尝到这碗鱼翅汤时,我所得到的欣喜会比当年吃炒胡豆、烤洋芋、野刺梅时的感觉好多少。因为食物的味道,常常不是由舌头决定的。

    ——是为序。接下来将写写下里巴人的“美食”,一些我自认为值得一写,也值得一吃的东西。

    关键词(Tags): #下里巴人#“美食”系列元宝推荐:懒厨,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献花献花
    • 家园 【原创】(四)回锅肉炒得喷喷香(上)

      前几年在四川播出了一系列的方言谐剧,很受本地人追捧。其中最好的要数《山城棒棒军》,把重庆人简直演活了!其次要算《凌汤圆》和《傻儿师长》,都值得一看。但接下来的《傻儿军长》、《傻儿司令》等那就一蟹不如一蟹了。剧情低劣不说,在抗日战争镜头里居然出现了59式坦克,而且还是日本人那边的!把国民党士兵撵得满山乱跑,不晓得是导演弱智、编剧弱智还是明欺观众弱智。你不放那些坦克出来,未必大家就不知道日本人的装备先进吗?

      还好在我出国前的一年,放了一部《老坎客栈》,由《山城棒棒军》的原班人马出演,颇受好评,看得出编剧都是些高手。我对主题曲和片尾曲的印象都很深刻,尤其是片尾曲,由四川话童声快板式地集体朗诵,很是清脆动人:

      楼上的客,楼下的客,

      听我老板来交涉:

      夜路不走住店歇,谨防前头遇棒客。

      个人东西收检到,你好我好大家好。

      要喝茶,你说话,

      掺茶的博士王老大。

      要吃饭,你开腔,

      回锅肉炒得喷喷香。

      要屙尿,有夜壶,

      莫要在床上画地图。

      要走路,你请早,

      滑竿送你上成都嘛上成都!

      回锅肉,在成都一带又叫“熬(音:凹)锅肉”,把什么东西放在锅里煎,以致把油都炼了出来,四川人叫“熬”。俗语说:食在中国,味在四川。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的川菜,其出处其实是非常草根的。这一点和其它几种菜系都颇有些不一样,粤菜里的那些生猛海鲜,试问是一般民众吃的起的么?更不用说淮扬菜系,干脆就是清朝那些有钱的盐商硬生生地吃出来的,和淮扬地区的老百姓一点关系都没有。

      所以如果看用料,川菜很是平民化。四川人提到这一点都有点不好意思,因为大多数川菜来来回回只折腾两种动物:猪和鸡。没有办法,穷啊!其它的材料都用不起。还好四川人有点小聪明,找来了不少好的调料,如花椒,最开始时叫“秦椒”,可见最初产于陕西一带,但到了《西游记》里就已经开始叫“川椒”了。还有一种就是著名的辣椒,本来不产于中国。明朝时候由洋人从墨西哥引入,在两广一带登陆,却没有在当地生根。最后千里迢迢深入内地,和四川人一见如故,最终成为川菜的第一调料。

      回锅肉就最充分地体现了川菜的这些特点,主料:猪屁股上的半肥瘦肉。有经验的主妇会站在肉贩摊子前面,耐心地等着买“二刀坐墩肉”。辅料:最正宗的是青蒜苗叶。延伸出来的有煎过的二面黄豆腐、马铃薯片、酸菜等。佐料:菜油、豆豉、姜、豆瓣辣椒、花椒、酱油、盐、白糖等。主料简单而佐料丰富,正如三国时期的蜀国的君臣,主料大耳贼刘备是个普通之极,没什么本事的人物,而在他周围的手下(佐料),却个个是身怀绝技,不同凡响。搭配起来,就可以成就一番轰轰烈烈(或色香味俱全)的大事业。

      正因为如此,回锅肉这简简单单的一盘,却可称作是“川菜第一味”。

      关键词(Tags): #回锅肉
    • 家园 【原创】(三)一个锅盔有二两(下)

      (续前文)

      另一个与锅盔有关的歇后语我是在老《龙门阵》中看到的,和著名军阀王赞绪有关。这王赞绪是个刻薄寡恩的人物,官瘾却很大。抗战时期,在手下两个师长和另一个军阀潘文华的大力协助下,终于当上了四川省的省长。然后马上耍无赖,先是赖掉了潘文华的参议长职位,“算了!仲三兄,你都这么大的官了,还想啥子参议长哦!”然后又对来讨厅长职位的两个师长吹胡子瞪眼睛:“天都亮了哈!莫做梦了哈!什么,厅长?皇城坝抢锅盔——谨防挨砣子!”害得两个师长出门就喊冤:“啥子世道喔!又抬轿子又挨打手板心嗦?”

      砣子,四川话中的意思就是“拳头”,当时皇城坝是成都最热闹的地段,相当于现在的盐市口。我回家路过盐市口时,也会看到很多卖锅盔的,可以想象,你如果起心在这个地段抢锅盔,怕还是要谨防挨砣子!只是现在的贼抱负都很远大,你要是还去抢锅盔,在同行中都没有面子立足!

      我上次吃锅盔是在一个专卖店里。你知道的,现在任何东西想生存,都得走精品化、专卖店之路。最成功的例子要数肯德基,原先山德士上校刚开张时,也不过是个加油站的小吃摊子而已,现在养活了多少人?成都的锅盔摊主们一合计,未必我们的锅盔输给他们的汉堡不成?于是,几张彩色塑料板凳一排,也开始走向市场化。不过,说老实话,我在那里没有尝到童年时的那种口味,也就是和吃任何一种汉堡的感觉一样:快餐!填饱肚子。也许也不能怪别人,锅盔永远是锅盔,人却早就不是以前那个人了。我们一生之中,总有一个时候,将注定为一种逝去的味感而黯然伤神!

      专卖店外,也有推着自行车,沿街叫卖夹肉锅盔的农村小贩。在他们的车后面的篮子里,一只只锅盔张着嘴巴,吐着鲜艳的卤牛肉片,看起来色香味诱人!一般人都不会去买,大家都知道,那些牛肉片除了出处暧昧外,本身也是一种手工艺的精心杰作:小贩们小心地用手把切得薄薄的卤牛肉片排在锅盔切开的大嘴上,比例大约是外面80%,而里面只有20% ,也就是说,你第一口下去后,卤牛肉便成功地完成了历史使命,剩下的工作将由白面锅盔唱独角戏了。

      我每次看到这种精心设计的夹肉锅盔,总会想到梁朝伟演的一出叫《赌神传人》的喜剧,在电影的结尾,好人这边一筹莫展的时候,音乐响起,作为救星的梁朝伟出现了:一身白衣飘飘,神色冷峻,用经典的慢动作缓缓踱了出来,样子潇洒之极!他手里提着一只巨大的皮箱,里面不用说是塞满了钞票——因为塞得太满,钞票甚至从箱子的夹缝冒出头来!

      在在场观众的欢呼声中,梁朝伟极其洒脱地把箱子往赌台上一扔,然后顺势坐下,点燃了一只雪茄。

      接下来的镜头是:赌场工作人员把箱子打开,里面空空如也,只有数十张钞票被细心地粘在箱子的夹缝处!

      在观众的哄笑声中,工作人员本着职业精神一一点数了所有的钞票,然后叠成皱巴巴的一小叠,递给神色未变的梁朝伟,说:“一共是5千8百25块!”

      • 家园 其实我最喜欢那个梁朝伟

        不太喜欢后来深沉的梁。

        那是个贺岁剧,我看的版本叫“神龙赌圣之旗开得胜”

        梁家辉先演赌圣,再演替身,给梁朝伟推销行头的戏最逗。

        郑伊健当“坏人”。

        梁朝伟的老婆是吴君如,妈妈是曾志伟(寒一个),两个傻妹妹是麦家琪,陈加玲,都极其搞笑。

        可惜啊,这片子哪里都找不到,网上影院,电驴甚至盗版地摊上都没有。

    • 家园 献花,再顶个真

      一个是中华上国的国宴,一个是山间樵夫谢恩的几盘野菜。师徒几个,哪次吃得更开心?更惬意?

      樵夫的野菜宴,你看,烂煮...白熝...不用油,降妖伏魔可是重体力活啊!何况是嘴里淡出鸟的和尚。我觉得这顿饭更适合白龙马。如果我是孙猴子或猪八戒,肯定更喜欢大唐国宴。黄金盘白玉碗还罢了,起码对胃口。为猴子准备了诸般水果,糖可是猪的最爱...

    • 家园 【原创】(二)一个锅盔有二两(上)

      多远听到棒棒(儿)响,

      一个锅盔有二两。

          ——四川民谣

      作为一个有悠久历史的稻米产地,面食很难在川西平原找到落脚之地。不过成功的例子也有:一是操手,北方人叫馄饨,广东人叫云吞。四川人生得奸,一看做法是抓住面皮的两边往里一合——样子不就像人把双手操在一起吗?于是图省事干脆叫“操手”!走遍川西平原的任何一个小镇,你都会看到“红油操手”的招牌。我家附近的小店还有另外一种做法,叫“豆瓣操手”,调料是炼过油的豆瓣酱,味道别具一格。

      另一个成功的例子就要数“锅盔”了。一种类似陕西的“馍”的烤饼,做法也差不多,都是用根小棒棒,碾成盘子大的圆形后,放到炭火炉里去烤。成都一带的锅盔师傅还要多一个花样:他们一边做,一边用小棒棒飞快的敲打着案板,发出“哒哒-哒,哒哒-哒”的声响,利害的还能敲出各种花式节奏,自娱自乐的同时,客观上也起了广告的效果。因为这些锅盔摊摊大多摆菜市场的中央,人潮如涌。喝完早茶的老人,挑菜来卖的农民,听到棒棒清脆的敲击声,往往就挤过来,“老板,来个混糖锅盔!”然后递上5角钱,站在一旁,操着手等待热腾腾的锅盔出炉。

      我爷爷买锅盔之前肯定是要先拿起一只来掂量一下的,用他的话说,就是:“我估按了一下,差不多有二两多,划得来!”于是才掏出那宝贵的5角钱。这样做是有历史教训的,抗战后期,物价飞涨,卖锅盔的人直犯愁:总共才值几文钱,涨价了哪个来买?权衡之后的妥协是:锅盔还是那个锅盔,大小还是那个大小——只是在厚度上做了些技术加工。人买来一掂量,怎么轻飘飘的?如果是北方人也许就当面吵了起来,还要把锅盔扔到老板的脸上,但成都人不,他们只是编了个绘声绘色的笑话:说某年某月某日,谁谁谁在皇城坝亲眼看到,一阵大风吹来,把路边锅盔摊摊上的锅盔都吹得飘到地上!

      笑够之后,也许是想起自己还空荡荡的肚子,成都人才又编了以上那个民谣:多远听到棒棒(儿)响,一个锅盔有二两。以之来提醒自己和他人,一只锅盔应有的法定重量该是多少。这类糅合生活经验的民谣在当地还有很多,如:“亲家母,慢慢(儿)走;菜籽开花有疯狗!”等等。

      除了以上的民谣外,锅盔还多次打入了川西平原的歇后语。说到歇后语应该提一提我去世的奶奶,一个大字不识的农村妇女。她记忆力惊人,那些土得掉渣的歇后语,在她的嘴里可以像鱼吐水泡一样冒个不停!我这里川西歇后语都是从她那里批发的。其中一个和锅盔有关的是:吃混糖锅盔——顾前不顾后!

      这句歇后语的来源是:有一个人吃混糖锅盔居然把自己的背烫伤了!

      先不要急着问为什么,等我告诉你什么是混糖锅盔先。最便宜的锅盔自然是白锅盔,后来就慢慢卖出了花样:芝麻锅盔、卤肉锅盔、大头菜锅盔……你要的品种由你的荷包决定。比白锅盔“高级”一点点的就是混糖锅盔——锅盔里面夹上红糖,放进炉子里一烤,红糖融化,成为糖稀,混着锅盔一起嚼,故而叫混糖锅盔。

      却说吃混糖锅盔的人是个急性子。一口下去咬大了,糖稀渗了一点出来粘在右手的手肘上,那人一看舍不得,于是高举右手,试图去舔那点红糖,这时就听到“啊——”的一声惨叫,他的背被烫伤了:滚烫的红糖汁从他高举的右手里的锅盔中滴下来,正中他的裸背!

      成都人都喜欢看热闹,更喜欢骂别人“瓜娃子”!听到有这样的好机会如何肯错过?于是这句歇后语随着锅盔的棒棒声迅速传遍了川西平原的各个角落。

      (待续)

      关键词(Tags): #锅盔
      • 家园 馄饨现在很少找到原先的味道了

        羽羊家乡苏北,馄饨是当地的非常有名的吃食,小的时候,逢到赶集的时候,集上才能见到卖馄饨的。

        馄饨小贩都是行商,一个扁担颤悠悠挑着两个木柜子,一个柜子分成抽屉,放着肉馅、面皮和各色调料,一个柜子放着一个炉子,里头柴火始终烧着,温着一锅鸡汤,摆摊子的时候,把挑子放下,就在柜子上面擀皮包馅,一手托着四角形的面皮,一手持一小竹签,挑上一点肉馅,在面皮上轻抹,顺手把面皮一合即成,包够了一碗的分量就放到锅里头煮熟,兑上汤水调料,烫口暖心,香气扑鼻。

        没有集市的时候,小贩就走街串巷,逢到有了生意,就把挑子放下卖了一碗再走,要是逢到年节,往往因为接踵而至的生意,一碗一碗接着卖下去,擀皮,包馅,下锅,兑汤,忙而不乱,一个人乐呵呵端上一碗碗香喷喷的馄饨。

        现在卖馄饨的也多,只是设备都已经现代化了,火炉被气灶取代,少了慢火的醇厚,面皮也是机器制成,连挑馅的工具也用标准的小勺代替的竹签,再也难见到小贩双手翻飞,怡然自得的神情了。

        05年的时候,羽羊在南京谋生,一日加班至凌晨,回家路上行至凤凰西街,路边赫然立着一个老式的混沌摊,柴灶还是那个柴灶,竹签还是那个竹签,慌忙叫了一碗,白瓷碗,橙黄清亮的汤水,浮沉间隐约透明的馄饨,未及入口,还是那扑鼻的柴火香......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这个歇后语好像北方也有

        郭德纲的相声里说自己倒霉,就说吃糖饼烫后脑勺,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 家园 应该是“抄手”

        一般抄着手是说人两个手放在对面袖子的袖拢里,和抄手的样子很象。

      • 家园 有意思

        花!

    • 家园 期待好贴

      愚以为,吃饭要看何什么人吃,和家人,朋友吃,心情愉快的话,即使简单的菜色,味道也会很不错。

      工作餐,生意上的应酬,一边吃,一边勾心斗角,就算是山珍海味,吃起来,即使不是味同嚼蜡,也算是牛嚼牡丹了。

    • 家园 说得有道理,花一个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