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短篇】咱们中国的超级大炮工程 -- 1001n

共:💬88 🌺711 🌵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短篇】咱们中国的超级大炮工程(六):谢幕

      弹变了,炮自然也要变。这一次,火炮设计方面的思路也大为改观:为了适应低空拦截的要求,拦截弹不需要那么高的速度了;为此,科研人员选定了无坐力炮。

      无坐力炮,就是那种有点象火箭筒似的,发射时后部喷出长长火焰的火炮。因为发射药燃烧后,大量气体有个出口,不象在其它火炮里那样走投无路,只能推着弹丸玩命跑;因此,它射出的弹丸,速度也就相应降下来了。

      50公斤的弹丸,装进200毫米口径的无坐力炮里,发射后速度为820米/秒——这个结果的取得,直接证明了低膛压、低初速的无坐力炮常规设计是可行的。

      在此基础上,中国口径最大的火炮被设计出来了——它的口径赫然竟是420毫米,丝毫不逊色于一些著名的超级大炮!

      但是,资料里对这门堪称“中国之最”的固定式弹道炮的介绍,仅此一句。

      同时,对回收弹丸也做了相应研究:

      ——140毫米口径炮射高过载开伞回收弹试验,成功;

      ——从3000到15000个G的高过载环境里开伞回收,成功率100%;

      ——弹丸速度达到2-3倍音速时开伞,成功。

      以上几项研究,直接推动了我国空间飞行器再入开伞回收技术的进展——换言之,如今神六的成功,其中也有超级大炮工程的功劳啊!

      而在科研人员不断进行研究的同时,世界的局势正在悄然变化着。

      1972年,美国和苏联签订了限制反弹道导弹导弹条约。这就意味着,通过互相限制“盾牌”的数量和范围,来确保“矛”的锋利,进而保证“恐怖平衡”。继而,1975年,美国又把刚刚建成的反导防区关闭了。

      如此等等,不能不影响到640工程的决策者和参与者。而整个640工程,进展得也相当不顺利,不光是640-2,其它各项工程也纷纷遇到了以当时技术条件无法解决的障碍。

      久攻不下,大家难免会产生不同看法;但是在文革中,人们对640工程提出的异议,却被打成“歪曲最高指示”、“下马风、散伙风”,如此一顶顶大帽子,令人噤若寒蝉。

      终于,文革结束了。1977年11月,七机部在《关于二院方向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武器研制改为系统试验”。简单的四个字,彻底扭转了640系列工程的方向,也预定了它们的结局。

      3个月后的1978年2月,二院向七机部呈交《关于二一○所任务方向问题的报告》,提出终止反导超级大炮的预研工作。

      又过去了两个月,在1978年4月26日,七机部部长宋任穷向二院传达了国防科委的意见:

      组成一支精干队伍,继续进行反导多途径探索;

      所需经费专款专用;

      其它力量承担进攻性武器的研制任务。

      这么三句话,已经将640-2工程的参战队伍的规模大大缩小了。

      两个月后的1978年6月29日,邓小平副主席在中央专委会议上指示:

      研究还是要研究,可留些人继续搞。

      这个会议明确规定了航天部二院的工作方向:

      把力量放到进攻性武器研制上;

      反导任务由型号研制,调整为途径探索单项预研

      1980年3月19日,根据国防科委和七机部的决定,640-2工程即“超炮反导工程”,最终停止了研制试验。

      中国超级大炮的研制,到此告一段落。

      关键词(Tags): #中国超级大炮#先锋号#640工程
    • 家园 【原创短篇】咱们中国的超级大炮工程(五):改变

      (五)改变

      炮弹弹丸一离开炮膛,就再没人能干涉它的行踪了。因此,对于需要不断修正截击弹道的超级大炮而言,配备无控火箭弹是极不合适的。

      而如果在炮弹上安装导引系统,整个炮弹也就变成了导弹——虽然还是炮射的。如此一来,大规模齐射的撒网式拦截变成了小规模的精确打击,其效果当然要好的多。

      经过大量研究以后,顺理成章地,二一○所终于改换了研究方向,从炮射火箭弹,改为炮射导弹。与此同时,上面又提出研究能够用于实战的低空拦截系统,目的大约是为了对付常规弹头。而炮射导弹既有炮弹的高速度,又有导弹的高精度,无论高低拦截都能使用。

      从此,中国超级大炮研制的第二阶段,也就从1970年正式开始了。

      新的技术拦路虎随之产生;仔细数数,大概有两只。

      第一只,是尺寸问题。七十年代初期的中国,导弹已经有了很多种,但是要“细”到能够塞进炮膛,合适的品种可就难找了。

      第二只,是过载问题。人从楼上摔下来,过载是1个G;战斗机做战术动作,瞬间过载可以达到7到8个G;宇宙飞船起飞和回归,最大瞬间过载可以到10个G左右。而火炮“哐当”那一下,弹头要承受多大过载?

      按超级大炮的参数计算,大概要承受5000到10000个G!

      如此恶劣的工作环境,对弹体结构、发动机、电子设备乃至陀螺的研制,都提出了苛刻得令人生畏、近乎严酷的要求——而当时的中国,根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积累。

      一切,只能从头开始摸索。

      而摸索,就得一个一个部件来。从陀螺开始,加速度表、伺服系统、放大器、变流机、天线、调速管、弹上遥测系统……都得进行测试。

      在这里也多说一句:在当年的环境下,依然能够坚持工作的中国科研人员,真是可敬!

      经过不懈努力,和从1000到5000个G的炮射试验,二一○所的科研人员最终得出结论:一些部件经过加固后,可以耐受3000到5000个G的超高过载——而加固的办法说穿了并不神秘,就是用本身绝缘的石蜡或者环氧树脂灌封。

      但是陀螺,还是不行。

      陀螺,那是整个导弹确定自己姿态的核心元件,要是陀螺不行,还怎么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二一○所和电子工业部一四一○所合作,开始预研振梁速率陀螺。结果是令人振奋的,试制出的振梁速率陀螺经过多次试验,成功地挺过了3000到5000个G的多次试验,工作完全正常,现在已经定型装备到其它的导弹工程上。

      就这一项,已经荣获国家发明奖。

      关键词(Tags): #中国超级大炮#先锋号#640工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