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浅议审美观 -- 浣溪沙

共:💬171 🌺274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浅议审美观

    看了“孝庄秘史”后,成了剧中多尔衮的扮演者--台湾影星马景涛的FANS,这样一来顺理成章的又追看了不少马剧。

    “今生今世”中的刘寒星倾倒过不少马迷!不过我没被他迷倒,反觉得他远比不上同是以三十年代旧上海为背景拍摄的“侬本多情”中的白朗和“家族利益”中的柳士申,主要是寒星这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而且一直靠别人照顾,从头到尾就没什么成长,没什么手段!

    其实编剧还是想把寒星写的有本事一些的,借晓晴的口说寒星如何了得,又会滑雪又会照相之类,不过那些在我看来,是公子哥的花架子,没什么用,堆砌这些只让人觉得笨,就象我小时候臭美,把花戴满一头给人的感觉。

    一个男人,有手段智慧是很重要的,寒星就窝囊在这一点。相反很多马迷不喜爱的“家族利益”中,柳士申还是很有手段的,虽然开头和结尾的剧情有点恶心。(说一句,不喜欢导演老是让马景涛演那种靠把富家女迷住来复仇的角色,寒星、柳士申都这样,老是上演这种美男计,没内涵,男人应当凭实力争天下,图霸业!)

    所以我最喜爱的角色是多尔衮。

    我觉的男人可以无情,但不能没本事,没本事的男人,再痴情我也不待见!象那千古传诵的梁山伯,什么东西呀,一听说娶不了祝英台,就愁的生病死翘翘了,叫人怎么能看得起!

    这简直是中华文化的糟泊,代代传诵,到底要让男人以谁为榜样,又引导女人去爱慕什么样的男人呢?

    真是特别反感中国传统戏曲当中的一些艺术形象,男的没用,如梁山伯、许仙等;女的又太强悍,如花木兰、穆桂英之类,根本颠倒老天赋予的男女阳刚阴柔的和谐美。(再说一句,一个民族,弄到靠一门六七个寡妇挂帅出征,不羞愧得挖个洞钻进去,反而编一出“杨门女将”来大肆传唱,让人真不知如何评论这审美倾向。六十年代,英国的蒙哥马利将军来中国访问,当时安排他欣赏豫剧“花木兰”,他看了之后就表示不满,认为是对军人的侮辱。)

    反看西方的文学作品,白瑞德、郝思嘉的艺术形象多趁人心!当然多尔衮和大玉儿的形象也是甚中我意!简直满意的不得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可能骄子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梁祝等其他中国传统爱情故事,并非要女人去爱慕柔弱的男人。

      我觉得这些故事的情节性是主要的,人们为有情人不能在一起唏嘘,很少会深入剖析人物性格,这也是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的区别所在。所以,历来分析民间爱情故事的重点在阻止他们在一起的势力,而不是人物千回百转的内心世界。比如《孔雀东南飞》,焦仲卿还自挂东南枝呢,用现代的眼光去看自然是懦弱的,但按照当时的标准来看,那已是爱情的极至了,且他违背了孝道走在阿母前面也是对社会最大的反抗了。

      我认为传统的民间爱情里告诉人们的是对于爱情要忠贞,不能虚伪不能猥琐。爱情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能做到这几点,很不错了。

      对于杨门女将,我的看法正相反。这不正反映了民族不屈的精神吗?宁为玉碎嘛。而且这个故事里充满的不是悲伤不是无奈,而是蓬勃踊跃的朝气,女人的能力若超过男人,为什么不用女人呢?故事虽虚构,可也有点男女平等的意思吧。再说杨家男人是战S,不是怯懦畏敌把女人当挡箭牌,那也是英雄啊。

    • 家园 尤其讨厌马景涛

      娘娘腔,神经质,动不动歇斯底里,真不知道他想搞什么

      • 家园 这个这个

        小马哥其实也是受害者啊,遇人不淑!以前没遇上好导演,好剧本,本来挺英俊帅气的一个男生,落了个狮子吼的名声,可惜着呢!

        • 家园 记得陈孝萱在康熙来了上面还嘲笑他,呵呵

          小白兔,小白兔!你怎么死了?小白兔!你千万不要死啊

    • 家园 我很反感奥运会有女子举重,将来可能有的女子拳击,真正对女性的摧残
    • 家园 看了讨论,深切的体会到

      MM的帖子不好回复啊,要慎之慎之再慎之。以前徐纡说:“男人不是把女人当仙人,就是把女人当男人,或者把女人不当人,但就是不把女人当女人~”男同志不幸加入和女孩子的辩论,通常是因为犯了上文中的第二类错误。而当一个MM和另一个MM辩论的时候,还有些同志敢于置身其间,偶只能对他的勇气致以最高的敬意了。好了,话不多说了,偶觉得偶已经很危险了。和谐社会啦,大家放轻松~~花一边一朵,大家洗洗睡了吧

    • 家园 蒙哥马利看了不痛快的是穆桂英挂帅
    • 家园 再复轻罗曼影

      (1) MM亮明观点,我也亮明观点:

      观点一,环境、或者再确切点说,文艺作品,对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具有比较重要和明显的影响力。

      在这一点上,MM的观点是 -- “文艺作品最多不过是环境影响的一个小小的变量”,其影响力或许有或许无 也不知大到什么程度。

      我们之间的分歧很清楚。

      下面我来举例论证支持我的观点。“少不读水浒 老不看三国”这句话MM肯定听说过。如果文艺作品对人的影响不那么明显,而只是或许有或许无的情况,这句话又如何解释呢?

      抗战期间日人禁演武戏,极力推出歌舞升平的文艺作品,目的是什么?难道不是为了软化被征服领土上中国人的抗战意志么?我们演艺界的进步人士也曾冒着生命危险排练并演出爱国剧目,说明中国人也看清了文艺作品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大作用。文革中也封禁了无数“资产阶级情调”的文艺作品,只上八个样板戏,如果政府觉得文艺作品对人们作用未知或不大,又何来此举呢??

      观点二(被MM斥为胡扯的),身体素质与精神力都是重要因素,在前者相当或差距不大时,起决定作用的是后者。文宋瑞一介文人,而与其一起被俘的有文有武,按常理推之,他的体质不可能是最好的。从他本人的记载来看(抱歉找不到原始资料),被俘的不少精壮的青年人都死去了,而他一直非常健康。

      至于尼可,那是MM的误解。MM那句话陈述了一个事实 --- 存在这种女人。而我的这句“尼可不是这种女人”,也不过就是陈述了一个事实 --- 我承认有你说的那种女人,但尼可不是这种人。

      我何曾说过你轻罗曼影MM说尼可就是那种女人呢??

      是MM自己误解我在给你上纲上线。请MM冷静一点,仔细看看上下文,就明白是误解了。

      明星在婚姻观上当然是有差别的。如果MM有足够的证据说明尼可对婚姻和丈夫的重视程度低于另外两位,那么MM的反驳或许是有效的。可惜,事实对MM很不利。尼可离婚前对婚姻非常重视,她和阿汤一起领养了3个孩子(好像),她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不比阿汤少。离婚前的尼可基本上是公认的贤妻良母。那段婚姻对于她的重要性是无可否认的。离婚后阿汤几次直接通电话给尼可,尼可终于爆发了一次,大致是说,你对我的伤害已经够大了,现在还要不断让我意识到你的存在!可见阿汤在尼可心中的位置和这次情变给尼可的伤害之深。

      至于MM说的“有的人离婚后痛心得很长时间都不愿意工作,有的人离婚后很快就能投入到工作中去”,和和,对呀,这不正证明了前一种人缺乏对自己行为的控制,而后一种人拥有坚强的精神和意志 以及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力吗?其实这句话恰恰是我前贴想说而忘记说的 :-)

      (2) 确实是个反例,因为隋唐两朝之前、之后的中原政权,从未有过隋唐这样主动吸收异族精英和异族文化的情况。正因为隋唐在这个问题上太过特殊,所以在做大趋势分析时应剔除出去。

      至于战乱后的唐与阿拉伯帝国的比较,实际上当时的阿拉伯帝国也分裂为黑白两大食,再后来又加上个绿衣大食。而且我们比的是文明,不是纯军事处境。文明的延续性非常强,即使国家衰落分裂甚至覆灭,其从前的文明成果不会全部毁掉。

    • 家园 回复轻罗曼影

      回的是这一贴:

      几点回复。

      (1) 首先,请你也证明一下“发愁病死主要与身体素质有关”吧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论坛上争论,自己拿出一个观点,对方一定让你证明,这个就属于强人所难了。我说的“只好告退”,居然被你理解成我招架不住了,暴汗一个~~

      别紧张,我不会让你去证明你提出的观点。开个玩笑而已。我觉得动辄让别人证明自己的观点,不是好的辩论方法。双方在辩论中提出的各种事实和推测,都是试图来证明或强化自己的观点。如果动辄就让人“你证明一下XX”,难道对方就不会礼尚往来么?这样常将不死赖和棋 有意思么?

      话说回来,虽然我不会要你去证明你的观点,但我还真无法认同你的这个观点。生活常识告诉我们,人对自己的情绪是有控制力量的。自我调控力、意志力强大的人,发愁病死的概率会比普通人低,反之,调控力弱,或者心死绝望 彻底放弃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这种人,发愁病死的概率就比普通人要高。

      别又拿宗泽病死说事儿 --- 宗泽死时多大年岁了?梁山伯病死的时候才多大?

      梁山伯痴缠情事 伤痛而亡,要么是控制力意志力差,要么是心死绝望破罐破摔,无论哪个,都够窝囊。

      南宋陆游情事上的凄美伤绝,更胜梁山伯的 (毕竟夫妻共同生活 肌肤相亲那么多年,比从未一起生活的更难割舍),怎么他就没有发愁而死啊??

      (2) 这条更不认同 -- “中国领先时、持平时、落后时都是这些东西”。汉代不去说它(因为很难确证汉代全面且明显领先于罗马帝国),板儿上钉钉领先世界的是唐朝。唐人豪放,是“仗剑行千里,微躯敢一言”,是“四边伐鼓雪山涌,三军大呼阴山动”,就算温情一点儿的杜甫,那也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 天下寒士尽欢颜”,自己那般落魄,却仍胸怀天下,这是何等境界胸襟?同样是亲女色,唐人是“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敢于自嘲的人,何其幽默、洒脱!

      唐人哪里有后世国人那些小男人调调?

      中国文艺风格,至北宋始,整体上少了那种豪放洒脱(苏轼等几个豪放派难改大势)。阴柔之风始于五代后主和北宋三变,盛于南宋。至明清两代,阴柔之风更其抬头。

      唐人与明清人的风骨和精神内涵,完全不一样,您这个“中国领先时、持平时、落后时都是这些东西”,这个从何说起呢?焦刘的故事在唐朝已经有了,但唐人读搜神,作边塞诗,主流根本不是那个调调。梁祝我记得是宋朝才开始编入戏剧的。唐代与明清,大众接触到的文艺作品有着本质上的差别,怎么能说“都是这些东西”呢?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我看了轻罗曼影这些相关帖子

        有以下几个看法

        1,我们认为梁山伯的死和他多愁善感的主观因素有极大的关系,而轻罗曼影认为梁山伯的死只和其身体素质有关,和其主观因素无关,这个显然是完全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再退一步说,即使梁山伯先天身体素质不够好,难道他就不能振作起来,锻炼身体?

        2、梁山伯所处的那个时代,像他这样的身份地位的人很多,可是像他这样窝囊的愁死的人可以说寥寥无几,非要说他的遭遇是“时来天地皆助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太高看他了,须知“天助自助者”,在梁山伯身上,我实在是看不出哪怕是一丁点儿英雄的潜质。

        3、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学戏曲中,男性阳刚形象占主流,那么为什么在招待蒙哥马利元帅的时候,偏偏要选《花木兰》这出戏?难道不是因为这出戏是受中国大众喜闻乐见的代表作?

        4、评论梁山伯窝囊,就能被轻罗曼影上升到《河殇》、《狼图腾》来批判,这位是否过于草木皆兵了点,中国难道脆弱到连说梁山伯窝囊都会带来危险了吗?我看酒兄你对中国是充满信心,倒是以轻罗曼影为代表的一些人,对中国信心不足。

        • 家园 我说点意见

          你在1和2中表述的观点都是不错的。

          3有点问题。花木兰替父从军,是念在父亲年老体衰,而家中又无别的男人可以出征的情况下,毅然为之。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歌颂吗?歌颂她的这种精神,并不是说男人就可以逃避责任。事实上,木兰军中,只有她是绿的,别的都是兰的嘛。

          对于《梁祝》也要两方面看。各种艺术作品的《梁祝》,都受到大多数国人,包括我自己,的喜爱,自有其内在的美学价值。我眼中的梁祝二人,可爱可敬之处在于他们对自由恋爱执着的追求,和对纯洁爱情的忠贞。即使梁兄由于思恋英台而病愁潦倒的行为本身,不值得后人仿效学习,但对于一个弱者,我们在对他批评之余,也应抱着同情之心。再强调一下,这个悲剧的美学价值,不在于梁祝的死,而在于他们对爱情的执着和忠贞以及以死来表示对社会的反抗。他们死后之化蝶,寄托了后人对他们此种精神的肯定和赞赏。后人在爱情婚姻观念上的转变,也有他们的一分贡献在里面。因此,我认为,《梁祝》作为艺术作品,对社会的发展,是具有正面意义的。至于其它一些文学艺术作品的社会功效,老酒和轻罗曼影都有一些精到的论述,值得我学习。

          冒昧之处,请见谅。

          • 家园 其实,关东骄子的1234都有问题。

            只是我懒得理睬她罢了。君不见,前几天我才一开口,就被她打成了“存心抬杠”“小心眼”“小人”,结果是她根本没理解我在说什么,大帽子就已经扣过来了。我从善如流,听从河友劝告,不和她讨论了,因为没用,因为用不着。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