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我和我的城 -- 麦兰

共:💬3 🌺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和我的城

    城之于我,远较我之于城要来得重要的多。正因如此,我不顾一切、死乞白赖地将那些城叫做是我的,似乎因此我们的关系就能近一些。也许真的起了作用,当我这样甜蜜地叫着她时,那一个个枯寂死板的城市都立马变得鲜活起来,从地图上站起来冲我招手微笑了。尽管我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粒小蚂蚁,但我坚信,城市的命运将因我而改变(呵呵,开个玩笑而已,我尚未有如此雄心壮志,但不知为何,写到这里,这句话自然而然地就从嘴边滑了出来)

    故事的开头始于那样一座小城,地处黄土高原的河谷盆地。多年以来,我一直不知该如何称呼,犹记得高中时学英语作自我介绍,我在city和town中反复犹疑,将这样一个地方称作“城市”实在是令人赧然,town呢?又似乎委屈了她。其实这样的出身在中国的大地上随处可见,上万个县城里该曾经和正在生活着多少的孩子。非城非乡的身份似乎有些尴尬,但正是这种双重性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乐趣,享受着乡村野趣,城市该有的基本功用在这里也同样得到了满足。很多年之后当我开始学习一门叫做“城市地理学”的课程时,才明白,其实,我们是在名副其实的镇上生活,像大多数的县城一样,那面目可憎的千人一面的“城关镇”的称呼其实一直都在那里,只是我一直把它当作在别处。后来知道,南方的很多县城所在镇都有着美丽的名字,像什么梅城镇、芙蓉镇……(又扯错了--b),心里倒是为此愤愤了许久。

    所以,让我们忘掉那个丑陋的镇名,姑且叫我厚脸皮一些,由我向你介绍我的城吧:襄汾。县城的来源并不久,后来学的很多知识我都能够简单地在她身上得到验证:沿河谷分布的狭长带状城市;火车拉来的城市;腹地被周围城市严重吸引的城市……她在汾河岸边,若就现在而言,则应叫做汾河从城市中心穿过了。当年这里不过是有名的晋南大县汾城县的一个小村子,若非南同蒲铁路从这里穿过,解放后襄陵、汾城二县合并,县城所在地在争争吵吵中一直委决不下,想来她也不会得此机会让我在这里大书特书。县名的由来据此也不难预料,我一直都觉得她土,却也知道这两字在这里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今天想来,是该乱骄傲一把的了。若再往久远的追溯,生活在12多万年前的丁村人亦可拿出炫耀,虽然今天生活在这里的我们不一定是他们的后裔,但我们依旧在他们所选定的这片福水宝地中繁衍生息,单凭这一点,我们就该互叫一声同志。家门口守着三个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却从未见过大张旗鼓的宣扬和络绎不绝的游客,这样的认知对人的一生都会有影响,以至于后来我对很多久闻其名的旅游景点的实质内涵都只能嗤之以鼻。小时候自己还雄心勃勃地设想过旅游开发计划,现在却发现这样的安于沉寂业并没什么不好,就让那些懂得的人来感受和享受吧。

    县城这些年的发展,可以用得上大刀阔斧来形容,但看看全国,在这样的形势下,又有哪里不是这样呢。但我依稀记得的儿时眼中的世界,在今天依旧散发着芬芳,那是主街上的合欢树,一到夏天就开满了粉色的小花。所有的行道树中,我最爱的便是合欢,其次是桐树(梧桐还是泡桐?开紫色甜甜花的)。但好景不长,那些合欢,在我十岁时就已不见了踪迹,是因为街道拓宽抑或是其他?我记不大清楚了,但我知道,街道拓宽必无好事,它使我的合欢尸骨无存,可爱的洋槐枝叶凋零,就连路旁的美人蕉也难幸免于难。到现在,这座城,已找不到多少绿色,只剩一些可怜的悬铃木在风中摇晃着他的小绒球。

    回忆既是甜蜜,又是辛酸,你无法阻止城市向前行进的步伐,爱之愈深,关心愈切,痛得也愈烈。现如今的状况总是令我迷茫,我不愿去想,不愿去描述,唯一做的,除了逃避,便是等待时间的选择。

    15岁时,我离开小城,那时的我第一次有了多愁善感的情绪,我在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从此之后,这座城及城里的我的家都将只是我旅程中的歇脚站,我再也难以在这里完整地生活了。

    在我们身上,离开,也就意味着进入。

    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我们该一步步地往上走,这究竟是什么意义上的“上”呢?城市由小变大?学历由低变高?工资由少变多?算了,头疼,不想了,还是接着讲故事吧。

    • 家园 续上

      临汾城的历史要久远得多——在山西的地界上,俺就不说有钱没钱,就要说历史。就连一个区区中学,也要动辄一百年。当然,我不排除这其中有拉大旗作虎皮的嫌疑。面对陌生的环境,胆小畏缩的我的唯一反应只能是不去接触。那时同学将流传的一个笑话是“临汾城好大啊”。在我眼里,这座城市确实够大,毕竟,这是我第一次在真正意义上的城市里生活啊。横竖都有好几条街啊路啊,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走路是不行的,一定得坐公交车了,这还不算大吗?而且,最神奇的是,这里居然有公园!或者是动物园?不知道,就像全国的很多城市一样,是混杂的那种。我进去过一次,被各种臭味给薰了出来,从此再不愿去,虽然,它就在我们学校对面;虽然,妈妈说她上学时经常在那里读书;虽然,门票只要五毛钱。所有的理由都抵不过一个“不喜欢”。似乎不喜欢这里的不止我一个,上次回去,听同学说,公园的地已经卖给了隔壁的大学,从此之后,那里的学生要想去公园读书再不必像我妈妈那样跳墙了。

      在这座城市里,我生活了三年,事到临头却发现我没有多少事情可讲,那些在城中穿梭的记忆几乎没有,扑面而来的是无穷无尽的粉尘、沙尘暴以及校园里弥漫的任贤齐、周华健、张信哲。兴许是在校园里呆得时间太长了,这座城对我来说反倒变成了空白。那时我也曾经梦想过举家迁入这个“大城市”,唯一的理由只是不必再在寒风中熬那该死的洗衣时间。让我再回想些吧,我实在不愿就这样为这三年的记忆收场……关键词:打的、百汇、工贸、平阳广场、贡院街……哦,停止吧,这些又和我有什么关系呢?我实在是一个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对我而言,顶顶重要的,是从学校后门打车去火车站需要4块钱,运气好了,3块也说不定。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我急切地脱离她的怀抱,回到我的小城中去。

      再一次转身离开,我为自己选择了北国冰城。

      但我自己又放弃了。

      于是,回到原点,原先以为不能再实现的奢望又回到现实中走了一遭。我回到小城,一切都没有变化,一切又都似乎不再一样,经历了几晚的以泪洗面,终于用放开的神态接受了现实。三年过去,身高没变,但县城里的小路却变短了。是因为太过急匆匆了?这一次停留的时间,换作一年。但最终,还是要离开的。没什么好叹息的,我们一次又一次地飞走,是为了一次又一次地回来。我始终记得这句话。

      接下来是否就是值得赞美的华章?是的,我到京城了,很多次我都会质疑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否正确,但内心总有一个强硬的声音在说,无论如何,你在北京。是的,随着我在北京所呆的时间的逐渐加长,这个声音也变得愈来愈坚定。这是一个我所爱的城市,是倾我一生要去赞美的城市,是我可以一个人偷偷去享乐的城市。

      她的好,她的不好,有那么多人在说。

      我所最喜欢的,是凌晨时骑着自行车在北京宽阔的大马路上横冲直撞,只有那时,才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她是完全属于我的。有一次坐公交车,走的线路是我全然陌生的,车窗外淅淅沥沥地下着雨,突然觉得心里有个地方也被撞到了:这就是我们的首都呵……声音不自觉地逸出来,旁边坐的人,看看我,又转回头去,她们已经习惯了我这样随处乱发感慨。在地铁站中、在人行天桥上、在梁启超墓旁、在北兵马司胡同、在国子监、在辟才胡同、甚至在那让我懒得再提的法源寺——不知李敖去时有没有像我一样大失所望,我都深切地感受到了内心的兴奋和自豪。无论是不是炫耀,我来了,我在这里。也只有我,才能够和她这么深地契合着,也只有这座城市,才让我有了想炫耀的冲动。

      在北京四年,见证了一场灾难,除此之外,就是随时随地的堵车。所以我不坐车,买了辆黑车四处溜达,当我唯一会抱怨北京的时候,就是公交车道和自行车道没有分开,让我拼命地在它进站或出站时锻炼腿部肌肉的时候,那时伴随着的是灰头土脸,和满肚子无处可发泄的废气。但我依然爱她,盲目么?兴许,其实最大的原因在于:她离开了我,毋宁说我离开了她。想象中的美好会增色不少,但北京应该不稀罕这样的加分。

      既然话都已经说到这份儿上了,对于其他城市,我还有什么好说的呢?那幅挑剔的有色眼镜已经架在鼻梁上了。那就委屈了深圳。尽管我依然努力地在试着公正客观。

      深圳的空气质量好本就闻名全国,对于我这曾经在全国污染最严重的城市生活过三年还幸活的人来说,简直可以将这里惊为人间天堂了。但偏偏就在今晚,我遇到了自己到深圳来最难以忍受的天气,空气湿度太大,呼吸居然都有些困难,胸口一阵阵发闷,或许这就是离开家乡这一事件的两面性吧,享受与痛苦并存。

      从来到这里到现在,周遭的人对我反复强调最多的都是安全,我以前天不怕地不怕,现在才发现这世上人最可怕。他的可怕不仅仅在于真正造成的身体性伤害,更多的是一种心理恐惧,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在这样的环境中长期生存,要么是胆战心惊草木皆兵;要么就是逐渐适应精神麻木。说到草木皆兵,我不由得想起了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中所批判的:城市绿地恰恰是城市中犯罪滋生的温床。当我看到深圳极高的绿化率与马路两旁的绿色树篱时,这种念头不受控制地进入脑海中;当我独自一人走在绿色植物掩映的人行天桥上时,它已化作了深深的恐惧促使我幻想着绿色植被背后的场景。嗯,想想都毛骨悚然。

      在北京,你是安心的,无论走在哪里,不怕迷路,不怕坏人,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当然这并不等于北京的治安状况好,我就曾在新街口差点被偷——但这种心安理得你在深圳找不到,所以我拒绝和这个城市交流,也许就像当初初到北京一样,尘封自己,当有了和煦的春风、适宜的温度、湿润的细雨时,再慢慢让心情的种子发芽。

      不过,好不好都与我无关了,我将只是评判,而非感受。

      元宝推荐:铁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