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我和我的城 -- 麦兰

共:💬3 🌺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我和我的城

城之于我,远较我之于城要来得重要的多。正因如此,我不顾一切、死乞白赖地将那些城叫做是我的,似乎因此我们的关系就能近一些。也许真的起了作用,当我这样甜蜜地叫着她时,那一个个枯寂死板的城市都立马变得鲜活起来,从地图上站起来冲我招手微笑了。尽管我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粒小蚂蚁,但我坚信,城市的命运将因我而改变(呵呵,开个玩笑而已,我尚未有如此雄心壮志,但不知为何,写到这里,这句话自然而然地就从嘴边滑了出来)

故事的开头始于那样一座小城,地处黄土高原的河谷盆地。多年以来,我一直不知该如何称呼,犹记得高中时学英语作自我介绍,我在city和town中反复犹疑,将这样一个地方称作“城市”实在是令人赧然,town呢?又似乎委屈了她。其实这样的出身在中国的大地上随处可见,上万个县城里该曾经和正在生活着多少的孩子。非城非乡的身份似乎有些尴尬,但正是这种双重性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乐趣,享受着乡村野趣,城市该有的基本功用在这里也同样得到了满足。很多年之后当我开始学习一门叫做“城市地理学”的课程时,才明白,其实,我们是在名副其实的镇上生活,像大多数的县城一样,那面目可憎的千人一面的“城关镇”的称呼其实一直都在那里,只是我一直把它当作在别处。后来知道,南方的很多县城所在镇都有着美丽的名字,像什么梅城镇、芙蓉镇……(又扯错了--b),心里倒是为此愤愤了许久。

所以,让我们忘掉那个丑陋的镇名,姑且叫我厚脸皮一些,由我向你介绍我的城吧:襄汾。县城的来源并不久,后来学的很多知识我都能够简单地在她身上得到验证:沿河谷分布的狭长带状城市;火车拉来的城市;腹地被周围城市严重吸引的城市……她在汾河岸边,若就现在而言,则应叫做汾河从城市中心穿过了。当年这里不过是有名的晋南大县汾城县的一个小村子,若非南同蒲铁路从这里穿过,解放后襄陵、汾城二县合并,县城所在地在争争吵吵中一直委决不下,想来她也不会得此机会让我在这里大书特书。县名的由来据此也不难预料,我一直都觉得她土,却也知道这两字在这里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今天想来,是该乱骄傲一把的了。若再往久远的追溯,生活在12多万年前的丁村人亦可拿出炫耀,虽然今天生活在这里的我们不一定是他们的后裔,但我们依旧在他们所选定的这片福水宝地中繁衍生息,单凭这一点,我们就该互叫一声同志。家门口守着三个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却从未见过大张旗鼓的宣扬和络绎不绝的游客,这样的认知对人的一生都会有影响,以至于后来我对很多久闻其名的旅游景点的实质内涵都只能嗤之以鼻。小时候自己还雄心勃勃地设想过旅游开发计划,现在却发现这样的安于沉寂业并没什么不好,就让那些懂得的人来感受和享受吧。

县城这些年的发展,可以用得上大刀阔斧来形容,但看看全国,在这样的形势下,又有哪里不是这样呢。但我依稀记得的儿时眼中的世界,在今天依旧散发着芬芳,那是主街上的合欢树,一到夏天就开满了粉色的小花。所有的行道树中,我最爱的便是合欢,其次是桐树(梧桐还是泡桐?开紫色甜甜花的)。但好景不长,那些合欢,在我十岁时就已不见了踪迹,是因为街道拓宽抑或是其他?我记不大清楚了,但我知道,街道拓宽必无好事,它使我的合欢尸骨无存,可爱的洋槐枝叶凋零,就连路旁的美人蕉也难幸免于难。到现在,这座城,已找不到多少绿色,只剩一些可怜的悬铃木在风中摇晃着他的小绒球。

回忆既是甜蜜,又是辛酸,你无法阻止城市向前行进的步伐,爱之愈深,关心愈切,痛得也愈烈。现如今的状况总是令我迷茫,我不愿去想,不愿去描述,唯一做的,除了逃避,便是等待时间的选择。

15岁时,我离开小城,那时的我第一次有了多愁善感的情绪,我在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从此之后,这座城及城里的我的家都将只是我旅程中的歇脚站,我再也难以在这里完整地生活了。

在我们身上,离开,也就意味着进入。

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我们该一步步地往上走,这究竟是什么意义上的“上”呢?城市由小变大?学历由低变高?工资由少变多?算了,头疼,不想了,还是接着讲故事吧。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3
    • 我和我的城 O

      • 续上 3 麦兰 字4543 2005-10-18 16:55:07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