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什么是中医,中医算不算科学 -- 陈王奋起

共:💬31 🌺207新 💬22 🌺20 待认可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讨论】什么是中医,中医算不算科学

    这个话题是中文互联网的长期热点,一句话两句话也说不清,干脆,把脓包挤出来,放在一个楼里面。

    我先用几句话来说说我的中医的认识,中医是如何认识人体的,也就是中医的人体观,因为这是中医哲学的核心所在,中医可以用一切现代科学仪器,中医可以使用一切现代化学合成或者生物合成的药物,把中医和西医区分开来的,就是中医的人体观以及基于这个人体观对治疗思路不同。

    1. 整体观念: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部分相互联系,并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2. 阴阳平衡:健康是阴阳动态平衡的结果,疾病则是阴阳失调的表现。

    3. 五行学说:以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解释人体生理运行、病理及其与自然界的关系。

    4. 气血理论:气是生命的动力,血是营养的载体,气血调和是健康的基础。

    5. 脏腑经络:脏腑是生理功能的核心,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二者共同维持生命活动。

    6. 辨证论治:通过四诊(望、闻、问、切)辨别疾病的本质,针对个体差异制定治疗方案。

    7. 治未病:强调预防为主,通过调理身体、增强体质来防止疾病发生。

    8. 天人合一:人体与自然界是一个整体,顺应自然规律是保持健康的关键。

    9. 药食同源:药物和食物具有相似的来源和作用,食疗是中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10.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和环境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药是如何发现和确定药性的呢?

    中药在中国人经历几千年的经验积累与自然观察。神农尝百草:古代医者通过观察动植物对人体反应的直接作用(如止痛、退热、解毒),逐步总结药物功效。中医也不是盲目尝试一切物质,经常通过类比推演:根据植物形态、生长环境等自然特征推测药性。例如:

    根茎深长的植物(如葛根)被认为能“通达经络”;

    耐寒植物(如雪莲)被认为有“祛寒”功效。

    人参长得像人,推测对人有大补。

    根据上面的提到的观察总结和理论指导,对中医海量中药进行了分类:

    四气五味:药性分为寒、热、温、凉(四气),辛、甘、酸、苦、咸(五味),对应不同病理状态。

    归经理论:药物针对特定经络或脏腑起效(如黄连归心经,清心火)。

    单一药物的作用是有限的,且副作用难以克服。中医善用复方配伍搭配来解决问题,遵循“君臣佐使”原则,利用药物间的协同或制约关系增效减毒。例如:

    桂枝汤(桂枝+白芍)既发汗解表,又调和营卫,防止发散过度。

    中药的药性是如何验证的呢?

    1. 通过数千年临床实践,观察药物对特定症状或体质人群的疗效,逐步筛选有效方剂(如《伤寒论》113方的形成)。典型案例:青蒿治疟疾(《肘后备急方》记载)启发现代青蒿素研发。

    2. 动物与人体试验

    古代已有“以动物试药”的记载(如用中毒动物测试解毒药效),但缺乏现代科学系统性。

    3. 现代科学验证(不要把现代科学验证和中医对立)

    药理学研究:通过实验室分析中药化学成分(如黄连中的小檗碱、人参中的皂苷),验证其抗菌、抗炎、调节免疫等作用。

    典型案例:砒霜(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机制解析。

    随机对照试验(RCT)

    对经典方剂(如连花清瘟胶囊)进行双盲试验,验证其对特定疾病(如流感)的疗效和安全性。

    大数据与循证医学

    利用现代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中药在大规模人群中的实际疗效(如针灸治疗慢性疼痛的Meta分析)。

    中医的经络理论以及针灸实践

    中医认为人体器官之间是普遍联系的,是互相支持或者互相制约的,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路”。在我看来,人体器官之间的关系源自所有的细胞都是共同的DNA,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好像兄弟姐妹或者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过去西医否定中医的经络学说,最坚硬的质疑就是没有找到经络的物理存在,但是他们无法用这样简单的逻辑解释父母可以无偿替没有物理联系的子女送饭吃。

    总之,中医对人体和药物的认知是经验总结与哲学思辨的结合体,其有效性既依赖于历史实践(大样本、长周期验证),也可以通过现代科学方法进一步阐释。中药的发现与验证过程体现了“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螺旋上升逻辑。

    如果用卡尔·波普尔的可证伪性来衡量中医,它有清晰的理论,有明确的治疗方法和手段。哪怕只有1%的真实疗效,它就是科学。

    你可以质疑中医的某一个诊断,或者怀疑治疗的疗效好坏,你不能否认它是科学。在我看来,中医诞生在人类的蒙昧时代,它的这套针对黑盒子的人体哲学和发展起来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是有局限性的,但是在当年是无与伦比的伟大成就,因为哪怕每年提升1%的存活率,3000年累积下来,对中国的繁衍和福祉,都具备不可估量的巨大价值。即使将来,我们面对未知疾病和未知生理机制的时候,还是要用到中医的智慧。

    现代中医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与时俱进,引入白盒子机制,提升普通疾病的疗效。当然,如果引入了,那就是标准的中西医融合,不过是中医为主的融合。

    元宝推荐:审度, 通宝推:大眼,棋人鲁大耍,大道至简,秦波仁者,hattie,strain2,石狼,侎众,老王,草原狼,不如安静,林三,和平共处,东山之石,didae,广宽,cindia,呆头呆脑,起于青萍之末,
    • 家园 网上一说中医有问题,就会群情激愤

      中医分为:传统中医和现代中医。

      西医分为:传统西医和现代西医。

      仔细看传统西医,也是充满了“似乎自洽”的理论,这些西方传统医学的理论和“五行”相比不分伯仲。

      拿一块百达翡丽手表和一块苹果手表比较有啥意义呢?

      习大大说“不要用前三十年否定后三十年;也不要用后三十年否定前三十年”。

      我说不要用百达翡丽手表否定苹果手表;也不要用苹果手表否定百达翡丽手表。

      得病了,愿意中医的人就看中医;喜欢西医的人就看西医。

      就我个人而言,我基本上得病都是去医院用现代医学那一套化验、x光、CT等等。望闻问切的中医我是暂时没有去看过的。

      • 上帖之待认可回复,花囧定2 / 0
        其实很多都是行为艺术了

        中国新冠最后大放开的时候。

        为啥大家都去抢布洛芬,为啥没人抢中药?

        你说烂了也没用。啥东西好使,老百姓又不傻。

        老百姓啥时候看中医啥时候看西医,看几次西医看几次中医。

        家里有了肺结核的病人,你是像鲁迅一样去抓蟋蟀治疗,还是用三联疗法?

        人的命都只有一次。怎么对自己好谁也不傻。

        可问题是中医耽误裹着西医外皮的资本赚钱了
      • 家园 你不过不愿接受事实

        现代人大多数经过现代科学文化教育,相信自己的经历接受现代科学转化的医学容易。但大多数现代人并不会主动学习、运用哲学思想,自然不会主动学习中医。

        科学的尽头是哲学,慢慢来。它是客观的存在,现实生活中医治病又不是特例,总会睁眼看到事实。中医一样在采用现代技术,但用中医理论治疗。

    • 家园 你的中医十条里面

      123789都是属于那种玄之又玄,放之四海而皆准,对于实际诊疗价值不大的云端忽悠,搁奥卡姆剃刀一下割掉的那种

      当然里面的概念很好,比如:治未病、药食同源

      作为健康理论讲没问题,但是病人都躺那儿了,医学要救死扶伤的,大帽子咱先别讲了好吧

      10这个也不用说了,哪怕现在西医,难道是流水线一样直接所有病人一个手术方案吗?这个地方本来就需要既考虑共性,也考虑个性的;小毛病大家都一个方子,就是张仲景对待瘟疫也是这样的嘛;大问题,西医也讲多部门会诊也得个性化对待。所以单独列出来也没有必要

      45都是一样的,你都说了是理论了,那就和燃素理论类似了,检验、证伪呗。经络既然觉得是实体,那就找,这么多年找不到为啥呢?我们讲唯物辩证法,既然说要唯物,又找不到经络,这个事情不好办哪.....

      脏腑是生理功能的核心

      这个现代医学搞解剖都弄得明明白白的,哪个脏器负责啥功能也是清晰的,和传统中医理论对不上的地方,到底该谁改也很清晰,但是中医理论改不动呀.....

      6. 辨证论治:通过四诊(望、闻、问、切)辨别疾病的本质,针对个体差异制定治疗方案。

      这个是具体操作了,前面你还说:中医可以利用一切西医手段呢,这里咋又局限在传统的4招了?用啥招其实也不是关键问题,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嘛

      “辨别疾病的本质”这个事情大部分时候都是大帽子底下开小差了

      “针对个体差异制定治疗方案。”对大部分中医其实恐怕也就是个话,和一般人下围棋类似,看上去也是左盘算右思量,针对每局局势制定的最优方案,其实真的优吗?

      对经典方剂(如连花清瘟胶囊)进行双盲试验,验证其对特定疾病(如流感)的疗效和安全性。

      首先,连花清瘟是以岭药业资本家在非典疫情的时候,根据已有经方经过15分钟的考虑拿出来的方子,不能简单说经典方剂!

      你说他没变化吧又有变化;你说他根据疫情进行了针对性调整改进吧,对付甲流乙流新冠又都不需要调整改进了;你说他“针对个体差异制定治疗方案”了吧又没有;

      就是这样一个玄幻的药,居然还被陈王这么称道!

      当然啦,我对“验药”一直是支持的

      现代中医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与时俱进,引入白盒子机制,提升普通疾病的疗效。当然,如果引入了,那就是标准的中西医融合,不过是中医为主的融合。

      试图引入的努力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不能因为没有成功就说大家没有努力过!

      也许大家的努力就跟当年发明永动机的努力一样.....

      你不能否认它是科学。

      是科学就要能提出具体能被证伪的理论、预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新中国搞这么多年了都没法被证明,不能融入现代医学做出更大贡献,其实结论也在那里了

      中医历史上的作用当然是辉煌的,很多类似的辉煌都进博物馆、当非遗了,不妨碍辉煌!

      通宝推:Swell,中华土狗,
      • 家园 不远河友原来是中医粉

        从这个贴来看,不远河友是不反对陈王河友的意见,并明确认同中医辨证施治,因人而异的观点。

        另,待认可贴有人谈消毒细菌问题,古代医家对消毒杀菌是有明确而清晰的认知和对应措施的。自己找吧,不能否认中医就花样百出,花点时间了解一下中医就百般无能吧。

        恭喜发财。

        • 上帖之待认可回复,花囧定1 / 0
          怎么可能

          古代一个接生,死多少产妇?脐风听说过吧,剪断脐带的感染。

          为啥坐月子,有创口,乱活动容易感染。

          世界各地的古人都有原始的,从经验中获得的消毒杀菌方法,硫磺,酒精等。但是都不知其所以然。比如给伤口消毒但是不知道给医生的手消毒。

      • 家园 你看没人捧场你把

        我来捧场一下吧。

        哪怕1%有效的,也得说是科学:一个不动的钟表,一天也会准两次。

        牛顿力学不是1%的有效,是99.99999%的有效,今天依然有效。

        我感觉吧,什么事情,别搞宗教似的,顺其发展,它总会自己找到出路。港澳台都没有打压中医,中医也都还在。虽然势微,但是也能自己活着。你非要强制制造不公平,最后会有反弹的。不管你是谁,也赢不了时间。相信年轻人的判断力。

        莲花清瘟我感觉是一个分水岭,过去中国还是有不少海龟创业,想和西方竞争做新药,发个财。 莲花清瘟之后,我感觉信心浇灭了不少。 你的15分钟属于诽谤了。人家明明冥思苦想了3天3夜,72小时,比你说的足足多了288倍,两个数量级。你不是诽谤谁是诽谤?

        • 上帖之待认可回复,花囧定1 / 0
          即唯心又双标的标准如此明显
    • 家园 阴阳五行

      中医现在之所以被人质疑的重点就是五行,金木水火土。

      最近有点感悟。所谓金木水火土,只是用金木水火土代表五种循环和相生相克的规律而已,类似于用1234567代表刀2米法索拉稀一样,一个音节比一个高一点而已。

      现在不了解的人们总是把金木水火土与迷信相联系,心怎么就属火了?如果你说心就是1,肺是2.胃是3,1喝2 有什么关系,2和3 有什么关心,可能更好理解一点。

      • 家园 金木水火土只是人体内环境自我平衡自我修复机制的一种描述。

        换一个命名就叫宇宙,金星木星土星……;换个医学名称叫心肝脾肺肾;如果某个西方研究所给这些循环节点冠名,那它妥妥的就叫“科学”了。

        颜宁就是研究这个的,可惜这几年回国后,再没听到她的新进展了。

        个人相信,这个领域的诺贝尔医学奖一定属于中国人。涂大侠只是先行一步。

        当然,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利用,离不开一个优秀的社会机制。

      • 家园 但是还是要搞清楚这些关系,搞清楚是不是五
        • 家园 哲学讲的是哲理,首先要辩证分析不能教条的对照硬搬。

          哲理是从实践中抽象出来的理论,理论一般讲述的是现象规律。五行讲的是抽象哲理 实践才会有具象化,主要是领会精神。当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时,先辨明情况表现——-即具体病症。

          今天我们普遍使用汽车就可以用动力系统来形容中医“心”的概念,而远古时代的农耕社会 人们更熟悉大自然,所以用四时阴阳来比喻人体的新陈代谢。

          如幼儿读千字文中医理论可以先背熟,再补充医学知识(如解剖)、熟悉人体正常特征。然后是在实践中认识病理现象,接下来才是问诊治疗。

          中医的“脾”认为是消化系统的中心,它的功能不仅局限于脾脏本身,还包括消化、吸收、运输和转化食物营养的过程。主运化、主统血、升清(降浊),大致包括了消化系统(脾、胰、大小肠)和淋巴系统、血液系统的部分功能。

          中医讲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左升右降,是指脾主升清与胃主浊降相互协调,以调节全身之气机。“脾升”这与人体淋巴系统的胸导管上行合于左静脉角注入上腔静脉再进入右心房相契合。

          • 家园 在我看来,这些概念都需要进一步定义清楚

            以及进一步统一

            而且五行与对应的器官是否准确也需进一步搞清 ,或者不应用古代的五行来附会,二者之间本来也没有明确的联系,只是有某种相似性。

            也许按您的概括直接用消化系统之类就好。如此,是不是有五个类似的系统呢?各系统之间的关系如何?

            • 家园 还是那句话,科学的尽头是哲学。

              中医需要与时俱进 放弃糟粕取其精华,但也要看到中医已进入哲学在等科技的发展,估计以后现代医学更多是向中医学习以补充。

              所以读医前先聊古人的哲学,“道”的概念可理解为客观规律,“阴阳”对应事物发展中的矛盾关系,“五行”为矛盾关系发展过程中的主次方面及变化因素,是讲辩证法。

              由此延伸至“八卦”、六十四卦象同样是讲辩证法 因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再延伸至三十六计,单独使用或叠加使用连环计、计中计。华夏的农耕文明给了我们辩证思维的文化基因。

              聊完抽象再来看具象,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处理,治疗是非常个人的事情,双胞胎也不一定如机器人般一致,也就有千人千方。

              药物的药性药效作用在人体是进入全身新陈代谢的,而不可能注射在手部不会随血液循环流向足部,那成了给机器人上油。所以中医按药物作用来划分药品 也划分人体代谢功能区,这样容易统一。

              现在来理解“脾”的概念。脾主运化,大致是消化吸收系统功能;脾主统血,大致是血液系统、淋巴系统功能;脾主升清,大致是免疫系统功能。主要为外界营养进入人体运达全身。

              脾喜燥恶湿,大致是“脾”功能正常清况下营养能完全吸收并惠及身体而不是溜了滞了。脾胃供应营养这与农耕文化的“土”的概念相似,所以用以比喻解释 脾胃为后天之本 脾为湿土。而不能教条认定脾是土 这很荒谬。

              通宝推:大眼,
      • 家园 我二十年前就此写过论文,就是这个观点

        《略说五行之五》,如果您能上知网,可以看到。

      • 家园 心气是像夏天或者火焰一样往上走的,自然就属火了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弯曲,舒张),金曰从革(成分致密,善分割),土爰稼穑(意指播种收获)。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中医概念里面,

        木=春天

        火=夏天

        土=长夏

        金=秋天

        水=冬天

        五脏对应五季五位。非常简洁的天人感应的模型,就是能用上几千年。

        最近一人之下的漫画里面有完整的太极图和七十二候的图片,可以去看看。

        河里之前也提过,我们古代的洛书河图和太极图,来源都是天文。

    • 家园 中医现代化,试图把白盒子变成黑盒子也几十年了。

      难度确实远远超过了所有人的想象。花大熊以前就提过不少。比如研究脉象几十年,发现由于血管和结缔组织的共振,当年收集信号的方式就错了。

      以前知乎里面有个“药学狗”们讨论中药或植物药研究难度的问题,只能说都是大坑,满满的血泪。

      张伯礼他们搞中药组分库也好多年了。对临床的帮助嘛,效率还真不见得比个无证中医葛又文强到哪里去。

      我有关中医的帖子里面也有中医现代化的一些成果。总的来说,这些成果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从一颗颗螺丝钉研究起,看看这个大楼的整个框架结构有没有问题,能不能改进。

      只能说要等数据积累到对中医整个体系做出说明以及改进,我们有生之年估计够呛。

      最后抓个虫,阴阳五行不是五种元素。这是误解。

      五行是一年五季,每季72天,再加5天过年的古历法。这个古历法在尚书中就有记载。80年代更是从彝族这里找到了这个古老的太阳历。

      古人是用五行历法的季节变化来指代气血运行的变化规律,是天人感应的理论体现。

      通宝推:审度,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