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什么是中医,中医算不算科学 -- 陈王奋起

共:💬13 🌺136新 💬12 🌺12 待认可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讨论】什么是中医,中医算不算科学

这个话题是中文互联网的长期热点,一句话两句话也说不清,干脆,把脓包挤出来,放在一个楼里面。

我先用几句话来说说我的中医的认识,中医是如何认识人体的,也就是中医的人体观,因为这是中医哲学的核心所在,中医可以用一切现代科学仪器,中医可以使用一切现代化学合成或者生物合成的药物,把中医和西医区分开来的,就是中医的人体观以及基于这个人体观对治疗思路不同。

1. 整体观念: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部分相互联系,并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2. 阴阳平衡:健康是阴阳动态平衡的结果,疾病则是阴阳失调的表现。

3. 五行学说:以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解释人体生理运行、病理及其与自然界的关系。

4. 气血理论:气是生命的动力,血是营养的载体,气血调和是健康的基础。

5. 脏腑经络:脏腑是生理功能的核心,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二者共同维持生命活动。

6. 辨证论治:通过四诊(望、闻、问、切)辨别疾病的本质,针对个体差异制定治疗方案。

7. 治未病:强调预防为主,通过调理身体、增强体质来防止疾病发生。

8. 天人合一:人体与自然界是一个整体,顺应自然规律是保持健康的关键。

9. 药食同源:药物和食物具有相似的来源和作用,食疗是中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10.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和环境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药是如何发现和确定药性的呢?

中药在中国人经历几千年的经验积累与自然观察。神农尝百草:古代医者通过观察动植物对人体反应的直接作用(如止痛、退热、解毒),逐步总结药物功效。中医也不是盲目尝试一切物质,经常通过类比推演:根据植物形态、生长环境等自然特征推测药性。例如:

根茎深长的植物(如葛根)被认为能“通达经络”;

耐寒植物(如雪莲)被认为有“祛寒”功效。

人参长得像人,推测对人有大补。

根据上面的提到的观察总结和理论指导,对中医海量中药进行了分类:

四气五味:药性分为寒、热、温、凉(四气),辛、甘、酸、苦、咸(五味),对应不同病理状态。

归经理论:药物针对特定经络或脏腑起效(如黄连归心经,清心火)。

单一药物的作用是有限的,且副作用难以克服。中医善用复方配伍搭配来解决问题,遵循“君臣佐使”原则,利用药物间的协同或制约关系增效减毒。例如:

桂枝汤(桂枝+白芍)既发汗解表,又调和营卫,防止发散过度。

中药的药性是如何验证的呢?

1. 通过数千年临床实践,观察药物对特定症状或体质人群的疗效,逐步筛选有效方剂(如《伤寒论》113方的形成)。典型案例:青蒿治疟疾(《肘后备急方》记载)启发现代青蒿素研发。

2. 动物与人体试验

古代已有“以动物试药”的记载(如用中毒动物测试解毒药效),但缺乏现代科学系统性。

3. 现代科学验证(不要把现代科学验证和中医对立)

药理学研究:通过实验室分析中药化学成分(如黄连中的小檗碱、人参中的皂苷),验证其抗菌、抗炎、调节免疫等作用。

典型案例:砒霜(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机制解析。

随机对照试验(RCT)

对经典方剂(如连花清瘟胶囊)进行双盲试验,验证其对特定疾病(如流感)的疗效和安全性。

大数据与循证医学

利用现代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中药在大规模人群中的实际疗效(如针灸治疗慢性疼痛的Meta分析)。

中医的经络理论以及针灸实践

中医认为人体器官之间是普遍联系的,是互相支持或者互相制约的,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路”。在我看来,人体器官之间的关系源自所有的细胞都是共同的DNA,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好像兄弟姐妹或者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过去西医否定中医的经络学说,最坚硬的质疑就是没有找到经络的物理存在,但是他们无法用这样简单的逻辑解释父母可以无偿替没有物理联系的子女送饭吃。

总之,中医对人体和药物的认知是经验总结与哲学思辨的结合体,其有效性既依赖于历史实践(大样本、长周期验证),也可以通过现代科学方法进一步阐释。中药的发现与验证过程体现了“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螺旋上升逻辑。

如果用卡尔·波普尔的可证伪性来衡量中医,它有清晰的理论,有明确的治疗方法和手段。哪怕只有1%的真实疗效,它就是科学。

你可以质疑中医的某一个诊断,或者怀疑治疗的疗效好坏,你不能否认它是科学。在我看来,中医诞生在人类的蒙昧时代,它的这套针对黑盒子的人体哲学和发展起来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是有局限性的,但是在当年是无与伦比的伟大成就,因为哪怕每年提升1%的存活率,3000年累积下来,对中国的繁衍和福祉,都具备不可估量的巨大价值。即使将来,我们面对未知疾病和未知生理机制的时候,还是要用到中医的智慧。

现代中医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与时俱进,引入白盒子机制,提升普通疾病的疗效。当然,如果引入了,那就是标准的中西医融合,不过是中医为主的融合。

元宝推荐:审度, 通宝推:棋人鲁大耍,大道至简,秦波仁者,hattie,strain2,石狼,侎众,老王,草原狼,不如安静,林三,和平共处,东山之石,didae,广宽,cindia,呆头呆脑,起于青萍之末,
  • 上帖之待认可回复,花囧定3 / 0
    你的中医十条里面

    123789都是属于那种玄之又玄,放之四海而皆准,对于实际诊疗价值不大的云端忽悠,搁奥卡姆剃刀一下割掉的那种

    当然里面的概念很好,比如:治未病、药食同源

    作为健康理论讲没问题,但是病人都躺那儿了,医学要救死扶伤的,大帽子咱先别讲了好吧

    10这个也不用说了,哪怕现在西医,难道是流水线一样直接所有病人一个手术方案吗?这个地方本来就需要既考虑共性,也考虑个性的;小毛病大家都一个方子,就是张仲景对待瘟疫也是这样的嘛;大问题,西医也讲多部门会诊也得个性化对待。所以单独列出来也没有必要

    45都是一样的,你都说了是理论了,那就和燃素理论类似了,检验、证伪呗。经络既然觉得是实体,那就找,这么多年找不到为啥呢?我们讲唯物辩证法,既然说要唯物,又找不到经络,这个事情不好办哪.....

    脏腑是生理功能的核心

    这个现代医学搞解剖都弄得明明白白的,哪个脏器负责啥功能也是清晰的,和传统中医理论对不上的地方,到底该谁改也很清晰,但是中医理论改不动呀.....

    6. 辨证论治:通过四诊(望、闻、问、切)辨别疾病的本质,针对个体差异制定治疗方案。

    这个是具体操作了,前面你还说:中医可以利用一切西医手段呢,这里咋又局限在传统的4招了?用啥招其实也不是关键问题,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嘛

    “辨别疾病的本质”这个事情大部分时候都是大帽子底下开小差了

    “针对个体差异制定治疗方案。”对大部分中医其实恐怕也就是个话,和一般人下围棋类似,看上去也是左盘算右思量,针对每局局势制定的最优方案,其实真的优吗?

    对经典方剂(如连花清瘟胶囊)进行双盲试验,验证其对特定疾病(如流感)的疗效和安全性。

    首先,连花清瘟是以岭药业资本家在非典疫情的时候,根据已有经方经过15分钟的考虑拿出来的方子,不能简单说经典方剂!

    你说他没变化吧又有变化;你说他根据疫情进行了针对性调整改进吧,对付甲流乙流新冠又都不需要调整改进了;你说他“针对个体差异制定治疗方案”了吧又没有;

    就是这样一个玄幻的药,居然还被陈王这么称道!

    当然啦,我对“验药”一直是支持的

    现代中医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与时俱进,引入白盒子机制,提升普通疾病的疗效。当然,如果引入了,那就是标准的中西医融合,不过是中医为主的融合。

    试图引入的努力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不能因为没有成功就说大家没有努力过!

    也许大家的努力就跟当年发明永动机的努力一样.....

    你不能否认它是科学。

    是科学就要能提出具体能被证伪的理论、预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新中国搞这么多年了都没法被证明,不能融入现代医学做出更大贡献,其实结论也在那里了

    中医历史上的作用当然是辉煌的,很多类似的辉煌都进博物馆、当非遗了,不妨碍辉煌!

    【原创】中医占据了宗教的生态位,是中医成为热点的原因
    中医从诞生时就是最高科学与技术

    以后几千年没落了,因为人的科学水平达不到创立中医学系统的外星祖先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