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纪念一下我认识当年的参与者 -- Swell

共:💬326 🌺1456 🌵3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楼上把你家玻璃砸了

                        你却把楼下门锁堵上了,你管这叫报复楼上?

                        • 家园 这么好的东西

                          为啥只给北大和复旦呢?清华交大不配吗?

                          试点试点,试的好得普及,试的不好得终止不是。

                          不过倒也没有鸣冤的意思。我见过好多,都很怀念那一年:大脑放空没烦恼的一年,是人生中的难得的礼物。很多人都是中年之后才有的感悟。

                          我都很怀念我军训的三个月,从打一副牌都记不住牌到打四副牌都能记住牌。

                          • 家园 什么话都让你自己说了,玩算命先生那套两头堵吗

                            话说,这也值得圆?

                            试点试点,试的好得普及,试的不好得终止不是。不过倒也没有鸣冤的意思。

                            先是认同是军政训练是报复学生,现在又认同是试点,没有鸣冤的意思。

                            • 家园 没有鸣冤是因为没必要

                              可以说是耽误了一年,但换个角度就是休息了一年。

                              但又不是真的躺着睡觉,而是磨练了身体和意志,有什么不好?

                              很多学生回来发现学习技能下降了,学习有些跟不上了。但是短暂调整一下子基本也就回来了。我们系老师当年总结的就是头一年的课讲的慢的,挑容易的来。

                              但我不认为这个政策是公平的。不敢搞闹事的和尚,但是可以搞他们的庙。

                              • 家园 说学习技能下降了,学习有些跟不上了那是你的脑补吧

                                课程安排里,政治、军事、文化课三门的比重定为4:3:3。

                                上面我已经说了,一年的军政训练并不等于不学文化课,无非是军政课的比例比其他高校大一学生多而已。当年上过大学的都知道,本来大一也都是以公共基础课为主,包括大学语文、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中国革命史、马克思主义原理等等,这些也都是在军政训练中学习的。何况一年的军政训练算工龄,毕业取消实习期不需要去基层锻炼,也是对这一年军政训练的补偿。“军训一年,终生受益”,这是复旦参加过军政训练的学生20年后的认知。

                                20年过去了,无论是圆梦,还是感恩,在改革开放中成长成熟的三届学生,有了实践自己理想的舞台,也有了向母校汇报的成绩,在经历了重返陆院之旅后,他们更有了前行的力量和方向。

                                蓝色的海湾,金色的校园,我们在这里写下人生志愿,操场上行进着绿色的方队,军旗下集合起热血儿男……这首大连陆院的院歌这些人依然记得。

                                队伍开始还有点乱,当大家转到院歌墙前齐声高唱院歌时,整齐的歌声再没有丝毫的迟疑。“感觉一下来了”,活动组织者,91级林传毅校友回忆到。当年的军政训练队干部也被歌声感动了。二十年了,陆院的院歌竟然成为共同记忆的起点。节奏很快恢复,大家开始整队进入陆院,步伐整齐,歌声响亮,一如当年,红色的队旗和蓝色的复旦校旗交相辉映在陆院那郁郁葱葱的梧桐大道。

                                你自己都承认

                                磨练了身体和意志,有什么不好?

                                那这何谈报复?

                                很多学生回来发现学习技能下降了,学习有些跟不上了。但是短暂调整一下子基本也就回来了。我们系老师当年总结的就是头一年的课讲的慢的,挑容易的来。

                                你这从逻辑上就不通。一年的军政训练是针对所有的大一新生,大家都是一个起跑线,同样的高三毕业生通过高考进入大学,同样的军政训练一年,学的是同样的内容,如何学习就跟不上了?如果有这样的,只能其说高考前就跟其他同学有差距,无非是高考偶然一次考了高分罢了。哪怕就是没有军政训练,这样的人到了大一也是一样跟不上。

                                但我不认为这个政策是公平的。不敢搞闹事的和尚,但是可以搞他们的庙。

                                这个逻辑更是莫名其妙了。从当时到现在,官方的说法一直都是说学生的主流的好的,出发点是好的,除了对个别蓄意闹事的外,并没有对其他绝大多数学生进行处理。难道你的意思是要把那之前的4届学生都处理了,把北大烧了重建如清朝火烧南少林一样,才符合你“敢搞闹事的和尚”的意愿吗?

                                当年出台这个要求,就是因为看到北大并未承担起更好培养教育学生的责任,从86年的自由化到这次大事件,校方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采取这种形式,一方面是进一步加强入学新生的思想教育,避免以往一入学就被带偏了,另一方面也是釜底抽薪,通过连续四年的军政训练,让北大的学生思想氛围有所变化。当然,抱着反感的情绪,自然会有人认为军政训练是耽误了一年,就如中国搞爱国主义教育也一直被喷,但这些人同样对美国无处不在的爱国主义教育又视而不见,其实不过是另类双标罢了。

                                • 家园 军训一年还学习基础课?

                                  我也有中学同学上了北大,怎么我听说的是军训一年是学的政治课,把原来大学四年的政治课都在这一年学完了,比如革命史、马哲什么的。另外这几个学校的学生经过一年军训后,毕业时同时被授予预备役少尉军衔。

                              • 家园 有啥冤可鸣呢

                                根据需要,安排你去军训一年。既没说你犯错误,军训也不是惩罚,有啥冤可鸣的。

                                无非是以前四年本科毕业,现在五年本科毕业,多出来一年。可是对面的清华年年五年毕业,人家也没说冤啊。

                                而且,也不存在“不敢搞闹事的和尚”这回事。当年政审也是要人人过关吧。人家已经过关的,当然不能搞。没过关的,也不能惩罚两次啊。

                    • 匿名 三支两军和学生军训是两回事

                      文革时候因为各级党委政府瘫痪加上砸烂公检法,社会处于无序状态,这种情况下毛主席提出三支两军:支左支工支农和军管军训,就是借助军队力量稳定社会。到1972年三支两军基本结束。

                      派人民解放军执行三支两军任务,在当时的混乱情况下是必要的,对稳定局势起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后果。就拿支左这一条来说,地方上派性斗争那么复杂,究竟谁是左派没法说清楚。军队贸然支持任何一派都不合适,结果就是出现一个地方省军区支持一派,野战军支持另一派的局面。有些地方因为军队支持一派打另一派,造成军民军地关系紧张。以驻杭州的20军为例,由于文革里卷入地方派性斗争太深,与驻地关系形同水火,不得已只能与驻河南的1军对调驻地才算解决问题。

                      • 家园 两军中就有军训,你怎么避而不谈了

                        三支两军和学生军训是两回事

                        不要把三支两军简单化理解为支左军管,好好看看两军中除军管外的另一个军是什么,就是知道你这话说的对错了。

                        1967年2月19日,毛泽东对北京卫戍区《关于五所高等院校短期军政训练试点的总结报告》和《关于两所中学军训试点工作总结报告》作出批示:要求“大学、中学和小学高年级每年训练一次,每次20天”,“党、政、军、民机关,除老年外,中年、青年都要实行军训,每年20天”。

                        3月8日,中共中央转发了毛泽东在《天津延安中学以数学班为基础实施全校大联合和整顿、巩固、发展红卫兵的体会》上的批示:要求解放军除分期、分批对各个学校实行“军训”外,还要“参与关于开学、整顿组织、建立三结合领导班子和实行斗、批、改的工作”,并令全国各地驻军参照执行。这样,军队除“支左”、“支农”、“支工”、“军管”外,又增加了“军训”任务,这也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当毛泽东下达了“军训”的指示后,全军各部队又普遍承担起地方学校师生的军政训练任务。据统计,从1967年1月20日至2月10日20天时间内,仅驻京部队即派出4000余名干部,对北大、清华等5所著名高等院校计2.26万余名师生,进行了短期培训。之后,全军派出执行“军训”任务的人员逐步增多,参训院校及人数也大幅度增加。仅1967年4月,全军每天平均派出执行“军训”任务的人员即达5.3万余人,接受军训的学校则达3091所。至1968年第二季度,全国接受“军训”的学校猛增至1.17万余所。从总体上看,这次“军训”,对于恢复各级学校的教学秩序、防止出现更大规模混乱现象的发生,发挥了积极作用。

                • 家园 看过曾子墨的回忆录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没上北大

                  “拒绝北大,我的理由很简单。我高中毕业那年是1991年,那年北大和复旦的新生必须在正规军校里军训整整一年。我怕苦,怕累,更怕浪费时间,无论怎么训练,我知道自己绝无可能脱胎换骨。”

                  因此,她考了人大。

                  当然也有人是因为有一年的军校军政训练,特意报考的。比如去云南支教失踪的马骅,高考是天津的第四名,就为此报考了复旦。现在的安徽省副省长任清华,也是报考的北大。

                  按照规定,军政训练一年算工龄,没有实习期,而且可以直接进国家部委机关。

                  军政训练北大是89年开始的,92年结束,在石家庄陆院和信阳陆院。复旦是90年开始的,在南昌陆院和大连陆院。93年,复旦大学又继续在两所军校军政训练,时间缩短为一个月。

                  • 家园 曾子墨居然也是武汉人?哦,祖籍。
                    • 家园 是的

                      她父亲是武汉出生的,所以她籍贯写的武汉。母亲是人大的老师,浙江绍兴人,其父是国民党北平的高官,解放前去了台湾。

                      曾的公公是任过兰州军区副司令的黎原,跟华国锋一同在湖南任职,曾任湖南省军区司令,80年代初因为在报刊上写过歌颂华的文章被排挤。

                      又想起一点,她是王朔最崇拜的女人了,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把她比作林徽因。

                • 家园 外语。利用这一年,为将来出国作准备。我在方平兄帖子下面会直言 -- 有补充

                  是因为方平兄跟我应该是同年,都是武汉,即使相差也应该不过一两届。方平兄对于我来说,就是人生的另外一条平行线。(方平兄家世背景个人天赋现在的成就当然都远胜于我)

                  我高考那一年,清华在湖北招89人,北大招38人。

                  当年是考七科总分710(理科),能上清华的,至少610-620。电子等专业甚至得640。什么概念?我一位熟人考了武汉市第四,才能进那个专业。

                  我高考那一年,也是考七科总分710(理科),一本录取线556,我总分564,

                  语文 108/120

                  数学 120/120

                  外语 90/100

                  物理 88/100

                  化学 88/100

                  政治 40/100

                  生物 30/70

                  一般人,正常来说,政治怎么也能考个70/100,生物50/70,这两门我就落后普通人50分,如果加上,我总分就是614,可以上清华北大了。

                  我说这些,是想说我本来可以和方平兄比吗?并不是。

                  我眼睛非常不好,书都看不清,政治生物这种需要大量背诵的科目,对我来说,就是不可能。这是我的天生禀赋,没有就是没有,我虽然也上了211一本,上不了北大清华就是上不了,到今天我都没去过美国。

                  方平兄对我来说,就是人生的另外一种平行线,所以很感谢方平兄能够分享他的人生经历和视野。

                  我记得2008年奥运会的时候,我去了北京, 一位老同学接待了我,他自己是顶级外企的高层很多年,家属也很不错。我还很自以为是的苦口婆心跟人家夫妻讲,中国未来会有多好,要扎根中国,不要移民。孰不知,人家全家早就办好了移民手续,只等孩子再稍微大一点,就全家过去。

                  又过了三两年,大概2011前后,我在西西河发帖子,说中国破局的方向已定,引来得花千朵宝推无数的回复,这种神马破局啊,大棋啊的说法,里面宝推的就有方平兄和老老狐狸。

                  这一年,有位在北京做银行高管的女同学,她老公是国内顶级大学之一的著名本土派教授,跑来问问,说他们银行圈和高校圈里,人心惶惶,都在打算移民,问我怎么看。我说能怎么看,历史的震荡洗盘,洗的不就是人吗?

                  按照“常识”,当年北大学生们在军训生活,学习外语。为将来出国作准备,然后出国,肯定是对的。这也是方平兄们这条人生平行线的正常走向。我一直以为方平兄人脉广阔,见多识广,又多年在海外生活,必定是智珠在握,直到我看见方平兄这一篇,

                  葡萄河友的这篇大作,能看懂几分?

                  什么?方平兄绕来绕去,认同葡萄?葡萄这么多年在西西河,古希腊古罗马羊皮卷轴什么都聊过了,什么时候有过清晰的认知和逻辑?原来方平兄自己也没有啊,所以才会说,拉锯,美国至少还能领先下去,中美还要继续拉锯,这才是正常的常识。

                  但是,这个世界是有但是的。

                  经常读史你就会发现特别怪,几百年里平静如水几十年天翻地覆

                  今年上海的高考命题作文,如果由我来回答:

                  点看全图

                  认可度就是建立“常识”,但常识是会被时代颠覆的。 ​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正如马克思说: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 ,中国读书人文以载道。都2024年5月了,还万字雄文信心拷问?

                  方平兄们是按照过去的“常识”这条线往前走的,本体论和方法论来自于西方,但有没有认真思考过,变化从哪里来?是谁在推动变化的产生和演进,自己的本体论和方法论,是否足以认知已经发生的变化,判断未来变化的方向?

                  方平兄请原谅我说话的口气太大,我没有冒犯的意思,我们的人生平行线还在继续,我们一起见证未来。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 补充帖

                  战国时期的《尸子》中提出“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中华文明就是基于时空概念,是对于时空的感知和理解,天人合一。

                  无数的人生平行线交织在一起,就形成了我们这个宇宙。

                  • 家园 也许就是所谓服从性测试吧

                    有时候领导搞出些幺蛾子让下属难受,就是服从性测试,通过了就留下来,通不过的就走人。一个组织之内必要的服从是必不可少的,但搞这些花活,把多少能人给赶走了?还哀叹无人可用?刘邦领着沛县一帮混混瘪三都创立了大汉,毛泽东领着一帮土农民和洋书生创立了共和国,现在十四亿人怎么可能无人可用?把能人都赶走了,当然无人可用。

                    前几天不还问为什么独角兽少了?废话,独角兽就是野蛮生长出来的,现在是见到个野生的就打,只喜欢动物园里面的。动物园里老虎都变成大猫了,当然没有独角兽了。

                    当初白桦之问,被直接扑死,以为百姓就不问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