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纪念一下我认识当年的参与者 -- Swell

共:💬299 🌺1254 🌵2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外语。利用这一年,为将来出国作准备。我在方平兄帖子下面会直言 -- 有补充

是因为方平兄跟我应该是同年,都是武汉,即使相差也应该不过一两届。方平兄对于我来说,就是人生的另外一条平行线。(方平兄家世背景个人天赋现在的成就当然都远胜于我)

我高考那一年,清华在湖北招89人,北大招38人。

当年是考七科总分710(理科),能上清华的,至少610-620。电子等专业甚至得640。什么概念?我一位熟人考了武汉市第四,才能进那个专业。

我高考那一年,也是考七科总分710(理科),一本录取线556,我总分564,

语文 108/120

数学 120/120

外语 90/100

物理 88/100

化学 88/100

政治 40/100

生物 30/70

一般人,正常来说,政治怎么也能考个70/100,生物50/70,这两门我就落后普通人50分,如果加上,我总分就是614,可以上清华北大了。

我说这些,是想说我本来可以和方平兄比吗?并不是。

我眼睛非常不好,书都看不清,政治生物这种需要大量背诵的科目,对我来说,就是不可能。这是我的天生禀赋,没有就是没有,我虽然也上了211一本,上不了北大清华就是上不了,到今天我都没去过美国。

方平兄对我来说,就是人生的另外一种平行线,所以很感谢方平兄能够分享他的人生经历和视野。

我记得2008年奥运会的时候,我去了北京, 一位老同学接待了我,他自己是顶级外企的高层很多年,家属也很不错。我还很自以为是的苦口婆心跟人家夫妻讲,中国未来会有多好,要扎根中国,不要移民。孰不知,人家全家早就办好了移民手续,只等孩子再稍微大一点,就全家过去。

又过了三两年,大概2011前后,我在西西河发帖子,说中国破局的方向已定,引来得花千朵宝推无数的回复,这种神马破局啊,大棋啊的说法,里面宝推的就有方平兄和老老狐狸。

这一年,有位在北京做银行高管的女同学,她老公是国内顶级大学之一的著名本土派教授,跑来问问,说他们银行圈和高校圈里,人心惶惶,都在打算移民,问我怎么看。我说能怎么看,历史的震荡洗盘,洗的不就是人吗?

按照“常识”,当年北大学生们在军训生活,学习外语。为将来出国作准备,然后出国,肯定是对的。这也是方平兄们这条人生平行线的正常走向。我一直以为方平兄人脉广阔,见多识广,又多年在海外生活,必定是智珠在握,直到我看见方平兄这一篇,

葡萄河友的这篇大作,能看懂几分?

什么?方平兄绕来绕去,认同葡萄?葡萄这么多年在西西河,古希腊古罗马羊皮卷轴什么都聊过了,什么时候有过清晰的认知和逻辑?原来方平兄自己也没有啊,所以才会说,拉锯,美国至少还能领先下去,中美还要继续拉锯,这才是正常的常识。

但是,这个世界是有但是的。

经常读史你就会发现特别怪,几百年里平静如水几十年天翻地覆

今年上海的高考命题作文,如果由我来回答:

点看全图

认可度就是建立“常识”,但常识是会被时代颠覆的。 ​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正如马克思说: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 ,中国读书人文以载道。都2024年5月了,还万字雄文信心拷问?

方平兄们是按照过去的“常识”这条线往前走的,本体论和方法论来自于西方,但有没有认真思考过,变化从哪里来?是谁在推动变化的产生和演进,自己的本体论和方法论,是否足以认知已经发生的变化,判断未来变化的方向?

方平兄请原谅我说话的口气太大,我没有冒犯的意思,我们的人生平行线还在继续,我们一起见证未来。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 补充帖

战国时期的《尸子》中提出“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中华文明就是基于时空概念,是对于时空的感知和理解,天人合一。

无数的人生平行线交织在一起,就形成了我们这个宇宙。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