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农民养老的实际收入 -- HAL

共:💬249 🌺1127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当然有,这是第一,南方还好

                      北方很多地方不搞水利改抽地下水,形成了巨量的地下漏斗空洞,比山西煤矿空洞还多还大。

                      水利对于地下水浪费不多。

                      南方则是一定的渠道淤积。

                      现在粮食产量提高是因为化肥和种子都是高水平使用。

                      而毛时代几乎都是绿色粮食,滴滴涕是八十年代进来的,化工化肥也是八十年代数量剧增的。

                      我的看法是,一定的化肥可以使用,但是应该保留足够的绿色肥料。

                      同时,增加粗粮比例,比如三分之一甚至更高。这样对于人民是更有利的。

                      至于收入,农民不以粮食致富。现在粗粮比细粮贵。

                      • 家园 滴滴涕不是八十年代进来的

                        我小时候六十年代就有

                        通宝推:纳米小洞儿,
                        • 家园 DDT是很早就有了,生产的能力不行啊,一直也不怎么用啊

                          也不是咱们生产不了,主要还是原材料不足吧。

                          对于农药的使用,毛时代显然不是重点,大量使用主要就是80年代啊。相信经过那时的都有明显感触吧?就是随着邓的开放来的啊。

                          你自己说60年代就有,使用量多少,你还记得吗?

                      • 家园 地下水是不得已

                        往前数三十年,你还可以说是水利废弃影响生产。但是往前数十年,起码中原、华北已经没有足够地表水了。靠机井用电换水是常态,遥感数据早就显示,漏斗区造成每年地面下沉几毫米。

                        你说的旧耕作模式不现实。别说化肥、农药,除草剂都少不了。你让年轻人去锄地,不如杀了他。

                • 家园 如懒兄所言,中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劳动算义务

                  当然需要自带干粮。那个时候中学组织学农学工,到工厂农村参加实践活动,算作学习的一部分。另外城市各单位有时在农忙或者特别需要尤其是抗旱的时候也会义务帮助,有些单位工厂会派水车参加抗旱。但是这只是极少部分的劳动,当时修建水库等基础建设的时候主要还是靠农民参加,一般都是等到农闲的时候才开始干(一般是深秋开始),农忙季节只能搞农作物。农村中修的水库一般都是中小型,顶多集中几个公社的壮劳力一个冬天也就结束。那些需要修一年的估计是国家或者当地政府投资由水利基建队伍担当,比如五六十年代的北京官厅水库,辽宁大伙房水库及清河水库等很大部分是部队集体转业为水利师参加搞得。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