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从0到1和从1到1万 -- 友来有趣

共:💬181 🌺2074 🌵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得治本

            基金委也好,委金基也罢,行不行?为什么不行?得找出它的原因吧?要换也得搞清楚该换怎么样的人上去吧才合适吧?八十年代初就说管科技的人不行,现在40年过去了,还是管科技的人不行,换了多少了?

            我不反对不洗,哪位知情的能说说基金委的组成状况和决策机制?是不是那一二三个人脑袋一拍就决定钱投哪?那一二三个人胸前写个勇字背后写个勤字就能把学阀给灭了?还是基金委不管事,学阀就消失了?

            • 家园 这个问题有普适性。

              即使接受群众监督,初具行业常识的群众有没有能力监督专业人士和权威人士。

              • 家园 群众有能力监督

                话说从前,哈哈,容我装个人模狗样。当年部队不是有个诸葛亮会的传统么?记得是哪个外国人写的书也提到一个问题:八路军(或者红军?)总是把战略战术的目的告诉士兵,把要完成的任务告诉士兵,并让大家讨论。这样每一个兵都知道要干什么。

                我提这个事,是想说,群众不一定需要高深的专业知识才能监督专业人员。群众可以依据想干什么,想怎么干,干成怎么样,发生了什么事,后面怎么来等,这些表象的东西,来判断专业人员做得怎么样。有监督和无监督,最大的差异并不是可追责,而是有交流,有沟通,有商量。群众又不是不能接受错误和失败。

                再推进一步:群众的能力也是在不断进步的。一方面非专业人员的群众是可以逐步学习和了解,退下来的专业人员也是群众,其他单位的类专业人员相对也是群众。

                道理是走得通的。至于实践,实践当中群众监督出现错误也不奇怪,正如专业人员也会有错误一样,看大势。

      • 家园 基金委的决策听不听专家教授的? -- 补充帖

        基金委的人员组成是什么?行政官僚律师还是技术官僚专家教授?

        基金委的决策是怎么做出来的?行政官僚律师拍脑袋拍出来的?还是技术官僚专家教授一起商讨出来的?

        批评一个基金委,批评一个中共不懂技术不懂科研很容易的事。要解决问题呢?解决问题必须扒皮,不是找个替死鬼换个皮就行。

        但凡一有问题就说中共放权不够的,更大可能根子在于中共放权太多。这是我这几十年的经验。

        通宝推:北纬42度,
      • 家园 还是扩散模型的例子

        我真的不觉得最初3000个步骤的迭代的模型,是个好点子。后来清华的几个solver,把3000部迭代降低到十几次的水平,是有背后的数学的insight的。不能简单说提出扩散模型就是伟大的创新,把迭代代价降低几个数量级就是跟随。

      • 家园 现阶段还是用管工程的方法管更好

        中国的学术界,学阀派系林立,根本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可以质疑和探讨。让这帮孙子脱离了工程的限制,天马行空骗钱,损失更大。

        纯粹的学术进展,对现阶段的中国并不重要,跟着走就对了。何况真正的科研人员,就算有种种不公和限制,还是能做出相当大的贡献,影响不大。

        等将来中国登顶了,再搞那些高大上的原创突破不晚。

        通宝推:青青的蓝,
        • 家园 工程需要大团队,科学探索需要多样化小团队

          首先不是说登顶了,才去搞高大上原创。现在是别人对你科技战,你自己不搞原创就登不了顶。再说了,这边多少项目都是打着搞“原创”名义申请的,大家以为国家没有大笔花钱,投入大量资源在“原创”上吗?但是管理方式不对,这钱效果花的如何呢?

          工程需要大团队,科学探索需要多样化小团队,因为科学探索是原理不清楚,发现具有随机性,如果不受昂贵设备限制,科学一定要保证多样性 多团队。科学和工程完全是不同风格。

          学阀就是这样忽悠国家,要集中资源要有组织科研,结果把资源都集中到少数团队去了,然后交付的都是单一技术路线下作坊式灌水论文,其他技术路线的老师根本没有支持。这些学阀都是追热点灌水上去的,要他们搞攻坚克难,不行,因为路径依赖了,打顺了追击战,打不了攻城战。

          这个在AI很明显,作坊式灌水超过美国很多了,但是所有的原创-模型模块路线,都是别人原创的。

          学阀老喜欢拿两弹一星举例,可是两弹一星是原理清楚下的工程问题,可以搞大团队。学阀在高校也搞不好工程问题,东西都是学生做的,工程攻关做的一地鸡毛,搞的现在国家的工程攻关都不让高校主持,都是企业院所承担。

          国家科研管理部门还是要搞清楚科学和工程的区别,不要在科学探索上集中到少量团队少量路线,那才真是离科学原创南辕北辙了。

          通宝推:时间的影子,风的笑容,不远攸高,empire2007,唐家山,青青的蓝,
          • 家园 这就是博弈

            赌的是别人有没有办法0-1后能一步登天把我们灭了,还有就是我们能不能继续保持跟随给予压力,好像马拉松,你没在第一集团那时啥都没有就要紧跟,你要能遥遥领先那就认输听你的韬光养晦,你没有领先那么多对不起跟着就好了我也不急着翻脸去拼,时间还有,说不定什么时候前面的马失前蹄就超过去了,楼上都是要搞全程拼第一至少要交替领先,两种路线都没问题,但选定后就不要跳来跳去换战略,即使有点毛病也别太怀疑自己,有这能耐去搞别人小动作更好。

          • 家园 应该也有人清楚的

            前几天科技部长说经费要向35岁以下的年轻人倾斜,显然就是对现有把持主流的这些人不满意。觉得简直就是指着鼻子骂这些人了。

      • 家园 大部分都非常有道理,但也不全对。

        45岁效应肯定存在,但我身边有不少过了45岁没有拿到杰青的(包括我自己),都在努力工作(都是从中科院系统跳槽到高校的)。所以,是不是热爱科研挺重要的。没评上帽子,有的时候反倒是一种解脱,能更轻松地看待名和利。

        名利的追逐场什么时候是个头呢?但做成事本身更重要。是不是真的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这才是每个科研人员应该扪心自问的东西。

        通宝推:qq97,zwx650,时间的影子,青青的蓝,广宽,桥上,
      • 家园 怎么听着有些自相矛盾

        你一边说往学阀集中,一边又说卡45岁,能做学阀的会低于45岁?这不是自相矛盾?

        • 家园 不矛盾吧

          上面说的45岁是个门槛,是评各种帽子的门槛。学阀比这个高级一些,经常是某个或几个院士团队垄断资源。帽子是近年来兴起的,学阀在此之前已长期存在了。

      • 家园 科学太贵了,而且没有那么急迫

        工科才是国家发展的重心,因此工科成为整个大学体系的标准模板。

        不要说科学了,连文科的管理方法都是工科化的,例如项目制。在传统文史哲领域也搞了大量的项目。

        科学太贵了,要有大量的容错考虑。0到1根本搞不起。

        但是您的观点是很有价值的,现在中国比以前富强多了,要想逐鹿中原,必须在工科之外,好好搞科学。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