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 血浴长津湖(上) -- 忘情

共:💬141 🌺99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不用为贪生怕死又无能的败军之将开脱

                  高层的板子是高层的,前线指挥的责任是前线或不敢去前线的首长的,不用为贪生怕死又无能的败军之将开脱

                  金门战役共军近万人全军覆灭,某些东西全家半辈子为推卸责任绞尽脑汁,真不是东西

                  还有更坏的星粟派,有组织的几十年如一日信口雌黄胡搅蛮缠只为所属蛤系团团伙伙利益

          • 家园 另外一个不认同说之前太顺了的原因 -- 补充帖

            就是解放鼓浪屿时候的,已经遭遇了挫折,两个排全军覆没,济南第二团团长牺牲。再有,解放鼓浪屿时登岛4个营,团长登岛一线指挥。解放金门6个团(1梯队3个团),却没有一个师级干部上岛,这都是明显的对比

        • 家园 这种情况48年粟裕向中央汇报过

          在打济南前,粟裕就向中央汇报"团以下干部保命思想严重"的情况,都是因为看到快胜利可享福了而惜命的情况,也可以说是人性使然吧。

          但河里的粟黑偏要把这一现象搞成是粟裕带兵无能,也是挺搞笑的。

          • 家园 48年跟50年的情况没什么可比性

            粟裕原话是

            许多营连有政千无军干,有军干无政干,而营连排干部太新太弱(五月中补充之新兵已当副连长),班排干部俘虏成份不少,因此团级(老的多)与营以下脱节现象甚严重。团以下各级对个人前途悲观的倾向亦较普遍(因前方战斗剧烈,伤亡甚大,而见到后方环境安全舒适,革命又快要胜利,极想保存自己,以享受和平生活,但不知自己何日报销,故团以下干部保命思想较普遍)

            济南战役是1948年9月,此时长春尚未解放,战略反攻尚未开始,说白了那时候只是解放战争的下半场刚开局,高层尚未能够预判明年这个时候就建立新中国,说团以下就能判断出革命快要胜利了,说什么“看到快胜利可享福了而惜命”这理由确实牵强。要知道,打济南2个师级主官就牺牲在第一线,说团以下干部保命思想严重,只能说没有抓准问题。至于如何解决问题,也没看到汇报中写。不吹不黑,就这一点看说带兵无能可能武断,但情况没找准是有的。

            对比下建国后18军进藏的情况。18军从河南到湖北,从湖北到湖南,从湖南到贵州,成都战役结束,18军原定进驻自贡、泸州、宜宾一带,负责经营最富庶的川南地区,张国华兼任川南行署主任,谭冠三兼任自贡市委书记,大批干部已转入地方工作,从上到下刚想在天府之国安家娶个婆姨,又要进藏,军心不稳也很正常。而反差最大的,是当初拒绝进藏的10军接替了18军的防务,10军军长杜义德任了川南军区司令。18军上下都有一种不稳定的情绪。52师154团副政委刘结挺给18军首长写信,说自己“因身体不好,不愿进藏”,死活不愿去。炊事班杀猪宰羊,排长和连长居然连队伍都集合不起来。这个时候面临的困难才是最真实的。

            而18军又是如何处理的?张国华决定,从军、师的领导班子开始,带着家属一起进藏,拒绝进藏的一律按逃兵处置。张国华为了表示和大家荣辱与共,亲自背着自己的3岁的女儿在严寒中行军,最终,女儿在冰天雪地中感染了肺炎,不久后离开了人世。得知这一消息,18军上下官兵无不悲恸,他们将军长的这个小女儿称为“18军进藏牺牲第一兵”,将她写入了18军的军史。也正是这样的付出,从二野一纵分出来的年轻部队,70年后历次军改裁军依然留在解放军的序列里。55年,同样是军长,一纵改编的16军第一任军长尹先炳授衔大校,从一纵分出来的18军第一任军长张国华授衔中将,与北京军区司令员杨成武,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沈阳军区司令员邓华,兰州军区司令员张达志,内蒙军区司令员乌兰夫,昆明军区司令员谢富治,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广州军区司令员黄永胜,新疆军区司令员王恩茂,武汉军区司令员陈再道,成都军区司令员贺炳炎这些名将跻身同一级别。历史选择了18军、选择了张国华,而18军、张国华也没有辜负这种选择。

            通宝推:扶桑,唐斩非,呆头呆脑,大道至简,青青的蓝,天涯行者,云山,大胖子,独立寒秋HK,桥上,ccceee,onlookor,广阔天地,
            • 家园 一位老兵说

              我一生成长的过程,

              我在参军了以后

              在晋冀鲁豫军区

              补充一团一营4连当战士

              那时勤学苦练

              进行训练

              艰苦奋斗的训练

              强行军训练

              刺杀、投弹、手榴弹

              那段时间努力学习

              当时部队行军到河北、山西、河南

              尤其到了河南,就开始打拉锯战

              在大别山

              在湖北这一带

              开始打

              打到哪里

              打到确山

              打到驻马店啊

              打到洛阳

              打到方城、邓县

              这段时间也天天行军作战

              之后准备了一个大的战役

              对国民党要进行徐州会战

              我们称淮海战役

              这个战斗打起来

              我们共产党员要带头

              冲锋在前

              退却在后

              没有吃的

              先让给其他群众吃饭

              我们共产党员后吃

              49年4月份

              我们在21号渡了长江

              23号24号解放的南京

              在湖北就开始出发行军

              黑天白天的走

              我们3兵团

              从湖北到酉阳、秀山

              、白马山

              南川、綦江

              这一路来

              我们来到重庆

              很关心呀

              这个劳动人民

              像到渣滓洞

              我们紧跑慢跑还是不行

              来不及

              国民党他清楚我们刚到南川

              他们就进行了白公馆大屠杀

              我们到了重庆

              我们很快我就到了渣滓洞

              看国民党那还没有烧完

              看着非常残忍

              那还好来得快

              要不来得慢的话

              国民党要炸了建设厂这些厂,都埋的炸药,都要炸了

              所以当时地下党、保护工人纠察队

              保护了这个地方

              没有兵工厂破坏

              一共有32个兵工厂

              炸了一个刘家台兵工厂,完全炸完了。

              渣滓洞那些个在烈火中永生,他们的红岩精神,江姐这些英雄们他们

              感动人啊

              他们为什么

              他们有个信念

              为了共产主义奋斗

              入党的时候就说,入党后

              将永不叛党

              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

              为了全国

              为了世界人民

              永远地不受压迫

              不受剥削的这种理想的社会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有几处不够准确

              而18军又是如何处理的?张国华决定,从军、师的领导班子开始,带着家属一起进藏,拒绝进藏的一律按逃兵处置。张国华为了表示和大家荣辱与共,亲自背着自己的3岁的女儿在严寒中行军,最终,女儿在冰天雪地中感染了肺炎,不久后离开了人世。得知这一消息,18军上下官兵无不悲恸,他们将军长的这个小女儿称为“18军进藏牺牲第一兵”,将她写入了18军的军史。

              张国华的第一个孩子3岁的女儿难难是在18军进军西藏的准备阶段染病去世的。张国华和正在怀孕的妻子留下一岁半的儿子小军,踏上了进军西藏的路。张国华的妻子在甘孜生下他们的次女小康。1951年7月1日,张国华等率18军军机关由甘孜向昌都出发。人们好奇地发现,张国华背上背着他的出生不到两个月的女儿小康。但小康高山反应持续不退,张国华只得把妻子和小康送回新津。2021年,张国华将军女儿张小康: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我也70岁了。

              也正是这样的付出,从二野一纵分出来的年轻部队,70年后历次军改裁军依然留在解放军的序列里。

              1950年1月,第18军执行进军西藏的任务,进行了昌都战役,进驻拉萨。12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以第18军组建西藏军区,归西南军区领导。1952年3月17日,第18军改为西藏军区,第18军番号撤销。

              通宝推:ccceee,桥上,
              • 家园 如果细说的话,那就复杂了

                张国华的第一个孩子3岁的女儿难难是在18军进军西藏的准备阶段染病去世的。

                说是准备阶段其实也不准确。18军进藏的起点是乐山,1950年3月7日召开的进藏誓师大会,网上有一张流传甚广的小女孩的照片,就是难难在会场上照的。誓师大会之后,18军进藏先遣部队就开始出发了,然后其他部队3月29日从乐山分批出发,而难难是在雅安病逝的。从乐山到雅安恐怕不能说还在进藏准备吧。

                看部队是否存在不是单独看军的番号的,要是看番号,17军改后所有建国初的军番号都撤销了。

                18军的番号虽然撤销了,但军机关改成了西藏军区机关,所属部队基本还在。52师跟149师对调番号,一直保留到17军改,而且驻地就是在进藏的出发地乐山,军改后改为两个合成旅,留在西部战区的两个集团军。53师现为合成旅,虽然部队并不完全是老53师的,但依然有18军的部队血脉沿革。54师师部改成了武汉空军某部现为某导弹旅,所属部队都在西藏军区边防部队。

            • 家园 刘结挺后来进藏没?

              刘结挺与妻张西挺,是文革初期四川省的风云人物。

              曾与张国华搭过班子的:

              中共中央关于处理四川问题的决定

              中发[67]147号

              1967年5月7日

              由新任成都军区第一政治委员张国华同志、司令员梁兴初同志和前宜宾地委书记刘结挺同志、前宜宾市委书记张西挺同志,负责组织四川省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以张国华同志为组长,梁兴初、刘结挺同志为副组长。

              • 家园 自然是没进藏

                按照18军政委谭冠三的意思,"刘结挺想不去,我就把他捆上,我骑第一匹马,把他捆第二匹马,捆也把他弄到藏区。"刘一方面是张国华比较器重本想重点培养的干部,另一方面这样当逃兵的人不是他一个,所以最后的决定是不想进藏的一律转业,当时18的团级干部还有一个162团政委刘洪阳跟刘一起转业地方的。

                1950年刘结挺先任宜宾县委书记,后任江安县委书记,

                1953年任宜宾地委副书记,

                1961年任第二书记、书记,其妻子张西挺担任宜宾市第二副书记。

                1965年刘被李井泉主持的四川省委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开除党籍,

                1967年周恩来主持召开解决四川问题的会议,发表了你上面说的那个文件,也就是《四川十条》。周在总结讲话中宣布张国华、梁兴初、刘结挺、张西挺为四川省革筹领导小组的成员,张国华为省革筹小组的组长,梁兴初、刘结挺为副组长。

                1969年中央在北京召开解决四川问题的会议,对四川省革命委员会、成都军区党委《关于解决四川当前若干问题的报告》批示,刘张二人靠边站,

                1971年8月5日,中共中央撤销刘结挺、张西挺党内外一切职务。

                1978年6月24日,四川省公安局以反革命罪依法将刘、张逮捕

                1982年四川省高院以刘结挺、张西挺共同犯有阴谋颠覆政府罪、反革命宣传煽动罪、诬告陷害罪,判处刘结挺有期徒刑20年,判处张西挺有期徒刑17年

                1993年刘张二人保外就医,同年去世

                根据一些材料,这夫妻二人都曾在被捕后投降过国民党,而这两人也是wg中的风云人物。刘就不用说了,搅动了四川十几年。而张则是那十年河南“五朵金花”之一:豫东的谢静宜、豫西的吴桂贤、豫南的张西挺、豫北的聂元梓与豫中的文香兰。

                点看全图

                另外,90年代国外有一本挺有名的书,Wild Swans: Three Daughters of China《鸿》,写过这两口子的事

                通宝推:燕人,凤城,方平,
                • 家园 另一位也为入藏做出贡献的开国将军

                  余非:1930年在平江参加红五军,抗战时期八路军团政委。1950年18军进藏时,任西南航空处处长。奉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和李达参谋长命令;负责组织C-46运输机,突破“空中禁区”,进入海拔5500米的康定山口,为18军空运进藏物资:

                  甘孜是西康省的北大门——十八军的前方司令部和后方支援司令部,进军西藏、解放西藏战略要地。1951年10月,14400名十八军官兵和3000多名藏族同胞,在极其困难条件下艰苦奋斗,修建了当年世界上最高的甘孜简易机场,海拔高度3320米,跑道长3200米,宽50米,净空条件狭窄,只能向东南着陆、向西北起飞的单向起降机场。这是人民空军建设史上,一个跨越式、里程碑式的新台阶,值得中国人民骄傲自豪的!

                  18军政委谭冠三亲自来空运队讲话。邓小平同志为空投成功欣然题词:“强大的空军和强大的陆军结合起来,我们将是无敌的。”

                  55年授少将,后任武汉军区空军政委。

                  我母亲与他女儿是中办机要干校同学,相交半世纪,感情至厚。每年清明,家人为我父亲扫墓时,都会受托,顺道为余将军及其妻一并扫墓: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余将军妻子也是位有故事的人:

                  (1)名门闺秀,1936年离家出走,奔赴延安投军,后入抗大。解放后也授少将(当然不是55年)

                  (2)曾经是刘亚楼妻子,当年两人在抗大结婚时,抗大校长林彪参加婚礼。刘亚楼与她婚后生下一子。

                  (3)相关官方资料中,所有关于刘亚楼那次离婚的说法,都不是事实。为上将军讳,这里也就不说细节了。

                  有不少大人物,真实的历史,并不如官方史书所载。

                  当然,瑕不掩瑜。都是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新中国建设做出杰出贡献,值得我们尊重与纪念的革命先辈。

                  通宝推:呆头呆脑,方恨少,empire2007,燕人,桥上,青青的蓝,凤城,flycloud,
                  • 家园 捉个虫吧

                    贠不可能是少将。

                    55年第一次授衔的女少将只有李贞一人。

                    贠是80年代去世的,此时也70多了,不可能在88年二次授衔授予少将,更何况88年的女少将都是有没有姓的,不但没有她,甚至连渭南籍的都没有。

                    说起来她还是跟空军有缘,第一位丈夫是空军司令,第二任丈夫是武汉军区空军第一任政委,儿子也是在空军后勤部工作,儿媳妇是空军总院的。

                    通宝推:方平,
                    • 家园

                      贠的父亲,出任过国民政府渭南县县长。西安事变后,贠离家投延安,父亲与她断绝关系。贠后来的职级,是她女儿提到过。可能我记忆有误,多谢指正!

                      一些公开的报道中,错误的信息不少。相关当事人及其子女还是更清楚一点,也懒得去纠正了:

                      点看全图

                      贠与刘亚楼的恩恩怨怨,及刘亚楼在苏联的那么些个感情纠葛,以及他回国之后的余波,包括林彪在其中的劝。。。如果都写下来,可以演一部电视剧了。为尊者讳罢,不公开说了。

                      你提到的贠的子女,包括提到的儿子(军委空军单位上班)儿媳,都在这张照片上

                      点看全图

                      这张照片中间这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是当年我母亲她们班主任,长期在主席身边工作,(曾任中办保密局长)。

                      去年从八宝山走的,覆盖党旗。

                      (补:我提到的这位老人,早过了保密期,网上早就有公开的报道、照片。不违规)

                      通宝推:金银鑫,
                      • 家园 高个的老者是刘

                        其养母是王明的二妹

                        • 家园 刘煜南

                          50年代养母意外去世,才回到父母身边。

                          • 家园 非也非也

                            54年,生母来金寨与刘煜南相认并留下生活费;后刘考入六安中学上高中;养父被开除公职失去生活来源,去北京找刘司令要学费,刘支付学费,并按月寄生活费。57年,刘煜南去武汉找生母,然后入武汉二中学习,第二年考入军校,毕业后留北京空军机关。可以说工作之前从未在生父身边生活过。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