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 血浴长津湖(上) -- 忘情

共:💬141 🌺99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10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 血浴长津湖(上)

作者:忘情

历史上的长津湖之战,是抗美援朝运动战阶段第二次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场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战中,志愿军第9兵团在粮弹不济、饥寒交迫的情况下,硬生生将美军中素以顽强善战著称的陆战1师打残,震惊了整个西方世界,至今仍令美国人心有余悸。但胜利绝非没有代价。第9兵团在此役中冻伤减员数量之大,为我军历史上绝无仅有。个中成败得失,非常值得后人总结。

紧急赴朝

朝鲜北部被纵贯南北的狼林山脉一分为二,形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战场。狼林山脉以东是号称“朝鲜屋脊”的盖马高原。该高原东高西低,平均海拔约1340米,气候寒冷。除沿海一带地势较平坦外,余皆山高林密、交通闭塞、人烟稀少之地。从元山出发只有一条公路通向北方。该公路在五老里分岔,一路经赴战岭通往位于苏朝边境的惠山。另一路经黄草岭、长津通往江界。

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打响前,美第10军(陆战1师、美7师)和韩军第1军团(第3师团、首都师团、韩海军陆战队第1联队)从元山北上,妄图直扑朝鲜临时中央机关所在地江界,得手后再向西线迂回。为集中主力在西线歼敌,志愿军在东线只部署了42军124师、126师迟滞美韩军。从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6日晚,这2个师与韩军首都师团、第3师团,美陆战1师轮番激战13昼夜,将数量、装备均处于绝对优势之敌阻于黄草岭一线,确保了西线志愿军主力侧背不受威胁,为第一次战役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一次战役结束后,麦克阿瑟错误地认为仅有不到8万人的中国军队跨过了鸭绿江,其目的是保卫鸭绿江上的水电站,并无与美军全面开战的决心、意愿和能力。因此他向前线增调美3师、美25师,英29旅,土耳其旅,于11月24日发动全线总攻,企图在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事。其中,美3师被调往东线战场,被编入美第10军。

美军在向前线增兵,志愿军也在做同样的事。正在华东备战解放台湾的第9兵团被紧急调往朝鲜。该兵团为适应渡海登陆战需要,下属的3个军均为4师制。其中20军50569人,装备步枪13285支,冲锋枪3227支、轻机枪1021挺、重机枪152挺、迫击炮311门、火箭筒47具;26军48894人,装备步枪13504支、冲锋枪4353支、轻机枪932挺、重机枪209挺、迫击炮435门、火箭筒42具;27军50501人,装备步枪13448支,冲锋枪4413支、轻机枪1210挺、重机枪212挺、迫击炮494门、火箭筒68具;全兵团总兵力约15万人。

这样的武器配备,在志愿军乃至全军中都算非常强的。但是,部队枪械型号极为杂乱,口径不一,磨损严重,而且在出国时每支步枪只携带了80发子弹。由于是紧急赴朝,装备在军、师两级的山炮、野炮、榴弹炮运输不及,大多未能随同部队一块入朝,这让该兵团与美军的火力差距拉得更大了。

饥寒交迫

第9兵团北上时,身穿按华东地区御寒标准做的棉衣,头戴50式大檐帽,脚穿胶鞋。该兵团司令员宋时轮率一些将领先行北上,途经北京时曾向在东北战斗过3年的萧华请教严寒情况下的保暖问题,并就冬装问题多次与上级电报沟通,

按原先计划,第9兵团应该在沈阳、梅河口作短暂停留,以补给东北标准的御寒衣物。但朝鲜东线战场形势变化,迫使该兵团不得不提前从辑安、临江入朝,致使诸多物资转运不及。为解燃眉之急,东北军区副司令员贺晋年于11月5日紧急动员军区机关干部和直属队,捐出641件棉大衣送给先期抵达的20军。11月8日,东北军区将准备发放给西线第13兵团的35090件棉大衣转交给第9兵团,后又紧急协调财政部,调来了10万件新旧棉大衣,各地也纷纷运来棉大衣应急。根据统计,到11月底,第9兵团签收的新旧棉大衣总计226661件。

从账面上看,这么多棉大衣供应给总人数约15万人的第9兵团,可谓绰绰有余。但是,一则以朝鲜1950年冬天遭遇到最低可达零下40余度的极寒天气,仅有棉大衣仍远远不够,必须有绒衣、厚棉衣、厚棉裤、厚手套、乌拉草鞋、皮帽棉帽,从头到脚全副武装起来才行。二则,这226661件棉大衣是截至11月底的后勤交割数量。而20军、27军、26军已分别于11月7日、12日、19日跨过鸭绿江,向长津湖疾进。三则,不仅第9兵团后勤部未能将领到的棉大衣全部及时下发到指战员们手中,而且因为长途徒步行军的负重能力有限,许多已经领到棉大衣的指战员为了多带弹药和干粮,竟将棉大衣留在了留守处。

20军60师在徒涉鸭绿江前,因为将全师的大衣、背包留在了辑安,结果出动第1天仅1个团就冻伤了700余人。从临江入朝的27军基本人人发到了棉大衣、棉鞋、绒帽,其中有三分之一是寒区标准的冬装。但该军过江前将其中的绝大部分留在临江留守处,结果出国首日就冻死2人,冻伤500余人。此后,部队白天黑夜均在野外行军、宿营,沿途几乎每晚都下雪,衣物经常透湿,难以烤干,冻伤者与日俱增。虽然后勤部门紧急抢运了一批冬装,但却没能运力加运手套。当部队出现大量冻伤时,没有寒区生存经验指战员们,不是用揉搓的办法慢慢恢复肢体受冻部位的血液流通,而是错误地采取了几十个人一起抱团烤火的办法,结果造成了大量的手脚受损减员。

雪上加霜的是,粮食和副食供应的严重不足,让负重踏雪奔赴战区的第9兵团将士无法摄入足够的营养和热量以抵御严寒,加剧了冻伤所带来的伤害。按战前后勤部门测算,仅仅保障1个军的粮食供给,就至少需要150辆汽车。志愿军后勤第1、第2、第3分部入朝时的735辆汽车,至11月12日就有315辆被敌机炸毁,另有20余辆因车祸损毁。运力的严重不足,导致第9兵团各部队只能时断时续地收到不到需求量46%的给养,大部分时间只能靠随身携带的,以炒面、炒米、炒黄豆为主的干粮维持生命。从入朝到长津湖之战结束,有不少部队出现过断粮现象,最长的断粮间隔长达3天之久。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志愿军和朝鲜政府协商,允许第9兵团挖取路边田里因朝鲜百姓跑反而无人收获的土豆充饥,但要求做好取用记录,以便事后归还。这些土豆虽然一时解了燃眉之急,但在战区因美军战机威胁太大,在相对安全的地区煮熟的土豆好不容易送上前沿时,都冻成了冰坨子。指战员们只能用牙将这些冰坨子一点点啃碎,在嘴里捂化后再一点点咽下去。

就是在这样饥寒交迫的情况下,第9兵团的勇士们仍然斗志昂扬地走向了长津湖战场。非但如此,他们晓宿夜行,在美机不间断空中侦察的情况下,隐蔽地完成了对美陆战1师的战役分割。战斗还未打响,第9兵团就创造出一个现代战争史上不可思议的奇迹。仅此一条,就足以让这些勇士们永垂青史。

Y型长蛇阵

11月7日,42军124师、126师奉命撤离黄草岭,翻越狼林山脉加入西线战场后,东线仅剩少量的朝鲜人民军部队。但东线美韩军队仍心有余悸,行动并不积极。美第10军军长阿尔蒙特少将令韩军首都师团、第3师团将当前任务交给美陆战1师、美7师,转向吉州、清津发展进攻。美3师于11月4日在元山登陆后,接替了美陆战1师担任元山、咸兴地区的守备任务。

美陆战1师迟至11月16日才进占下碣隅里。当天,20军进至长津湖西侧南兴洞地区,开始进行战前准备,并以59师176团和89师267团接替42军此前在长津湖地区的防务。

17日,27军(欠94师)到达长津湖北侧的越上庄地区。

21日,美7师17团进占惠山,其31团战斗群位于赴战湖东南元丰里,32团战斗群在丰山。23日,美陆战7团进占柳潭里,陆战5团进占新兴里。

阿尔蒙特为让陆战1师北上时心无旁骛,命令美3师7团前往社仓里接替韩军第3师团第26联队,保障陆战1师左翼安全。美7师31团战斗群从赴战湖方向西移至新兴里,32团战斗群进至长津湖东侧,保障陆战1师右翼安全。陆战5团由新兴里西移至柳潭里。

到11月27日白天,长津湖地区美军的态势如下:

美7师31团战斗群位于长津湖东面的新兴里,下辖31团3营、32团1营、第57野战炮兵营(欠C连)、第15防空炮营D连。美7师31团在苏联十月革命后,作为列强干涉军的一部分,曾入侵苏联西伯利亚,被时任美国总统威尔逊授予“北极熊团”称号,并亲自授予团旗。

位于长津湖西面柳潭里集中了美陆战5团、陆战7团战斗群(欠1营C连,2营营部、F连及机炮连)、陆战炮兵第11团第1营、第3营G连和I连、第4营。

在柳潭里通向下碣隅里的公路上,从西北向东南依次是西中里、闲上里、德洞岭、西兴里这几个要点。其中只有德洞山口驻有陆战7团2营F连和陆战7团1营C连(欠1个排)。

下碣隅里不仅驻有美陆战1师师部及师直属队,还有陆战1团第3营、陆战7团2营营部及机炮连、陆战炮兵第11团第2营D连和3营H连等战斗单位。

从下碣隅里一路向南的公路上,从北向南依次是上坪里、富盛里、古土里、水门桥、黄草岭和真兴里这6个要点。其中,古土里驻有陆战1团团部及2营、陆战炮兵第11团第2营E连、美7师31团2营(欠E连)、1营B连、英国海军第41陆战突击队。真兴里驻有陆战1团1营、陆战炮兵第11团第2营F连。

此外,位于下碣隅里西南方向的社仓里,美3师7团和韩军第3师团第26联队正在交接防务。

总体上,美军在长津湖一带的部署呈“Y”字形,前出的两个“拳头”被长津湖隔开,彼此无法支援。新兴里、柳潭里、下碣隅里这三个点中,以柳潭里兵力最强,新兴里次之,下碣隅里美军步兵力量最弱,但支援火力最为强大。

火力差距大

美陆战1师编制人数约2.5万。长津湖之战时,因其师属第1海岸营、第1水陆两栖车运输营、以及陆战第11炮团所属的1个114毫米多联装火箭炮连留在兴南港,以及在此前战斗中遭到的伤亡尚未得到补充,该师实际参战人数约1.8万人。

别看刚赶到长津湖战场的20军、27军对美陆战1师有将近5倍的人数优势,但美陆战1师的火力却远强于整个第9兵团。其师属陆战炮兵第11团下辖4个炮兵营。第1、2、3营各装备18门105毫米榴弹炮,第4营装备18门155毫米榴弹炮。师属第1坦克营装备63辆M26重型坦克,6辆M4中型坦克,2辆M24轻型坦克2辆,合计71辆。每个陆战团下辖3个步兵营和1个重迫击炮连(装备12门107毫米迫击炮)、1个反坦克连(12门75毫米无后坐力炮和5辆 M4A3E8型坦克)。每个步兵营下辖3个步兵连和1个火力连(装备4门81毫米迫击炮、4门75毫米无后坐力炮、12挺12.7毫米M2HB重机枪)。每个步兵连下辖3个步兵排和1个火力排(装备4具89毫米火箭筒、2门81毫米迫击炮、6挺12.7毫米M2HB重机枪)。每个步兵排下辖3个步兵班和1个火力班(装备2具89毫米火箭筒、3挺BAR勃朗宁轻机枪和1挺12.7毫米M2HB重机枪)。每个步兵班配备10支M1“伽兰德”自动步枪和2挺BAR勃郎宁轻机枪。班、排长配备M1卡宾枪,连长以上军官配备M1911A1型自动手枪。陆战1师和其他美军的最大区别,在于他们全部是志愿兵,没有一个征召兵,因此战斗力比其他美军高出一个档次

不仅建制内火力远超志愿军,陆战1师还能得到美陆战队第1航空联队的空中火力支援。第1航空联队和陆战1师早在1942年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期间就并肩战斗,彼此配合相当默契。该联队拥有7个中队,共计150架各型飞机,并直接派遣老资格的飞行员跟随陆战队地面作战,及时呼叫支援。最高记录曾1天起飞上千架次战机支援陆战1师。

对东线美军实施支援的,还有美国海军第90特遺舰队。该舰队拥有“埃塞克斯”级舰队型航空母舰4艘,分别为“莱特湾”号(CV-32,Leyte)、“普林斯顿”号(CV-37,Princeton)、“福吉谷”号(CV-45 ,Valley Forge)和“菲律宾海”号(CV-47,Phillpine Sea).卡萨布兰卡级轻型航空母舰1艘,“巴丹”号(CVL-29 ,Bataan);护航航空母舰2艘,培登海峡号(CVE-116)和“西西里”号(CVE-118)。为这7艘航母护航的轻巡洋舰和驱逐舰有30余艘。参战的美海军约3至4万人,舰载飞机500至600架。

陆战1师编制内的汽车极多,而且还广泛采用空运补给方式,空运对象可达到连级部队,大部分伤病员采用空运方式后送。他们的冬装包括防寒帽、厚呢军装、毛衣、大衣、毛袜、皮靴和鸭绒睡袋。连队装备棉帐篷、火炉等取暖设备。每个班、每辆车除配备小汽油炉外,阵地上还有专门供热的电炉。由于弹药、汽油充足,为防止装备受冻损坏、汽车不能发动,美军规定甭管有无敌情,武器隔一段时间射击一次,汽车发动一次。

在给养方面,美军野战口粮分为B、C、D、K四大类。B口粮为集体口粮,包含蔬菜、肉类、饼干、硬糖果、炼乳、黄油、速溶咖啡、布丁、果汁、麦片、果酱、甜点、盐、白砂糖、速溶饮料粉、香烟、火柴、肥皂、净水药片、开罐器、毛巾、卫生纸,有3种不同的搭配方式。C口粮是单兵口粮,包含3个肉类和蔬菜罐头,3个饼干、糖果和饮料罐头,每个罐头净重227克。除此之外还配有口香糖、巧克力、火柴、香烟、餐巾纸。K口粮也是集体口粮。一份K口粮包含12份早餐、午餐、晚餐,其中有黄油、饼干、奶酪、砂糖、果酱、速溶咖啡、巧克力、口香糖、火腿罐头、午餐肉罐头、牛肉罐头、开瓶器、餐勺、餐巾纸、火柴、香烟。D口粮其实就是巧克力棒,成分包括:可可脂、蔗糖、奶粉、燕麦粉、香精、维生素B1,可以迅速补充人体热量消耗。

长津湖之战,参战的美军各部自始自终从未饿过肚子。

部署可商榷

第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决心于11月27日晚对长津湖地区之敌发起进攻。其具体部署是:

27军79师部署在柳潭里以北,20军59师部署在死鹰岭一线,会同位于柳潭里西北的20军89师267团围歼柳潭里之敌;27军80师加强81师242团,在新兴里地区围歼美7师第31团战斗群;27军81师(欠242团)占领赴战岭西侧,阻击美7师西援。20军58师进至上坪里地区,从三面向下碣隅里发起进攻;20军60师占领富盛里、小民泰里一线,切断下碣隅里之敌的南逃退路。20军89师(欠267团)牵制社仓里美3师7团,阻其北援陆战1师。27军94师为战场预备队。

从这个部署看,初次与美军交手的宋时轮决心以2个军的兵力,分别在3处同时围歼总计1个加强师的美军,决心不可谓不大,但这显然超出了火力贫弱、粮弹不济的志愿军能力范围。待真正交手后才发现,如果将空中支援火力排除在外,只计算地面火力,1个美军师地面火力强度竟然相当于志愿军2个军。更何况长津湖之役,20军和27军军属、师属榴弹炮、野炮和山炮并未参战,这就更拉大了双方的火力差距。

就指挥角度而言,这个部署也不无商榷之处。柳潭里方向,志愿军4个团要攻坚陆战1师2个团级战斗队;新兴里方向,27军4个团攻打美7师相当于1个团级战斗队的部队;20军58师不足万人,却要围歼下竭隅里陆战1师至少相当于1个团级战斗队的兵力;由此,3个进攻方向上兵力优势均不大,而且20军的4个师被分割用在4个方向上,既分散了力量,也让互不统属的部队间协同平添了困难,更让20军军部几乎丧失了存在的意义。

如果第9兵团在战斗预案上作一些调整,实际效果可能更好:让58师北上新兴里,阻击美7师西援的81师再增调1个团加入围歼美7师31团战斗群的战斗,使双方在这一地区的团级单位数量比从4:1增至8:1,极有可能大大缩短战斗进程。在全力攻坚新兴里的同时,改以60师的2个团牵制下竭隅里之敌,不让其北援。以该师另1个团牵制古土里之敌。89师只留1个团牵制社仓里之敌,另1个团北上会同267团,共同阻止柳潭里之敌向下碣隅里撤退。79师从北面以佯攻牵制柳潭里之敌。59师则摆在柳潭里至下碣隅里公路上,视战场形势随时支援各个方向。

在迅速解决新兴里之敌后,以20军58、59、60师及81师共同围歼下碣隅里美陆战1师师部,89师2个团阻击柳潭里之敌回援,79师继续在正面牵制柳潭里之敌。一旦下碣隅里被我军攻克,除留下20军89师的1个团继续监视社仓里之敌,以81师监视古土里和赴战岭两个方向可能来援之敌外,20军、27军主力共计6个师又2个团的兵力可全部用于围歼柳潭里陆战1师2个团级单位。

只有这样打,才真正贯彻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先打弱敌,最后解决强敌”的我军作战原则。但历史不能假设。长津湖之战最终仍按宋时轮的部署,于27日晚正式打响。

浴血柳潭里

柳潭里位于长津湖以西约10公里处,坐落在一个由5座山峰环抱的山间盆地里。这5座山峰按照其与柳潭里的相对位置,被称为北山、西北山、西南山、南山和东南山。长津湖从北山和东南山之间延伸到柳潭里。柳潭里周围除了这5座山峰外,还有大片连绵起伏的山地,依其海拔高度被分别命为1282、1240、1276高地等。1条公路从这些山峰高地之间穿过。

作为第9兵团前卫的20军89师267团是率先打响长津湖之战的部队。该团在柳潭里西面和西南面骚扰意图北上的美陆战1师第5团和第7团战斗群,迟滞了该敌向武坪里前进的步伐。该敌察觉情况不妙,遂于27日白天在柳谭里构筑了环形防御圈。

27日20时许,267团1个营向防守柳潭里西北部1403高地的陆战7团3营H连发起进攻,仅几分钟就取得突破,随后连续击退美军反扑,击毙美军连长,至28日凌晨4时最终夺占1403高地。但是,267团另1个营向防守无名高地的美陆战5团2营发起的进攻,因为连起码的兵力优势都没有,所以未能成功。

北面向柳潭里发动主攻的27军79师以236团在左攻击1240高地和1384高地,235团在右攻击1282高地,237团为师预备队。28日凌晨1时,236团1个营向驻守1240高地的美陆战7团D连发起进攻,于2时半取得突破,3时许占领了美军连指挥所。200多人的D连只剩下16人能继续战斗。28日天亮后,前来增援的美陆战5团C连1个排反击上了1240高地,但于11时许又被236团赶了回去。

28日凌晨2点半,236团另1个营向据守1384高地的美陆战5团3营I连发起进攻,在纵深战斗中击毙美陆战5团3营营主任参谋坎尼少校,最终拿下了1384高地。

235团1营攻击1282高地,与陆战7团E连打得难解难分,双方都蒙受了巨大伤亡。由于236团在攻占1384高地后,没有对1282高地实施迂回包抄,故而美军勉强守住了1282高地。

28日、29日白天,陆战5团1营在1282、1240高地和79师反复争夺。奉命前往1个无名小高地运送弹药的236团战士朱瑢堂,发现该高地上的战友们全部牺牲,便1个人守在那里,连续打退美军4次进攻。

29日,宋时轮下令将战场预备队94师用于柳谭里方向,同时将59师调归27军指挥,令该师控制死鹰岭、西兴里等阵地,与79师合力歼灭柳谭里美军。79师调整部署,命236团继续在柳谭里北侧1282、1240高地牵制美军;235团、237团绕到柳谭里西侧,准备从西向东侧击美军,94师从柳谭里东侧南下;59师以175团坚守1419、1542、1581和1520高地;176团以一部控制雪寒岭、西中里、1408高地,主力位于闲上里,机动出击;177团坚守死鹰岭、德洞山口、西兴里。

遇挫德洞里

战前,59师接到的命令是“该师主力应按时进入庆城以东抢占新兴里、西兴里二侧阵地,切断下碣隅里与柳潭里之联系,并以有力一部由东南向西北配合27军攻歼柳潭里之敌,另以一部逼近下碣隅里,协助58师围歼下碣隅里之敌。”

27日晚,59师以175团攻击陆战7团C连驻守的1419高地,以177团攻击陆战7团F连驻守的福克斯高地,打算得手后再兵分两路,分别支援27军79师和20军58师的作战。

当晚,175团首先控制了1520、1542、1581高地。28日凌晨,该团以1个连兵力,以居高临下的态势突然对陆战7团1营C连控制的1419高地发起进攻,很快便突破了敌右翼阵地。可惜的是,该连过于重视抢占周围的高地,攻击兵力严重不足,导致纵深战斗受挫。等175团集结起足够兵力时,天色已亮。飞临战场上空的美军战机投掷了大量凝固汽油弹,导致该团第二次进攻失利。该团准备第三轮攻势时,从柳潭里出援的陆战7团A连和B连救出了C连残部。

福克斯高地位于公路的北侧,公路的南侧是志愿军控制的死鹰岭1519高地,其北方就是德洞山主峰(1653高地),两个高地之间有一鞍部连接,美陆战7团2营F连把1个排放在山顶,呈倒三角配置。另2个排沿高地南侧一字排开,控制公路。陆战7团2营重武器连的重机枪班、81毫米迫击炮班、89毫米火箭筒班和F连60毫米迫击炮班、重机枪被平均分配到各排。该高地还得到了下碣隅里美第11炮兵团H连6门105榴弹炮的火力支援。

28日凌晨2时30分,177团1营对福克斯高地发起奇袭,数分钟后突破高地北面的F连3排阵地,毙敌18人、伤敌9人。见F连3排和其西南的2排之间的结合部出现了空隙,177团1营遂兵分三路,第一路正面强攻F连2排阵地,第二路从F连2、3排结合部突击,第三路F连1、2排结合部发起突击。其中,第三路很快形成突破,基本歼灭F连60毫米迫击炮班。但F连立即组织重机枪火力覆盖了这一区域,突入的志愿军战士全部牺牲。此后,虽然177团1营仍不断发起攻击,但在美军优势火力面前均无功而返。拂晓时分,F连1排向山顶发起反冲击。坚守阵地的177团1连连长王龙保、指导员王永奎、1排长李玉海全部牺牲。接替1连的2连力战不支,忍痛放弃了阵地。

28日白天,柳谭里美陆战7团2营试图营救F连,被志愿军所阻。从下碣隅里出动的美军援兵也被177团2营击退。

由于福克斯高地仍在美军手中,致使59师不能放心将兵力转用到其他方向。28日夜,未得到任何补充的177团,继续向已经得到空投补给的福克斯高地守敌发起强攻。最终有50多人突破了F连3排阵地,但他们随后悉数牺牲于美军绵密火网下。

29日白天,美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少将派出以陆战7团3营为主的混编部队,准备救出困守福克斯高地的F连,重新打通柳潭里至下竭隅里的公路。但这一次,美军只从柳潭里走出了约4公里,就不得不在志愿军176团5连的顽强阻击下撤了回去。

29日夜,177团组织2个连的兵力猛攻F连1、2排结合部。美军疯狂地朝志愿军进攻部队倾泻火力,并呼叫下碣隅里的105榴弹炮实施火力支援。故当晚177团的进攻依旧没能取得进展。

阻敌突围

11月30日,柳潭里美军指挥官利兹伯格上校决定突围,他命令陆战7团3营拿下1542高地和1419高地,取得前进的立脚点,然后以陆战5团3营为前卫。陆战5团1营、2营为后卫,分别守柳潭里北部和西南高地。陆战7团1营不走公路,取直线翻山越岭去救F连,计划和陆战5团3营在德洞山口会师。12月1日上午8时,突围行动拉开序幕。当天美海军航空兵为此提供了超过120架次的近距离空中火力支援。

此时战斗已经打了5天,对柳潭里美军形成包夹之势的79师和59师均有大批战斗伤亡和冻伤减员,但各部队见美军竟想破网而出,均急红了眼。27军军长张翼翔令79师236团尾追美军,师主力迅速攻克1542高地;59师攻克1419高地;94师(欠281团)迅速南下做平行追击;原先在新兴里方向的81师迅速西进至死鹰岭以东地区,协助59师阻敌突围。

79师236团再次对1282高地发动猛攻,这时驻守的美军是陆战5团3营G连(此时尚未归建充当前卫)。该高地易手达7次之多。最终陆战5团1营赶来前来接应G连突围,随后退入柳潭里村南的阵地阻击236团的攻势。饥寒交迫的236团指战员紧追撤退之敌冲进柳潭里后,忙于拾捡美军遗弃的给养、弹药、御寒衣物补充自己,没能趁陆战5团1营尚未完成防御部署之机,一举将该敌歼灭于运动中。

由于59师175团的顽强阻击,到1日下午15时,负责攻占1542高地和1429高地的陆战7团3营还在1542高地山脚下止步不前。黄昏时分,美军停止突围,构筑环形阵地组织防御。当日晚,志愿军对美军突围部队展开殊死攻击。

在北面,79师236团对陆战5团2营发起猛攻。该敌呼叫夜间战斗机,对阵地前200米范围内实施火力覆盖,这才勉强保住了阵地。战至2日中午,陆战5团2营在战机掩护下脱离战斗。

94师在追击途中遭美军空地火力密集突击,加上冻饿减员,基本丧失了战斗力。

59师175团2营加强176团两个连(因为战斗和非战斗减员,实际兵力是5个排),于2日凌晨重新夺回陆战5团3营G连驻守的1419高地。

12月2日凌晨,79师235团对驻守1542高地的美陆战7团3营发起突袭,3营7连、9连从两翼悄悄摸上高地,许多美军尚未来得及爬出睡袋即被击毙。侥幸逃回已方纵深的美军不足200人。拿下1542高地后,235团3营副教导员迟浩田率该团7连1个排再接再厉,在短短30分钟内又连夺美军4个小高地,但终因兵力不足,未能进一步发展胜利。

在1581高地,235团1营对陆战5团3营I连发起一轮又一轮猛攻,打得该连还剩下40余人。

至此,突围美军被围在1542高地以东、1276高地以南、长津湖西南,以及1419高地、1520高地北侧沿着公路的一个狭小区域内,而且其右翼陆战7团3营已到了崩溃边缘,陆战5团2营也危如累卵。但由于认为美军只能沿公路进攻,志愿军将主要阻击力量集中在公路沿线,在柳潭里到新兴里的山岭上仅仅放了少数部队。其中1520高地上的志愿军仅60人,而且全部因饥寒交迫冻死在阵地上。因而一返常规翻山越岭而来的美陆战7团1营一路上仅遇微弱抵抗,于12月2日11时抵达了F连据守的福克斯高地。

接下来,突围美军前卫陆战5团3营在得到陆战7团2营D连、E连加强后,前出反击1419高地得手。59师175团2营副教导员方策率最后6名战士发起视死如归的反击,全体壮烈牺牲。

中午时分,突围美军在强有力的空中掩护下,甩开了79师追兵,在公路上成一路纵队继续前进。负责拦击的59师在美空中火力压制下,白天无法集中成建制的部队,只能以班和作战小组为单位,阻击公路上源源而来的美军,并于2日夜间摧毁了美军1门105毫米榴弹炮。

3日晨,为接应突围部队,福克斯高地的美军突然由防御转为进攻,从59师177团手中夺下了死鹰岭1519高地及附近的阵地。177团1营剩下的60余位指战员却仍然坚守着死鹰岭主峰寸步不退。此时,他们已经被冻在雪地里难以移动身体,但却以常人难以想像的毅力,连续打退了美军2个连兵力发起的8次进攻。付出了巨大代价的美军发现主峰上的志愿军并未像以往那样发起阵前短促反击,判断该阵地已无力威胁沿公路撤退的美军,遂悻悻而去。主峰上的60余位勇士直到3日傍晚,才被赶来施救的战友们一一背下阵地。

同样死战不退的,还有坚守西兴里一线的177团2营。其中,该营6连125名指战员全体冻死在阵地上,他们的遗体全部保持着战斗姿势。战友们在6连上海籍战士宋阿毛身上发现了一首绝笔诗:

  我爱亲人和祖国,

  更爱我的荣誉,

  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

  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

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的,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3日黄昏,从新兴里方向赶来驰援的81师243团(欠2营)接管了59师177团2营阵地,又继续阻击了南逃美军1昼夜,重创了陆战7团1营C连,俘虏了60余美军。4日傍晚,美陆战5团、7团战斗群以伤亡过半的代价逃入下碣隅里。

(土鳖扛铁牛)

通宝推:happyyuppie,清风居士,踢细胞,偶卖糕的,青青的蓝,桥上,天涯行者,脊梁硬,梓童,网海,黄序,lxjian2008,莫问前程,方恨少,广阔天地,翼德,
家园 朝鲜战争后两方的最高指挥官,宋和阿尔蒙德都退出一线了 -- 有补充

朝鲜战争后两方的最高指挥官,宋和阿尔蒙德都退出一线了。说明两国高层都认为高级指挥官的指挥上问题比较大。阿尔蒙德在长津湖后就退出一线,教书去了然后就退役了。宋则是不再指挥部队。

我这个外行都知道肯定是指挥上问题比较大,但是我觉得不是布阵的问题。战场就这么大,再多的兵力没有住处风餐露宿,几天就大规模感冒发烧,失去战斗力了。

我看长津湖的文章,总写下级战士多么艰苦,多么勇敢,既然下面部队打得没问题,那么就是指挥员尤其是兵团和军级指挥的问题了。

下竭隅里是最重要的关键点。兵团派20军58师去打下竭隅里,还有预备队27军的两个团,可是27军在新兴里受挫后预备队被调走去打新兴里,造成美军在新兴里虽然失败了但是争取了时间,就损失了1000多战斗兵。保住了下竭隅里美军整体就不会失败。没把关键兵力集中在关键点上,那么谁同意的这个调动,是在27军督战的兵团副司令员陶勇吗?打完新兴里预备队也打光了,伤亡惨重的58师只能干耗等26军到来。指挥纪律还要不要了?

师军级干部指挥不够积极配合的也不好,比如下竭隅里前线没有军级指挥官。在进攻受挫后,听信58师黄朝天的判断,说下竭隅里有敌人一万多人。58师三次进攻下竭隅里失败,黄朝天没报告真实情况,也没说自己伤亡减员巨大,造成兵团部误判下竭隅里敌人动向,等下竭隅里开始突围,宋就抓瞎了。20军没派驻军级领导到下竭隅里去绝对是个失误。20军军长也和宋一样去搞军事教育了,但是黄朝天升任20军军长了。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炮兵的指挥运用也失败。首先前线有炮兵,下碣隅里58师就带了炮兵团75毫米山炮和野炮,新兴里有炮16团的日式75毫米野炮有2个营,炮弹起码有1个基数(1门炮60发)但是都打得不准发挥不出作用。炮兵怎么指挥的?这么重要的炮兵,兵团为啥不给于足够的指导,比如派驻干部帮助瞄准,提前构筑阵地等准备活动。

新兴里是27军副军长詹大南负责指挥,把原本是80师师长,周围的地形都看一周多了熟悉情况的张铚秀调走临战前升任26军副军长。张铚秀去26军不熟悉情况发挥作用也不大。张铚秀在,新兴里能打得更好。不至于伤亡那么大,还用了下竭隅里的预备队。为啥要临阵换将?

26军政委强行要求各部队白天行军,结果被炸的人仰马翻。哪里还有什么战斗力。他干啥去了?打电话去了?

高级干部自己不去前线,对下级要求可严了。文中有个冰雕连没说,26军围攻下碣隅里,一个四四制的滩头营(就是连里都是四个班,四个排),潜伏在雪地里,因为规定是2发信号弹后攻击,结果营指挥所被美军炮击全歼,前线各连等信号弹不敢动弹几乎被全体冻死在潜伏地。

多么严格的军纪,多么烂的指挥,多么不负责任的指挥,多么好的下级战士。

美军问题也很多。我记得美军对高级军官要求非常严格,不好马上调整,如果打了败仗,高级指挥官会非常内疚,失败后因为精神压力大精神失常也不少。不打败仗,打成平手都要调整。二战中美军的海军就有不少例子。长津湖之战后不久,大领导换人,新兴里的美7师师长巴达维,10军军长阿尔蒙德都退出一线,不久就退役了。陆1师师长应该没问题后来升为中将,没干2年也退役了。

通宝推:凤城,青青的蓝,金台夕照,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最主要原因是9兵团的干部数量和质量都不够 -- 补充帖

9兵团的军师团三级都是新提拔几个月的干部。比如20军长张翼翔,10月份刚当上军长还兼政委。数量也不够,26军没有副军长,火线提拔了副军长。

兵团级是宋时轮+陶勇搭班子,都是战将型的。连个政委也没有,什么事情都靠宋时轮一个人肯定不够。

以上可以看出来各级干部都不够。9兵团不仅物质不够,干部准备得也不够。出国作战应该配最强的干部,双份保险。

家园 冻死冻伤拿么多,宋就就发枪毙,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嘴脸,不把战 -- 有补充

士性命当回事。建国后开始当老爷,享受生活了。

通宝推:川普,青青的蓝,网海,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发错了,是宋就应该枪毙 -- 补充帖
家园 咱们在柳谭里派兵太多了,武器不足,没有必要,牵制就好了

应该是柳谭里分出一部分兵力集中在下竭隅里,第一次就突进去,不是被打出来。

咱们进去了一次,占领了后勤武器,然后被赶了出来。粮食和武器还都被炸了。

宋时轮的三个战斗地点平均分配兵力,是非常错误的。宋时轮认为自己可以打爆柳谭里和新兴里、下竭隅里三个地方。

结果就新兴里战斗比较顺利。

志愿军第20军4个师担负从侧后攻击美军的任务, 其部署是:以第58师首先攻占富盛里、上坪里,然后全力攻歼下碣隅里之敌;以第59师全部并指挥第267团抢占死鹰岭、新兴里、西兴里阵地切断柳潭里与下碣隅里的联系;以第60师抢占古土里以北有利地形,坚决阻击美军南逃、北援并相机占领古土里;以第89师首先攻歼社仓里之敌,随后主力向上通里、下通里前进,切断长津湖地区美军的退路,并阻击增援之敌。

  志愿军第58师担负攻击下碣隅里的任务, 按计划,应该是27日黄昏向下碣里之敌发起攻击,但是由于大雪封山,道路难行,部队无法按时到位。师长兼政委黄朝天立即报告,要求推迟一天发起攻击,20军和9兵团也没有办法,只能批准。

  志愿军58师进攻时间推迟一天,但是,负责切断下碣隅里南北道路的59师、60师按计划27日晚展开了攻击。而且27军也于27日晚开始向柳潭里、新兴里之敌发起攻击,这样,下碣隅里之敌知道将面临全面攻击,必然全力做好防御准备。

  28日天亮时分,志愿军第20军的态势是,第60师占领了富盛里、小民泰里一线,切断了下碣隅里的美陆战1师南逃的退路;第58师已进至上坪里地区,三面包围了下碣隅里,第59师占领了死鹰岭和西兴岭等阵地,美陆战1师在柳潭里和下碣隅里的联系已被割断。

 28日晨,为保证后方补给线的畅通,史密斯师长命令古土里的第1团团长向志愿军第60师占领了乾磁开、小民泰里一线进攻,打通古土里至下碣隅里之间的道路。

  28时8时左右,58师172团按计划开进到长津湖一侧,突然发现湖对岸有美军,为了按时进入指定位置发起冲击,172团2营穿着棉裤踏着冰水迅速涉过长津湖,官兵一上岸,零下30度的严寒,将棉裤全冻成冰坨, 行动困难全身疼痛,严重迟滞了冲击速度,但是,志愿军奋勇前进,上去就与美军交上了火,并占领了1071.1高地东侧的进攻出发阵地。

  28日下午13时,美第1陆战团团长普勒命令2营D连向北部的下碣隅里方向攻击,企图恢复古土里与下碣隅里的联系。D连在走出大约一公里路程时,在漫天大雪中突然遭到中国军队的猛烈袭击,被志愿军第60师179团三面包围并被击溃。

  为统一组织下碣隅里的防御作战,28日15时,史密斯师长下达命令:“任命第1团第3营里奇营长为下碣隅里地区的统一防御指挥官”。里奇营长立即召集了各部队长开会,介绍了情况,规定各自负责地域,17时结束了会议。据后来的调查,那时在下碣隅里有陆军、海军、海军陆战队、韩国军队等58个单位,共3913人。

  28日,根据美第1陆战师师长的命令,第7团第2营从下碣隅里向德洞山口前进,企图救援第7团F连行动失败。第1团第3营也想打通下碣隅里至古土里的道路,而未能成功。I连向下碣隅里西南的红门里方向实施战斗侦察,遭遇中国军队一个连以上的兵力而撤回,古土里方向的南北对进也以失败告终。根据这些征候和飞机的侦察,美军已经明确下碣隅里被中国军队所包围。

  下碣隅里的环形防御部署是,西南侧——南侧配置I连和H连,防守主要的接近路,其正面宽度合计为2200米。同时,设想敌人进攻的东丘,预定以1个步兵连负责防御。东丘至H连左翼之间,从左向右,由火器排负责防守东丘的南端和道路,接着由第1工兵营D连(不含修建机场跑道的人员)负责防守湖的南面。里奇还对所属炮兵任务进行了区分,由第11炮兵团D连负责防守南面。从东丘的北端开始,在其北面配置了第7陆战团反坦克炮兵连,在其西北配置第11炮兵团的H连,其主要任务是支援德洞山口的F连。接着到I连之间,由北向南的配置为第1勤务营的指挥分遣队、第1汽车运输营、海军陆战队第2航空控制队、司令部营、第1团第3营营部管理连,在该连以北的第7团第2营的火器连担任通向柳潭里道路和防御。

  28日黄昏,下碣隅里寂静得令人恐惧,常常有轻武器的射击声打破这种寂静。58师当时的装备和弹药配备:每营2门82毫米迫击炮,180发炮弹;6门60迫击炮,240发炮弹;步兵连有12挺轻机枪,每挺1箱子弹;120名士兵,各自携带步枪子弹80发。为实施炮火准备,全师费了好大劲才集中了18门82毫米迫击炮和54门60毫米迫击炮,每门火炮各准备了90——120发炮弹,这是整个长津湖作战中炮兵火力最强的一次。

  美军担任下碣隅里环形阵地西南重点正面防御的H连和I连,其中I连将炸药装入空罐头盒内作为成型炸药使用,爆破25厘米的冻结地面,加快了工事的构筑,形成了较为坚固的掩体和火器掩体。另外,装了约1000个土袋作为胸墙。在阵地前设有地雷、铒雷、悬挂照明弹、巧装铅热剂手榴弹的5加仑汽油罐和蛇腹型铁丝网等,同时在防御前沿构成了机枪、无后坐力炮、坦克炮的射击火网,计划了迫击炮、榴弹炮的弹幕支援火力。

  28日晚10点半左右,志愿军58师以173团从西南面和南面、172团从东面向下碣隅里发起进攻,174团为预备队。58师173团加强174团2营和师部特务营,共5个战斗营,攻击的重点是下碣隅里村南和西南部的临时机场附近。担任助攻的是58师172团的2营和3营,攻击目标是下碣隅里的东部屏障,即美军战史所称的东丘。

美军战史记载,当时正在下小雪,美军的两个连都处于 100% 的警戒状态。 大约在 22时30分,三发红色信号弹和三声哨声表明,志愿军即将发动进攻。 迫击炮炮弹,混合着白磷的高爆迫击炮弹开始向美军前沿阵地落下。

  向下碣隅里西南实施攻击的是173团,美军说,由于准确掌握了中国军队的攻击时间,因此美军最初以半数人员进行战斗值班,28日20时前后开始下雪,视界变坏。21时30分,美军设想中国军队的进攻时间,就转为全部人员进入战斗状态。22时30分前后,铒雷和悬挂照明弹开始爆炸,中国兵5至10人的小组,寻求阵地的翼侧和弱点发动了试探性进攻。这个小组一后退,便用迫击炮的黄磷弹开始对第一线阵地实施准确的射击,这次火力准备持续了30分钟,中国军队步兵已迫近到美军阵地前方的最近距离上。

在最后的一发迫击炮弹之后,响起三声号音,同时,中国军队步兵投掷手榴弹,一面用冲锋枪扫射一面冲击。在阵地上的美国兵,看见中国兵好像从地面上沸腾起来一般,但是,中国军队却冲入美军绵密的火网之中。美海军陆战队以迫击炮、火箭炮、机枪、坦克炮等一切火力相对抗,但是,中国兵在轻重迫击炮的支援下,不顾伤亡反复冲击,冒着美军的炮火前进,在23时30分许,突破了H连的中央部位,迫近连指挥所。H连连长组织附近兵力进行了阻击,被中国兵的火力压制。里奇营长以军的通信兵和工兵大约50人在H连地域进行了反冲击,但由于中国兵的60毫米和82毫米迫击炮、重机枪火力的出色射击,反冲击分队指挥官阵亡,反冲击受挫。

到24时前后,敌我交错,形成了混战状态,人员辨别困难,在H连地域内到处都有中国兵,师长史密斯少将的住房都响起了机枪子弹贯穿的声音。中国第173团突破成功了,但遗憾的是突破战果没有扩大为决定性的战果。零时30分前后,美军编成了由工兵、驾驶兵等约50人的预备队,在H连副连长指挥下进行反冲击,收复部分地域,占领阻击阵地。

美军说,I连正面同样受到了攻击。敌我双方反复争夺排的阵地,该连的3门60毫米迫击炮,一夜中发射了1700发炮弹。I连阵地未被突破,主要是I连防御阵地比较坚固耐用,特别是利用罐头成型炸药爆破构筑工事,发挥了重要作用。到4时前后,中国军队的活动减弱了。H连连长命令60毫米迫击炮射击后,以集合起来的全部兵力,亲自率领进行反冲击,6时30分全部恢复了主要抵抗线。这次战斗,H连死亡16人,负伤39人,I连死亡2人,负伤16人。

28日夜,在下碣隅里环形阵地,榴弹炮、迫击炮、机枪和手榴弹的闪光,形成巨大圆形火环浮上夜空,发射声、爆炸声响成一片,震耳欲聋的隆隆声,在四周的群山中回响。午夜将过,中国军队的82毫米火炮开始射击,炮弹落在了环形阵地内,那里有堆积大量的油料和弹药,如果命中就有引爆而发生大爆炸的危险。因此,美第11炮兵团D连连长果断地停止了6门榴弹炮的射击,只令其中的1门火炮移动150米射击,以其发射的闪光诱使中国炮兵射击,而测定中国炮兵阵地的位置,尔后,全力进行突然急袭的反炮兵射击,击毁了中国军队的2门火炮,另2门被拉走。

志愿军第58师,巧妙地使用82毫米迫击炮支援了进攻。但是,由于其目标大部分是指向第一线堑壕中的人员,加之弹药又少,似乎没有取得多大效果。在环形阵地内到处都堆积着弹药、汽油和燃料,这是最脆弱、最有效的目标,而对此却几乎没有进行炮击。据分析可能是迫击炮的射程有限,另一方面中国军队是“以歼灭敌有生力量为主”,也可能是节约弹药和“取粮于敌”。172团8连一部终于突进美I连的阵地,此时,饿急冻急的志愿军战士发现美军躺倒在地上投降,觉得没有什么危险,就直奔着食品和衣服去了,官兵们缺少经验,也实在挺不住了。

没想到美军又实施反击,躺地下装死的美军又活了过来,到处都是敌人,还有坦克和装甲车支援,经过激战,突入阵地的志愿军官兵全部牺牲在阵地。(就是这次我们突入的人员太少了,否则不会不能占领下竭隅里,这是一次巨大的失误)

下竭隅里达到一万人是这次占领之后的事情。

通宝推:网海,
家园 这三个地方都是华野战斗力最强的三个师 -- 有补充

柳潭里,新兴里和下碣隅里。宋时轮部署了9兵团的三大主力师来对其攻击,分别由原许世友部27军79师(含济南第一团),27军80师,20军58师来完成。79师和80师分别得到了其他部队的1-2个团的加强。比如80师加强了81师242团。

为在登陆作战中迅速攻取滩头阵地,9兵团各师均以最精锐的主攻营为基础,进行特殊战斗编组,成立“滩头营”,四四编制,或者55编制。比如被大部冻死的26军77师229团1营是77师仅有的一个滩头营,为四四编制,每个连四个排,每个排有四个班,1个连有16个班,每个连的编制都在180人以上。

这三个师的超建编制则是是55制。比如打下碣隅里的58师杨根思所在172团每个连为55编制,就是1个连25个班,有280人以上。杨根思带一个排出发打美军,等于是带了60人出发了。

轻武器也是配备最好的。不比美军差,正副班长及4个战斗小组长装备美制汤母式冲锋枪共计6支,捷克轻机枪一挺,其他人为12支三八步枪。营连干部装备德制快慢机各一支,这种德制快慢机在50米以内近战,混战时火力极强,可以连发20颗粒子弹。58师其它团配置大致相近。火箭筒、无坐力炮、迫击炮都有,人员和轻武器都很充足。面对美军的坦克反击,58师的火箭筒猛烈射击。

58师的全师人员在13000人以上。每个营都1000人以上,172,173,174共3个团,简单算一下战斗兵没有一万也有9000人了。这么好的部队,3天就给打光了。

除了指挥不好,还能说什么呢?

通宝推:80后30,翼德,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2)
家园 抄混了。每个班编制为12人 -- 补充帖

每个班编制为12人,正副班长及战斗小组长装备美制汤母式冲锋枪,每个班捷克轻机枪一挺,班里的其他人为日式三八步枪。连里还装备一挺马克辛重机枪,连干部装备毛瑟手枪各一支,这种德制快慢机在50米以内近战、混战时火力极强,可以连发20颗子弹。

家园 四四制滩头营的编成 -- 补充帖

邹世勇老人回忆的79师235团一营是滩头营,是四四制。不仅有三个连,每个连有200多人。还有一个机炮连加强。不仅班排是四四制,连级都是四四制。

家园 宋的脾气火爆,喜欢喝酒。

长津湖的指挥,确实有问题。没给各个师大口径火炮的支持,或者加强炮兵指挥是他最大的失误。

见前补充 4953306
家园 下竭隅里下竭隅里,可以好好学习一下,脾气爆也不算啥

就在美军改变作战计划的同时,志愿军也根据几天来的作战情况,发现长津湖地区柳潭里、新兴里、下碣隅里等数个孤立据点里被围美军共3个步兵团、3个炮兵营和1个坦克营,古土里还有1个步兵团,在长津湖地区总兵力近3万人。此外美军在社仓里还有第3步兵师第7团,比战前估计的兵力多了将近一倍。因此九兵团决定对原定作战计划进行修正,贯彻集中优势兵力歼敌的作战思想,首先集中绝对优势兵力解决新兴里之敌,再转移兵力逐个歼击柳潭里、下碣隅里之敌。并迅速根据新的作战计划调整作战部署,以27军80师、81师围歼新兴里之敌,27军94师为预备队根据战场情况随时加入战斗;20军59师和27军79师对柳潭里之敌、20军58师对下碣隅里之敌分别进行钳制性攻击,以保证新兴里战斗的顺利进行;26军则兼程南下参战。29日14时九兵团将该计划决心上报志愿军总部,并获得批准。

主攻目标首先选择新兴里,主要还是打歼灭战的思想作祟,新兴里与下碣隅里之间只有14公里而且沿途没有险要地形可以用来进行阻击,一旦新兴里美军突围,担心无法阻截其突围,所以先打新兴里就不想让煮熟的鸭子飞了。

此时,以少数兵力钳制新兴里和柳潭里之敌,集中主力猛攻下碣隅里才是上策,因为新兴里虽与下碣隅里距离较近,但下碣隅里美军力量单薄,自身都还难保,更别说支援新兴里了,所以新兴里之敌已是瓮中之鳖,早晚难逃被歼的命运。下碣隅里是美军在尝尽胡地区的指挥、补给中枢,守备兵力中作战部队还不到3个连,又是最薄弱之点。而夺取了下碣隅里,连柳潭里之敌也将很难全身而退。因此,志愿军没有将下碣隅里作为主攻目标,无疑是长津湖之战最大的失策。

美军漫长的后撤之旅成功的关键就是确保指挥与后勤中枢下碣隅里的安全,下碣隅里,位于长津湖以南,通往南北的公路都从这个不大的小镇里经过,并分出向西的一条支路,形成了公路交通的枢纽。下碣隅里和柳潭里一样,也是坐落于群山环抱之中的盆地,只不过柳潭里四周的山岭比较高,而下碣隅里周围则是坡度较为平缓高度较低的丘陵,只有东北方向被称为东丘的一片高度约150米的连绵丘陵,勉强可以作为防御的屏障,而东北侧的1071高地则是俯瞰下碣隅里的制高点。美军陆战1团3营营长托马斯·里奇(Thomas L. Ridge)中校率领该营H连、I连和机炮连的2个排于26日到达下碣隅里,接替陆战7团2营在该地的防务。

27日,陆战7团2营主力从下碣隅里出发前往柳潭里,2营营长兰德福·罗克伍德(Randolph S. D. Lockwood)中校及营部人员、机炮连主力因为车辆不足而滞留在下碣隅里。同一天,陆战1师师部的主要人员以及第10军军部的先遣人员也陆续到达下碣隅里,为在此地开设师、军指挥部作准备。此外,陆战1师第1工兵营和第10军战斗工兵营也正在下碣隅里紧张施工,修护道路,构筑军、师指挥部以及修建飞机跑道。

28日,陆战7团2营营长罗克伍德中校率所部两次沿下碣隅里至柳潭里公路北进,企图增援位于德洞山口的陆战7团2营F连均未奏效。而陆战1团3营沿公里南进企图打通与古土里的联系也未成功,加上I连的侦察分队在下碣隅里西南遭遇志愿军大部队等情况,里奇判断志愿军已对下碣隅里形成了包围,极有可能在当晚发起攻击,因此加强下碣隅里的防御刻不容缓!他一面组织部队加紧进行防御准备,一面请求史密斯师长迅速增派援军。史密斯随即任命里奇为下碣隅里地区守备部队最高指挥,统一指挥下碣隅里地区所有部队。此时在下碣隅里地区的联合国军部队总共有58个单位的3913人,有很多是10人以下的小单位,可以说是建制非常繁杂混乱。

里奇立即召集各单位指挥官根据各单位实力分派了负责防御区域。

整个下碣隅里环形防御阵地配置情况是:3营I连防守西南面,从西面I连位置逆时针向北依次是3营营部连、陆战7团2营机炮连、陆战1师司令部营、陆战队第2航空控制分队、陆战1师汽车运输营、陆战1师勤务营分遣队,

北偏东方向是第11炮兵团H连(装备6门105毫米榴弹炮,主要负责以炮火支援德洞山口的F连),东丘北端是陆战7团反坦克炮连,部署在东丘的部队从北到南依次是陆战1师勤务营、第10军司令部分遣队、陆军第3师第10工兵营D连、第10军第4通信营分遣队,东丘南端和长津江之间是陆战7团机炮连,长津江以南是陆战1师第1战斗工兵营D连(机场修筑人员除外),D连南面是第11炮兵团的D连(装备6门105毫米榴弹炮,主要负责以炮火支援下碣隅里环形阵地),东南面是由3营H连负责防御。

整个环形阵地的重点地区是由3营H连和I连防御的东南、南面及西南2200米正面,这2个连在构筑工事时创造性地将C3炸药装在空罐头盒里作为定向炸药来使用,大大加快了在冻得坚硬的地面上修筑工事的速度,在整个防线上还堆积了约1000个沙袋来加固工事,在阵地前大量设置了地雷、绊索照明雷、爆炸物和蛇腹铁丝网,这些辅助防御器材与机枪、无后坐力炮以及迫击炮、榴弹炮构成了严密的防御体系。

由于防御正面较宽,在第一线就展开了2个连的全部6个步兵排,并在2个连的结合部部署了2辆坦克。

里奇还派了2名朝鲜百姓到村外去探听军情,这2人在村外不仅见到了志愿军甚至还与志愿军进行了交谈,再结合空中侦察的情报,里奇估计志愿军会在当晚发起攻击,可是要凭自己手上那点单薄的兵力根本不可能守住整个防线,便将守备力量的中坚骨干H连和I连部署在最可能遭到攻击的西南和南面,尽管如此防守兵力还是捉襟见肘,这2个连全部配置在防线上,根本没有预备队,而且每个排要负责防御340米正面,远远大于条令规定的200米防御正面。而其他地段就只能依靠勤杂单位和人员来防御了,这些人员都是后方单位,根本不懂得有关战斗要领和战术,例如第4通信营分遣队少尉队长就对作战一窍不通,只好由陆战7团2营机炮连派出1名资深士官来帮他选择阵地。

九兵团将攻击下碣隅里的任务交给了20军58师,该师根据兵团命令从22日起便日夜兼程顶风冒雪翻越东白山,行军途中发现由于军侦察营仅根据三十年代日本军队所绘制的旧地图并未进行实地勘察就报告可以翻越,实际地形已有很大改变,加之大雪封路,根本无法翻越。

58师师长兼政委黄朝天立即将此情况上报,要求推迟一天发起攻击,获得批准。

而在下碣隅里以南配合58师作战的60师仍于27日按时在古土里以西展开,切断了下碣隅里至古土里的公路,并以小部队向真兴里美军进行战斗侦察。

28日凌晨3时,58师终于到达下碣隅里以南上坪里、富盛里,并从东、南、西三面对下碣隅里形成了合围之势。

21时30分,里奇中校下令所有人员进入最高戒备状态,随时准备战斗。

22时30分,美军阵地前的地雷和绊索照明雷不断爆炸,撕破了战前的宁静——志愿军首轮攻击是以小组为单位的试探性进攻,旨在发现美军阵地的薄弱之处为随后的大规模主攻创造条件。试探性的进攻刚刚结束,志愿军的迫击炮就开始了持续30分钟之久的火力准备,这是58师克服种种困难,共集中18门82毫米迫击炮和54门60毫米迫击炮,并为每门82毫米和60毫米迫击炮分别准备了90发和120发炮弹,这是整个长津湖之战中志愿军方面最强的一次火力准备。

当最后一发炮弹刚刚落地,嘹亮的军号就吹响了,志愿军的主攻开始了!

173团从南、西,172团从东(174团则为预备队)(北?)同时发起攻击。

美军迅速进入阵地,坦克炮、无后座力炮、迫击炮、火箭筒、轻重机枪等一切火器全部开火,在阵地前形成了一片炮火编织的死亡地带,但是志愿军战士们迎着密集的弹雨毫无惧色地冲了上来!

23时30分许,下碣隅里东南面的美军H连阵地被前赴后继的志愿军172团冲开了一个缺口,H连连长克拉利斯·科利(Clarence E. Corley)上尉带着连部的少数人急忙在连部附近就地占领阵地,企图阻止志愿军的突破。

但是志愿军从缺口如潮水般涌入,根本不顾科利上尉那小小的阻击阵地,很快就向纵深冲去。

I连防御的西南面,同样遭到了志愿军的强力攻击,但由于其工事比较坚固,加上I连的3门60毫米迫击炮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几个小时里就发射了1700发炮弹,左翼排的阵地两次被突破又两次被封闭,I连阵地基本守住了。

从H连阵地突破的一些志愿军甚至一直冲到了村子里的机场,正在连夜施工的陆战第1工兵营D连,急忙仍下施工工具捡起武器迎战。里奇立即组织第10军通信营和战斗工兵营约50人进行反击以堵住突破口,这支小部队的反击,遭到了志愿军迫击炮和轻重机枪火力的覆盖射击,死伤一片,H连美军第一次反击遂以失利告终。

24时许,下碣隅里已是一片混战,到处是枪声,双方士兵相互交错混杂,已经没有完整的战线,甚至志愿军的子弹都已经飞进了史密斯师长的房间,在墙壁上留下了一排弹孔!里奇再次组织了预备队——格兰迪·米切尔中尉(Grady Mitchell)带领的25名陆战队员,这也是里奇的最后拼凑而成的预备队了——投入反击,总算将冲到纵深的志愿军基本肃清,而米切尔中尉也在战斗中死亡。

美军回忆到:冲进下碣隅里村里后,我志愿军四散在美军帐篷和民居内寻找食物和被服(即使是在子弹横飞的战场上,几天冻饿交迫后为了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食物和被服还是具有相当的诱惑),给了美军可乘之机。

29日3时,下碣隅里西面京下里的美军陆战1师坦克营也遭到了志愿军173团的攻击,志愿军缺乏有效的反坦克武器,虽然战士们用炸药包、爆破筒炸毁了几辆坦克,但是攻击部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被迫撤出了战斗——美军战史则称在当天京下里战斗中没有损失坦克的记录。志愿军173团同时向下碣隅里机场发起攻击,因美军火力炽烈,攻击受阻于开阔地前。

29日4时,在下碣隅里连续战斗了几个小时后志愿军的攻势有所减弱,H连连长科利集合起全部人员,在迫击炮的掩护下,全力发起反冲击,经过两小时的激战,才基本恢复了连的防线。这大半夜的激战,美军H连和I连付出了伤亡79人(其中18人阵亡)的代价。

在下碣隅里东面的东丘,志愿军于29日凌晨2时发起攻击。防御东丘的美军是几个部队临时拼凑起来的,主力是陆军第3师第10工兵营D连(由77名美国兵和90名韩国兵组成),D连当晚20时才刚刚进入阵地,很多人连掩体都没有挖好就遭到了攻击,因此在志愿军的攻击下很快就崩溃了,东丘山顶迅速易手,志愿军172团3营副营长吴国祥率9连夺取了制高点1071高地,美军守军残部退守东丘南端的斜面,在坦克掩护下勉强维持了一条脆弱的防线。负责统一指挥东丘作战的海军陆战队一名上尉也在战斗中阵亡,但是他的传令兵波多勒克上士却依旧留在阵地上,用SCR-300便携式电台不断向里奇报告最新战况。

东丘失守后,美军无法立即抽调兵力进行反击,只好利用炮火优势以火力阻滞志愿军的攻势,第11炮兵团第2营D连6门105毫米榴弹炮首先测定志愿军炮兵阵地进行反炮兵压制射击,然后对志愿军后续部队的集结地域进行猛烈炮击。鉴于东丘地区形势紧急,原本负责支援德洞山口的第11炮兵团第3营H连6门105毫米榴弹炮也调转炮口向东丘开火。2个炮兵连前后总共发射了近2000发炮弹,再加上步兵营的81毫米和60毫米迫击炮,在短短几小时里总共倾泻了超过6000发炮弹(81毫米1100发,60毫米3000发)。

拂晓前,172团已控制东丘地区所有高地,吴国祥请示师副政委朱启祥是否向下碣隅里发展进攻,朱启祥见美军炮火异常凶猛,如果部队脱离阵地发起攻击,势必造成巨大伤亡,便指示吴国祥暂时先不要贸然发展进攻,抓紧修筑工事巩固既得阵地。

5时30分,在解除了南面的威胁后,里奇将下碣隅里所有的预备队,包括文书、司机、厨子在内总共315人由副营长雷杰德·迈亚斯(Reginald R. Meyers)少校指挥,全力反击东丘。但是此次反击,在志愿军顽强的抗击下伤亡达170人,依旧未能奏效,东丘还在志愿军的控制下。

在28日夜间,志愿军从南面和东面的东丘都取得了突破,但或是由于通信不畅未能及时投入预备队扩张战果或是由于美军猛烈炮火的密集轰击,没能取得进一步的发展,使下碣隅里的美军得到了喘息,错过了一举攻占下碣隅里的最好机会,殊为可惜。

实际上,28日的夜战,双方都是使出了全力,志愿军方面由于通信不畅,无法将兵力优势最大限度发挥出来,出现了各自为战互不协同的混战局面。而美军本来就显不足的兵力在战斗中更是进一步被消耗,把最后的预备队都用上了,几乎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美军认为正是迈亚斯指挥的最后预备队的反击,顶住了东丘志愿军的乘胜攻击之势,对于下碣隅里的安危功不可没,所以战后授予迈亚斯最高荣誉国会勋章。

美军对此次战斗中志愿军82毫米迫击炮的准确射击评价甚高,不过对志愿军迫击炮射击只是限制在防线前沿颇感不解,因为在下碣隅里纵深空地上,到处是弹药和燃料,这些可都是最脆弱又是最重要的目标,只要一发炮弹就能摧毁大量的补给物资。美军推测志愿军不对这些目标进行射击,原因无非有二,一是炮弹数量有限,二是想夺取下碣隅里后能利用这些物资补充自己。

美军深知失去了居高临下可以一览无遗俯瞰下碣隅里的东丘,对于整个下碣隅里环形防御是个巨大威胁,因此29日天亮后便集中力量发起反击。坚守1071高地的9连顽强奋战,打退了美军的多次冲击,全连阵亡超过三分之二,余下的几乎全部带伤。29日一天的激战,坚守东丘各高地的172团各部在失去了与团、师联系,没有任何补给的艰难情况下,虽付出巨大伤亡,但是仍牢牢控制着关键的东丘。

天色才黑,美军夜航飞机便根据陆战1师派出的韩国便衣侦察兵(他们装扮成平民准确查明了志愿军58师集结地点)的报告,几乎是倾巢出动,先对目标区投掷照明弹确认目标,再进行猛烈的覆盖轰炸。这次轰炸给予58师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为夜间总攻而进行的集结行动在严重的空中威胁下被迫终止,使当晚的总攻行动半途夭折,因此下碣隅里得以平静地度过29日夜晚。

由于当晚月光皎洁,美军飞机得已大举出动,据返航的飞行员报告,在下碣隅里周围的志愿军是如此之多,随便投下炸弹都能炸到目标。美方认为正是当晚猛烈的空中打击才使志愿军在上半夜没能发起进攻,下半夜志愿军除了一次规模较大的攻势外,都是一些零星的连排规模袭扰。

30日上午,位于后浦以南约3公里的泗水里美军陆战1师第1工程营A连撤回下碣隅里。下午,后浦的美军31团团部和坦克连共约300人和15辆坦克也撤回下碣隅里。加上随霍兹到下碣隅里的那辆坦克,总共有16辆。这些部队和坦克的到来大大增强了下碣隅里的防御力量。

其实真的很可惜,否则就赢定了,更厉害了,可惜宋时轮没这个能力。

通宝推:网海,
家园 关键是谁判断的新兴里更好打?

3个点都不好打,伤亡都不小。下竭隅里没抓打俘虏,58师侦查工作不到位,黄朝天报告说下竭隅里有1万多敌人,就是说下竭隅里是三处兵力最多的地方。所以兵团判断是打完新兴里,然后打柳潭里,最后打敌人最多坦克最多火力最强的下竭隅里。

家园 这也是教员发动文哥的原因之一
见前补充 4953471
家园 高层指挥员的畏战不是自那时候起,而是早有端倪

先看三野,49年金门战役的失利,其实就是这样最典型的例子。第一梯队28军82师244团、28军84师251团、29军85师253团,3个团分别隶属2个军的3个师,上岛的没有一个师以上指挥员,这样的仗如何能打胜?

再看四野,50年3月解放海南,担任第一梯队的40军,军参谋长在进攻前夜自残,同样是畏战。而军长韩先楚则随主力部队第一批登岛,成为冲在前线的唯一军级干部,与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二野同样如此,进藏最初定的是10军,但军长杜义德说身体很差神经衰弱,无法进藏,最后才定了18军,张国华背着女儿以身作则,才有了解放西藏的壮举。

当时的背景,就是新中国已经成立了,其他部队都在转业复员,干部到地方当乡长镇长,结婚、生娃,开始过日子。只有自己的部队还在打仗,而且很有可能要牺牲在黎明之前,他们可能成为最后倒下的那一波。

这种心理,其实不难理解。但同样背景下不畏战、敢于迎难而上的人,如韩先楚、张国华这样的高级将领,才是更值得尊敬的。而那些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的基层指战员,则更是值得后人怀念与铭记的民族的脊梁。

哪怕是在条件最艰苦的朝鲜战场上,有冰雕连的悲壮、邱少云、杨根思、黄继光的英勇、无畏,也有如16军军长政委的倒在女秘书怀里的享乐。最可爱的人是那些爬冰卧雪的志愿军官兵,而不是尹先炳这样的高级将领。

通宝推:西门飘飘,龙眼,方恨少,呆头呆脑,大道至简,衣香楚楚,很高兴,齐眉,大胖子,方平,独立寒秋HK,广宽,ccceee,偶卖糕的,潇潇夜雨,先生先学,潜望镜,陈王奋起,凤城,青青的蓝,
家园 三个攻击方向平均使用兵力,任何一点都不能快速结束战斗,

对战局发展很不利。固然战前情报不准是个原因,但部署兵力时应该保留弹性,以便通过交火发现敌人较薄弱点时,能迅速集中优势兵力消灭一点。后勤越差,越要注重打歼灭战。鉴于九兵团后勤补给很差,更应该考虑快速歼灭最弱之敌,以便通过缴获得到补充,对战斗力的恢复有很大帮助。敌人Y字形的排列,最适合集中兵力快速打掉一点。以当时战场条件看,破敌环形防御圈唯一可能的手段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多点向心攻击。而且由于美军的空中优势,如果想在一个晚上解决战斗,更应该集中尽可能多的优势兵力。到了白天,美军地面部队能获得空中支援和补给,而志愿军的消耗很难得到补给。时间拖得越久,志愿军的战力消减得越多。

我军传统上就注重打歼灭战,这样缴获多,对提升战斗力最有帮助,而且我军一贯的原则也是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如果如忘情所说,迅速歼灭新兴里之敌后,然后迅速南下,集中优势兵力攻下下碣隅里,缴获会更大,同时断敌主力的退路, 就算不能全歼,敌伤亡起码要翻翻。

同时期西线战场,就是以优势兵力以迅雷之势歼灭最弱之敌,打开缺口,还缴获大量物资,西线的战果大得多。

家园 新兴里可以放放,还是下碣隅里需要重点关注

很明显,第一天如果两个师就突进去了。

我的推测是宋时轮想推美军南撤,这可能也是一种思路吧。

家园 这种情况48年粟裕向中央汇报过

在打济南前,粟裕就向中央汇报"团以下干部保命思想严重"的情况,都是因为看到快胜利可享福了而惜命的情况,也可以说是人性使然吧。

但河里的粟黑偏要把这一现象搞成是粟裕带兵无能,也是挺搞笑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