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2023秋日妖猫有所思之一 -- 夜如何其

共:💬44 🌺36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2023秋日妖猫有所思之一

    后院里,我种了梨树,梨树长得特别壮。

    于是又嫁接上苹果。

    如今已是果实累累,梨和苹果掺杂,压断了几个枝条。

    九月了,秋日来临,按以往,还有两周的好时光。

    秋风秋雨,黄叶飘零。

    我还是过得不好。

    太太和孩子倒是有点可以喜悦的事情。

    与我躺平待死的态度不同,太太好像不改一直积极的人生态度。

    女人到死也勤劳。

    孩子完成本段实习,回学校开始去上课。

    临走前,他领导给他评价优秀。

    并直接给了有前提条件的下次实习的邀请,到时点招他。

    前提条件也很公平,好好学习。而且不用再走一遍那个挺折磨人的过程。

    很多中国留学生找不到实习,撒了几百份简历,毫无收获。

    我家儿子其实也是个内向的人。

    我也不知道他是具体如何找到的。

    知道的因素可以一一列举。

    1,他的实习领导,决定招他的人,是他的校友。师兄照顾师弟。

    2,他参加了学校两个俱乐部,其中一个,高年级的师兄帮他改了简历;另外一个音乐俱乐部,给他提供实习的住宿信息,当然很贵,被房东宰的很服气(你自己愿意的吗?),但解决短期实习落地的问题。

    3,我们又利用我们仅有的社会关系,请朋友家孩子,业内精英,帮我们又修改了简历。

    4,成绩不错,面试过关。

    写到这里,发现孩子们也是自己努力占一小半,社会关系一大半。

    实习也不是,一帆风顺,开始时学的慢,领导不满意。

    他也不太自信,太太安慰他,给他情感支持。

    然后就过来,第一实习阶段过去,一半人按计划离去。

    另外一半,被留下继续实习。

    帮他搬家,问是不是每个人都是评价优秀。

    他还是像个傻瓜:那我怎么知道?又没人告诉我。

    -----------

    还是不自信,不敢吹牛。

    通宝推:陈王奋起,四方城,菜根谭,七天,
    • 家园 有所思18 电动车收碳税

      如果各国的政策保持不变的话,电动车保有量到2030年,至少应该能达到现在的10倍。

      2030年这个节点很有意思,一般认为小型氢燃料电池汽车,开始大规模生产,也是这个时间。

      化石燃料使用达峰,也是这个时间。

      从环保上考虑,氢燃料汽车远胜电动车。

      电动车全寿命碳排放比油车少,但也不少。

      欧洲现在准备限制中国电动车,内部争论大,得失不同,意见不统一。

      再放不下环保政治正确的情况下,索性收取电动车的碳税,是一种选择。

      美国这边特斯拉,虽然复购率很高。

      但是愿意付溢价购买电动车的人已经基本消耗光。

      剩下的人都是犹豫不决。

      特斯拉什么时候,高调研发氢燃料汽车,就意味着电动车行业开始坠落。

      但真坠落的时间点大致应该在2035年之前,电车保有比,达到50%左右。

      有提前的可能。

      但油车可能也不会复兴。兴许更惨。除非发生了气候变冷,或者CO2浓度降低,这种现在看来的小概率事件。

      不过感觉会好点,原先一个人当冤大头,现在有了伙伴了。

    • 家园 有所思17 老干部的书橱

      与现在自媒体剪裁的信息不同,过去的文字是印刷的。

      这个东西出去以后,拿到手的人看不看,又有谁看到了,那就不好说了。

      那时候领导们,咱们不了解。

      普通干部能看的最高形式,就是传阅文件。

      文件和一张表在一起,办公室A看完,交给B,最后一家还给发出办公室。

      这个东西,一般是不便于开会传达的东西。

      倒也不是很敏感,有的是内容太长;有的是别的单位的经验教训,既然让底下看,就是说咱们也要引以为戒,要是开会说,那就太尴尬了。

      印成书的那就是需要大量传播的内容。

      干部发放图书,也是长期的。

      离休老干部的书橱,一般是这样的,马恩全集,列宁全集,老版毛选。批林批孔文集。

      文革后,老干部退位,但思想工作不放松,发放的书籍更多了。

      这时候一般有:若干决议。太极拳,八段锦,老同志的回忆录。

      军队干部多一项内容,各种军史战史。

      现在很多自媒体的内容来源,特别是军史,往往是旧书摊,军队老干部的书橱和老图书室的库存。

      老干部的书橱,有时还有些非常让人震惊的东西。

      比如英文版的毛选第五卷,你这咋用脑子想,才能理解会发这种书。

      盗版原文,莎士比亚的罗密欧和朱丽叶,很薄。

      这个可能是新华书店的错误。老干部们也不看。

      但是有些书,老干部看得津津有味。

      人事待遇政策汇总。

      当初有过这么一本书,连菲律宾抗日义勇军老干部待遇政策都有。

      人事政策是比较普遍的问题,都是一刀切,看文件依据。

      我出国前,看过当时最新版的。

      当时我就是在这本书里,找到了依据,不用陪钱。

      人事领导和我很熟,一直挺照顾我。

      他说他整天处理这种事,天天翻,展示给别人看,书都能背下来。

      他顺手拿出来,说:你是出国,又不是跳槽,不会难为你的。

      但你编瞎话,糊弄我,这是你的不对。

      不服是吧?你给我找出来。

      ----

      最后他看着那一行小字,大出了一口气:我靠!这一行啥时候印上去的。

      ----

      反正我不是我印上去的。

    • 家园 有所思之16 钱学森之问的经济本质

      钱学森之问是个很敏感的问题。

      由于直指体制的弊端,甚至变成了无法回答的问题。

      现在舆论斗争非常凶猛激烈,但是大方向比较清楚。

      第一是各方都抛弃了对普通人意见的听取。这个原因很复杂,大家都有问题和责任。但是变成听一声,都属于脏了耳朵,还是有点过分。

      第二是破坏性地攻击。利己与否,已经不重要。让你难受,更重要。

      击破相关重点人群心理防线的例子,有钱学森和邓稼先子女的经历。

      女子花滑朱易也是个例子。

      现在回到主题,钱学森之问到底说了什么?

      从经济角度分析,就是简单的技术利得的问题。

      本河的典型河友,是一位以主席诗词取ID的老三届大哥。

      他的观点非常典型。尽管他看不上邓公,但他在过去,绝对是要倒大霉的。

      无论中国古代,还是建国后,乃至影响巨大的苏俄,在处理技术利得上,都没有什么好经验。

      但是苏俄,还是建国后在提高平均教育水平的成果之大,也是惊人的。

      然而处理技术利得方面,粗暴简单的方法,却效果不容人意。

      现代社会来看,造成贫富分化的可能,主要是两条:

      第一,资本利得(政府人员权力寻租,也是属于这一类)。过去理论清晰(有点超前了),讲的社会主义中的资产阶级法权----不扯了。

      其实这个还是简单的,有处理的成功经验的。

      第二,技术利得。

      换句老百姓懂的话:你给知识分子再好的待遇,他也不满足!

      为什么?

      回答一:还是给的少了!

      回答二:你怎么拿我的钱,打发我,还要我感激你呢?

      你说说,换了你当领导和革命群众,你气不气忿,想不想打人?

      资本利得和技术利得结合,能提前预支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钱。

      自认属于这个人群的人都以为自己也该这样。

      (少数幸运儿而已,但大多数也可以因此获取一点福利。)

      你不这么给,我出工不出力,或者我走!

      从目前预测来看(我不赞同),5到10年后,技术革新革命,技术利得会造就一批新富,大批人掉队,继续让普通人感到痛苦。

      钱学森之问的经济本质其实就是技术利得这么回事。

      但是真不好处理。

      我的屁股也不知道在哪里。

      从理智上,我应该在普通人这边,但总是心生幻想,觉得自己不属于这个群体。

      我文中提到这位老哥,当初按自己的屁股摆明立场,我义正词严地对他一阵子狠批。

      但现在为什么我的屁股也要歪了呢?

      我真的是边写边笑!

      不笑,不是个道理。

      • 家园 只要能回答我的提问,你的问题也许就解决了

        换句老百姓懂的话:你给知识分子再好的待遇,他也不满足!

        你说的这句话,放在任何人身上,恐怕都会成立的,不仅仅是知识分子。

        所以,我曾经提出过一个著名的懒厨之问:钱要怎么分?并且提供一个用例供河友分析,见:你们都搞得太复杂了

        可惜应者寥寥,没见到什么干货,可见,分钱的难度,比赚钱的难度还要高几个等级。

        通宝推:川普,
        • 家园 兄弟,你到底看没看完我的这边文章。

          开头我就说了:听普通人说一句话,哪怕不是骂街,都是脏了耳朵。

          谁会去问你,挣的够不够啊?

          现在分钱的形式,就是分赃。要么你加入强盗集团,哪怕给他们扫地做饭。要么你手里有把刀子,也能保证你始终有碗饭吃。

          • 家园 你的说法有点太负面

            现在分钱的形式,就是分赃。要么你加入强盗集团,哪怕给他们扫地做饭。要么你手里有把刀子,也能保证你始终有碗饭吃。

            真实世界里,人与人之间有竞争,有合作,而竞争,并不一定是像你说的那种凭武力。更接近现实的是,武力外包给政府,由政府制定规则,武力惩罚违规者,而不是像你说的那种每个人都要手里拿把刀。

            除了我的用例,骨头龙这里 【原创】卧薪尝胆 也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思想游戏,你也不妨扩展一下,增加一个知识分子:一个教各人孩子的私塾老师,这样是不是更容易说明你的论点?

            我们假设有个小村子,里面就有三个人:理发师、按摩师、洗脚师。理发师给另外两个人理发,按摩师给另外两个人按摩,洗脚师同理。每个月,理发师为他的服务找另外两个人每人收100块,另外两个人也是一样。这个就是一个非常简陋,但是典型的经济“内循环”模型。

            这个模型可以一个月接着一个月运行下去,但是财富不会增加,因为钱还是那些钱,服务还是那些服务。但是此时我们给这个村子里再加一个人,铁匠。铁匠每个月从村子外面买200块的生铁,然后打制成锄头再500块卖到村外去,这样每个月这个村子就有300块的净入账(顺差),这个村子的财富就增加了。

            • 家园 这可不是我的观点,没这么聪明。

              第一个持刀问题。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的,你是需要要证明它的威力。

              然后这把刀,提供几种选择。

              一是你能养活自己,这把刀提高了对你的税收成本,少交税或者不交税。当然亏本也要收你税,那就只好交了;或者下一步。

              二是你养活不了自己了,那就得给你碗饭,以防你有啥想法,算是维稳成本。

              三是给的钱不够花的,政府默许你自己去收税。美国的零元购,实际上是一种税收转移支付,当然这是个恶税。

              四是更进一步,政府干脆给你发个许可证,你当包税人算了。交够政府的,都是你的。你就是体制内的恶犬了。

              再进一步,你会觉得这么简单的事,上边都干不好,高高在上的,脑圆肠肥的,有啥用处啊?

              第二个,无话可说。我不太适应这种讨论形式。

    • 家园 有所思15 现在世界贸易脱钩进展程度

      本文以中间品贸易评价脱钩进展程度。

      全球化大进程之前,世界贸易以制成品为主,中间品(简单理解:零部件)不到30%

      服务贸易很小。

      然后中间品快速增加,以黄奇帆2019年的讲话为依据,2010年涨到60%,2019涨到70%(此时疫情尚未爆发。)

      这个数据可不可靠,存疑。

      但是大趋势应该不会错的。

      之后,以国外的新闻判断。

      2019-2021年,中间品贸易平均51%左右。

      我个人认为这个差距,是由于对服务贸易占比判断不同导致的。

      国外的51%大致等于黄市长的70%

      然后现在国外的数据降低到大约48%。

      也就是说以中间品贸易评判,逆全球化6%

      总体评估,逆全球化是在进行中,但也不太严重。

      一个比较难判断好坏的事情是中国的全产业链体系。

      从三星,苹果乃至比亚迪的情况来看,封闭的一体化,有利于提高利润和竞争力。

      但国家这么干,以制成品出口为主,恐怕是另外一种主动推进脱钩化。

      还是得让利,路窄处留三分与人行,不能什么钱都不让别人赚。

    • 家园 有所思之14 诺贝尔奖

      今年的诺奖似乎没有华人。

      本不想写,但是又看到某个新闻(旧闻)触发。

      ---------

      我英语不好,不擅长交际,所以和别人很少交流,但往往记忆很深。

      以下内容,也并非是我的经历,合并他人见闻和修饰的内容。

      以此也可以看出我见识浅薄。

      欢迎见多识广的补充和鄙视。

      -------------

      当年和一个年轻人,做在一个桌子上吃饭。

      问他是干嘛的?

      是不是个运动员?

      他发牢骚:啊!我不是过来训练的中国队队员。我这是给老板干活,把身体练出来的。

      这才知道是个博士生。

      纳闷:研究啥的,有健身效果?

      然后过了几年,据说他老板获得诺贝尔奖。

      -------------

      某教授换学校,给本科生上课吹牛,诺奖得主备选者。

      大概是想招白人学生吧。

      这些,是白人学生发牢骚时转述的,大家也不知道他原话是如何说的。

      白人小学生说:知道你厉害了!但别光吹牛啊,讲课吧,我这一章自学,搞不懂啊!

      文章不少,实验室也出过事。

      ---------

      某中国女生,读硕士就发了大文章。她老板当时就她一个学生。

      成果大到,当时很多同系同胞都是私下怀疑她造假。

      然后很快她就直接毕业了,不读博士(一种理智的选择)。

      凭着这个成果,她老板的队伍因此大扩张,风光了不少年。

      ---------

      某位科技民工混饭吃。

      活干的多,却懒得写文章,没点屁用,有个名挂就行了。

      干了很多年,经历过事情,看见过的丑闻喜剧,浓缩起来能拍电视剧。

      终于要发大文章,当仁不让了。

      说是虽然有点水,但在某个标准下,可能够到诺奖的门槛了。

      以后万一《得了奖》,找工作,写在简历上,应该能加分。

      ----------

      看过今年mRNA诺奖得主的经历,我想起此事,深深佩服,人家居安思危的远见卓识。

      -----

      -----

      附注:粗体“得了奖”,是个夸张的文学修辞。

      奖有很多种。

      诺奖得主参加激烈的面试,谋求个博后或者技术员的场面,也实在太搞笑了。

    • 家园 有所思13 读《沙特2030愿景》看时事政治

      最近河里党史文章很多。

      我很喜欢读《世说新语》。

      有熟悉感。

      我就挺奇怪,你们这么热衷秘闻,人性和卢布,但从一大到七大,都有决议,怎么就没人去回顾一下呢?

      --------

      时事政治方面,无非就巴以冲突,沙特美国的私下协议。

      正巧看到一遍文章《沙特2030愿景》。

      我看的是中文版,诸位应该也都能看到。

      首先第一感觉,这个翻译文字真是做到了信达雅。

      (河友达雅,缺信,自知者明;知道别人缺的更多,知人者智,大成如缺,不拉仇恨了。)

      文字好到,真能用翰林文章来形容。

      接着看实际内容,文风先放下。最后回找。

      我只说我印象深刻的内容。

      第一是意识形态。强调信仰,自己是正宗,两圣地所在。

      同时朝觐(不是旅游),接待能力要扩大3000万人一年。(这是极限了,假设21亿穆斯林,70岁寿命,一生一次,也就这么多了)

      第二是经济。大致就是学习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以及其他发达小型国家),对外投资,获得收益。按照他们目标,油价得高到多少,或者这些年的收益多高,才能完成。

      我个人认为有点一厢情愿。

      油价未必能这么高。其次对外投资,收益未必能达到预期,因为你只有钱。拿油入股,还是钱而已。

      经济上另外一部分是要发展零售业。

      现在120万就业人口,30万沙特人。(这不是建筑业!和保姆仆人。)

      只能说,人家不缺就业机会,只不过是就业结构错配而已。(这话听着好熟!)

      第三,说实话,就没啥可提的内容了。(这点非常让人错愕,还以为会有点呢。)

      总结,文章真是好文笔。

      这个翻译,得加钱!

      但也真是翰林院的文章,太医院的药方。

      以此回看这周的中东新闻,全是明牌,摊开了打,还能想啥?

      无解而且激烈的菜鸡互啄,就这么回事呗。

    • 家园 有所思11 日本人重学芯片制造

      日本要在北海道建芯片工厂。

      三星台积电肯定不会教他们了。

      他们从IBM学习。

      从报道看,

      第一,IBM是没工厂了,他们直接在研究所学。

      第二,派出去的人都是四五十岁了,一帮老家伙。

      我的感觉:

      第一是可惜,再坚持几年,把这些老帮子熬走,日本人的工厂技术传承就彻底断了。

      第二是怀疑,这帮老莲子,还能不能再发芽开花?

      我自己搞过生产管理,也有洁净区工作的经验。

      我认为可能性不小。

      从台湾芯片工厂的各种新闻,自负的狂言,以及某些牢骚来看:

      芯片工厂运作,不太像高大上的样子。

      比富士康高不到哪里去。

      属于日本人擅长的日清日高,日日改进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

      当然我认为失败的可能性也不小。

      最大的原因,也就是日本人的常见失败套路:押错宝,技术路线点歪了。

      美国人从平衡韩国台湾的角度看,市场原因的失败可能性会比较小。

      较小的原因是:日本的质量管理技术水平下降了,这真就是神话破灭了。

    • 家园 有所思之12 学历问题

      我家儿子还有近两年,才能毕业。

      他读个本科,光实习就要占了两整年,不到六年读下来,也不算慢了。

      我就问他,是不是以后读硕士,或者博士,学历总得一代比一代往前进步吧。

      他唔了一声:也不是不能读。也就多上一年的课吧。问题是,我为什么要读?读博士,那就得走学术道路了,没兴趣。

      这好像也是普遍现象。

      我们全家在大学宿舍住的时候,一个楼冻,住了三家中国人。

      万万没有想到十几年后,这三个互相认识的小家伙,在另一所大学的同一个学院,会师了。

      当然他们已经互相不愿意理睬对方,只是家长们感慨罢了。

      就目前我们认识大陆移民的家庭,无论学历高低(也不算低),孩子本科后,继续深造的,也就只有三个。

      第一个是我们亲戚的孩子。他在某大学读了十一年,他的高中在大学校园里。读完硕士,工作了。这是我们见过唯一的工科优等生,本来想去MIT的。但是人懒,随和,放弃了不少机会,也是没啥压力的缘故。

      第二个是个超上进的孩子,我们认识他父亲,他父亲学术成就很大,但是没获得教职,厌倦了学术生涯,找个机会,做辅助去了,颇受人羡慕。他家儿子自己工作挣了点钱,自费跑美国读那贵死人的MBA去了。后来进了大公司。

      第三个是学统计的。父母来的早,他来的晚,把国内大学读完才来的。不过人家本来就是人尖子。在国内,靠自己,就能去香港新加坡带薪实习的那种。

      和国内的海淀父母不同,我们这些人看上去,都有点像国内的国企工人想法,就是特别实际。

      挣钱第一。不图虚名。

      这也是没啥社会压力的结果。不然非得逼着孩子读博士不可。

      同时这也是学历贬值的结果。

      现在别说水硕了,就是博士生的水平,都很水啊。

      只不过读博士的时间成本太高,这点没有大量显示出来而已。

      看重第一学历,还是对的。

      有个笑话,一代学理工,二代学金融,三代搞艺术。

      我家儿子兼修音乐,我心说:这是二代半了吧。

      还是我们不争气,太穷。

      儿子的同学就有直接过度第三代的。

      人家的父母还真是国内的二代出来的。妈妈还乐呵呵地去打工,爸爸三十出头,就是一副躺平等死的状态了。

      我还真是很羡慕这种生活的。

      钱够花的,我也不想花天酒地,也不想周游世界,也不想磨砺身心,我就找个安静地方,安安静静地躺平等死就好。

      通宝推:宏寺,
    • 家园 有所思之10 智商问题

      智商问题涉嫌种族歧视,一般不讨论。

      但中国学者说起来,到是不太忌讳,最多不出去说就是了。

      以平均智商比较,

      最聪明的部分是日本人和中国台湾人,大于106.

      其次香港人和新加坡人,大于105,考虑到新加坡的种族构成,新加坡华人的平均智商可能超过台湾人。

      中国大陆平均智商超过104,考虑到智商分布不像收入那样,中位数应该大于平均数。你是个聪明人,大概也知道自己不傻。你是傻子,可能也觉得自己不傻。

      韩国是102左右,朝鲜98,这个说明营养条件还是有影响的。

      澳门低于100,赌博害人。

      不过,比较惊讶的是越南,他们平均智商远低于其他东亚国家。

      甚至远逊于邻国柬埔寨。

      如果这个是真的,越南作为国家,的确是有可见的上限的。

      西方的五眼国家虽然不如东亚,但是都超过100.

      以色列最奇怪,平均很低。但他有是高技术国家。

      看来他是个智商分布很大的国家。

      我们古代说:上智与下愚,可以与之论道。

      看意思这应该是个优势。

      西西河搞成这个样子,应该是下一句:唯中庸之人,难以理喻。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