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新手挣花贴 - 地方介绍 -- 学步桥

共:💬103 🌺1253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因为主题是邯郸,没有过多描述峰峰

            峰峰曾经在一段时间单独建市,和邯郸平级,同属邯郸地区,但是后来又降回区。

            峰峰有隶属于邯郸地区的邯郸矿务局,和隶属于国家或者省的峰峰矿务局,后者比峰峰矿区级别更高。和有些油田城市类似。不过都是老黄历了,现在据说大部分煤矿已经挖完了。有同学还在煤炭(建设)系统,名为研究所长,实际还是带队建矿。说现在建的新矿在磁县(当然峰峰本来也是磁县的一部分)。

            几十年的时间足以改变“民风”,工业化地区妇女更加独立,更不甘愿无条件牺牲,邯郸农村人民间有尽量不娶峰峰的女人做老婆的说法,却愿意娶紧邻的磁县妇女。

            通宝推:燕人,张燕,
            • 家园 城市化收入好,才更吸引人吧
              • 家园 峰峰比较特殊

                工厂的工人,婚姻市场非常受欢迎。但同样工业化结果的矿工却没有那么受欢迎,虽然有钱,但是死亡率高。另外峰峰矿区还有大量未工业化农民。文化这东西,传播很快。特别是“学好不容易,学坏一出溜”。如果隔壁一家矿工的老婆有钱买花裙子,而不是多买一头小猪去养,很容易在邻居中形成示范效应。

                • 家园 死亡率确实高了,要么是矽肺吧,还没有了以前的疗养了吧

                  现在社会风气不太好,有钱就去嗖嗖米嗖嗖,也是不太好。

                  矿工待遇好是当年了。还有钢铁工人。

      • 家园 【邯郸 – 学步桥】续4

        新时代

        这种局面直到解放战争时期才有改观。因抗日时期,刘邓大军在太行山区活动,129师部在临近邯郸的涉县。所以日军投降后,刘邓大军10月4日即迅速占领了位于平汉铁路上的邯郸县,将太行、太岳、冀南和冀鲁豫四个战略区连接在一起。邯郸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在邯郸设市,为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所在地。

        在邯郸战役中顽军高树勋部马头镇起义,来势汹汹的国民党北上大军由此止步。1946年1月13日晚24时,国共《停战协定》正式生效时,以邯郸为中心的晋冀鲁豫边区已建立200个县市政权,区域人口3000万,野战部队30万人,地方武装40万人,成为当时全国面积最大的解放区。

        当时一个对后世比较重要的决策,就是在邯郸建立了晋冀鲁豫烈士陵园。这是我们小学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几乎每年清明都会小朋友们列队去扫墓。后来也允许有些更平等的老百姓可以租用墓地。当然,也就有了很多的段子。比如某年清明前一天,一个女青年下班晚了,夜里自行车坏在邯山街上,正着急,来了一个穿灰布衣服的男青年帮她修好了自行车,她送了一支钢笔作为感谢。第二天(也就是现在),人们发现陵园一个墓碑边上赫然放着这支钢笔。然后就是讲故事的小朋友拉着你一吼,“你看!”你发现你的钢笔就放在他指的一个墓碑边上 …

        当然,还有一个稍有争议的事,是《人民日报》于1946年5月15日在邯郸市火磨街创刊。1946年7月1日,毛泽东为晋冀鲁豫中央局机关报亲笔题写了“人民日报”四个字做报名。该报1948年6月14日终刊,共出版了746期。史称“晋冀鲁豫人民日报”或“人民日报邯郸版”。1947年11月12日,石家庄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1948年5月20日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边区合并为华北解放区,成立中共中央华北局。原晋冀鲁豫边区的《人民日报》和晋察冀边区的《晋察冀日报》合并为中共中央华北局的机关报《人民日报》。于是1948年6月15日新版《人民日报》在河北平山创刊,刊号从头算起,毛泽东为《人民日报》题写了新报名,从左往右书写,这个报名一直使用至今。该报1949年7月31日终刊,共出版了406期。史称“华北人民日报”、“人民日报华北版”、“人民日报平山版”。于是有了《人民日报》创于邯郸还是平山(属石家庄)之争。

        当然,比《人民日报》之争跟我们关系更密切的是邯郸中学之争。邯郸市市立中学1945年由冀南区始创于火磨街,算是有红色基因的学校,除中学部外,后还设师范部。几经蹍转,迁于北门里丛台下,称河北省邯郸中学;师范部于北关外建立师范学校;原火磨街旧址建河北省邯郸中学分部。1954年,河北省邯郸中学移交给邯郸市。1955年,改名为河北邯郸市第一中学,丛台校址为本部,火磨街原校址为“河北邯郸市第一中学分部”。1956年,火磨街原校址的分部改为“邯郸市第四中学”。但是在四中的校史里正好相反,一中是分部。以至于每年校庆两校唱对台戏,某著名校友只好两边邀请都不参加,写上两份“祝母校邯郸中学校庆大吉”之类的毛笔字,一边各送一份。而后先后改名大专院校邯郸师专、本科院校邯郸学院的师范部,从来不跟两个中学争锋,连北关旧址土地后来也都卖给了一中。毕竟有一中毕业的市领导,也有四中毕业的市领导,甚至有既是一中(高中)毕业也是四中(初中)毕业的市领导,但没有师专毕业的市领导 ...

        通宝推:燕人,南宫长万,学菩提,南寒,张燕,桥上,
      • 家园 【邯郸 – 学步桥】续3

        蕞尔小县

        河北的军阀袁绍着力经营邺(魏郡郡治,冀州州治,在今邯郸市下辖临漳县境内),作为其统治中心。读历史细心的,大概能记起袁绍部将沮授子沮鹄守邯郸,在袁绍死后被曹操击败,取城这个小插曲。

        而曹操击败袁绍后,把统治中心也迁移到邺,并且修筑铜雀、金虎、冰井三台,加强军事作用。曹操被封魏公、魏王后,一直以此为都城,此后邺风光无两,先后为六国古都:曹(操)魏、后赵、冉(闵)魏、前燕、东魏、北齐。因为本文写邯郸,就不细讲了。北周灭北齐后,尉迟迥据邺反抗杨坚失败,邺城被焚毁。州、郡、县三级治所及百姓被迁至安阳古城(今安阳市区)。多写这句,是因为隋唐后说到的邺(相州治所)指的是安阳,而不是这次迁徙前的古邺。

        三国时期魏国皇帝也曾封过赵王,不过这时候的赵国治所在房子县,城垣遗址今天石家庄下辖高邑境内。此赵国更接近先秦中山国的位置,而非古赵国。这个赵国区域发展变化,涉及后面赵郡、赵州(熟知的赵州桥)、赵县等都与秦汉赵国、邯郸无关了。在这段时间,邯郸一直是邺光芒照耀下的一个普通小县城。直到邺陨落后另一颗明星升起。

        在历史长河中,此后邯郸作为一个普通县城,上级行政单位(郡、州)的治所在今永年县(区)的广府古城和今磁县城间摇摆。前者有广平郡、武安郡、洺州、广平路、广平府等等;后者有磁州、昭义郡(军)等。磁州从洺州分离,大约因窦建德起义,曾以洺州治所永年县为都,所以洺州被分割。或许类似美国内战后,从里士满所在的弗吉尼亚分出西弗吉尼亚一样,是一种惩罚?

        隋唐间,邯郸附近的魏州兴起(治所元城县,今邯郸市属大名县境内)。唐代安史之乱后,河北藩镇最强的魏博节度使(天雄军)驻于此。所谓“长安天子,魏府牙兵”是也。在北宋时大名府(治元城县),还曾是“北京”。这种险要地位,或许和黄河的改道相关。元城与大名两县,夹河而立,特别是元城在黄河两个河道间,军事上防守尤其有利,在北宋和北方少数民族国家作战中起到重要作用。大家熟悉各个评书,我就不多说了。另外,元城、大名两县关系,有点像美国明尼亚波利斯和圣保罗,或者德国美因茨和威斯巴登这种twin cities。大名府的明星地位一直维持到清,如曾是清初设直隶山东河南三省总督的驻所。

        这段时间的邯郸,乏善可陈。唯一能拿得出来讲的,大概是乐府诗《陌上桑》,据说是宋朝编写(整理?),讲的是邯郸的一个美女在采桑时被搭讪时的严肃应对,以及把自己老公吹上天的做法。古代的女人啊,比橡皮娃娃还忠贞。她留下语文课本名句

        “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通宝推:燕人,南宫长万,学菩提,西江城,北纬42度,张燕,桥上,
        • 家园 我喜欢磁州窑的风格

          很古朴厚重。

          • 家园 磁州窑是民间窑厂

            和汝窑这种给皇家做活的风格大不相同。国内大家都讲究四大官窑,磁州窑不上台面,好像外国博物馆反而收的很多。

            解放后、改开前磁州窑旧地(彭城镇,属峰峰矿区),制瓷工业挺发达的,而且也做高级的工艺瓷,包括人民大会堂很多摆件,也有很多美院高材生。改开后大量破产,有一个被南方人收购,改做酒瓶子了。阳春白雪卖不掉,赚不到钱。

            峰峰矿区本来是磁县一部分,因为煤矿丰富被单立出来。但是58年把铁矿丰富的磁山镇给了武安矿区(武安本来多铁矿),两者和邯郸县,邯郸市区(丛台、邯山、复兴)长期组成邯郸市,而周围其他县组成邯郸地区。两者并行了相当长时间,直到90年代初地市合并。

            磁县历史上曾名滏阳县,临水县,都是因滏阳河得名。而滏阳河的发源地现在却属峰峰矿区,临水镇还是现在峰峰矿区政府驻地。磁县现在名字来历就是因为磁山镇的磁铁矿,结果先归峰峰后归武安,哀哉。如今邯郸市区划调整,磁县又被划走一大块,一部分给了复兴区、邯山区,一部分组成冀南新区,剩下的部分几乎是邯郸市十几个县里最小的一个县了。

            通宝推:燕人,
            • 家园 几年前看过一个偶像剧

              故事背景就是峰峰矿区的水镇。我以为瞎编的。上网一查不得了。河北还有这么厉害的古迹存在。峰峰矿区那边的石雕像似乎是南北朝时期的。

              • 家园 南北朝时期的石刻

                叫南、北响堂寺。可惜我也没去过。学校搞活动去过滏阳河源头(黑龙洞),离那些石窟不远了,但是当时没觉得多重要,就没特意去。知道多些的时候已经在外地读书工作了,就一直没去。

                除了这个石窟,传闻有大量东汉末年到南北朝的墓群(对应邺发达时期)。附近盗墓猖獗。河南最近搞得“曹操墓”应该就在河北边界不远。

      • 家园 【邯郸 – 学步桥】续2

        赵都3

        秦末,【山东豪俊遂并起】的时代,陈胜的部将武臣自立为赵王,被杀后,手下张耳、陈余拥戴赵国公室后裔赵歇称王,邯郸为其占据。可惜很快赵军主力被秦将章邯及所部王离(王贲子、王翦孙)击败,邯郸城破。这次失败导致邯郸宫城及城垣被毁,军事要塞身份丧失。

        当然,后来赵歇退守巨鹿,向楚求救,才有了霸王项羽最闪亮的登场:弑卿子冠军宋义,破釜沉舟五万对四十万,杀王离、降章邯,一气呵成消灭秦军主力。此后就是大家熟悉的楚汉相争。一个插曲就是陈余因对项羽封赏不均与张耳的反目成仇。陈余奉赵歇从楚,张耳从汉。后者虽然打不过前者,但是站队一流,佐韩信“背水一战”于井陉击败陈余后,受封赵王。在这些作战中,邯郸基本都是被轻松拿下的,没什么醒目表现。

        张耳后来和刘邦、吕后作了亲家。不过刘邦翦除异性王的运动中,女婿张敖并没有幸免。邯郸虽然军事意义丧失,但是作为诸侯国赵国治所,经济上依然繁荣,

        遂於长安及五都立五均官,更名长安东西市令及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市长皆为五均司市师。 - 《汉书·食货志下》
        刘邦封自己最喜欢的三子刘如意为赵王。如果你没听说过或者记不得他,他的母亲一定能让你想起来,就是继他被毒死后,那个被吕后做成“人彘”的戚夫人。之后在吕后掌权的时代,邯郸的主人(赵王),先后是刘邦的六子刘有(为吕后幽死),五子刘恢(吕后逼死宠妃,被吕氏女强嫁后不久自杀),再是吕禄(吕后侄子)。

        吕后病逝后,周勃杀诸吕。文帝刘恒封弟弟刘有儿子刘遂为赵王。在七国之乱中,后者因为领地被削减而随从吴王刘濞叛乱,最后自杀。战后邯郸缩小,又重建新城。汉景帝封第八子刘彭祖为赵王,其子孙相继直到西汉结束的王莽时代。

        如大家所熟知的,绿林、赤眉反王莽期间,刘秀兄弟拥戴更始帝刘玄。后者攻占长安,新莽灭亡后,派刘秀平定河北。这时候,在邯郸有一个叫王郎的卦师,自称是汉成帝的儿子刘子舆,在当时的赵王刘林和地方豪族支持下称帝。邯郸以北,辽东以西的广袤地区都服从他。史书多说是诈称,我总是有点怀疑,因为实在想不出一个卦师平空口白话能够说服宗室和如此多贵族、官员相信自己。

        至今邯郸市复兴区还有一个村子叫王郎村,所在地据说是王郎称帝时所筑王郎城,被刘秀消灭后平毁留下遗址。刘秀攻这个城用了一百多天,想必十分艰苦,城落后进行了大规模屠杀。从此邯郸一蹶不振,成为归属魏郡的普通小县。

        事后刘秀顾忌王郎影响,把当地的许游村改叫王郎村。还为他修了座庙,这座庙的位置在邯郸市酿造厂院内。我之所以知道,是因为小时候过年,总会去那里打酱油、买咸菜。

        刘秀称帝后,重建赵国,赵王王位和邯郸一直属于刘秀叔叔刘良及其后裔,直到东汉末诸侯蜂起的时代。

        通宝推:方平,南宫长万,学菩提,西江城,北纬42度,南寒,燕人,张燕,桥上,
        • 家园 赞,可惜级别不够宝推

          我一直是 王郎 的支持者,总觉得正史为了给刘秀找合法性,在胡扯蛋。本来专门注册账号,打算写个拨乱反正的大作品的,可惜发现写作这东西,想着容易写起来难,最后泄气了。

          维基百科里的节选:

          曹宫大哭道:“果也欲姊弟擅天下!我儿男也,额上有壮发,类孝元皇帝。今儿安在?危杀之矣!奈何令长信(指代太后王政君)得闻之?”遂服毒死。赵昭仪又令那六名宫婢自杀。婴儿被奶妈张弃抚养了十一天后,由宫长李南奉汉成帝诏书取去,从此销声匿迹。

          算岁数,王郎起兵正当壮年,对得上。而汉成帝后来在赵合德身上暴死本身就很可疑。

        • 家园 项羽有被司马迁神话的嫌疑

          项羽破釜沉舟,打的是王离,而王离此前被刘邦就打败过。刘邦先入咸阳,一路基本靠政治攻势,底下军队并不强,否则也不会在鸿门宴上瑟瑟发抖。所以,王离被刘邦打败,可见其成色。

          当时,秦军的主力是章邯的部队,是骊山徒,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支可称为工人阶级的军队,有高度的纪律性。

          二年冬,陈涉所遣周章等将西至戏,兵数十万。二世大惊,与群臣谋曰:“柰何?”少府章邯曰:“盗已至,众强,今发近县不及矣。郦山徒多,请赦之,授兵以击之。”二世乃大赦天下,使章邯将,击破周章军而走,遂杀章曹阳。二世益遣长史司马欣、董翳佐章邯击盗,杀陈胜城父,破项梁定陶,灭魏咎临济。楚地盗名将已死,章邯乃北渡河,击赵王歇等于钜鹿。

          而章邯也并不是被项羽打败的,是章邯主动投降的。

          三年,章邯等将其卒围钜鹿,楚上将军项羽将楚卒往救钜鹿。冬,赵高为丞相,竟案李斯杀之。夏,章邯等战数却,二世使人让邯,邯恐,使长史欣请事。赵高弗见,又弗信。欣恐,亡去,高使人捕追不及。欣见邯曰:“赵高用事于中,将军有功亦诛,无功亦诛。”项羽急击秦军,虏王离,邯等遂以兵降诸侯。

          章邯使人见项羽,欲约。项羽召军吏谋曰:“粮少,欲听其约。”军吏皆曰:“善。”项羽乃与期洹水南殷虚上。已盟,章邯见项羽而流涕,为言赵高。项羽乃立章邯为雍王,置楚军中。使长史欣为上将军,将秦军为前行。

          结果章邯投降以后,项羽坑杀20万秦军。

          诸侯吏卒异时故繇使屯戍过秦中,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及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轻折辱秦吏卒。秦吏卒多窃言曰:“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诸侯微闻其计,以告项羽。项羽乃召黥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馀万人新安城南。

          所以,秦人恨死了章邯和项羽。

          所以,后来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到关中,立马得到关中老秦人的支持。

          刘邦后来与项羽打,自己原来起家的南方兵都跑光了,是萧何源源不断的从关中为他补充兵源,可以说,刘邦最后打败项羽,实际上是北方的秦军第二次打败南方的军队。

          夫上与楚相距五岁,常失军亡众,逃身遁者数矣。然萧何常从关中遣军补其处,非上所诏令召,而数万众会上之乏绝者数矣。夫汉与楚相守荥阳数年,军无见粮,萧何转漕关中,给食不乏。陛下虽数亡山东,萧何常全关中以待陛下,此万世之功也。

          通宝推:心有戚戚,
          • 家园 被坑杀的秦军都是骊山刑徒

            死不死的话不会引起秦人恨项羽。

            项羽引秦人反感是进入咸阳后的表现,特别是烧阿房宫。

            • 家园 淮阴侯列传载

              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阬秦降卒二十余万,唯独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