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试着捋一下上海疫情的发展逻辑 -- 方平

共:💬307 🌺3171 🌵3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 家园 1月15日张文宏曾在中国央视新闻《相对论》中提到

      中国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今年1月15日曾在中国央视新闻《相对论》中提到,原则上来讲,经过这一年的疫情大流行,无论是群体免疫水平,还是通过疫苗建立的免疫屏障,再到冠病治疗药物的上市,都意味着“这可能是最后一个‘寒冬’”。

      中国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受访时,谈及此前有专家提出“2021年冬天是最后一个与冠病伴随的寒冬”的观点,表示做此定论可能还为时尚早。

      高福说:“我觉得病毒本身它在适应人类,它也在变化。当然,不同的专家可以持有不同的观点,我个人认为,现在还没有到预测它今年冬天以后,这个病毒到人类社会可以接受的这一步了。”

      截至1月25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发布时间: 2022-01-26 来源: 卫生应急办公室

      1月25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44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20例(上海10例,广西4例,北京2例,天津2例,河南1例,重庆1例),含2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天津1例,广西1例);本土病例24例(北京14例,其中丰台区9例、朝阳区3例、大兴区1例、西城区1例;黑龙江4例,均在牡丹江市;新疆2例,均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河北1例,在保定市;辽宁1例,在沈阳市;河南1例,在安阳市;广东1例,在中山市)。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张文宏大年初一查房,向仍然奋斗在病区的工作团队拜年。他说,未来的抗疫,应该是大家不断努力夺回正常生活的过程。

      张文宏在个人微博上写道,比起过年前的全球性焦虑不安与不确定性,似乎过了一个中国“除夕”,那个叫“夕”的怪兽真的好像安静点了。国内虽然多地有散发甚至小范围的聚集性病例出来,但也很快归于平静,一般称之为“社会面清零”。

      他说,年前上海市领导亲自来公卫中心做动员,因为那时候输入性的疫情压力特别大,整个临床救治团队都略显紧张。等过了除夕,春节查房就开始变得祥和。患者的病情都非常稳定。这种感觉是疫情第一年和第二年春节所不能想象的。

      张文宏还透露,春节里他给科室老专家拜年时,长期从事流行性出血热防控并作出重大贡献的中国著名传染病专家、90高龄的王嘉瑞教授问疫情怎么样,他凑到他的耳边大声说,“最坏的日子要慢慢过去啦,中国知道怎么对付这个病毒,不过不会那么匆忙着急,我们如果要以极低病死率渡过这次疫情,需要的时间可能会稍长一些”。

      3月7日,张文宏在个人微博发文分析中国当前的防疫策略,他写道,习近平所说的“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是中国近期防疫的总体目标,就是始终要将疫情控制到极低水平,不引起规模性反弹及医疗资源挤兑,“无论我们采取的是清零政策、动态清零政策、精准动态清零政策、逐步动态开放的政策,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将是我们的防疫底线”。

      张文宏称,踏入抗疫新阶段,既要避免一刀切,也不能发生“规模性的疫情反弹”失控,衡量的主要标准是抗疫的成本效益。

    • 家园 张文宏那个图

      就是手插在口袋里的,是不是也太随意了,毕竟对方是一把手书记,我看就是一种在给实习学生上课的感觉

    • 家园 瞎扯一下

      李书记看面相,缺少点霸气,有点好好先生的感觉。

      比较一下,二陈,陈全国和陈敏尔,则都有不怒自威之态。

      自古明君,其属下往往是谋士如雨,猛将如云;与之相反,昏君则搭配奸臣和无能之辈。

      道理很简单,前者属于英雄识英雄,后者属于王八和绿豆,容易对上眼。

      前几天网上有个比较火的视频,是全国政协委员,澳门人张宗真的一个脱稿讲话,讲的真好。

      张委员在讲话中说,习总上来之后,打赢了7大战役,分别是反腐,环境治理,脱贫攻坚,抗疫,贸易战,平定香港暴乱,还有一件张委员说一下想不起来,我觉得至少还有两件,一个是军改,一个是南海筑岛,至少打赢了8大战役。

      所以,习总毫无疑问属于明君。

      但凡明君,肯定会赏罚分明,李书记很大可能会被陈书记后来居上了。

    • 家园 我建议把边界堵死,由上海折腾

      相信上海领导的智慧。如果精准防疫搞成了,可以高调入常,并有限度逐地试点推广经验。搞败了,下台也不留遗憾。现在这样不明不白,无论政治上,还是防疫事务上,观点双方都难受。既然入常,做大官,就要有点自己的想法,光靠组织路线不利于长远发展。

      朋友圈看,上海人民和其他地方人民确实想法不完全一样。而且有底气的是,到目前因为新冠死亡零人,反而因为防疫措施,至少死了两个哮喘的。我就一个期待,边界锁死,不要向外输出。当初武汉付出巨大代价,但是给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希望上海也向武汉学习。

      当然,作为外地人,我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了。不过万一上海民意就是如此呢?甚至可以考虑搞个上海人大或者人大常委的特别会议来看看上海民意是什么。能被选中入常候选的,即使只做到这个位置的,不可能是庸人,他之前也该是多方考虑后做的成熟决定。现在河内舆论一边倒一棍子打死也不合适。

      通宝推:箪食瓢饮到中年,龙牡,八段锦,燕人,学菩提,
      • 家园 有死亡的

        上海我小区一80多岁老人几天前得新冠后离世 原来有基础病 这次疫情28号从医院被弄回家 30号确诊 4月1-2号过世

      • 家园 政治上可能更复杂

        宣传战线其实一直有人在跟包子作对。

        比如这次上海,直接被大量水军污蔑为躺平,把精准防控和早先的动态清零对立起来。这样上海无论怎么结果,都会造成尴尬。如果失败了,他是习的人马要背锅,组织上削弱习的力量。如果成功了,就是和习亲自指挥亲自部署的措施相反的办法获得成功,摧毁习的威信,造成其内部分裂。就像你说的,上海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例新冠死亡,没有什么值得攻击的错误。反而是防疫措施导致了死亡,其他地方未必没有,不去报导罢了。

        事实上精准防控和动态清零根本没有什么矛盾。在病毒变异的不同条件下,采取不同措施,太正常了。一切应该以人民利益优先。既不应该仅仅因为外国如何做了,我们就一定也要那样做;更不应该,因为外国人如何做了,就一定不能那样做。上海有非常好的医疗条件和比较高的管理水平,如果中国要搞试点,上海最合适。当然和武汉开始一样,第一个吃螃蟹肯定手忙脚乱,肯定有损失,但是从全国大局讲,这种尝试是必要的。应该加强正面宣传,如果上海精准防疫成功,也是习领导下的成功。可以堂堂正正入常给习当总理。

        通宝推:燕人,匿名:1
        • 家园 4月30日再来看上海本轮o死亡人数

           2022年2月26日0时至2022年4月29日24时,累计死亡384例。

          http://k.sina.com.cn/article_1993342070_76cffc7601901bkik.html

        • 家园 上海是共存派大本营,没有冤枉

          你看那个张网红,永远念叨的就是开放。防疫死人都是小事,他其实并不在乎。跟欧美的联系收紧,一周一司一线一机,入境隔离两周,才是他们恐惧的根本。

          而国外的疫情已经不可能好转,所以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国内也爆掉。可以说他们是希望甚至推动病毒传播的。

          如果中央宣布,上述管制措施坚持二十年不动摇,那么这些人马上会撕下面具,成为反华反动势力的急先锋。

          世界已经分成两派,人类一派,病毒一派。美西方已经坚决站到病毒那派去了,中国的共存派同样如此。

          通宝推:愣头兔,心有戚戚,
          • 家园 疫情国外不可能好转是啥意思?

            如果是说死的人活不过来 那确实是真的

          • 家园 为何西医易被蛊惑?

            一个观察,比如利比亚卡扎菲末期,反体制的是教师、律师、医生,前2个比较天真可以理解,医生是实务性行业,需要非常强的实操,应该是比较实事求是的,比较理性的。但为何非常容易就被西方蛊惑呢?

            包括这次上海,网红张绝对不是一个,而是一群医生的代表,他们遇到西方问题,立刻智商斩半。

            中医即使反体制,也没像西医一样冲在前面,只是默默当“反贼”或革命者的医生。

            • 家园 因为学西医会损伤人性的整全性

              生活中接触的西医几乎一色的面孔:自以为是、冷漠、贪婪。上手术台的每天忙得不亦乐乎,但对术后调理一手甩给护士,懒得再理病人,有时病人家属小心翼翼问几句,都可能惹得他们不开心怼回来或装作听不见。为什么?我认为,绝大多数西医只是会行走的药品说明书和人体割肉熟练工,都停留在笛卡尔方法论"看山不是山"的层面,能够"看山还是山"的少之又少,总之这群人普遍"所见即所得",不知"道"之所存,不知敬畏,所以呢,医疗这个体系恐怕是最缺人性的地方。

              通宝推:陈王奋起,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