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试着捋一下上海疫情的发展逻辑 -- 方平
我没有任何内幕。信息来源是小道消息+公开新闻。当然,这并不妨碍脑补,贻笑方家,一笑而已。
1、【数据】
2022年过年后,听婆娘在上海(政府)的同学讲:上海一直不敢搞全民核酸,怕如果搞了,真实数据肯定大;
2、【网红】
2022年1月26日,张文宏《做好疫情暴增10倍如何应对的准备》
说明什么?张当时是知道上海真实数据的,确切的说,真实状况让他有点怕了,所以做这个建议,而且是书面的,也算是以备不时之需。
问题是,张自己已是局中人之一了,入局容易出局难,身不由己。后面上海有关方面一系列的说法变化,包括“了不起的试验”,其实逻辑都是围绕各相关当事人的这个身不由己。
3、【知情】
我作为一个海外人都能听说的小道消息,国内从中央到各省市有关方面,能不知道?各方既有公安流调,更有医学溯源----专业上的事,谁能瞒得了谁?譬如 @常挨揍 河友援引的:
3月13日我省已公布对上海全域来(返)鄂人员一律实行“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健康管理措施。但近期每天仍有一些人员通过公共交通或自驾来(返)鄂。我们特别提示有自上海来(返)鄂意向的人员提前了解我省隔离政策;来(返)鄂途中做好个人防护;来鄂返鄂后应主动向社区申报并配合做好14天集中隔离。
来源:湖北发布、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孙副总理之前一直避免去上海,当然不是不知情。也许恰恰相反,知情了,才更不愿意提前去:毕竟还有半年自己就到站下车了,何必给各方面增加不确定因素呢?
4、【瑞安】
3月份在河里看到@假日归客 提了一句,我才后知后觉:作为瑞安老乡,不好下船的,已不止是一个张了。然后顺手捋了一下相关公开报道:
2021年8月,李书记专程去视察张的实验室:
然后9月份,上海就被中央定为“精准抗疫”的先进典型,习总批示,国务院卫健委专门召开全国学习上海经验现场会
这大概是张安然渡过文凭风波的所谓背景资料。
5、【舆论】
从1月底,上海大概用了将近两个月的办法,想找一个平稳落地的办法。从中央到各省,从年后到3月下旬,没有一个地方敢公开批评上海,毕竟大家都懂基本人事。
当然媒体中也有例外的,除了沪媒自我宣传之外,还有那个退而不休的胡某人,所谓“上海是最有能力对动态清零提供新探索、贡献新经验的城市,我们应鼓励上海此时不慌张,不轻易放弃”云云,胡某人混了大半辈子媒体,是真不知内情?无非是老毛病又犯了,想“勤王”一把“内定入常”的领导。2020年1月初骂武汉周市长捧马书记,大有炸平武汉市公安局之势,到热捧上海,一贯的墙头表现与政治无知罢了。
6、【预案】
从1月底到3月下旬,中央也只是默默的看着上海,没有任何干涉。大概也是希望,上海凭借自身的能力,大概兴许可能,能自己静悄悄的把事情处理干净。
结果,上海最终玩爆了。然后就是孙副总理到上海,公开报道中,与李书记从当天的“交换意见”,事隔一夜,就变成了上海市委“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孙春兰副总理在上海调研疫情防控工作时提出的要求”。随即,中央一夜之间的大规模救援。那么迅猛的行动,能说中央之前没有心理准备甚至行动预案?
7【人事】
上海爆局之前,有两个相关人事变动,一个是李书记的诸葛秘书长升任副书记,另一个是敏尔书记领导下的重庆副市长入上海。是否有瑜亮之争,暂且不论。另一个至今没有公开说法的,是湖北省应书记去职。
事到如今,上海的局面,显然影响了相当多的彼此牵连的且非常紧迫的人事安排。
从更高的层面讲,如果你是公司董事长,面对培养多年的部下且是下任总经理候选人,还有半年就官宣人事调整了,为此还于2021年修改了《人大常委会对国务院人事任命法例》,你能怎么办?
办了,包括曹营内,不少人开始巴望着,也许能趁乱看能不能拣个总经理或者常务副?
不办,曹营外,等着看笑话、甚至起哄玩升级的对立面,也不少吧。
曹营的事难办。董事长手下的本就不多,有本事的更少,常委一个坑等着一个萝卜 ---- 比曹营还难办。
当然,两年前的武汉马书记,也是从上海提到武汉镀金,据说是内定接工信部(原工信部苗圩部长也是原武汉市委书记,因此事一直拖到到65岁前几天才退休),武汉疫情爆发之初,马书记连市人大主任都辞了,随时准备拎包走人的。
但愿这次李书记不要步马书记的后尘,毕竟,事到危急,董事长是真敢斩马谡的。
启用武汉前市长。实战考验过的。
2022年1月26日,张文宏《做好疫情暴增10倍如何应对的准备》
按理说当时上海一片大好形势,不该如此悲观呀。
相信上海领导的智慧。如果精准防疫搞成了,可以高调入常,并有限度逐地试点推广经验。搞败了,下台也不留遗憾。现在这样不明不白,无论政治上,还是防疫事务上,观点双方都难受。既然入常,做大官,就要有点自己的想法,光靠组织路线不利于长远发展。
朋友圈看,上海人民和其他地方人民确实想法不完全一样。而且有底气的是,到目前因为新冠死亡零人,反而因为防疫措施,至少死了两个哮喘的。我就一个期待,边界锁死,不要向外输出。当初武汉付出巨大代价,但是给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希望上海也向武汉学习。
当然,作为外地人,我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了。不过万一上海民意就是如此呢?甚至可以考虑搞个上海人大或者人大常委的特别会议来看看上海民意是什么。能被选中入常候选的,即使只做到这个位置的,不可能是庸人,他之前也该是多方考虑后做的成熟决定。现在河内舆论一边倒一棍子打死也不合适。
我第一反应就是这个。死几个上海人给大家趟路子。如果上海人愿意我们外地人当然没意见。我个人不大相信上海人就能那么不一样。另外苏浙要派武警封锁边界吧,靠上海自觉怕是难。
调查一下上海市的领导以及市民的想法(领导按权重,市民则随机抽样),问问他们愿不愿意独立自主地处理这次疫情爆发。如果愿意(高管一致同意,民众2/3以上赞同),中央给予其绝大的自主权,同时不再承担外部救援义务,由上海官民自主、自由、自行处置这次事件。以2个月为期限,届时成败都有后续说法。。。
李书记看面相,缺少点霸气,有点好好先生的感觉。
比较一下,二陈,陈全国和陈敏尔,则都有不怒自威之态。
自古明君,其属下往往是谋士如雨,猛将如云;与之相反,昏君则搭配奸臣和无能之辈。
道理很简单,前者属于英雄识英雄,后者属于王八和绿豆,容易对上眼。
前几天网上有个比较火的视频,是全国政协委员,澳门人张宗真的一个脱稿讲话,讲的真好。
张委员在讲话中说,习总上来之后,打赢了7大战役,分别是反腐,环境治理,脱贫攻坚,抗疫,贸易战,平定香港暴乱,还有一件张委员说一下想不起来,我觉得至少还有两件,一个是军改,一个是南海筑岛,至少打赢了8大战役。
所以,习总毫无疑问属于明君。
但凡明君,肯定会赏罚分明,李书记很大可能会被陈书记后来居上了。
宣传战线其实一直有人在跟包子作对。
比如这次上海,直接被大量水军污蔑为躺平,把精准防控和早先的动态清零对立起来。这样上海无论怎么结果,都会造成尴尬。如果失败了,他是习的人马要背锅,组织上削弱习的力量。如果成功了,就是和习亲自指挥亲自部署的措施相反的办法获得成功,摧毁习的威信,造成其内部分裂。就像你说的,上海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例新冠死亡,没有什么值得攻击的错误。反而是防疫措施导致了死亡,其他地方未必没有,不去报导罢了。
事实上精准防控和动态清零根本没有什么矛盾。在病毒变异的不同条件下,采取不同措施,太正常了。一切应该以人民利益优先。既不应该仅仅因为外国如何做了,我们就一定也要那样做;更不应该,因为外国人如何做了,就一定不能那样做。上海有非常好的医疗条件和比较高的管理水平,如果中国要搞试点,上海最合适。当然和武汉开始一样,第一个吃螃蟹肯定手忙脚乱,肯定有损失,但是从全国大局讲,这种尝试是必要的。应该加强正面宣传,如果上海精准防疫成功,也是习领导下的成功。可以堂堂正正入常给习当总理。
就是手插在口袋里的,是不是也太随意了,毕竟对方是一把手书记,我看就是一种在给实习学生上课的感觉
中国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今年1月15日曾在中国央视新闻《相对论》中提到,原则上来讲,经过这一年的疫情大流行,无论是群体免疫水平,还是通过疫苗建立的免疫屏障,再到冠病治疗药物的上市,都意味着“这可能是最后一个‘寒冬’”。
中国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受访时,谈及此前有专家提出“2021年冬天是最后一个与冠病伴随的寒冬”的观点,表示做此定论可能还为时尚早。
高福说:“我觉得病毒本身它在适应人类,它也在变化。当然,不同的专家可以持有不同的观点,我个人认为,现在还没有到预测它今年冬天以后,这个病毒到人类社会可以接受的这一步了。”
截至1月25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发布时间: 2022-01-26 来源: 卫生应急办公室
1月25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44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20例(上海10例,广西4例,北京2例,天津2例,河南1例,重庆1例),含2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天津1例,广西1例);本土病例24例(北京14例,其中丰台区9例、朝阳区3例、大兴区1例、西城区1例;黑龙江4例,均在牡丹江市;新疆2例,均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河北1例,在保定市;辽宁1例,在沈阳市;河南1例,在安阳市;广东1例,在中山市)。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张文宏大年初一查房,向仍然奋斗在病区的工作团队拜年。他说,未来的抗疫,应该是大家不断努力夺回正常生活的过程。
张文宏在个人微博上写道,比起过年前的全球性焦虑不安与不确定性,似乎过了一个中国“除夕”,那个叫“夕”的怪兽真的好像安静点了。国内虽然多地有散发甚至小范围的聚集性病例出来,但也很快归于平静,一般称之为“社会面清零”。
他说,年前上海市领导亲自来公卫中心做动员,因为那时候输入性的疫情压力特别大,整个临床救治团队都略显紧张。等过了除夕,春节查房就开始变得祥和。患者的病情都非常稳定。这种感觉是疫情第一年和第二年春节所不能想象的。
张文宏还透露,春节里他给科室老专家拜年时,长期从事流行性出血热防控并作出重大贡献的中国著名传染病专家、90高龄的王嘉瑞教授问疫情怎么样,他凑到他的耳边大声说,“最坏的日子要慢慢过去啦,中国知道怎么对付这个病毒,不过不会那么匆忙着急,我们如果要以极低病死率渡过这次疫情,需要的时间可能会稍长一些”。
3月7日,张文宏在个人微博发文分析中国当前的防疫策略,他写道,习近平所说的“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是中国近期防疫的总体目标,就是始终要将疫情控制到极低水平,不引起规模性反弹及医疗资源挤兑,“无论我们采取的是清零政策、动态清零政策、精准动态清零政策、逐步动态开放的政策,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将是我们的防疫底线”。
张文宏称,踏入抗疫新阶段,既要避免一刀切,也不能发生“规模性的疫情反弹”失控,衡量的主要标准是抗疫的成本效益。
3月底张神隐后才在网上转来转去,很可疑。
搜狐新闻,记者访问张的,完全没提到扩大10倍的事,新闻标题:十问张文宏代表,两会想提啥建议。
但是这是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