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中国历代人口分布图 -- 阴霾信仰

共:💬178 🌺1059 🌵3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再造华夏“:明初的传统重塑与族群认同》节选 -- 补充帖

    明代初期的历史是华夏族群史的重要篇章,为了更好地理解这段历史,有必要追溯一下从唐末至元末的历史。自唐朝崩溃以后,中国历史再度进入了动荡时期。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五个短暂的王朝之后,是北宋与契丹的南北对峙与南宋、金、西夏的鼎足而立。元朝虽然在十三世纪完成了统一,但由於施行南北异制的统治策略与族群等级制的歧视政策,使得元代社会的地域之间与族群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分歧。

    在这段历史时期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以下四个问题。

    第一,华夏族群及其传统文化遭遇了巨大挑战。辽朝与北宋为兄弟之国,双方的政治地位大体相同。金朝与南宋是叔侄之国,南宋的政治地位明显低於金朝。而北宋与南宋都不得不向辽金缴纳岁币的历史事实表明,宋朝无法像汉唐王朝那样在传统的华夷秩序中占据主导地位。至元代,蒙古族群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华夷秩序,建立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族群主导的大一统王朝。在此期间,华夏族群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严重危机。雪上加霜的是,由於元朝皇帝推崇藏传佛教,以儒学为代表的华夏传统文化也遭遇了极大的挑战。

    第二,部分华夏族群的胡化。在辽金时期,部分华夏族群即存在明显的胡化现象。元朝创立后这一现象有进一步泛化的趋势。司律斯(Henry Serruys)指出,在元代『模仿蒙古人成为各地的一种风尚』,中国亦不能例外。李治安详细描绘了元代汉人学蒙古语、用蒙古名,穿蒙式服装等社会现象,以及在婚俗(按:如收继婚)、礼俗(按:如胡跪)等方面受蒙古影响的具体情况,并考述了蒙古化现象从汉军军政人员向下层平民扩散的历史过程。

    第三,南北华夏族群之间的裂痕。辽宋金时期,生活在不同区域的华夏族群就存在着相互歧视的现象。李治安在引述了赵秉文称南宋为『岛夷』、『蛮夷』的例证后写道:『由是观之,国家的长期分裂,也会使汉民族内部因地域界限发生裂痕,也会给民族感情和心理带来一些阴影。』至元代,族群等级制加深了南北华夏族群的认同危机。萧启庆认为,在元代『汉人』、『南人』属於两个不同的族群。他说:『在元廷所采行的族群等级制度之下,蒙古、色目、汉人、南人等四大族群不仅具有不同的历史与文化背景,而且各族群的政治、社会身份之高低,权利义务之大小,颇有轩轾。』 萧启庆进一步指出,虽然主体成分同属汉族,但由於被划分为两个不同的族群,『汉人』与『南人』对华夏的认同感产生了差异。他说:『汉人、南人历史经验不同,族群意识的强弱因而不同。汉人经历契丹、女真统治达数百年,族群意识不强』;『反观南人从未经历异族统治,蒙元灭宋,不仅是朝代更替,还牵涉到「由华夏入夷狄」的春秋大义』。

    第四,不容否认,在部分汉人胡化的同时一些少数族群亦有明显的汉化趋势,但由於不愿放弃所享有的特权从因而没有改变其族群认同。辽宋金时期,汉人与少数族群之间相互涵化的现象即已存在。元朝统一后,这一现象得到了延续和发展。萧启庆指出,『「族群等级制」是一种歧视制度,而不是「隔离」(segregation)制度』,『各族人民的迁徙、杂居与交往未受限制』。他敏锐地指出,在元代『不少蒙古、色目人尚不能说已真正「汉化」,相对於汉族而言,蒙古、色目皆享有甚多特权,自不愿改变族群认同而导致特权的丧失』。

    明廷对於日常礼仪也不断加以规范。首先,明廷对官僚、民众的相见礼分别做出了强制性规定。明朝初年,民众『尚循胡俗』,於宴会中多以跪拜为礼。而官僚亦承袭元代旧俗,相见时以单膝跪地为礼,行拜礼时以叩头为敬,往往既行拜礼又跪一足。下级官僚与上司相见行礼后,立刻将手置於背后并旋即后退若有所避。明廷认为这种相见礼仪的存在表明华夏族群习于胡俗,传统礼制丧失殆尽,遂严加禁止。但移风易俗并非一日之功,明廷虽在立国之初虽已命廷臣制定相关仪式以禁胡俗,仍『不能尽革』,於是,又令礼部官员稽考儒家经典制定出既符合传统规范又适应时代情境的相见礼仪颁布天下,使官僚与民众在华夏礼制的践习中恢复传统风俗。

    其次,明廷对收继婚等元代婚俗痛加斥责,申明收继婚败坏纲常,违背中国圣人之教,犯者罪不容诛。《御制大诰》曰:『同姓两姨,姑舅为婚,弟收兄妻,子蒸父妾,此前元之胡俗。朕平定之后,除元氏已成婚者勿论。自朕统一申明我中国先王之旧章,务必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方十八年矣。有等刁顽之徒,假朕今律,将在元成婚者,男女已成行列,其无籍之徒,通同贪官污吏,妄行告诘。致使数十年婚姻,无钱者尽皆离异,有钱者得以完全。此等之徒异日一犯,身亡家破悔之晚矣。胡人之俗岂止如此而已!兄收弟妇,弟收兄妻,子承父妾』,『所以夫妇无别,纲常大坏。与我中国圣人之教何如哉』?『今后,若有犯先王之教(者),罪不容诛』。

    其三,明廷严厉禁止沾染胡风的丧葬习俗。葬礼方面,明廷提倡传统的土葬,禁止被视为胡俗的火葬。《太祖实录》载:『辛巳,令民间立义冢。上谕礼部臣曰:「古者圣王治天下,有掩骼埋觜之令,推恩及於朽骨。近世狃于胡俗,死者或以火葬之,而投其骨于水。孝子慈孙於心何忍?伤恩败俗莫此为甚!其禁止之。若贫无地者,所在官司择近城宽闲地为义冢,俾之葬埋。或有宦游远方不能归葬者,官给力费以归之。」』在丧礼方面,明廷宣扬古礼,严禁陋俗。明初民众沿袭元代旧习,『凡有丧葬,设宴会,亲友作乐娱尸,惟较酒肴厚薄,无哀戚之情』。洪武五年(1372年)五月,明廷颁布《兴礼诏》对此现象痛加斥责,并宣布将对违禁者依法惩治:『古之丧礼以哀戚为本,治丧之具称家有无。近代以来富者奢侈犯分,力不及者揭借财物眩耀殡送。及有惑於风水,停柩经年,不行安葬。宜令中书省集议定制,颁行天下遵守,违者论罪如律。』

    如前所述,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冠服具有象徵族群身份的功能,而言行是否符合传统礼制是华夏族群区分我族与他者的重要标准。因此明廷推行的涉及社会各阶层的冠服复古运动与日常礼仪的规范化,对强化华夏族群的身份认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从这些论述看,北方传统汉地沦陷几百年以后,胡化现象还真是普遍。

    西北更惨,由于中唐以后被吐蕃所占,又先后经历了西夏,蒙元之占领,已经6 、700年没在中原政权治下了。

    河湟地区在元朝时期成了多民族的聚居区,除吐蕃,汉,蒙以外,还有色目人和少量西夏人、金人,“藏化”,“党项化”,“蒙古化”的现象都较突出,在社会文化风貌上,已经和汉族有很大的区别,连汉语都很少有人会讲了。

    以至于明初向陕西宝鸡以西发动进攻前,还得弄个河西翻译馆,收集翻译,让军队能够懂当地的波斯语,阿拉伯语和突厥语等词汇,不至于两眼一抹黑。

    通宝推:真理,
  • 家园 明朝人口密度图,来源:《试论明代的人口分布》 -- 补充帖

    点看全图

    河南这人口密度,和今天加拿大或是澳大利亚差不多。。。

    • 家园 原来岳飞和文天祥不是民族英雄的论调是出自李治亭啊

      以前狠狠闹过一阵“砖家”在那边强调民族河蟹,岳飞和文天祥等人都不能算民族英雄的论调,甚至闹到有人建议要把岳飞和文天祥移出历史教科书。

      那个时候媒体心里还是有点素的,根本不敢提砖家的具体名讳。

      最近无意中发现,原来这说法是来自李治亭啊。

      从民族融合和中华民族由汉、满、蒙、回、藏等五十六个民族的角度来看,对尚可喜就不能以狭隘的汉族民族主义的价值观进行评判。在这个问题的争论上,与尚可喜相同的还有抵抗异族侵略的岳飞、文天祥是否是民族英雄。”(李治亭《微言集》)

      这位叫兽的奇葩言论还真不少:

      比如:

      李治亭认为洪承畴是功臣,“从中国的统一、社会的发展而论,承畴参与治乱、统一中国,其功不可没,在清开国史上,应居前列之位。”(李治廷·《微言集:明清史考辨》)

      李治亭在《在纪念尚可喜四百周年诞辰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上更是为尚可喜摆功,“总结尚可喜的一生,其功在国家统一,坚决反对分裂,维护汉满和睦的民族关系”。

      李治亭还提出,所谓“汉奸论”“叛徒论”的种种说法,不符合中国历史国情,在理论上颠倒是非。

      在李治亭看来,“清政权是一个新生的有作为的政治势力,它要取明而代之,亦属必然之势。所以,在历史转变及两代王朝鼎革之际,一些人乃至相当多的汉人涌入清政权,亦是历史大势所趋。我们对此无须大惊小怪,也无须去指责他们,甚至给戴一顶汉奸帽子。”(《吴三桂大传.结束语》)

      “300年前的明清之争,双方互相敌对我们怎么可以站在一个王朝的立场反对另一个王朝?我们怎么可以站在个民族的立场反对另一个民族?”(《在纪念尚可喜四百周年诞辰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现在还真是这种官方言论大行其道,洪承畴,尚可喜等汉奸能被堂而皇之地洗白,真是黑白颠倒,让人恶心。

      只能说这帮人不早生300年去和孙之獬为伍真是可惜了。孙之獬当年也只敢说“新潮雅政”,现在都能把侮辱性那么强烈的“金钱鼠尾”和上古遗址联系起来给满清洗地了,不穿越回过去给满清当孝子贤孙真是太屈才了。

      现在国内能止住逆向种族主义的歪风就不错了,连汉服都不敢说汉服,只敢说华服,还能被一堆砖家批影响民族团结,猪肉在央视只敢说大肉,猪这个字都上不了央视春晚,哪有啥汉族种族主义,只有虚无汉族的逆向种族主义。

      • 家园 补一个2002年的新闻,看了否定岳飞的叫兽还真不少

        历史教学大纲修订 岳飞文天祥不再是"民族英雄"

        2002年12月06日 11:23

          中新网12月6日电 中国教育部定出新版《高中历史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以岳飞与文天祥当年是参加“民族战争”(国内民族之间的战争)而非“反抗外敌战争”为理由,不再将他们列为“民族英雄”,只承认戚继光、郑成功等为民族英雄。

          香港昨天有报道说,文天祥在香港的后代对此表示遗憾。

          据报道,由余桂元主编的《大纲》今年首季公布,当中提到要“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科学地分析对待我国历史上的民族战争,是国内民族之间的战争,是兄弟阋墙,家里打架,基于这一观点,我们只把反对外来侵略的杰出人物如戚继光、郑成功等称为民族英雄,对于岳飞、文天祥这样的杰出人物,我们虽然也肯定他们在反对民族掠夺和民族压迫当中的地位与作用,但并不称之为民族英雄。”

        余桂元先生的大论轰动全国。在当年还是56K“猫王”的网络上古时期,都有大量网民愤怒的去官网抗议。

        如何看待网上为冉闵洗白的言论? - 黑岛人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2838964/answer/2348257718

        这个链接里面专门找了人教版的教科书,对岳飞和文天祥的评价确实没有民族英雄的字样。

        2017年,又是人教版历史教材,删除了卫青霍去病。但这次和2002年不同,网络给了中国平民15年前无法想象的发声渠道,在猛烈的舆论批评下,人教社又把卫霍放回了书里。

      • 家园 纪念尚可喜四百周年诞辰学术研讨会?

        我去,还有这样的纪念,以及这样的研讨会?

        现在学校内部搞个人文讲座都要报批,这样的研讨会会被批准?

        • 家园 99年就有一堆历史叫兽开研讨会给尚可喜翻案了。

          03年在海城成立了尚可喜研究会,04年搞了尚可喜400周年诞辰纪念研讨会,14年还搞了410周年纪念研讨会。

          2014 年8 月1 日,由京津冀发展研究基地冀文化研究所、衡水地域文化研究会、辽宁省历史学会尚可喜研究会、尚氏宗亲理事会总会、沈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衡水尚氏文化研究会筹委会共同举办的 “清·平南敬亲王尚可喜诞辰410周年全国学术研讨会”在衡水牧马庄园成博万豪大酒店举行。来自北京、沈阳、哈尔滨、昆明等地的清史研究专家学者、衡水当地的文化名流与研究人员,以及全国各地的尚氏家族宗亲代表15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因《衡水学院学报》辟有“衡水地域文化研究”专栏,搭建了衡水地域文化研究的平台,为之做出了较大贡献,因此,学报主编魏彦红教授、副主编卫立冬教授应邀参加学术研讨会。会议期间通过与各位专家交流,推介了本专栏,为本刊地域文化的研究拓宽了研究领域。

          尚可喜是明清鼎革之际一个具有重大历史影响的人物。在清初统一全国的过程中,他主张统一,并身体力行,南征北战;吴三桂叛乱后,他立场坚定,坚决维护国家的统一局面,反对分裂,抗击叛军……为这样一位传奇人物举办学术研讨会不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具有借鉴意义。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尚可喜研究为主题的研讨会已经举办了多次,此次会议是继2004年纪念尚可喜诞辰400周年后的又一次规模较大的学术研讨会。在历时3天的研讨中,与会的专家学者就“三藩之乱”与尚可喜家族、尚可喜在清朝统一全国中的作用、清朝八旗制度、尚氏家族文化等展开热烈的讨论。

          其他给尚可喜翻案的活动也有一大堆,啥参观陵墓,建纪念馆等等等等。

          这些活动可是有中宣部,《求是》《人民日报》《文汇报》等等官方机构参与的。

          有时候,我们现在的历史界比满清那时候还魔幻,至少满清还会把洪承畴,三顺王等人列入贰臣传,我们倒是有一堆人直接给这些汉奸洗地,真是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就官方这态度,清史编到现在都编不出来再正常不过了,编得出来才见鬼了。

          通宝推:燕人,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