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怕富不怕穷 -- 给我打钱87405

共:💬207 🌺363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 家园 《从苏格拉底到辛普森的审判史》之读后感(2)

        马克思炮制资本论,跟中世纪的神父们炮制撒旦,其用心,完全一样,其手段,并无二致。

        像他这样一个人,调查了那么多事物,读了那么多书,他真的不明白,用黄金 买空气的人,跟用空气换黄金的人,根本就是一体两面吗?

        既然他不可能不清楚,就像中世纪宗教审判所的那些判官,为什么他还要洋洋洒洒论证那么多呢?

        事情很简单,他明白,只有先缩短贫富差距,才有可能让社会走回正轨,于是,他就像柯克那样,将罗林——所谓的资本家们——送上被 告 席。

        从某种角度来看,马克思这样的骗术,跟中世纪那些判官们的骗术,都是可以接受的,至少,中国人是沾了左倾风暴的光——否则今天十之八九,国号还叫大清。

        换言之,中世纪的判官,跟马克思,不在乎,有多少人会浑水摸鱼,重点在于,贫富差距的收窄。必须收窄,然后才有机会。

        这是我学到的重要内容,如同必须开窗,苍蝇蚊子的存在,不可能阻止开窗行动。

        这也就意味着,每一次左倾风暴的到来,都是社会的一个节点。抓住机会的,就能前进一步。抓不住机会的,只能等下一次。反复如此。

        同理,每一次右倾思潮的升温,也是社会的一个节点。能规避风险的,就至少不退步。一旦将风险当成机会,跟着“新自由主义”的,就只会下沉。

        这样综合来看,事情就变得非常简单的了:

        “原理”是,人的内心无可审判,纵欲者既不害怕道德,也不畏惧法律,他们总是在悬崖的边缘上疯狂的试探。如此,必有用黄金 买空气者,也必有用空气换黄金者,二者一体两面,人类不可能 将此二者消灭(至少可以说,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无可奈何)。

        因此,人类社会必然交替出现左倾风暴和右倾思潮,左倾风暴一般出现在社会贫富差距拉大某种程度,右倾思潮一般出现在贫富差距收窄至某个程度,一左一右,轮番上阵。

        对于个体而言——这里的个体,是广义上的个体,比如张三这个、张氏这个族、张国这个国——左倾风暴来的时候,抓住机会,就进一步,右倾思潮来的时候,规避风险,也进一步(相对 进一步,因为无法规避风险的,会退一步)。

        所谓牛逼,就是总在进步。

        回顾人类的历史,大概可以说,西方人(这里的西方人是广义之西方人),既善于制造左倾风暴,亦擅长掀起右倾思潮,可谓“长袖善舞”,而(广义)中国人则“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抓机会,避风险,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说得再通俗一些,左倾风暴一来,有钱读书了,不抱怨了,右倾思潮一来,拒绝放纵自我,继续埋头读书。

        此谓,胜不骄,败不馁也。

        • 家园 结语

          说了这么多,其实事情是相当简单的。

          人类社会,总有这么一大票人,是拒绝长大的,他们要么就是用黄金买空气,要么就是用空气换黄金。如此,必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一会左倾风暴,一会右倾思潮。一波又一波。真懂事,一定知道 如何应对。拒绝长大的,多说无益。

          中国人唯一比西方人更有智慧之处,就是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解决方案,即,众乐乐,即,和为贵,即,家和万事兴。

          其它,统统都是浮云。

          显而易见,摆平人类社会内部事务,主要靠骗,因为骗的成本是最低的。比如炮制上帝与恶魔,比如炮制阶级剥削论,比如炮制新自由主义。动动嘴皮子,耍耍笔杆子,就可以成功。

          用黄金换空气的人,与用空气换黄金的人,不断交易之后,必拉开贫富差距,这个时候,像马克思这样的骗子就走红,杀掉地主、资本家、分而食之的理论必然走俏,此阶段叫政治斗争 阶段;等到重新 洗牌后,贫富差距不大时,像新自由主义学者,如诺姆·乔姆斯基之流,必受捧,必得奖,必成“教父”,此阶段叫经济发展阶段。

          这是因为,第一,没有必要在这些“小孩”身上投入太多,第二,没有需要投入太多,随便骗骗就可以成功。

          我们人类就是这么“处理”这些“小孩”的,既不无情,亦不冷酷,在我看来,反而是温情脉脉,给足了时间和空间,给足了耐心和爱心。

          说得再简单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舵手,把握主方向,左倾风暴和右倾思潮是两边划桨的。问,是舵手重要,还是左右护法重要?

          哈哈哈,两个都重要。

          “孩子”一听到这种问题,就会激辩哪个才是最重要的。哈哈哈。看到了吗?“孩子”多幼稚啊,随便就给骗了,随便抛出一个问题,他们就开始热议、争抢、互撕。

          • 结语
            家园 结语(2)

            人类社会可能 永远不变,但也有可能 会变,如果一个人盯着这个看,他十之八九会绝望。这是一种隐藏得很深的依赖心理。比如,我若问:现在告诉你一个铁论,人类社会,永远不变,你还活不活?

            不管你是出生在什么时代,你会看到成群结队的,拦都拦不住,就是要拿黄金换空气,就是要花10万块买一组音箱其实跟200差不多;就要用空气换黄金,比赛还没有结束,通讯稿已经完成,电影还没有拍完,影评已经写就。你活,还是不活?

            我初中时,曾经犯过一次傻:听说同学都在玩,于是我认为我也可以玩,应该玩。这种傻,我就犯过一次。

            生活,始终是自己的,与别人无关。这个社会怎么样,所谓的世风日下,所谓的道德沦丧,与你何干?为什么你要因此而左摇右摆?你的亲人,只是名义上的亲人,你的朋友,只是狗肉朋友,你的老师,其实只会照本宣科,那又怎样?

            有人说,像我这样的人,叫高度理性。错,我不叫高度理性,我只是不依赖别人。

            人不学不知义,多行不义必自毙。我不学,我不习,我必定拿黄金换空气,拿空气换黄金,我必定会吃屎。这与任何人,任何时代,都是无关的。

            我女儿,每次我跟她剖析清楚一个问题,她往往是非常郁闷,感觉自己被 骗惨了。我问她:“你为什么要郁闷?难道不是闻过则喜吗?我是你爸,我骗你,是为了教育你,因为事后我会把所有的事情摆在桌面上告诉你,是怎么骗到你的,你的问题在哪里。那要是换成别人呢?你难道没有看出来,你仍然是一头白眼狼吗?可是为什么你还是一头白眼狼呢?因为你不学啊,你没有学到位啊。被我轻轻松松的骗了,只能说明,你当继续学习。此外,我从未从道德上审判过你,我从没有指责过你是一头白眼狼,换成你的其它亲人呢?你难道还没有意识到,你不学,就会跟牲口一样,甚至不如牲口吗?我之所以不像其它人那样用道德审判你,难道不是我学习的成果,难道学习是没有意义的,不是一种必须?”

            我已经训练了我女儿十多年,但她仍然会被 我轻松骗倒。只要我抛出类似于“谁更重要”的问题,她十回有九回能被 我骗倒。只有一回,她会问我,“你凭什么说某某更重要”,等我陈述了理由之后,她又被 我骗了。比如,我曾经跟她讨论过,到底是被 骗的人无理,还是骗子无理,我跟她讨论了一番,结论是被 骗的人无理,她表示同意,我却黯然神伤!!!

            这是因为她的认知的出发点,出了错。我的观点是,人的认知之起点,就在于比。是先比相同与不同,还是先比大小呢?当然是先比相同与不同,只有(属性)相同才有可能 比大小,她却直接跳进了比大小,这就是为什么她总是喜欢争论“谁更重要”的原因。并且她还一次又一次的抗辩:“我周围的人全是这样比大小,争高低的!我的同学,我的亲人,我的朋友,我的老师,无一例外,只有你,才是个怪胎!”我驳斥她:“你这是最深刻的懒惰!周围人都这么说,你就不过脑子了?你凭什么不过脑子?”她无言以对。

            尽管她次次最后无话可说,但是她要改过来,还需要更多的练习。我也不知道 ,能不能学有所成。但我知道 ,只能接着练。

            可能 会有人说,“你的要求也太高了吧”。不,我的要求根本就不高,因为大骗子,全是靠创建理论来骗人。所以,一个人,是否可信,不是看他是不是权威,不是看他是不是天天泡图书馆,不是简单看逻辑是否正确,不是简单看数据,不是看他是不是你的亲人,不是看他是否慈眉善目、口吐莲花,什么都不看,只认一个:真。

            一切的辅助证据,统统不是证据。真理,只需要一句话。正确的解决办法,往往特别简单。并不是所谓的大道至简,而是人类将正确掩盖了起来,反复的以各种名义编织谎言,并且将这谎言理论化。人之所以这么做,有各式各样的原因,不论你如何看,一定就是这样,一定总是这样。

            只有彻底地搞明白了,才能走直线,否则必定陷入巨大的迷宫,一辈子都在里面打转。

            所以,学习的过程,若简化之后,就是这样:假的,假的,还是假的,仍然是假的,假、假、假……全是假的。嗯?打住,怎么可能 全是假?哇,这个是真的。

        • 家园 附:拒绝长大的“小孩”

          那么,为什么说“用黄金换空气者”和“用空气换黄金者”都是小孩呢?

          这就好一个成年人,坐沙发上看书,有一个五、六的小孩,就在这成年人边上来回的“盘旋”,一会这样,一会那样,反复“刺激”这成年人。一见到成年人暴起,他就立刻快速逃走,并且洋洋自得,哈哈大笑。

          “用黄金换空气者”和“用空气换黄金者”长大之后,还是如此,因为,在悬崖边缘上疯狂的试探,就是他们的所有人生乐趣。下面才是重点:

          他们忘了,凡事,都是有惯性的。

          “用黄金换空气者”和“用空气换黄金者”成年之后,很快就搞明白了,道德和法律,都拿他们没办法,搞明白了之后,就会非常得意,一会施骗,一会被 骗,来来回回,反反复复。比如,他们经常睁着眼说瞎话,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他清楚,人家拿他没办法,往往是拂袖而去。

          越搞越得意,越得意就越搞,这样,就一步一步向悬崖靠拢,即便如此,他们也自认为自己是“收发自如”的,因为他们打小练习的就是“察言观色”:一见到成年人暴起,就立刻逃跑。对此,他们极有信心。所以,必自毙,必然刹不住车,必然收不了手。

          从旁观者的角度看,“用黄金换空气者”和“用空气换黄金者”是一步一步走向毁灭,但这二者的自我感受,恰好相反,他们自认为自己是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我可牛逼了,我钻空子,钻了无数年,压根就没失手过,我离悬崖边缘越来越近,这叫艺高人胆大。”

          这就是为什么说这些人是巨婴的原因了。

          这些人幼稚到正常人想象 不出来,大概一直五、六岁的样子。这种人数量非常多,到处都是,随处可见。

          说到底,“用黄金换空气者”和“用空气换黄金者”,此生的乐趣,就跟人斗——被 别人整哭,或者把别人整哭,他们自己没有生活的,所以他们一定会疯狂的吃瓜。

          解决方案,当然就是“目中无人”了,无视这些“小孩”。

          但是,说到底,这种“小孩”还是“追求”一个无忧无虑,不肯动手,不愿意动脑,不愿意担责,就想“随性”,就图安逸。这是他们毕生的追求。所以他们经常脑补,有钱人的日子无忧无虑。

          正常人是该长大就长大了,希望自己茁壮成长,这些人是拒绝长大,盼望永远五岁。

          我养狗已经养了三年,这三年我反复的观察,发现狗的行为,跟这些人的行为,完全一样,没有半点区别。

          但是,野狗,跟军犬,行为就不一样了,野狗跟梁山好汉更为接近,军犬就跟成熟的成年人一样。那么野狗跟军犬为什么会这样呢?很简单,被反复的爆锤。野狗就不用说了,有了解军犬的,就知道 军犬身上全是伤痕——训练时被 抽的。

          所以人类坚持认为,不打不骂,这些人是永远拒绝长大的。显而易见,这是一个误见,因为这最多只能治标,只能管一时,不能管一世。原因过于简单,人脑要比狗脑发达太多。

          在教育中打骂,只是手段,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怎么才能治本呢?说实话,人类目前没有找到有效的办法,即,不能保证对多数人施教之后达到预期水平。所以说,教育孩子,跟撞大运,区别不大。

      • 家园 附:纵欲者

        治标不治本的结果 是什么呢?就是一个社会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精神病院,里面是成群的疯子,并且互相指认对方才有病。

        精神病,是其中一种描述。

        撒旦附身,是另一种描述。

        基因有问题,是第三种描述。

        第四种描述是:超现实魔幻。

        不论如何描述,事情总是这样。

        因为一个正常人理解不了,为什么一个人会对自己下狠手,总是要把自己搞得死去活来。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要么,得了精神病,但这种并没有被 列入医学宝典;要么,恶魔附体,有证据吗?没有,但有一堆理论书,还画像,撒旦长得像公羊,JJ不仅巨大,并且奇形怪状;要么,基因有问题,然而科学家却坚持,此事还在探索中,不宜匆忙下结论;要么,进入了超现实魔幻空间,据一部分物理学家所称,宇宙中有N个平行世界。

        其实,特他妈的简单:没有自己的事要做。

        不是没有,而是不做,故意 的,自己特别清楚。所以,烧成灰,有什么冤枉的?一点都不冤。

        中国人谈这个问题,直截了当:自作孽,不可活。

        甭管纵欲者嘴上说的什么,其实他们没有任何道德可言,他们所讲的感情,其实是他们用来向别人或乞讨或勒索的工具,他们也不遵守任何法律,至于说宇宙规律那就更不当一回事了。他们唯一“尊重”的就是【自然】:我一看到喜欢的,就想要,我一遇到困难,就不想干,我一动手,就要停手,我一动脑,就马上痛苦万分。

    • 家园 蝉、螳螂、黄雀……

      此文是我的一次自我辩解。

      如果我像吃瓜群众那样盯着吃瓜群众,毫无疑问,我也是一名吃瓜者。吃瓜群众吃的是吴亦凡这只瓜,或者郑州大暴雨这只瓜,而我吃的瓜,就是吃瓜群众。

      ……法庭上的面包和马戏构成了与绞刑架不同的场景。咆咽、喝彩和耳语取代了仇恨的号叫。到泰伯恩行刑场观看死刑执行的人会带着酒,现在的观众则带着午餐到法庭上来。虽然受媒体大幅报道的案件仍旧可能引发交通堵塞——1907年在谋杀者被宣布无罪时,伦敦西区的交通陷入瘫痪——但是人们现在还是宁愿排队等候,也不愿意制造骚乱。如果没发入场券的话,人们可能在日出之前就开始排长队,法院可能挤得水泄不通,不过观众总是有办法找到位子。1910年,霍利.哈维.克里平博士因为涉嫌杀妻而被提讯时——在审理过程中,他妻子的皮被装在盘子里供传阅——许多没有入场券的观众蜂拥到伦敦的治安法院外。后来,警察将他们赶到一个空着的法庭内。他们在里面吃东西、闲聊了几小时后,才意识到自己受骗了,到了那一刻,他们只好回家。

      仅就此段文字而言,《从苏格拉底到辛普森的审判史》一书的作者,显而易见的,就在吃“吃瓜群众”这个瓜。

      而这段文字当中,唯一能引起我重视的内容,只在最后一部分,我学到了如何“行骗”。

      我女儿最近总是惊讶的发现,自己变成了自己不喜欢的那类人,她虽然明白,蝉、螳螂、黄雀,以及吃黄雀的鹰,其实是一回事,是同类,然而她没有意识到:通过观察螳螂如何捕蝉,黄雀很快就能学会如何捕捉螳螂。与此同时,黄雀也自动成为了鹰的捕食对象。

      有一天,我无意说了一句“披萨跟馅饼其实区别不大”,女儿对此大为不满。我等她抗辩了几句之后,问她:“你知道什么叫生面、什么叫熟面吗?”她就像被我一拳击中了鼻梁,一边叫痛一边质问我为什么打她。我面无表情的回道:“你送给我打的。”

      我等她稍平静,继续说道:“大米和小麦是全球多数地区的两大主粮,这是你知道的,然而你不知道什么叫生面和熟面,你也不知道什么叫发酵和不发酵,你也不知道什么叫低温发酵和高温发酵,你也不知道什么叫蒸制和烘焙,你肚子里有什么货,敢跟人谈食物?”

      听完之后,女儿说:“依你这么说,人们就应该闭嘴。”我反问她:“难道不是这样?”女儿说:“可是现实并非如此啊!”我继续反问她:“所以你打算复制?”

      显然,她不打算跟某些人一样,可是,为什么她又跟某些人一样呢?

      任何人,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就一定会变成自己讨厌的那种人。

      • 家园 这个不一定

        任何人,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就一定会变成自己讨厌的那种人。

        至少可以提出有意义的问题。

        例如,当你说“披萨跟馅饼其实区别不大”,令千金可以问:为啥区别不大?你是指哪样区别?是口感的区别,还是食材的区别?

        。。。。。

        理论上,她可以问到你哑口无言!

      • 家园 这让人想起消费消费主义的消费主义的消费主义。

        这些游戏是靠逻辑定义上的对立和陈述级别的不断累加实现的。

        比如立场一定是相反的,比如A的陈述是描述B,B的陈述是描述C,C的陈述是描述D,事实上A、D的陈述毫无关系,但A、D是同一种类型的陈述。

        最经典的构造是:变是不变的。变是不变的是会变的。变是不变的是会变的是不变的……

        注意,公孙龙子不属此列,他说的变不属于两个主体或者对象。

        ——

        补充:原本这是两件事情,但两者组合起来也是一件事情。

        • 家园 天时地利人和

          这是我在网上找到的几幅撒旦图片,但都不是“正版”。(由于无法上传图片,请各位河友自行搜索,1560年的撒旦画像,才是正版)

          正版的撒旦形象,一定有一个特别奇怪的JJ,而不是头上的公羊角。为什么后来的撒旦形象就把这个奇怪的JJ给抹掉了?为什么正版的撒旦,一定会有一个特别奇怪的JJ?

          相信大家 听过一句中国老话,万恶淫为首。那么,淫欲是不是万恶之首呢?这并不重要,甚至可以说无所谓,说某某为首,只是人类的一种习惯表达。正因为如此,在中世纪的欧洲,乱伦、通奸,也是法官的重点打击对象。所以,正版的撒旦上画了一个奇怪的JJ。

          马克思,显然,领悟了这一要诀。所以他立刻就能想到,不能再用撒旦来解决问题,因为撒旦已经不奏效了,已然成了过去式,撒旦的关键特征——一个奇怪的JJ——已经被抹掉了。那该怎么办呢?必须有创新,要炮制一个新理论,才能起作用。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 ,马克思的创新,就是搞出了一套阶级剥削论。我个人认为,仅创新而言,相当有水准。如果你不认同,不妨试着回答下面这个问题:现在,请你炮制一套新理论,也能掀起左倾风暴,你能不能完成它?

          除了创新之外,大家想想看,还需要什么辅助手段,才能构建足够强大的说服力?

          比如,如果马克思是在家里完成写作的,是不是就要比去图书馆效果差呢?这是一定的,在家完成写作,人家就会说这是闭门造车。去图书馆,就叫深入广泛的调查。难道不是这样吗?所以,马克思长年泡图书馆,没准就是每天按时去打卡,打完卡可能 就从后门溜走了,又或者在图书馆里看漫画,睡觉,以及别的什么。

          每天定时去图书馆打卡,还有另一个好 处,那就是获得证人。比如某图书馆管理员会对媒体说:“我在这工作了一辈子,可是我退休之后,马克思还是天天来图书馆”。人们听说之后,是不是立刻肃然起敬?

          我女儿有一次去看画展,有一幅画下面注明,画家为了创作这幅画,整整在某地呆了三年。我女儿对我说:果然是大作。

          同理,当人们听说,朗朗一天要练琴十小时之后,也立刻肃然起敬,立刻认为“他的琴一定弹得非常好。”这次我女儿就不同意了,她告诉我,一天练琴十小时,几乎不可能,并且没有这个必要。为什么这次她不同意了呢?因为她是行家里手。

          这样,就了有两条,一是创新,二是天天去图书馆。还有吗?充分了吗?还有的。那就是,书要写得厚。想想看吧,若有一个人告诉你,他有一个创新的理论,是前无古人的,但只有一句话,你是不是“我书读得少,你不要骗我?”

          因此,《资本论》必须往厚里写,起码得写三、五卷,否则没有说服力。

          那么,对于马克思这样的写作者而言,写出这么厚一本《资本论》,真的需要那么长时间吗?未必,也许三年就可以完成。“啊?三年就完成了?为什么不马上发表?”马上发表就坏事了啊!否则怎么能叫毕生心血呢?所以,即便是三年完成的,也要等到快死了才发表。

          这样,《资本论》就是创新的、天天泡图书馆用毕生心血完成的一本超厚的理论书。是不是有足够说服力了?

          还记得我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吗?一切辅助证据,都不是证据。

          可是,我们能因为《资本论》是创新的、天天泡图书馆用毕生心血完成的一本超厚的理论书,就否定它吗?不,是它的问世,让全球性的贫富悬殊,得以收窄,否则,此时此刻,您还在吃草!

          那么,我为什么要在今天来“揭秘”呢?这是因为阶级剥削论正在逐步失效,如同撒旦最终会失效一样。为什么?因为左倾风暴平息之后,右倾思潮再一次的泛滥了,贫富悬殊再一次的扩大了。出生于1930年代的人,他信阶级剥削论,是因为他分到了土地;出生于1950年代的人,他比较信,是因为他的父辈告诉他分到了土地,并且这1950年代的人因此而受益;等到了2000年代的人,他就不信阶级剥削论了,因为他的父辈告诉他,“别信那些鬼话,能捞到钱,才是本事。”

          下一次大级别左倾风暴,一定是另一个创新的、用毕生心血完成的左倾理论。

          女儿问我:都重复了这么多轮,为什么人类不长教训呢?

          我告诉她:不论时代如何变化,每一代人,刚出生时,起点都是一样高的。

          5000年前,不肯学、不会学的人,跟5000年后,不肯学、不会学的人,没有半点差异。因此,不论物质条件如何,都不会改变这一事实。

          也正因为如此,历史 无法篡改,无法歪曲,因为历史 会不断的在今天 重演,所以书中没有记载的,都呈现在你的面前,活灵活现。

          或许有人会问,会不会学,难道不受客观条件影响吗?比如有没有互联网,效率是不一样的,显然有互联网,效率更高。没错,然而“水涨船高”,时代进步了,对于学成啥样,也对应的提高了要求。水涨,船是高了,但是吃水线没有变,相对值没有变。所以,尽管时代进步了,但是5000年前,会学、肯学的,跟5000年后,会学、肯学的,是一样的。

          或许也有人会问,你这么“聪明”,天天来“揭秘”,就不怕别人锤死你吗?我不怕,因为在这个阶段揭秘是没有太大问题的。但是到下一次左倾风暴到来时,就不能揭秘了,只能闭嘴,如同文革时,钱钟书闭嘴一样。

          其实上,中世纪大搞特搞撒旦审判(又叫巫术审判)时,有相当一部分人闭了嘴,上一次左倾风暴到来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闭了嘴。这就叫,可以说的时候就说,不应该说的时候就闭嘴。

          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撒旦这个角色早就有了,一开始只是小角色,中世纪的法官们为了净化社会的需要,将他提拔成了与上帝分庭抗礼的反派大主角。同理,人类社会中的剥削现象是一直都有的,但其实是个小角色,马克思将它提拔成了主角。

          这应了中国那句民间俗语:我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 家园 善恶的永恒斗争

            被抹掉的东西,也就是作为堕落象征的 Concupiscentiae 不管是马克思还是同代人物,都是毫不避讳的。所以应该不算被抹掉了。应该是它的反面,也就是指引人对抗这种堕落的「精神」在消逝,逐渐变为一套新的,具有资产阶级时代特征的,通过某种知识合理制定的价值理性。

            简单地说就是信仰缺失。

            所以马克思一类思想作为一种补充,目的是很明确的。这也是大家为什么很容易觉得,或者认为就是一种宗教。

            但这种规定历史主体进行启示的思路,依然没有脱离本体论的局限。因为这是有意识地去忽略其他因素才得以实现的……这会导致问题会不断产生,不断解决……形成永恒的内在驱动,也就是循环。

            现实在这个过程中,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 家园 顺推易、逆推难

              为什么人类在处理内部事务时,总是肆无忌惮的骗?

              我个人认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骗了也没有关系。

              原因就是,人的问题,是顺推,物的问题,是逆推。正因为人的问题,是顺推,出发点对了,一切都会对,所以骗,是不要紧 的,并不会制造混乱——当然,这话是因人而异,有的人你不骗他,他也是混乱的。

              思考人的问题,一个非常易得的出发点就是:一个人无法独活。所以得“靠”别人,但稍加思考,就会明白,不是依赖这种靠,是互相帮助这种依靠。

              人们互相 依靠,显然,无法“算账”。好比说一伙人去摘果子,难不成是谁摘得多谁吃得多?如果是这样,为什么要结伴呢?稍思考,也会明白,彼此“算账”,必不和。

              只要一个人,不是那么的愚,不是那么的奸,以上,三分钟能想通。做到,当然还需要修炼,那是下一个环节。

              中世纪的欧洲神父所创造的撒旦画像,有意的突出其巨大且怪异的生殖器,显然,表达的是淫欲泛滥所制造出的家庭不和,家庭不和显然又会制造出教育失败。这是一个要点。在同一时期,在中国,也将淫欲泛滥推向了万恶之首。可见,这并非是个性,而是共性,不论哪种文化,都要求和。

              因为这个问题过于简单,3分钟就能想明白,即便自己没有想过,听3分钟,也搞懂了。所以怎么表达,可以随心所欲,胡编乱造。

              物的问题就不一样了,是从现象到本质,是逆推,难度要高出一大截。

              不懂得或不认可,家和万事兴的,其实就不必再多说了,基本就是个废人。

              这个问题,可能 是所有需要思考 才明白的问题当中,最简单的一个,没有比这个更容易搞懂的了。

        • 家园 说到底,割裂

          从整体出发,不攻自破。大谈逻辑的人,往往其实就是很喜欢 搞割裂的。

      • 家园 蝉、螳螂、黄雀……(2)

        同志们,你们知道如何解决吗?

        为什么有那么多学生,一道题自己不会做,老师讲了之后他恍然大悟,但再换一道,他仍然不会做?

        下面是我教女儿的办法,需要说明的是,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首先,我等待时机,等待女儿抗辩她只是马虎了、一时忘了。

        然后,我反复“证明”,下一次,她仍然不会。

        准备充分之后,即,她从不断抗辩,到无话可说,我才开始第三步。

        我问女儿:“你在听老师讲题时,是不是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审查上,即你在检查老师的步骤是不是合乎逻辑;一旦你确认了,你就自己叫了停,并且认为这道题我会了?”

        女儿点头,表示确实就是这样。我问女儿:“那么,你是裁判,还是运动员?你要成为的是裁判,还是运动员?”

        现在大家能看出来,为什么许多学生学不会了吗?现在大家能意识到,为什么社会中有这么多的吃瓜群众了吗?

        像我女儿这样的情况,可以说,非常普遍。他们只完成了一步,即审查,没有继续往下。比如几何证明题,学生要领悟的是“哦,我终于搞懂老师是怎么推理的了,原来是倒着走,从要证明的那个关系,倒着推,一直推到无需证明的已知条件。”

        当然,仅仅领悟了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此处,我只是举例说明。

        同样的,一篇古诗,学生自己读不出来其丰富的内涵,或者无法在几种可能中确认是哪一种,他们也是听了老师讲解之后恍然大悟,并且就此打住。他们没有去思考“老师为什么会”,也没有去学习“老师是怎么做的”,更不可能去琢磨“老师的做法有没有重大缺陷,有没有可优化之处,可不可以用来解决其它问题”。

        对于这样的学生而言,一篇古诗经老师讲解,他记住了相关内容,还可以称得上,得到了“鱼”,而一道数学题,在老师讲解之后,他就什么也没有得到,非要说得到了什么,也不过是成为了“逻辑大师”,裁判,法官。

        所以,这样的学生,必定会成为他讨厌的那种人。绝不可能有例外。这是100%的。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学生,我只需要听他说几句话,就可以直接PASS掉的原因。因为他从未学习过,他一直在吃瓜,从小吃到死。

        其实招人的时候也是这么干的,我抛出一个问题,听对方的答复,只要他表现出吃瓜“气质”,就会被我秒删。不论应聘者事先做了多少准备,也不可能隐藏得住,长久的吃瓜,会吃出“气质”,每个毛孔都在向外散发对应的“味道”,藏无可藏。并且我不客气的说,有的应聘者,就跟狗一样,把身子藏在草垛里,尾巴却露在外面,还自以为得计。每次我都得强忍住笑。

        我女儿有时问我,为什么能这么快的判断出来,我告诉她,我跟某些人根本就不在同一个圈子里,我是异类,自然一看就知道,不用再看第二眼。

        然而,她听不懂我这句话,我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之所以能成为异类,是我长久练习的结果,因为稍不留神,就会自动成为我所讨厌的那类人: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做人做人,是做出来的,干事干事,是干出来的。

        • 家园 蝉、螳螂、黄雀……(3)

          我读历史,和许多人读法不一样。比如,我会研究,为什么有的朝廷,对于农民起义“姑息”,有的朝廷却只要见到就坚决镇压。我研究出来的结论是:自己越强大,就越是会不动声色。

          这就有点像救火,不是所有的火都要救的。有的火,就让它自己烧,慢慢就熄灭了。所以,曾国藩之所以采用“结硬寨、打呆仗”的法子对付太平军,这自然有曾国藩自己的个人特色在起作用,然而,皇帝官僚制发展到大清,已然高度发达,甭说不用担心农民起义了,就是列强入侵,清廷其实也不太当回事。

          曾国藩跟他的心腹都认为大清已经行将就木,是他们的误见,尽管猜对了结局,但其实是瞎猫撞上了死耗子。这就让我意识到,一个人,想跳出历史的局限性,有多么 的困难。

          反复的研究,慢慢就明白了,其实在中国,封建主义才是最强大的,不可能经一次革命就能断根,用不了多久,它就会卷土重来——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所见。

          比如,今天有人为了瘦腿而切肉,为了增高而锯腿,这和缠小脚,没有半点区别,只不过披上了科学的外衣。再比如,今天在校园里流行见到高年级学生得主动问好,也只不过披上了尊重的外衣。

          与我不同的读法,显然是一种吃瓜式读法。这是不证自明的。这是因为,我一旦判断出来封建主义会卷土重来,我自然着重学习的,就是如何与它周旋,如何才能斗争到底。

          怎么才叫针锋相对的跟封建主义做斗争呢?中共党史中,明确的记载了相关的法子:官兵吃住在一起。这就是为什么我女儿在昨天演出时,非要邀请炊事班一块观赏的原因所在。

          封建主义是只老狐狸,非常狡猾,它跟帝国主义、官僚主义,是狼狈为奸的三兄弟。比如,它知道帝国主义的存在一定会激发民族主义,而一旦民族主义升温,那么高层就不得不高举“中华复兴”的大旗,这样,它就能伪装成“国学”,重新发芽。

          那么,如何反制呢?那就是一边“中华复兴”,一边建设“世界的中国”。所以有人说,看不懂,怎么像是打右灯,往左转,同时,也有人反对,认为是打左灯,往右转。

          先围观,再议论,最后洗了睡,这是吃瓜三部曲。吃瓜不是为了解决问题,非要说是为了解决问题,那也是为了解决“日子难熬,数黄豆没意思”或者“嘴巴实在太痒,找块石头磨怕痛”这一类问题。

          从某种角度看,有的人从未生活过,因为他们不知道,生活是需要自己去探索的。这类人的活法,就好比看见别人买了一台手机,于是自己也买,看见别人装了些APP,自己也跟着装。装了之后,再去“发现”这APP的所谓“价值”。

          所以这一类人,会竭尽全力的证明这些APP有价值,他们最怕的就是别人指出这一点。换言之,这一类人,此生,都“没有问题需要解决”。

          这就是为什么假国学大行其道时,最重要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没有人提及的原因所在。封建主义,最怕的就是这个身家国天下。因为一旦讲透,关于“人生意义何在”的所有话题,统统不攻自破。

          反过来,以“做人是做出来的,干活是干出来的”之态度去活的人,一旦遇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顿时就会明白,这是一切。有了它,所有的人生规划和计划,都会退场,消失得无影无踪。

          当然,一定不要忘了,封建主义极其狡猾。它会抛出一个问题:身、家、国、天下,互相冲突,存有悖论,回顾历史,似乎无解。我就曾经被套过。

          经反复的研究,我发现,我之所以能被套,就是因为我中了吃瓜的毒,只要以吃瓜的态度来审视这个问题,就一定会被套。一旦我发现了这一点,立刻就从其中解脱。

          练到今天,我可以骄傲的宣布,我已经把毒排净了。在任何状态下,我都能很快意识到自己在吃瓜,一旦意识到,我就立刻叫停。

          吃瓜,是大毒,一个人,能吃一辈子。找不到办法来解决,就不可能有出路。

          以上,是我教育自己、教育女儿的一些心得,供大家参考。

          • 家园 蝉、螳螂、黄雀……(4)

            此篇为后记。

            我不反对吃瓜,如同我不反对赌博。我反对的是把吃瓜当成毕生事业。小吃怡情,大吃伤身。

            我其实是个天天吃瓜的人,就像我几乎每天都玩游戏。小吃瓜,在我看来,至少有两个功能:其一、在某种场合能打开局面,比如几乎所有的“热”瓜我都略知一二,拿这个开局,往往能展开话题;其二、小吃一下,脑子能换一换,偶然还能有意外收获。

            要避免把吃瓜当成事业,在我看来,必须做到学以致用,学任何东西,都要问:有什么用?有什么用,就是问,能解决什么问题。即便这问题我学的时候没有遇到,我也学,这叫技多不压身,保不齐啥时候就派上用场了,自己用,或者送给别人。

            比如,我曾经学到,“好的设计不需要说明书”,这往往指某种产品需要用户自己组装,最好的设计其一就是指它没有多余的结构。这一点我早就学会了,过了很久才派上用场。有一次,我女儿收了一个礼物,是一个画架,是人家用过的。拿回来之后我一看,发现画板的托架可以自由升降,但无法固定住(这里要说明,无法固定就是只要用力,画托架就会下滑)。这就很奇怪了,无法固定,怎么用?我女儿解释:轻轻画,你看人家画油画,不会用太劲,所以它不会下滑的。我没跟她争辩。

            我把画架仔细看了一圈,发现正好就是画板托架有一个多余的结构——有一个凹槽。我一开始猜想,是不是就是用一根棍子顶着这个凹槽,于是托架就不会自动下滑了呢?后来一想,这不可能,因为如此一来,棍子也需要伸缩,除非,有弹簧。可是,弹簧也不可能支持这么大的行程——最高和最低起码差了1米。

            我再一看,这个凹槽的大小,让我想到了什么。于是我把托架拆下来,装到画架的背面,哈,凹槽的大小,正好合上了立柱,原来是装反了!只要将托架装到背面,通过松、紧两个螺丝,就可以自由或固定画板托架了。

            后来我女儿告诉我,这种画架是“基本款”,她学校的美术生,都是用的这种“基本款”。并且,“统一地”,装反了,没有一个人装对的。

            所以,这次新冠疫情,一些人学到了:病毒分DNA和RNA。然后呢?学到这个,有什么用?能解决什么问题?

            “我以前不知道,现在知道了。”

            “问你有什么用?”

            “我以前不知道,现在知道了,这就是有用啊。”

            “哦。”

            自打我听过“学以致用”之后,我就开始自问,我为什么要学数学,能解决什么问题?没人告诉我答案。其实有人告诉过我,说:“你数学学得好,分就高,就可以考大学,将来就不愁没饭吃。”我当时十分困惑,考大学跟有饭吃,怎么就联系起来了呢?这事说不通啊,这里面难道有什么奥秘?

            整个初中,我都被这个问题所困。

            由于初中的几何证明题让人十分头大,而我实在是不明白为什么要学数学,所以我就直接弃学了。

            弃学的意思就是装个样子。好比说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念经,但是由于一些难以描述的原因,导致我只能跟着一块念——当然是瞎念、胡念,张张嘴,不出声。

            为什么要学地理呢?这个我知道,我要从张村到李村去,我能不知道地理吗?这个我知道,嘿嘿。所以我的地理学得超级棒。

            为什么要 学物理呢?这个我也知道,因为我学了就知道怎么省力了,怎么少做无用功了——可是,我学数学,难道不是在做无用功吗?你妈的,我恨得很。

            所以我老支着耳朵,听别人说数学怎么个有用法。我经常听到有人说,数学很美。哦,很美。且不说,美不美 的我实在欣赏不过来,但是,光美有什么用啊。美,瞧一眼就可以了啊。这个说不通。

            后来我听到了一句很重要的话:学数学就是做思维体操。哎呀,这个好,我明白了,意思就是说,学了数学就有了智慧。太好了,这个是我需要的。

            其实我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思维体操,我只能从这话里判断出来,这跟一个人的智慧多寡有关,因为我从来就没有听人仔细讲过,怎么个思维体操法。

            我的意思说,我的思维的胳膊在哪呢?大腿呢?胸呢?腹呢?心脏呢?然后具体怎么做呢?是扩胸运动,还是压腿?一概不知。

            但不管怎么说,听说了这个思维体操之后,我就不那么困惑了。既然不那么困惑了,那就自己上点劲吧。学数学,学得好,自己就有智慧喽,有了智慧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喽,就不烦恼喽,不抱怨喽,多棒啊。

            所以,我这个人就是很犟的,你不告诉我学了有什么用,能解决什么问题,我不学。

            知道这些都是跟谁学的吗?我跟孙悟空学的,准确地说,是跟电视剧《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学的。菩提告诉悟空我可以教你这个,教你那个,悟空问能长生不老吗?悟空来学习,就是为了解决长生不老的。我看过一遍,就牢牢记住了,学以致用。

            所以为什么我经常把孙悟空、《西游记》挂嘴边呢?孙悟空是我的恩师啊,拍电视剧的那也是我的恩人呐。《西游记》是谁写的呢?孙悟空这个角色是谁创造的呢?吴承恩就是我的师爷爷啊。那吴承恩又是跟学的,写出了《西游记》呢?受中华文化浸染呗。我能不学习中华文化吗?我不学,就叫欺师灭祖啊。

            有人说,我也是学以致用的,我学习就是为了挣大钱。

            为什么要挣大钱?

            因为钱多好啊,钱多就可以吃穿用不愁了。

            然后呢?

            然后可以买房子。

            然后呢?

            然后……反正钱总是不够花的。

            怎么会不够花呢?我一个人,肚皮就那么大,两个馒头就喂饱了,我就一个身子,难不成一次穿三件外套、五条裤子?

            唉,你不懂,你小孩,你不明白,钱越多越好。

            哦。

            我今年都快50了,仍然搞不懂,为什么钱越多越好,仍然搞不懂,为什么会说钱总是不够花的。这种学以致用,可能 我永生无法理解。

            理解不了就算了,反正也不碍事,不碍我的事。

            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去理解这种学以致用,能解决什么问题。那就不想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