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长平之战是秦国的战略挫败 -- 真理

共:💬8 🌺66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长平之战是秦国的战略挫败

    长平之战一般被认为是秦国的一大武功,在各种历史读物里面都做正面评价。一般都认为秦国在这一次重大战略决战中打垮了最后的战略对手赵国,“加速了秦统一六国的进程”,“从此之后东方六国就基本没有能力和秦国对抗了。”这一类的评价比比皆是,但是任何认真阅读了史记相关篇章的人都会觉得可疑。如果拥兵四十万的赵国已经是最后的强敌,那么秦国攻打楚国的时候为什么还需要动员60万大军?如果长平之战加速了秦国的统一,那么战后为什么不仅邯郸拿不下来,上党高原还被韩国夺回去了?如果说统一已成定局,那么连续三次的合纵把秦国堵回函谷关,其中一次还让赵国打进了关中盆地又该怎么评价呢?

    以我个人浅见,长平之战对秦国而言是一次战略上的挫败。原因是其背后的“远交近攻”的指导方针本身就是错误的。“远交近攻”是一个很自相矛盾的策略。其实际内容是停止进攻和秦国不直接接壤的魏国,而进攻眼皮底下的韩国。这样得到的土地可以直接并入秦国版图。这个提案听着好听,但实际上一攻打韩国,韩国就把战略要地上党送给了赵国。于是原来以打击弱国增加土地为目标的中小规模战争一下子就变成了战略决战,秦国被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和赵国死磕。韩国被轻轻放过,而最早的战略对手魏国却坐上了坐山观虎斗的舒服位置。在秦赵两国都耗光家底之后上演了“窃符救赵”的名场面一举把秦国赶回了老家。再然后秦国在东方的领土飞地“陶”也被魏国夺走了。这个地方本来是夹击魏国,阶段东方六国合纵的重要节点。是宣太后和魏冉时期拿下来的,就被昭王这么挥霍掉了。

    更可疑的是“远交近攻”这个策略的提出人是秦相张禄,这个名字只是假名。其真名是范雎,是一个魏国人。据说他在魏国得罪了某大贵族,几乎死掉,然后跑到了秦国以后就和魏国重新建立了联系,提出的策略也是停止攻打魏国,并且最终让魏国获利。这个人只能理解为魏国派到秦国的间谍。

    所以说,历史的真相应该是秦昭王想要摆脱老妈和舅舅对朝政的把持,所以重用外来士人(间谍)范雎,听取了其进攻弱国韩国夺取土地封赏自己的亲信的建议,不料提前触发了战略决战。虽然靠着秦国的家底勉强打赢了赵国,但是反而因此促成了列国以魏国为核心的合纵(封锁),使秦国的战略环境大大恶化,结果反而推迟了统一六国的时间。

    所以这也解释了嬴政继位之后,为什么国内还要有一个修建郑国渠这样一个种田重新积攒国力过程,就是因为之前挥霍的太多了。国内人事上也呈现了重用赵(吕不韦)、楚(昌平君)、韩国(李斯)来源的士人而排斥魏国的格局,应该是因为张禄留下的教训太深刻。

    • 家园 范睢没有隐瞒啥,而且下场也不怎么好

      那是因为他自私地报恩,也不是你说的那些原因。

      范睢给秦王的计策就是攻人,也就是消灭六国有生力量,即使在毛主席时代也在应用这样的计策,怎么到了你这就是战略失败呢?

      在冷兵器时代,人的作用尤其是重要,那些作战经验丰富的士兵,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培养出来的,赵国一战损失几十万优秀士兵,十几二十年都不能再生,这是多大的功劳?到你这成了失败。

      今天,我们实行的忍受盘剥也要把生产的权力拿过来,也是现代版的攻人,把生产商品的权力拿过来,就是把生产财富的权力拿过来,不管是以什么借口或者是多大的代价,都是值得的。相反,把生产商品和财富的权力以何种借口转移出去都是脑残的做法。

      几十年的和平已经让我们没有了血性不说,还没有了争斗的勇气,处处充满着一副副小人式的算计,时时做着不付出或者是少付出就能得大利的美梦。都忘了,民族之间的竞争是以百年为单位的长时间拉力赛。

      通宝推:达雅,小泽珍珠,
    • 家园 远交近攻是急功近利的做法

      远交近攻的反面大概是睦邻友好,睦邻友好政策就好事多磨了,一二十年难见成效且很容易被挑拨,邻居们自古以来都是杀来杀去,彼此手上都沾满了对方的鲜血,历史上除开英美鲜有漂洋过海来杀你的情况,所以,邻居之间很多历史问题可供域外势力操作。

      其次,睦邻友好需要有主心骨,主心骨得不怕吃亏,意志坚定,屡败屡战,召集吃饭AA制是不能搞好关系的,得十次吃饭八次买单,买单的钱当然是我们纳税人出。

      拨“民意”的话,人民喜欢急功近利,立竿见影。

      最好的办法是从“远国”多赚钱来,分给邻居们。

    • 家园 实在是账房先生思维。长平之战中四十万兵赵军是什么概念?

      这个数字后人认为可能有夸大,其中可能有相当数量的随军民夫,但是可以肯定至少不少于一半左右是可战之兵,余下的即便是民夫,也多是精壮青年,也是一个国家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这二十多万可战之兵是赵武灵王改革后的建立的并长年于匈奴作战后留下的真正精锐,可能也是战国时代除了秦军之外的最强武力,你秦国要打败赵国,要统一北方,这几十万赵武灵王留下的真正精锐你根本就绕不过去,迟早是要决出高下的。大家可以把这几十万赵军想成是国军五大主力,消灭他们难吗?太难了,但是一旦五大主力被消灭了,剩下的也就是一堆数字罢了,统一全国也就是一个时间问题了。

      在这里纠结于胜利的代价,实在是账房先生思维。

      通宝推:小泽珍珠,布隆施泰因,
      • 家园 打不打在打前是可商榷的,但是胜利后肯定是值得的

        打前有风险,当然要考虑是不是值得打。这仗如果打输了,秦国要相当长时间恢复甚至可能被反杀。但是在干净利落杀掉四十万赵军后,已经是极大的胜利了,无可置疑是这次大战值得的。当然,魏国是沾光了,可是大国领袖,考虑问题要以我为主,而不是考虑某个敌人的得失。老大拼老二,其余的肯定都沾光,但是这不是老大不拼老二的理由。只有拼不拼得赢,代价是多少才是理由。

    • 家园 说长平之战是转折点,也是对的

      毕竟自此之后,六国里就没有一个国家能主动跟秦国正面硬扛了,后面所谓的胜利或者对秦的优势都是六国联合行动的产物,赵国是最后一个主动跟秦国硬抗的国家了

    • 家园 这一段历史很有启发

      二代用美系买办力量掌权搞开放,实际上严重削弱了本土内生动力,以至于30年后都没能力再硬磕战略对手。还不得不在96认怂后重新积攒被人骗荒废十几年的军工家底。

      秦修郑国渠用十年,又何尝不是秦将计就计用修渠来维稳十年?渠修不修的成但小秦人可是都从孩子长成新一代精壮战士了。其它六国恐怕都在混日子等着看秦的笑话吧?

      2000年始某大国宣布登月计划,这事令已掌握登月技术的美国在当时怎么看?他当然乐见你把科技力量用于研发他已经淘汰掉的产品上,但登不登得上月,大国的航天军工人才可是齐活了,这个战略价值丝豪不逊于郑国渠,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开不开放,它国都没能力再动某大国的,这是在朝鲜半岛盖章宣布过的。但究竟是开放加速了大国问鼎世界的步伐还是延缓了?可能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