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长平之战是秦国的战略挫败 -- 真理
长平之战一般被认为是秦国的一大武功,在各种历史读物里面都做正面评价。一般都认为秦国在这一次重大战略决战中打垮了最后的战略对手赵国,“加速了秦统一六国的进程”,“从此之后东方六国就基本没有能力和秦国对抗了。”这一类的评价比比皆是,但是任何认真阅读了史记相关篇章的人都会觉得可疑。如果拥兵四十万的赵国已经是最后的强敌,那么秦国攻打楚国的时候为什么还需要动员60万大军?如果长平之战加速了秦国的统一,那么战后为什么不仅邯郸拿不下来,上党高原还被韩国夺回去了?如果说统一已成定局,那么连续三次的合纵把秦国堵回函谷关,其中一次还让赵国打进了关中盆地又该怎么评价呢?
以我个人浅见,长平之战对秦国而言是一次战略上的挫败。原因是其背后的“远交近攻”的指导方针本身就是错误的。“远交近攻”是一个很自相矛盾的策略。其实际内容是停止进攻和秦国不直接接壤的魏国,而进攻眼皮底下的韩国。这样得到的土地可以直接并入秦国版图。这个提案听着好听,但实际上一攻打韩国,韩国就把战略要地上党送给了赵国。于是原来以打击弱国增加土地为目标的中小规模战争一下子就变成了战略决战,秦国被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和赵国死磕。韩国被轻轻放过,而最早的战略对手魏国却坐上了坐山观虎斗的舒服位置。在秦赵两国都耗光家底之后上演了“窃符救赵”的名场面一举把秦国赶回了老家。再然后秦国在东方的领土飞地“陶”也被魏国夺走了。这个地方本来是夹击魏国,阶段东方六国合纵的重要节点。是宣太后和魏冉时期拿下来的,就被昭王这么挥霍掉了。
更可疑的是“远交近攻”这个策略的提出人是秦相张禄,这个名字只是假名。其真名是范雎,是一个魏国人。据说他在魏国得罪了某大贵族,几乎死掉,然后跑到了秦国以后就和魏国重新建立了联系,提出的策略也是停止攻打魏国,并且最终让魏国获利。这个人只能理解为魏国派到秦国的间谍。
所以说,历史的真相应该是秦昭王想要摆脱老妈和舅舅对朝政的把持,所以重用外来士人(间谍)范雎,听取了其进攻弱国韩国夺取土地封赏自己的亲信的建议,不料提前触发了战略决战。虽然靠着秦国的家底勉强打赢了赵国,但是反而因此促成了列国以魏国为核心的合纵(封锁),使秦国的战略环境大大恶化,结果反而推迟了统一六国的时间。
所以这也解释了嬴政继位之后,为什么国内还要有一个修建郑国渠这样一个种田重新积攒国力过程,就是因为之前挥霍的太多了。国内人事上也呈现了重用赵(吕不韦)、楚(昌平君)、韩国(李斯)来源的士人而排斥魏国的格局,应该是因为张禄留下的教训太深刻。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原创】长平之战是秦国的战略挫败
🙂范睢没有隐瞒啥,而且下场也不怎么好 15 胡辣汤 字1108 2021-06-28 05:57:19
🙂远交近攻是急功近利的做法 贼不走空 字692 2021-06-28 05:38:18
🙂远交近攻先要看自己实力如何。 1 绝对不是白领 字54 2021-06-28 06:01:54
🙂实在是账房先生思维。长平之战中四十万兵赵军是什么概念? 24 绝对不是白领 字859 2021-06-28 05:09:17
🙂打不打在打前是可商榷的,但是胜利后肯定是值得的 14 布隆施泰因 字513 2021-06-28 05:20:01
🙂说长平之战是转折点,也是对的 1 天空不空 字219 2021-06-28 04:44:38
🙂这一段历史很有启发 7 青菜园子 字983 2021-06-28 01:40:16